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

合集下载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农业动力的变化 人力 畜力
3.播种工具——耧车 播种技术:代田法
4.灌溉工具的改进 春秋战国之际
桔槔
辘轳
东汉毕岚
三国马钧
翻车
唐宋时期
筒车
西域:坎儿井
坎儿井外观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 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 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 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 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 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 现雏形。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 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 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 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 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 际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 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 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坚 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 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 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 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 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 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
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 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 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C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 天府也”这是古人赞颂某一水利工程的话。如今这 一水利工程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 工程是 ( ) B A.大运河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5、“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 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田。”反映了古代中国经 济的生产方式是 ( ) B A.简单协作 B.小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作业布置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上古: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漕渠、白渠 两汉:治理黄河 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中国古代南北方两个农业中心是哪,主要的种植作
物是什么? 两个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差异:南稻北粟
(2)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怎样的产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劳动对象):
1.原始农业的产生的标志:种植经济的出现 2.特征:地域差别: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白渠遗址
漕渠遗存
兴修水利方向:
从内地向边疆
从农业中心区域向 周边扩展
坎儿井(又称龙 首渠),在边疆 西域地区。
4、治理黄河
黄河是否泛滥是影响中国古代 农耕经济的关键,历朝历代都 十分重视对黄河的治理。
东汉:王景治黄河,史称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明代:潘季驯治理黄河, 号称“千古治黄第一人”。
由于水利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所以中国的农书 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 的内容。
可能性: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回忆一下,古希腊 人们面对人地矛盾
是怎么做的?
结 中国:尽可能挖掘土地潜力,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果 西方: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形成了活跃的以商品经济为主
的商业生产模式
你知道传说中农业 是由谁发明的吗?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一、农业的起源(劳动对象)
神农尝百草
古之人皆食禽兽 肉。至于神农,人 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耕。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
1.商周集体耕作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xie)田。”
思考:商周为何需要“众人” ?何时改变? 提示:农具原始,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协 作。春秋后变化。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
2.从“集体”到“个体” 耕作 ◆《诗经》记载“千耦其耘”:即大规模集体耕作 。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此时已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农具的不同用途及
农业的名称可以看出②③正确,①④在图中体现不出来,故选C.
答案:C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 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主观题突破
(2009·辽宁文综,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 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 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 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 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 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 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第1课浅时,精耕适细作应农业各生产种模式土的形地的
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重难要点
(1)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物产丰富,一 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并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市场和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2)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稳定。农民 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农民起义和农民 战争。
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
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
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
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 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
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
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有C财.不封行闭商性,有丁不入军D.。先进性 当具。有者半贾(gǔ)而卖,亡(wú)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 (yù)子孙以偿债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
【理论总结】
商周
春秋战国
经济 基础
生产力: 木器、石器、骨器
决定
(工具落后, 生产力低下)
去年县1百30余斤里。,”桑麻青氛氲(yūn)。 寒冻。四时之间,亡(wú)日休息,
B 机 女材梭汲料声(主札jí要札)反,涧映牛中了驴水中走,国纭男纭采农。山业上发薪展。具有又幼私 在自 其送 中往 。迎 勤来 苦, 如吊 此死 ,问 尚疾 复, 被养 水孤 旱长 之
县A远.官脆事弱少性,山深人俗淳B.。落后性 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
A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1.37石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1.5石
45石
西北屯垦区
74小亩
0.4石
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C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战国时期铁锄
战国时期铁犁 头、铁镰刀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刀耕火种
战国中后期
西汉中期
唐代
汉代耕作图 铁犁牛耕 图片反映了古代农业怎样的耕作方式?
唐代曲辕犁
翻车
使用人力摇动杠杆,通过木齿轮的运转, 拖带轮间的链板引水灌田。
唐代筒车(水力冲击)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参观 某地博物馆时,你如何向游客们 介绍以下所参观的内容。
二、预习检查问题: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我国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原因和基本特点。 3、评价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一、农业的起源
一、农业的起源
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我国原始农业的特征?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五谷:粮食作物的统称。 五谷: 一般认为是“稷、黍、麦、菽、稻” (实际上不只五种)
(2)请你说说是如何看待黄梅戏中描 绘的古一户生产,规模小 生产积极。在封建社 封闭性:自给自足,少商品交流 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 脆弱性:天灾人祸容易破坏生产 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落后性:难扩大生产、提高技术 水平,推动了社会经 后来阻碍生产力发展发展 济的发展。
2、自耕农经济:
黄梅戏《天仙配》
你耕田来 我织布, 我挑水来 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 苦也甜。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古代何种生 产方式?它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
生产方式: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
形成: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 的出现而形成;
特征: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都江 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也由此 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平原的都江堰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 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白居易诗《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
麻青氛氲(yūn)。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 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 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西汉出现的播种工具——耧车
思考课标: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如何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 耒耜; 2. 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标志着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后代又有完善和发展。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脆弱性: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 限,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校差。
思考: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什么?
提示: 1.以种植经济为主以农畜饲养业为辅 的生产结构;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核心 特点)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知识扩展:
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 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 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 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 你的看法和建议。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
• 1、农业的起源
⑴采集经济
种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
⑵分布: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

作物种植方面: 作物种植方面:我国是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农具改进方面:创制出曲辕犁、筒车等。 农具改进方面:创制出曲辕犁、筒车等。
展览二: 展览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图二废井田, 图一战国时期铁制农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图三 耕织图 请思考:图一、 请思考: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三所反映的经济有何内 在联系? 在联系?
②据材料归纳影响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据材料归纳影响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生活负担重;自然灾害;封建剥削重( 生活负担重;自然灾害;封建剥削重(赋税沉 );高利贷盘剥 重);高利贷盘剥。 方法: 方法:细读材料抓关键 归纳概括要点全
材料三: 材料三: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 ” 白居易《朱陈村》 白居易《朱陈村》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③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习目标】识记古代中国生产工具和水利设施兴 学习目标】识记古代中国生产工具和水利设施兴 生产工具和水利设施 修的基本史实。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修的基本史实。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难点】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重点 难点】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 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完整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完整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解读】应掌握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灌溉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演变.【考试大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知识梳理】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种植业:①起源:原始农业是从经济向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和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的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生产为代表,形成格局.原因: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2.家畜饲养业:①五谷: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②六畜: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

请思考1: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1.生产工具的进步:①农具材质的更新:原始社会、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主要劳动工具是;商周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②耕作工具的发展:西汉中期:发明了,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又叫)。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和唐代的。

2.生产技术的进步:①农用动力的变革: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②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原因:a。

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b。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c.水利施工技术的提高概况:a.内地:原始社会 ;春秋时期的;战国时期的;西汉的;东汉治黄。

b。

边疆:西汉时期,在西域出现地方特色工程。

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1.千耦其耘①原因: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农具大多原始而粗糙,只能靠奴隶的集体劳动。

②特点:大多采用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自耕农经济①原因:春秋时期,随着和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支持; 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车 曲辕犁 筒车
3、农具种类增加,牵 农具种类增加, 引动力变化:人力— 引动力变化:人力—畜 自然力。 力—自然力。
三国 唐朝

图 一 : 铁 犁 头
图 二 : 铁 犁 壁
图 四 : 现 代 牛 耕
图三: 图三:曲辕犁
二、农具的改进
• 有一个中学生编写一部反映中国商周时 期战争的电影剧本。其中有这样一幕描 述百姓劳动的场景:
历 史 放 大 镜
• 农民都拿着青铜或铁的镰刀去割草, 用石铲和木耒、骨耜松土,还有个大 叔在农田里用牛拉着曲辕犁在耕作, 在农田水槽旁还有个废弃的翻车。
木耒 骨
这一幕有没有反映历史的真实?

三、水利设施的发展
1、重要水利工程
工程名字 年代 春 秋 战 国 淮水流域
(四川)秦国李冰父子、世界文化遗产 四川)秦国李冰父子、
材料一: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 材料一: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 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 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 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 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但 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 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 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 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 地或破产流亡。 ——人教版《必修二》第7页 人教版《 地或破产流亡。 人教版 必修二》 页 材料二: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材料二: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 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 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 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 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 发育成长。 ——岳麓版《必修二》第28页 岳麓版《 发育成长。 岳麓版 必修二》 页
三、水利设施的发展
2、对黄河的治理
(王景)度地势, 王景)度地势, 凿山阜,破砥碛, 凿山阜,破砥碛,直 截沟涧,防遏冲要, 截沟涧,防遏冲要, 疏决壅积, 疏决壅积,十里立一 水门,令更相洄注, 水门,令更相洄注, 无复溃漏之患。 无复溃漏之患。
王景治河, 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东汉明帝时期) 东汉明帝时期)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2、早期农业格局、地域差异 早期农业格局、
差异: 差异:南(长江)稻 长江) 黄河) 北(黄河)粟
3、畜牧业的起源
4、总结: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之一 总结:
家畜饲养业 为辅 为主, 以种植业 为主,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也就是将树木砍倒然后焚烧,用作肥料, 并乘着土地还留有热气下种子,最后收 获的耕作方式。
四、自耕农经济的形成
2、自耕农经济 经营方式: (1) 经营方式:男耕女织 特点:自给自足性、分散性、封闭性、 (2) 特点:自给自足性、分散性、封闭性、 落后性、脆弱性。 落后性、脆弱性。 评价: (3) 评价:
你觉得“男耕女织” 你觉得“男耕女织”的 小农经济有什么好处? 小农经济有什么好处? 又有什么弊端? 又有什么弊端?
王景传》 -《后汉书·王景传》 后汉书 王景传
古代耕种机械—耒耜 古代耕种机械 耒耜


四、自耕农经济的形成
1、耕作方式的演变
材料一: 令众人曰 材料一: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xié)田。 xi ) 材料二: 今一夫挟五口, 材料二:“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汉书 食货志 《汉书·食货志 问题: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有何变化? 问题: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有何变化?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完善;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完善;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男耕女织” 男耕女织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下列哪些地区形成规模 ①黄河流域 ②珠江流域 ③长江流域 ④辽河流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 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 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 、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 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 、 的传统, 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自告奋勇
备注
芍陂 都江堰 郑国渠 漕渠 白渠 坎儿井
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
(西域)地方特色水利灌溉 西域)
西 汉
都江堰全景
地方特色工程: 地方特色工程:西域 坎儿井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②缺 点
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 近代以后, 展。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 一。
B、非常脆弱(易受天灾、战乱影响和统治者压迫 非常脆弱(易受天灾、 剥削等),容易破产。 ),容易破产 剥削等),容易破产。
课堂小结
中 国 农 业 经 济 的 特 点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 种植业为主、 为辅的产业结构; 为辅的产业结构;
一、农业的起源
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原始农业的产生
原始农业: 原始农业:从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2、早期农业格局 差 异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Hale Waihona Puke 南 稻 北粟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粟 稻
动动脑: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 五谷丰登”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五谷” 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 “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大规模简单协作 自耕农经济
千耦其耘 个体农耕
含义: 含义: 自耕农经济 拥有部分土地 土地, 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为单位经营农业, 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 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五谷: 五谷:
肚子饿了不 想吃素~~~ 想吃素~~~ 咋办? 咋办?
五谷即粟、 五谷即粟、豆 、麻、麦、稻 。 五谷” 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 麻 麦 菽(豆)、黍、稷、麦、菽; 黍 有两种: 有两种:一种指 麻 另一种指 稻、黍、稷、麦、菽。



一、农业的起源
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原始农业的产生
原始农业: 原始农业:从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2、早期农业格局 差 异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南 稻 北粟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粟 稻
3、家畜饲养业的起源
六畜: 六畜:






思考:试将十二生肖分类。 思考:试将十二生肖分类。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根本原因在于 A 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C 统治阶级的提倡 B 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D 自耕农积极性的提高
春秋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条件主要包括 ①铁农具的推广 ③牛耕的普及 A、①② 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牛耕的使用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评价小农经济?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评价小农经济?
积极:自给自足,生产积极; 积极:自给自足,生产积极; 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发展, 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消极: 天灾人祸,容易破产; 消极: 天灾人祸,容易破产; 思考评价类题目可从 积极、 到封建社会后期, 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 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
四、自耕农经济的形成
2.自耕农经济 2.自耕农经济 产生原因: (1)产生原因: 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改进以及私田的出现。 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改进以及私田的出现。 经营方式: (2)经营方式: 黄梅戏《天仙配》 黄梅戏《天仙配》 耕田来 织布, 你耕田来 我织布, 你浇园, 我挑水来 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苦也甜。 夫妻恩爱 苦也甜。
四、自耕农经济的形成
2、自耕农经济 经营方式: (1) 经营方式:男耕女织 特点:自给自足性、分散性、封闭性、 (2) 特点:自给自足性、分散性、封闭性、落后 脆弱性。 性、脆弱性。 评价: (3) 评价:
自给自足,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生产积极性, 自给自足,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生产积极性, ①优点: 优点: 促进传统农业的发展。 促进传统农业的发展。 生产规模狭小和简单得性别分工, A、生产规模狭小和简单得性别分工,很难
第1课 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
我国原始农业是怎样发 展的? 展的? 从采集经济向种植 经济发展而来。 经济发展而来。
原始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耕。 教民农耕。 ——《白虎通》 《白虎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