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的变迁

合集下载

天崭变通途——建国七十年重庆交通的嬗变

天崭变通途——建国七十年重庆交通的嬗变

天崭变通途——建国七十年重庆交通的嬗变随着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七十年,重庆这座山城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重庆的交通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建国七十年来,重庆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坡地小道到立体交通网络,从水路交通到高速铁路,重庆的交通建设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建国七十年来重庆交通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1. 道路交通的嬗变建国初期,重庆的道路交通主要是以坡地小道和独木桥为主,交通条件十分艰苦。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重庆的道路交通开始蒸蒸日上。

1965年,开通了中国第一条跨江大桥——嘉陵江大桥。

这座大桥连接了沙坪坝和南岸,成为了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而1966年,又通车了重庆至成都的复线铁路,进一步促进了重庆与外界的联系。

198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的道路交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市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道路建设。

1996年,重庆正式启动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标志着重庆交通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轻轨的建设,重庆的内部交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市民出行更加便利。

2000年后,重庆的道路交通迎来了一个新的飞跃。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市政府开始大力推进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

2010年,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通车,成为了西部地区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此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有多条线路通车,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2. 水路交通的发展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水路交通一直是其重要的交通方式。

建国初期,重庆的渡船以及长江航运是重庆主要的交通工具。

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长江水路渐渐失去了其主导地位。

1979年,重庆至宜昌的长江上游航道通航,重庆至上海的长江下游航道也陆续通航。

2000年后,随着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长江水上交通重新成为了热点。

重庆市政府在长江上游一带积极推动港口建设,加大对长江水运的投入。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连接交通 发展经济 移风易俗 巩固统治
(2022·衡水期末)1874年,李鸿章上奏清廷
《筹议海防折》,指出“南北洋七省,自须联为
一气,方能呼应联通,何况有事之际,军情瞬息
变更”,“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
援,可一日数百里,则统帅当不至于误事”。在
此,李鸿章奏请修建铁路的主要理由是( A.师夷长技,以夷制夷
B 河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些运河的修建
A.反映了欧洲交通体系的完善 B.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刺激了西欧人不断探索海洋 D.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传统到现代 ——工业革命
与交通发展
1807年美国富尔顿 蒸汽轮船
1814年斯蒂芬森 “火箭”号
西方:交通的发展日新月异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特点?
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 局,不仅分别成为埃及、巴拿马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 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魏向清《世界运河名录》
(2022·西城期末)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 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使得亚欧之间往来 船只可以直接通行;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
古代世界对海洋探索的历程及特点? 范围窄规模小
智利的复活节岛,居民5000 人,即波利尼西亚人种
◆波利尼西亚人 很早就在太平洋 诸岛活动。 ◆腓尼基人首次 横渡地中海。 ◆维京人在北大 西洋和北海地区 探险。 ◆阿拉伯人在印 度洋开展繁忙的 海上贸易。
从区域到全球 ——全球航路
的建立
太平洋
北美洲 1492—1493年
19世纪60 年代中期
1872年
1881年
1909年

交通的变迁:交通改变生活 时代变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交通的变迁:交通改变生活 时代变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交通的变迁:交通改变生活时代变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交通的变迁:交通改变生活文字旁白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交通改变生活》我爸爸对我说,他小时候自行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中国却在那个时候被誉为”自行车王国”,大街小巷,几近人手一辆的自行车,是那个时代的印记。

现在我们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我将分四个部分为大家介绍:一交通工具的变迁、二历史性的交通大变革、三展望未来交通、四课间小知识人类在6000多年前有了滚木托运、5000多年前先后有了独轮车和马车、500多年前有了四轮马车中国人出行方式的变化,从古代骑马、轿子、马车、黄包车、人力车到现在现在的汽车,火车,飞机,大邮轮等等铁路的演变:从蒸汽机车时期、内燃机车时期、电力机车时期、高速列车时期到磁浮列车时期,还有地铁大概许多人都对老电影当中的绿皮车印象深刻。

在那个年代出远门,绿皮车也是仅有的选择。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仅5万公里,还基本上都是蒸汽机车,绝大多数火车时速只有40公里。

而那个时候,祖国刚刚迎来了改革开放,火车站从80年代就开始了它的忙碌。

改革开放40年山西省铁路运输统计:铁路里程从1978年的2057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5317公里;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7664万人和223.3亿人公里,分别是1978年2124万人和27.1亿人公里的3.6倍和8.2倍。

7、太焦高铁是我市境内的唯一客运专线,这一条高铁线路全长达将近362.1千米,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

项目建成后,长治至太原和郑州将实现一小时通达,太原至郑州也将步入两小时交通圈。

8、路的变化:从泥泞乡间小道到平坦水泥路到宽阔一级路再到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道路的建设变化是从人工到机械道路环境的变化9、改革开放40年山西省公路运输统计:公路里程从1978年的3.2万公里增加到2017年14.3万公里;公路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17333万人和150.4亿人公里,分别是1978年2375万人和11.6亿人公里的7.3倍和13倍。

关于交通变迁的心得体会

关于交通变迁的心得体会

关于交通变迁的心得体会从古至今,交通一直是人类生产、生活、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交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进化。

例如,以前的人们多乘坐马匹或走路,而现在我们则可以选择汽车、高铁、地铁等各种交通工具,交通的速度和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个交通变迁的时代,我也有过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交通走向便捷化的必然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交通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前,人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短途的出行任务,而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效率提升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因此,交通走向便捷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

其次,我也深刻体会到交通工具的多样性和协同性。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出行任务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比如说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轻轨、地铁等等。

这些交通工具之间也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相对高效的交通系统。

比如说,我们可以先乘坐地铁到达某个区域,然后再转乘公交车到达具体的目的地。

这种交通工具之间的协同性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交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说,交通拥堵带来的时间成本、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解决。

例如,可以发展更加绿色和环保的交通方式,比如说电动车、自行车等,减少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

还可以通过提高道路的智能化水平、合理规划交通流等方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

总之,交通变革是一个大趋势,我们需要不断地跟随并且适应这个趋势,因为它将影响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交通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创新和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努力使新型交通更加城市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交通工具的变迁

交通工具的变迁



五、发

式 的车 辆
• 1649年,德国一个钟表匠汉斯· 郝丘,利用达芬奇留下的图纸, 制了一台发条式的车辆。速度不到1.6km/h,要想发动车辆, 就必须把钢制发条卷紧一次,所以发条车也没有能够得到发展。
六、蒸 汽 机 时 代
1769年,法国人居钮制造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机车
居诺的蒸汽汽车



• • • • •
尼科劳斯.奥古斯特.奥托(1832-1891)德国工程师,内燃机技术奠基人。 1861年受法国勒努瓦发明的启发开始研究发动机。 1866年提出四冲程内燃机的“奥托循环”理论。 1872年建立滋道依茨发动机制造公司。 1878年展出了第一台实用的四冲程内燃机。
• 尼科劳斯.奥古斯特.奥 托

奥托的内燃 机
人类陆上交通工具的变迁
(汽车发明前)
一、直立行走阶段
早期人类直立行走后便喜欢上了这种节能 环保又方便的“11路公交车”
二、骑马出行
人类在打猎时驯服了野马,并使之成为自 己的座驾
三、马车时期
后来人们用马等动物来拉车,效率更高。
四、滑
• 1420年,有人 制造出了一种 滑轮车。借用 人力使绳子不 停地转动滑轮。 这辆车的 速度 比步行还要 慢。
• 第一辆蒸汽公共车

沃尔特·汉烤克造蒸汽公共车(英国1835 年)
七、电动汽车的出现
• 就在蒸汽机车产生的初期,已有许多人投入对电动车辆的研制中。一般认为, 1873年英国戴维森制造的四轮卡车是最早的电动车。19世纪80年代,在法国已制 造了多辆名副其实的电动车。在美国,爱迪生和福特都对电动汽车的开发作出了 很大贡献。 19世纪90年代,电动汽车有了较快的发展,于1898年创立的哥伦比亚电气公司当 时曾生产了500辆电动汽车。1899年,法国的杰那茨(Camille Jenatzy)驾驶着 电动汽车创造了105km/h的最高车速记录。 在以后的20年间,电动汽车与蒸汽汽车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无论是电动汽车还 是蒸汽汽车,最后都在竞争中让位于后起之秀---装有内燃机的汽车。其主要原因 是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太短,而且蓄电池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这一直 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车上为安放电池使室内空间过于狭小。 对蒸汽汽车来说,则存在给水繁琐,起动时为达到必要的蒸汽压力所需时间太长 以及存在安全性和公害方面的缺陷等。

交通工具变迁史

交通工具变迁史

交通工具变迁史交通工具的变迁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和技术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时候。

以下是交通工具变迁的主要时间节点和里程碑:1. 古代人类使用双足行走:最早的交通工具就是人类的双足,人们通过步行来进行短距离的移动和交通。

2. 动物驯养和驾驭: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人类开始驯养动物(如马、牛、骆驼等)来进行长距离的交通。

人们可以骑在动物上进行移动,这样大大提高了速度和效率。

3. 车辆的出现:约公元前4000年前后,人类开始使用车辆来进行交通。

最早的车辆是由动物拉动的,后来发展成了由人推动或拉动的车辆。

4. 轮子的发明:公元前3500年,轮子的发明使车辆移动更轻松。

它可以减少摩擦力,提高速度和效率,并且使车辆能够携带更多的重量。

5. 船舶的出现: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人类开始使用船舶来进行水上交通。

最早的船舶是简单的木筏,后来发展成了帆船和蒸汽船等不同类型的船舶。

6. 蒸汽机的发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变革。

蒸汽机驱动的蒸汽火车和蒸汽船成为当时最先进的交通方式。

7. 内燃机的发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引领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革新。

汽车的出现使人们更加便捷地进行长距离的移动和交通。

8. 高速铁路的建设:20世纪中叶以后,高速铁路开始普及。

高速铁路以其高运行速度和安全性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

9. 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中叶以后,航空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使得国际长途航班成为可能,人们可以更迅速地飞往远方的地方。

10. 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兴起: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交通工具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高铁等开始兴起,并成为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方向。

总体来说,交通工具的变迁历史是人类科技和文明进步的产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不断演变和改进,使人类的移动和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3)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认识古近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学习难点: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以及认识交通变化对社会的意义 【时空定位】【名词解释】驰道: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

驿道:驿道也被称为古驿道,是古代中国设置驿站的通途大道,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

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古代的湖广驿道、南阳-襄阳驿道、青蒿驿道、梅关古驿道等。

【问题引领】按照教材子目,参考学习聚焦栏目,每个子目提出1-2个基础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能够完成对教材的初步掌握。

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梳理古代中国交通的变迁过程。

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简要回答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活动。

阅读课本第三子目,回答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成就以及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表现。

古代交通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交通近代化交通工具:车、船二交通多••人力、畜力、风力交通要道・・驿道、丝绸之路、运河翁尼西亚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集人 对海洋的探索解决妥通工具动矗问题解决£通道路的问题汽车汽船%鹄号、器普局蒸汽机车/胥铁路、京襄路阅读课本第四子目,回答交通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深入探究】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交通对比(2020•新疆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课件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课件
首都罗马通过道路和今天的意大 利、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 阿拉伯以及非洲北部连成整体。 这些区域被分为13个省,有322 条联络干道,总长度7.8万千米。
公元前212年蒙恬从咸阳修建向北 延伸的直道,逢山劈石、遇谷填 高,仅用时2年半,长约700千米。
道路范围广、标准划一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 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 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 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 金椎,树以青松。
轮车
实现从滑动到滚动的飞跃,提高了运载量 和运送速度,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3.交通之变迁——水陆交通的发展
(1)陆路之变迁:人工道路的发展
原因: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地域
表现
西方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思考2:大航海时代到来后的海洋探索有何新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 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全球航路的拓展:19世纪-20世纪初
①苏伊士运河的开通——1869年通航
地理:埃及境内,连通红海和地中海 意义: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
高速公路 ①一战后出现,二战后广泛 ②中国第一条:1988沪嘉高速公路
第一条商业高铁:1964“东海岛新干线”
高速铁路
中国高铁
①20c末开建,2008年进入高铁时代(京津铁路) ②里程、核心技术领先世界;海外承建
水上 交通
天然河流 人工运河
中国 ①春秋“灵渠”②隋-元“京杭大运河 世界 ①十七世纪:法国米迪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利: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信息传播,人们联系密 切,视野开阔,生活方便快捷、多姿多彩,思想观念发 生深刻变化。 弊: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私人 空间缩小、侵害隐私权、电子辐射等。
辩论赛: 正方: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 反方: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是弊大于利 辩论要求: 1、围绕各自的观点进行辩论,不能偏离主题; 2、辩论双方由一名同学陈述本队的观点后,就进入自由 辩论;最后由双方的代表来总结归纳本队的观点。 左边4小组是正方,右边5小组是反方,双方代表先亮 出本方观点,自由辩论时间4分钟。双方代表总结发 言。 3、正反两方要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
① 宝成、兰新铁路 ② 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 新中国后 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③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火车机 车演变: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
(2)、公路和汽车
①20世纪初,开始出现汽车, ②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但发展缓慢
欢迎各位老师指导!
请同学们大声的背诵李白的《早发白 帝城》、陶渊明的 《饮酒》、杜甫的 《春望》
从诗中可知古代人们是用什么交通工具来出 行的呢?诗圣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传递对故土亲 人的思念呢?今天的我们常见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又有哪些呢?
火车、汽车、飞机、轮船、手机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4)、航运
①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 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③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④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
动力: 人力、自然力 引进 机械力
技术:
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差别: 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谢谢大家!
③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
(3)、水路
②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的近 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①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
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 ④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 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据此历史剧: 1)、请第一、三大组的同学们阅读课文68——70页的铁路和公路 篇,列举近代以来我国铁路和公路的进步历程,不得遗漏。 2)、请第二大组的同学们阅读课文70页的水运和航空篇,列举近 代以来我国水运和航运的发展历程,不得遗漏。 时限:7分钟。 (1)铁路
近代
① ② ③ ④
第一条铁路,外商兴建,上海淞沪铁路。 80年代,马拉火车——唐胥铁路 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对象:
进程:
平民化、普及化 先慢后快 海陆空
种,我们一起学习通 讯工具的变迁
电报
电话、 手机
E-mail,QQ聊天
建国以来中国人的通讯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
合作探究: (1)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艰难的原因有哪 些? (2)我国现代交通、通讯工具发展迅速的原因?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表演历史剧,体验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工具的变迁。
铁路(甲)、轮船(乙)、飞机(丙) 甲:看前面,黑洞洞,我就爱玩穿越。 丙:看前面,白茫茫,“神马都是浮云”。 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甲:飞兄,我们也有一铁路,宛如云中穿行,被称为“神奇的天路” ,是世界 上海拨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最恶劣的高原铁路。还有一机车是靠磁性的吸力和 排斥力来推动列车运行的,我只知道空气的存在。 乙:哦,确实有点飞得太低噢。。。。。。 丙:我看铁兄也是舶来品,神州大地上最早的铁路是外商兴建,还有一“马拉火 车”的天下奇闻。 乙:是哦,近代我们都落伍了。。。。。。不过,飞兄和铁兄在1909年都成功的 完成了自制。 甲: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铁路里程增加,在火车的机车和运行速度上 我们也开启了“追风时代”。 丙:现在我们已是民航大国了。 乙:那我只好去游赤壁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参考答案: (1) 内因:经济、制度、思想、 科技; 外因:列强 (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 大力提倡;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三:交通、通讯工具对人们社会 生活的影响
前面两个篇章,我们感受到了近 现代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那 么,这种进步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 产生了哪些影响呢?现在有两种观点, 有的说是利大于弊,有的说是弊大于 利,今天,我们搞个小型辩论赛,我 做主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