高适 《燕歌行 》

合集下载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燕歌行(并序)》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燕歌行(并序)》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燕歌行(并序)》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燕歌行(并序)高适〔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飘飖一作:飘摇;无所一作:更何)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舒展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地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主将身受朝廷的恩宠厚遇常常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燕歌行高适原文解析

燕歌行高适原文解析

燕歌行高适原文解析
《燕歌行》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唐朝军队在边塞征战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士兵们的同情。

以下是高适《燕歌行》的原文解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这首诗开头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绘了古代边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

接下来的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作者对士兵们的同情,希望他们能够战胜敌人,平安归来。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

其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形象地表现了战争带来的荒凉和寂静,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恐怖和残酷。

燕歌行
唐代:高适
燕赵悲歌士,英姿冠今古。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岂有长城坚,海上徒为尔。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破坏,而不是胜利和荣誉。

最后两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民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

《燕歌行》全文翻译及赏析

《燕歌行》全文翻译及赏析

《燕歌⾏》全⽂翻译及赏析 《燕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本⾃重横⾏,天⼦⾮常赐颜⾊。

摐⾦伐⿎下榆关,旌旆逶迤碣⽯间。

校尉⽻书飞瀚海,单于猎⽕照狼⼭。

⼭川萧条极边⼟,胡骑凭陵杂风。

战⼠军前半死⽣,美⼈帐下犹歌舞! ⼤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兵稀。

⾝当恩遇恒轻敌,⼒尽关⼭未解围。

铁⾐远戍⾟勤久,⽟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蓟北空回⾸。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三时作阵云,寒声⼀夜传刁⽃。

相看⽩刃⾎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 ⑴燕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曹丕、萧绎、庾信所作,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之意。

⑵张公:指张守珪,开元⼆⼗三年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将军兼御史⼤夫。

⑶汉家:借指唐朝。

烟尘:战地的烽烟和飞尘,此指警报。

开元⼗⼋年(730年)五⽉,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与契、奚之间战事不断。

汉将:指张守珪将领。

⑷“⾮常赐颜⾊”:破格赐予荣耀。

⑸摐(chuāng)⾦伐⿎:军中鸣⾦击⿎。

摐⾦:敲锣。

榆关:⼭海关。

逶迤:曲折⾏进貌。

碣⽯:⼭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

此借指东北沿海⼀带。

⑹尉:武官,官阶次于将军。

⽻书:⽻檄,插有⽻⽑的紧急军事⽂书。

瀚海:⼤沙漠。

⑺单于: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此指敌酋。

猎⽕:狩猎时所举之⽕。

狼⼭:阴⼭⼭脉西段,在今内蒙古⾃治区中部。

此外借瀚海、狼⼭泛指当时战场。

⑻凭陵:逼压。

凭信威⼒,侵凌别⼈。

⑼穷秋:深秋。

腓(féi):病,枯萎。

⼀作“衰”。

隋虞世基《陇头吟》:“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 ⑽“⾝当”⼆句:⼀写主帅受皇恩⽽轻敌;⼀写战⼠拼死苦战也未能冲破敌⼈的包围。

⑾铁⾐:借指将⼠。

《⽊兰辞》:“寒光照铁⾐”。

⽟箸:⽩⾊的筷⼦,⽐喻思妇的泪⽔如注。

⽟箸:⽟筋、⽟筷,此借喻眼泪。

刘孝威《独不见》:“谁怜双⽟箸,流⾯复流襟。

” ⑿城南:长安住宅区在城南,故云。

高适——《燕歌行》

高适——《燕歌行》

高适——《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作者: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沧县)人。

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

后举有道,授封丘尉。

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

后擢谏议大夫。

负气敢言,权近侧目。

李辅国忌其才。

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

还,为左散骑常侍。

永泰初卒。

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

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

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

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

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

中间唱和颇多。

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有《高常待集》。

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注释:燕歌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题名。

以三国时曹丕所作二首为最早,均写女子怀念远行的丈夫,为较早的七言诗体。

后人所作多写征戎之事。

以唐高适诗最为著名。

开元:玄宗年号。

元戎:主帅,此处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汉家、汉将:均借汉指唐。

烟尘:烟,狼烟烽火;尘,战场上扬起的尘土。

指战争。

残贼:凶残的敌人。

横行:指广行,驰骋。

赐颜色:犹赏脸。

摐金伐鼓:鸣金击鼓。

借指出兵打仗。

金,形似锣小而的军队乐器。

碣石: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泛指边防长官。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燕歌行》原文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及注释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高适《燕歌行(并序)》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高适《燕歌行(并序)》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燕歌行(并序)高适(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舒展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地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主将身受朝廷的恩宠厚遇常常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身陷重围
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 大漠穷秋塞草腓, 景物的特点? 稀”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 ?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 — —唐军士兵(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 唐军士兵( ),衬托出战事的惨 唐军士兵 枯竭), 唐军伤亡惨重。 烈,唐军伤亡惨重。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4、“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什么感情? 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什么感情? 对比,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 对比,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 冒进贪功—战争连连失利 士卒力已耗尽, 战争连连失利, 冒进贪功 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 却未能解围(愤慨) 却未能解围(愤慨)
二、身陷重围
1、“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写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出了边地自然环境恶劣 ,而敌人的进攻却如 暴风骤雨般猛烈, 暴风骤雨般猛烈,可以看出官兵处境的险恶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比。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 对比。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 安居营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 安居营帐,流连声色 从内部瓦解了战 斗力。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 斗力。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
一、出师
1、诗的发端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 敌军入侵,唐军将士辞家参战。 质,敌军入侵,唐军将士辞家参战。 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蕴含了什么含义? 蕴含了什么含义? (1)对将领杀敌建功,寄予希望。 )对将领杀敌建功,寄予希望。 (2)对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对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主要是赞颂) 主要是赞颂)
一、出师
5、“飞”和“照”两个动词有何表达 作用? 作用? 写出了军情的危急 6、“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 榆关”“碣石”“瀚海”“狼山” ”“碣石”“瀚海”“狼山 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 碣石, 更到瀚海、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 、 碣石 , 更到瀚海 、 狼山, 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 狼山 , 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 , 逐步推 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进,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一、出师
3、“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男儿本自重横行, 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 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 实则已隐含讥讽。 实则已隐含讥讽。 4、总结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 总结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 结合全诗, 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 写? 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 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大 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 摇大摆前进的场面, 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总结
思想内容: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㈠思想内容: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 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沙场死战、 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沙场死战、 两地相思等) 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 两地相思等)。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 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 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 寄予深切同情。 寄予深切同情。 ㈡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善于描写边塞风光, 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 运用对比手法, ⒊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七言歌行,参用律句, (三)本诗的风格:雄浑悲壮,风骨凛然 本诗的风格:雄浑悲壮,
高适《燕歌行》 高适《燕歌行》
莘州中学 李月振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 高适( 700-765)字达夫, 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 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 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 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其 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 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 势奔放;长于七古。 势奔放;长于七古。
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八句写身陷重围; 八句写身陷重围 第二段八句写身陷重围; 第三段八句写士卒及家人的痛苦(两地相思); 第三段八句写士卒及家人的痛苦(两地相思); 八句写士卒及家人的痛苦 第四段四句: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第四段四句: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 的全过程。 的全过程。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但二十四年,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 禄山讨奚、契丹,为虏所败。 禄山讨奚 、 契丹 , 为虏所败 。 二十六 幽州将赵堪、 年 , 幽州将赵堪 、 白真陀罗矫张守珪 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 之命 , 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 、 契丹,先胜后败。高適见到两次战败, 契丹 , 先胜后败 。 高適见到两次战败 , 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三、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
2、“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 杀气三时作阵云, 刁斗” 三时(晨午晚), ),白天所见 刁斗” 三时(晨午晚),白天所见 杀气作阵云” “杀气作阵云”,晚上所闻也只有 刁斗声” 可以看出白天身陷绝境, “刁斗声”,可以看出白天身陷绝境, 晚上却异常孤独寂寞。 晚上却异常孤独寂寞。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礼赞士兵,
2、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 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 骁勇善战, 足智多谋, 李广 : 骁勇善战 , 足智多谋 , 身先 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 无勇无谋, 恃勇轻敌, 将领 : 无勇无谋 , 恃勇轻敌 , 远离 前线, 寻欢作乐, 好大喜功, 不问 前线 , 寻欢作乐 , 好大喜功 , 士兵死活。 士兵死活。
相看白刃血纷纷, 相看白刃血纷纷,
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你我相看 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死节从来岂顾勋
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犹忆李将军。 至今犹忆李将军。
开元十五年( 开元十五年 ( 727) , 高適曾 ) 北上蓟门。二十年, 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 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 契丹,他又北去幽燕, 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 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 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 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 初有战功。 初有战功。
二、身陷重围
5、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恶劣,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的凶悍是唐军 失利的原因, 失利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 于轻敌, 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 生命。 生命。
三、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 征人思乡,分离之苦, 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 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 (1)“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 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 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 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 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 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 庭飘摇那可度? 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 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 写士兵的苦, (2) 写士兵的苦,写两地相思实际是对 将领的谴责。 将领的谴责。
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礼赞士兵,
1、“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 相看白刃血纷纷, 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相看白刃血纷纷 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 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 , 浴血奋战 , 那 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 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 勋 ! 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 他们是何等质朴、 善良, 何等勇敢, 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 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和礼赞, 岂顾勋” 和礼赞 , 而 “ 岂顾勋 ” 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 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汉家烟尘在东北,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汉家烟尘在东北,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汉将辞家破残贼。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汉将辞家破残贼。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男儿本自重横行,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 男儿本自重横行,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 天子非常赐颜色。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天子非常赐颜色。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摐金伐鼓下榆关,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金伐鼓下榆关,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旌旆逶迤碣石间。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羽书飞瀚海,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校尉羽书飞瀚海,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单于猎火照狼山。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