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的保护措施和爆炸原因
锂电池厂爆炸火灾事故原因

锂电池厂爆炸火灾事故原因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和电动汽车的兴起,锂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储能设备被广泛应用。
然而,锂电池在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也带来了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生了多起锂电池厂爆炸火灾事故。
这些事故对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环境均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锂电池厂爆炸火灾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利于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也能为锂电池制造企业提供重要的安全指导和技术支持。
一、锂电池厂爆炸火灾事故概述1.1 锂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要深入分析锂电池厂爆炸火灾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锂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般而言,锂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
正极通常使用氧化物,负极通常使用石墨或锂金属,电解液通常是有机溶剂和锂盐的混合物。
在放电过程中,正极和负极通过电解液中的离子交换来释放能量。
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便携式设备和电动汽车的理想能源储存装置。
1.2 锂电池爆炸火灾事故的严重性虽然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周期寿命等优点,但由于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和气体,也存在着发生爆炸火灾的潜在风险。
一旦发生锂电池爆炸火灾,不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还可能引发火灾蔓延和化学品泄漏等严重后果。
因此,锂电池厂爆炸火灾事故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1.3 锂电池厂爆炸火灾事故的代表性案例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生了多起锂电池厂爆炸火灾事故。
典型案例包括2011年5月在韩国天津三星SDI公司发生的锂电池厂爆炸火灾事故、2018年3月在中国广东佛山发生的锂电池厂爆炸火灾事故等。
这些事故不仅对当地的生产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警惕。
二、锂电池厂爆炸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2.1 原材料和工艺控制不当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如果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原材料的品质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短路、漏电等隐患,从而增加爆炸火灾的风险。
此外,如果制造工艺不合理、操作不规范,也可能会在电池内部产生异常反应,引发火灾。
常见锂电池爆炸原因及避免措施

常见锂电池爆炸原因及避免措施锂电池的爆炸主要是由于电池内部发生异常热失控而引起的。
锂电池爆炸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过充、过放、短路、挤压、高温环境和材料缺陷等。
首先,过充是导致锂电池爆炸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电池在充电时,如果电池内部的温度过高,或者充电电压超过了电池的耐受范围,就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失控,产生大量的热量。
这种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压力骤然增大,进而导致电池爆炸。
其次,过放也是导致锂电池爆炸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将锂电池放电到超低电压,会导致锂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异常失控。
这种失控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温度迅速升高,压力骤增,进而引发爆炸。
另外,短路也是引发锂电池爆炸的一个常见原因。
短路是指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发生电流直接流通的现象。
当锂电池内部的正、负极由于其中一种原因直接接触,电流就会被短路通路直接通过。
这会导致电池产生过高的电流,进而产生过热,引发电池爆炸。
此外,如果锂电池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受到挤压,也会引发锂电池爆炸。
当锂电池被挤压时,电池内部的隔膜和电池皮膜有可能被破坏,正、负极之间产生短路,从而引发温度升高和电池爆炸。
高温环境也是锂电池爆炸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锂电池处于高温环境下,电池的内阻会明显降低,这样会导致电池放电速度加快,从而产生过多的热量,进而引发爆炸。
此外,锂电池的材料缺陷也会导致爆炸。
例如,如果电池内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电池的外包装存在缺陷,就容易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失控,从而引发爆炸。
为了避免锂电池的爆炸,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选购正规品牌的锂电池,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其次,避免过充过放,控制好充电和使用电池的电压和时间。
再次,避免电池短路,比如避免不当、过于紧密的存放。
此外,要避免电池受到挤压和高温环境,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使用和存放锂电池。
最后,应定期检查锂电池的状态,如有变形、漏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电池。
锂电池起火处置方案

锂电池起火处置方案锂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车等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电池。
但是,由于其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反应性等特点,在不恰当使用或遭遇损坏时易发生意外情况,如短路、过充、过放等。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电池起火和爆炸问题。
因此,对于工厂、仓储物流、家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接触锂电池的人员,学习如何应对锂电池起火和爆炸的突发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池起火和爆炸的原因1.低质量电池:制造工艺粗糙、原材料不足或使用劣质材料等。
2.恶劣工作条件:高温、潮湿、振动、冲击等。
3.不良的操作:过充、过放、短路、反极性等。
4.意外损坏:电池外壳损坏,导致正负极短路。
二、锂电池起火和爆炸的表现1.锂电池起火:电池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伴随着有毒气体、火苗或爆炸的声响,还可能进行燃烧或膨胀。
2.锂电池爆炸:电池发布的能量非常快,可能伴随着火球、碎片、蒸汽等。
三、锂电池起火和爆炸处置方案一旦发现锂电池起火或爆炸的情况,必须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
1. 冷却电池起火时,立即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若没有灭火器或火势激烈,可以用水尽可能地降低电池表面的温度。
2. 隔离将起火或爆炸的电池隔离,确保周围没有其他可燃物质。
3. 环境安全将起火或爆炸的电池所处的房间立即上锁,并远离现场,确保其他人员的安全。
4. 妥善处理处理电池起火或爆炸后,要将电池处理好,不可随意丢弃。
可以在瓶子内盛放等方法有效地进行处理。
5. 通风处理电池时,必须确保通风良好,将有毒气体排出。
6. 使用专业的处置机构在电池起火或爆炸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应立即寻求专业的处理机构帮助。
在处置电池时,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以避免二次污染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四、如何预防电池起火和爆炸1.选择优质的电池品牌,避免使用过期电池或未通过认证的电池。
2.选择合适的电池充电器,并遵循电池使用说明书。
3.避免电池过充或过放,及时更换电池。
4.不要将电池放置在高温、潮湿等环境下。
锂电池会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锂电池会爆炸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经常在回看到电动车发生自燃爆炸的现象,但是很多朋友并不知道造成锂电池爆炸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一起来聊一聊锂电池发生自燃爆炸的原因有哪些?锂电池会爆炸的原因主要分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这两大类:一、锂电池爆炸的外部原因1、外力碰撞我们通常使用的锂电池都是由很多颗锂电芯通过串联和并联后组成的一个大电池组电池,所以其受到外力碰撞的时候,比较容易发生变形,这个有可能是因为电路板变形短路或者某个电池电芯变形导致内部短路,造成整个电池组温度急剧上升,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使其降温,除去短路安全隐患的话,电池组最终将会发生自燃爆炸。
这也就是我们有时候看到电池车发生碰撞之后,容易发生自燃爆炸的原因。
所以大家使用锂电池的时候,尽量避免让其发生碰撞,而且在其外包包装方面,尽量采取有效缓解碰撞发生后的力度。
2、温度过高如果锂电池所处的环境温度过高,而且散热困难的话,电池内部会因为稳定过高,化学活跃性不断提高,就会不断产生热量,而此时又散热不过来,就会因为热失控导致电池发生自燃爆炸的发生。
因此大家在存放电动汽车或摩托车的时候,尽量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存放的环境既热又通风散热不良的地方。
3、潮湿锈蚀导致短路当电池组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电路板或其它配件会因为油污污垢沉积过多,链接起来,就会有发生短路的可能,或者因为过于潮湿,导致间距过短的正负极电路发生短路,这样,就会导致电池组发生短路的可能。
所以大家使用或存放锂电池的时候,防止干燥通风的地方。
4、过充电锂电池在使用完电之后,大家往往都会对其进行充电,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个充电会可能发生下面的情况:(1)充电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散热不足,导致电池温度持续上升,最后导致热失控后发生自燃爆炸;(2)当电池充满电电之后,充电器和电池保护板发生失效,会对电池继续持续充电,这时候就会发生过充,电池发生过充,不仅会发热过高,而且会因为能量过大,导致电池发生自燃爆炸的后果。
锂电池火灾爆炸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

针对这一事故,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加强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的设计审查, 确保电池组内部的隔膜等关键部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同时,应优化电池管理 系统的算法和硬件设计,提高其对电池状态的监测准确性和响应速度;另外,在 车辆使用过程中,应规范驾驶员的行为,避免发生剧烈撞击和高温暴露等危险行 为。
五、总结本次演示对锂电池火灾爆炸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相应 的控制措施。通过背景介绍、原因分析、控制措施研究和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 下结论:
锂电池火灾用于现代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由于其具有高能量密度、 长寿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然而,锂电池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火灾爆 炸风险,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本次演示将深入分析锂电池火灾 爆炸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控制措施,旨在为减少锂电池火灾爆炸事故提供有效 参考。
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锂电池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领域,还是在电动汽车、储能 系统等领域,锂电池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锂电池在生产、使用过程 中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将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深入分析锂 电池火灾爆炸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保障公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谢谢观看
1、锂电池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火灾爆炸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
2、锂电池火灾爆炸的原因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内部原因包 括电池本身的设计缺陷和生产质量问题,外部原因包括滥用、高温、撞击等因素。
3、应从设计、生产和使用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锂电池的安全 性能和可靠性,降低火灾爆炸风险。
三、控制措施针对锂电池火灾爆炸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设计方面加强电池设计阶段的审查和验证,确保电池本身具有较高的安 全性能。例如,提高电池组的绝缘性能,避免电池内部短路问题的发生;优化电 池防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设计,防止电池过度充电或放电导致的安全事故。
防止锂电池爆炸的措施

防止锂电池爆炸的措施
锂电池爆炸是由于过充、过放、短路、温度过高等原因引起的,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以下是一些防止锂电池爆炸的措施:
1. 电池管理系统(BMS):安装电池管理系统是防止过充和过放的关键。
BMS可以监测电池的电压、温度和电流,确保电池在安全的范围内运行。
2. 过电压保护:使用过电压保护装置,防止电池被充电时超过其设计电压范围。
这可以通过安装过电压保护电路来实现。
3. 过充和过放保护:确保电池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充放电。
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都可能导致电池损坏和爆炸。
BMS通常包括这些功能,但要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4. 温度控制:避免将电池暴露在极端温度环境下,因为高温可能导致电池发生热失控。
一些设备中使用温度传感器来监测电池温度,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如停止充放电或降低电池功率。
5. 防短路设计:采用防止电池短路的设计,防止导体间的直接接触,减少短路风险。
6. 质量控制和认证:选择经过质量控制和认证的电池产品,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和安全规范。
7. 合适的充电器和电源适配器:使用与电池匹配的充电器和电源适配器,以防止过充或过放。
8. 避免物理损伤:避免对电池施加物理损伤,以免损坏电池外包装或内部结构。
9. 教育和培训:对用户进行有关锂电池的正确使用和储存的教育,以降低误用的风险。
请注意,这些措施可能因不同的电池类型和应用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锂电池的特定情境中,最好参考相关制造商的建议和规范。
锂电池热失控机理、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锂电池热失控机理、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热失控指的由各种诱因引发的链式反应现象,导致电池在短时间内散发出的大量热量和有害气体,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电池着火和爆炸。
导致热失控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热、过充、内短路、碰撞等。
电池热失控往往从电池电芯内的负极SEI膜分解开始,继而隔膜分解熔化,导致负极与电解液发生发应,随之正极和电解质都会发生分解,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内短路,造成了电解液燃烧,进而蔓延到其他电芯,造成了严重的热失控,让整个电池组产生自燃。
一、热失控阶段的划分热失控的阶段的划分方法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核心应该是,跨越了哪个点,热趋势将无法逆转。
有理论认为这个点是隔膜的大规模溶解。
在此之前,温度降下来,物质活性下降,反应会减缓。
一旦突破这个点,正负极已经直接相对,电芯内部温度不可能被降低,无法终止反应的继续了。
该理论将热失控划分为三个阶段,自生热阶段(50℃-140℃),热失控阶段(140℃-850℃),热失控终止阶段(850℃-常温),一些文献提供的隔膜大规模融化温度起始于140℃。
自生热阶段,又被叫做热积累阶段,它开始于SEI膜的溶解。
SEI膜在温度达到90℃左右的时候,其溶解现象就会被明显的观察到SEI膜的溶解,使得负极以及负极内包含的嵌锂碳成分直接暴露在电解液里,嵌锂碳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造成温度升高。
温度的上升反过来促进了SEI膜的进一步分解。
如果没有外部降温手段的作用,这个过程会滚动向前,直至SEI膜全部分解。
热失控阶段是指温度超过140℃以后,正负极材料都加入了电化学反应的行列,反应物质量的增加,使得温度的提升速度更快了。
外部可以观测到的参数变化,是电压的急剧下跌,其过程被描述为:达到这个温度区间后,隔膜开始大量融化,正负极直接连通,造成大规模短路的发生。
至此,热失控已经开始,不会再停下来。
短时间内,剧烈的反应生成大量气体的同时生成大量的热,热量又给气体加热,膨胀的气体冲破电芯壳体,发生物质喷射之类的现象,四散的物质也带走了部分热量。
锂电池爆炸的六个原因

三、过充
电芯过充电时,正极的锂过度放出会使正极 的结构发生变化,而放出的锂过多也容易无 法插入负极中,也容易造成负极表面析锂, 而且,当电压达到4.5V以上时,电解液会分 解生产大量的气体。上面种种均可能造成爆 炸。
造成过充可能的原因
1、预充时电流设置过大; 2、预充柜个别点电流过大; 3、电芯容量不足; 4、检测时电流设置过大; 5、检测时个别点电压偏大; 6、用户使用时充电器电压偏大。
五、水分含量高
水分可以和电芯中的电解液反应,生产气体, 充电时,可以和生成的锂反应,生成氧化锂, 使电芯的容量损失,易使电芯过充而生成气 列生成的气体会使电 芯的内部压力增大,当电芯的外壳无法承受 时,电芯就会爆炸。
六、负极容量不足
造成负极容量不足可能的原因
1、正极来料容量偏高; 9、负极划痕; 2、负极来料容量偏低; 10、负极凹点; 3、正负极搅拌不均; 11、负极露箔; 4、正极敷料量偏大; 12、负极颗粒; 5、正极涂布不均; 13、负极压片时压死; 6、正极头尾部堆料; 14、正负极分档配对错误; 7、负极涂布不均; 15、负极包不住正极。 8、负极暗痕;
四、过放
过放电时,负极的性能受到较严重破坏,其表面上 的SEI膜被损坏,而且集流体铜箔受到较严重的腐 蚀氧化,导致负极阻抗增大,极化增强;最终电池 被损坏!
电池过放可能会给电池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大 电流过放,或反复过放对电池影响更大.一般而言,过 放电会使电池内压升高,正负极活性物质可逆性受到 破坏,即使充电也只能部分恢复,容量也会有明显衰 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电池的保护措施和爆炸原因
锂电池芯过充到电压高于 4.2V 后,会开始产生副作用。
过充电压愈高,危险性也跟着愈高。
锂电芯电压高于 4.2V 后,正极材料内剩下的锂原子数量不到一半,此时储存格常会垮掉,让电池容量产生永久性的下降。
如果继续充电,由于负极的储存格已经装满了锂原子,后续的锂金属会堆积于负极材料表面。
这些锂原子会由负极表面往锂离子来的方向长出树枝状结晶。
这些锂金属结晶会穿过隔膜纸,使正负极短路。
有时在短路发生前电池就先爆炸,这是因为在过充过程,电解液等材料会裂解产生气体,使得电池外壳或压力阀鼓涨破裂,让氧气进去与堆积在负极表面的锂原子反应,进而爆炸。
因此,锂电池充电时,一定要设定电压上限,才可以同时兼顾到电池的寿命、容量、和安全性。
最理想的充电电压上限为4.2V。
锂电芯放电时也要有电压下限。
当电芯电压低于2.4V 时,部分材料会开始被破坏。
又由于电池会自放电,放愈久电压会愈低,因此,放电时最好不要放到2.4V 才停止。
锂电池从3.0V 放电到2.4V 这段期间,所释放的能量只占电池容量的3%左右。
因此,3.0V 是一个理想的放电截止电压。
充放电时,除了电压的限制,电流的限制也有其必要。
电流过大时,锂离子来不及进入储存格,会聚集于材料表面。
这些锂离子获得电子后,会在材料表面产生锂原子结晶,这与过充一样,会造成危险性。
万一电池外壳破裂,就会爆炸。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保护,至少要包含:充电电压上限、放电电压下限、及电流上限三项。
一般锂电池组内,除了锂电池芯外,都会有一片保护板,这片保护板主要就是提供这三项保护。
但是,保护板的这三项保护显然是不够的,全球锂电池爆炸事件还是频传。
要确保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对电池爆炸的原因,进行更仔细的分析。
二、爆炸的原因分析
1、内部极化较大
2、极片吸水,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气鼓
3、电解液本身的质量,性能问题
4、注液时候注液量达不到工艺要求
5、装配制程中激光焊焊接密封性能差,漏气,测漏气时漏测
6、粉尘,极片粉尘首先易导致微短路
7、正负极片较工艺范围偏厚,入壳难
8、注液封口问题,钢珠密封性能不好导致气鼓
9、壳体来料存在壳壁偏厚,壳体变形影响厚度.
三、爆炸类型分析
爆炸类型分析电池芯爆炸的类形可归纳为外部短路、内部短路、及过充三种。
此处的外部系指电芯的外部,包含了电池组内部绝缘设计不良等所引起的短路。
当电芯外部发生短路,电子组件又未能切断回路时,电芯内部会产生高热,造成部分电解液汽化,将电池外壳撑大。
当电池内部温度高到135 摄氏度时,质量好的隔膜纸,会将细孔关闭,电化学反应终止或近乎终止,电流骤降,温度也慢慢下降,进而避免了爆炸发生。
但是,细孔关闭率太差,或是细孔根本不会关闭的隔膜纸,会让电池温度继续升高,更多的电解液汽化,最后将电池外壳撑破,甚至将电池温度提高到使材料燃烧并爆炸。
内部短路主要是因为铜箔与铝箔的毛刺穿破隔膜,或是锂原子的树枝状结晶穿破膈膜所造成。
这些细小的针状金属,会造成微短路。
由于,针很细有一定的电阻值,因此,电流不见得会很大。
铜铝箔毛刺系在生产过程造成,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电池漏电太快,多数可被电芯厂或是组装厂筛检出来。
而且,由于毛刺细小,有时会被烧断,使得电池又恢复正常。
因此,因毛刺微短路引发爆炸的机率不高。
这样的说法,可以从各电芯厂内部都常有充电后不久,电压就偏低的不良电池,但是却鲜少发生爆炸事件,得到统计上的支持。
因此,内部短路引发的爆炸,
主要还是因为过充造成的。
因为,过充后极片上到处都是针状锂金属结晶,刺穿点到处都是,到处都在发生微短路。
因此,电池温度会逐渐升高,最后高温将电解液气体。
这种情形,不论是温度过高使材料燃烧爆炸,还是外壳先被撑破,使空气进去与锂金属发生激烈氧化,都是爆炸收场。
但是过充引发内部短路造成的这种爆炸,并不一定发生在充电的当时。
有可能电池温度还未高到让材料燃烧、产生的气体也未足以撑破电池外壳时,消费者就终止充电,带手机出门。
这时众多的微短路所产生的热,慢慢的将电池温度提高,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爆炸。
消费者共同的描述都是拿起手机时发现手机很烫,扔掉后就爆炸。
综合以上爆炸的类型,我们可以将防爆重点放在过充的防止、外部短路的防止、及提升电芯安全性三方防爆重点放在面。
其中过充防止及外部短路防止属于电子防护,与电池系统设计及电池组装有较大关系。
电芯安全性提升之重点为化学与机械防护,与电池芯制造厂有较大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