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服务业的相关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教学配套课件国际服务贸易

13、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三
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的建设
根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十一五规划”,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是其中一 项重要目标,为此商务部参照《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制定了中国《国际服 务贸易统计制度》,从内容上包括中国居民与非居民服务贸易(BOP)统计和 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FATS)统计两大主线,覆盖《服务贸易总协定》涉及 的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四种供应模式。
交换价值是物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物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值量——指单位物品价值的大小。
物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物品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决定,是在同类 物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 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二章 服务价值理论
1、一些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
价值——指凝结在商品或服务中的社会必要劳动。
价值是衡量商品或服务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尺度。
使用价值——指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与服务的有用性或效用。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
交换价值——指的是当一种物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物品的价值; 也就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
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第二方面的挑战来自劳动价值理论体系内部。争论的焦 点在于:是否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 了劳动价值论的窄、中、宽三派。由于三派均承认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争论 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故属劳动价值理论体系内部的争论。
面对新挑战,劳动价值论必须加以发展才有出路。我国学术界认为,发展 的路径主要有两条:
征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综述PPT课件(25张)

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 即每个团体都专注的共同利益正是自身效率更高的 那项活动所带来的。
正如存在于商品生产中那样,比较优势也存在于服 务业中。
3.比较优势理论的修正 1984年,巴格瓦蒂 (Bhagwati) 1985年,迪尔多夫(Deardorff) 1990年,伯格斯 (Burgess) 辛德利 (Hindley)、史密斯 (Smith) 、塔克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年鉴》2005年版提供数据计算得出
R·迪克(R. Dick )和H·迪克(H. Dicke )是最早尝 试运用国际贸易原理来解释服务贸易模式的学者。 1979年,他们在一篇论文中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 (RCA )”来验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现实格局 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理。他们对18个经合组织国家的 资料进行了跨部门回归分析,其结果是,没有证据表 明比较优势在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中发挥了作用。尽 管这一结果可以部分归因于非关税壁垒的存在,但他 们仍然坚持当时流行的观点,即“如果不考虑贸易扭 曲,要素禀赋在服务贸易中没有重要的影响。”
统计方式不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现在国际收支 平衡表中,而在海关进口中没有显示。
比较优势理论不适合于分析服务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 1981年,萨皮尔(A.Sapir)和卢茨(Lutz) 1986年,拉尔(Lall) 1991年Falvey和Gemmell 理查德.库伯(Richard Kump)
1990年,伯格斯对标准的赫克谢尔一俄林一萨缪 尔森(H-O-S)模型做简单修正,就能获得适用于描 述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从中揭示不同国家在提 供服务技术上的差别如何形成比较优势和商品贸 易模式 。
按照伯格斯模型,一个厂商是选择合约经 营,还是选择自身进行服务,取决于服务 的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的高低:如果服务 价格相对高于要素价格,生产厂商就会减 少对服务的依赖,但用于服务的支出将由 于要素间替代程度的不同而上升或下降。 如果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那么,各国 提供服务的技术差别将成为一国商品比较 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课件

定义
服务贸易壁垒是指在服务贸易领域,国家采 取的限制或阻碍外国服务进入本国的措施。
分类
服务贸易壁垒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自然壁垒
由于服务本身的特性,如语言、文化、技术等, 导致的壁垒。
法规壁垒
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对服务提供者的资质、市场准 入等方面进行限制。
经济壁垒
通过关税、非关税措施等手段,限制外国服务的 进口数量和价格。
美国电影产业的保护政策
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保护性政策,扶持本国电影产 业的发展,确保美国电影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高铁产业的战略性政 策
中国政府对高铁产业实施战略性政策,大力 扶持和培育高铁技术和服务,使其成为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04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与自由化
CHAPTER
服务贸易壁垒定义与分类
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模式与新业态
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服务贸易模式之一,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供需双方,实现服务的在线交易和交付。平台经济 模式为服务贸易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方式,有助于推动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的服务贸易新业态。通过共享经济模式,人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分享自己的时 间、技能和资源,同时也为服务提供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社会壁垒
由于社会文化差异、消费者习惯等因素,导致外国服务 难以进入本国市场。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
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 展,增加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从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服务贸易自由化,各国可以发挥 自身优势,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增加国际市场份额。
20世纪80年代
服务贸易壁垒是指在服务贸易领域,国家采 取的限制或阻碍外国服务进入本国的措施。
分类
服务贸易壁垒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自然壁垒
由于服务本身的特性,如语言、文化、技术等, 导致的壁垒。
法规壁垒
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对服务提供者的资质、市场准 入等方面进行限制。
经济壁垒
通过关税、非关税措施等手段,限制外国服务的 进口数量和价格。
美国电影产业的保护政策
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保护性政策,扶持本国电影产 业的发展,确保美国电影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高铁产业的战略性政 策
中国政府对高铁产业实施战略性政策,大力 扶持和培育高铁技术和服务,使其成为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04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与自由化
CHAPTER
服务贸易壁垒定义与分类
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模式与新业态
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服务贸易模式之一,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供需双方,实现服务的在线交易和交付。平台经济 模式为服务贸易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方式,有助于推动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的服务贸易新业态。通过共享经济模式,人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分享自己的时 间、技能和资源,同时也为服务提供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社会壁垒
由于社会文化差异、消费者习惯等因素,导致外国服务 难以进入本国市场。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
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 展,增加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从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服务贸易自由化,各国可以发挥 自身优势,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增加国际市场份额。
20世纪80年代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模型 《国际服务贸易》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模型
第一节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及相关模型
一、国际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其含义
RCA定义:一经济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占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 出口的比率对于该经济体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率之比。
在n(j=1-n)个经济体,m(i=1-n)种出口商品或服务中,一经济体 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表示为:
m
RCAij
X ij
n
X ij
X ij
i 1 nm
100
X ij
j1
j1 i1
第一节
二、迪尔道夫模型
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1)封闭状态下:无商品和服务贸易发生
(2)自由贸易状态下:商品和服务都实现自由贸易
(3)半封闭状态下:只有商品可以自由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商品贸易和作为商品贸易副产品的服务贸易是有效的。
第六节
三、国际服务外包的衡量 服务外包总体测度 分行业服务外包测度
OSSi
j
产业i的服务j投入 产业i的全部非能源投入
服务j的进口
服务j的国内产出+服务j的进口-服务j的出口
上式中的 产业i的服务j投入 产业i的全部非能源投入
的计算,可以采用投入一产出分析方法。该分数的
分母除了非能源物质性投入外,还包括9大类服务部门:电信;金融;机
第一节
三、伯格斯模型
伯格斯运用修正过的H-O模型,探讨了服务贸易、服务技术出口问题。 该模型说明了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技术差异如何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决定服 务贸易的格局。 根据伯格斯模型,一个厂商是选择合约经营还是选择自身进行服务取决 于服务的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孰高孰低。如果服务价格相对地超出工资 和租金越高,生产厂商就越少依赖服务部门,但用于服务的支出将因要 素间替代程度的不同而升降。如果技术或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那么 提供服务的技术差别将成为一国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第一节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及相关模型
一、国际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其含义
RCA定义:一经济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占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 出口的比率对于该经济体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率之比。
在n(j=1-n)个经济体,m(i=1-n)种出口商品或服务中,一经济体 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表示为:
m
RCAij
X ij
n
X ij
X ij
i 1 nm
100
X ij
j1
j1 i1
第一节
二、迪尔道夫模型
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1)封闭状态下:无商品和服务贸易发生
(2)自由贸易状态下:商品和服务都实现自由贸易
(3)半封闭状态下:只有商品可以自由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商品贸易和作为商品贸易副产品的服务贸易是有效的。
第六节
三、国际服务外包的衡量 服务外包总体测度 分行业服务外包测度
OSSi
j
产业i的服务j投入 产业i的全部非能源投入
服务j的进口
服务j的国内产出+服务j的进口-服务j的出口
上式中的 产业i的服务j投入 产业i的全部非能源投入
的计算,可以采用投入一产出分析方法。该分数的
分母除了非能源物质性投入外,还包括9大类服务部门:电信;金融;机
第一节
三、伯格斯模型
伯格斯运用修正过的H-O模型,探讨了服务贸易、服务技术出口问题。 该模型说明了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技术差异如何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决定服 务贸易的格局。 根据伯格斯模型,一个厂商是选择合约经营还是选择自身进行服务取决 于服务的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孰高孰低。如果服务价格相对地超出工资 和租金越高,生产厂商就越少依赖服务部门,但用于服务的支出将因要 素间替代程度的不同而升降。如果技术或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那么 提供服务的技术差别将成为一国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
国际服务贸易完整版ch1 国际服务贸易导论PPT课件

❖ 随着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服务与货品的概念界限 越来越模糊了。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干脆认为, 服务与货品的界分没有任何理论意义。
❖ 马歇尔(1890)一语道破,认为,在某种意义 上,一切行业都是提供服务的,“人类不能创造 物质的东西。” (《经济学原理》第二篇第三章 第一节开头)
❖马克思(1861-18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6(1)卷(即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第 一册附录):
❖ “这(劳务)是一种努力,对于甲来说,劳务是他 付出的努力,对于乙来说,劳务则是需要和满足。”
❖ “劳务必须含有转让的意思,因为劳务不被人接受 也就不可能提供,而且劳务同样包含努力的意思, 但不去判断价值同努力是否成比例。”
❖ 巴斯夏还认为,服务也是资本,是物。劳动可以归 纳为人们彼此提供服务。因此,交换也就是服务的 交换。衡量服务有两个尺度:一是提供服务的人的 努力和紧张程度;二是获得服务的人摆脱的努力和 紧张程度。由此可见,巴斯夏比萨伊走得更远,他 “合乎逻辑”地抹杀了货品和服务的界分。
❖ 劳动生产的不是物品而是效用,此效用分为三种情况:其 一是固定和体现在外界物体中的效用即运用劳动使外物具 有能使它们对人有用的性质。其二是固定和体现在人身上 的效用即劳动用于使人具备能使他们对自己和别人有用的 品质。所有与教育沾边的人的劳动属此类。其三就是上面 界定的服务。
❖ 法国古典经济学家巴斯夏(1850)《和谐经济 论》:
行业
农业 工业
非物质生产活动 服务业
产品 提供有形的产品
提供非实物产品
传统服务
(经济学)满足 人类欲望的物品
自由物品 free goods
经济物品 economic goods
实物形态 商品或货物
《国际服务贸易》课件

区域服务贸易协定
总结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VS
详细描述
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签订区域服务贸 易协定,成员国可以进一步开放彼此的服 务市场,促进区域内的服务贸易自由化。 这有助于提高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合作水平 和整体竞争力。
区域服务贸易协定
总结词
对全球服务贸易的影响
通信服务
包括电信服务、邮政服务、快递服务、广播和 电视服务等。
金融服务
包括银行服务、保险服务、证券服务等。
旅游服务
包括酒店服务、旅行社服务等。
教育与医疗保健服务
包括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医疗保健服务等。
文化娱乐与体育服务
包括电影和音乐制作、出版服务、体育赛事服务等。
服务贸易的模式
01
02
03
04
跨境交付
服务贸易结构的升 级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新 兴服务业将逐渐成为国际服务 贸易的重要领域,推动服务贸 易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服务贸易规则的完 善
随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各 国需要不断完善服务贸易规则 ,以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形 势和新要求。同时,各国还需 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服 务贸易规则的发展和完善。
04 国际服务贸易协议与组织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总结词
全球服务贸易的基本框架
详细描述
GATS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重要协议之一,旨在促进全球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规范发展。它规定了 服务贸易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包括市场准入、国民待遇、透明度等,为各国开展服务贸易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框架。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03
数字安全与隐私保护
《国际服务贸易》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第五节 服务外包理论
一、外包的概念
外包(Outsourcing)是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 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并利用企业外部的 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 在讲究专 业分工的二十世纪末,企业为维持组织竞争核 心能力,摆脱组织人力不足的困境,将组织的 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营 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顾客 满意度。外包业是新近兴起的一个行业,它给 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第三节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 的服务贸易理论
一、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背景:科技进步便服务生产成本趋于下降,服 务价格变得越来越低廉,这一变化导致了服务 生产的分散化、迂回性。将生产过程分散在不 同地点,增加了生产方式的组合,从而导致对 服务链更为强烈的需求。由此,国际服务链得 到了更为频繁和大量的使用而成为生产过程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凯茨考斯基:寡头垄断模型
与马库森观点相反,基氏运用寡头垄断模
型,解释了取消国内服务贸易管制的国际
影响。 认为取消国内管制可以促进厂商为获取规 模经济效益而进行国际竞争,因此政府最 好的政策是创造自由的国内市场。
四、垄断竞争模型
马库森借助于垄断竞争理论,对熟练劳动力的服 务贸易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结论是:即使单纯发挥要素禀赋的作用也能从贸 易中获利;由于多种熟练劳动投入能够提高该部 门的最终产出,小国比大国获利更多;由于一些 专业化受到限制,仅有货物贸易并不能实现生产 的帕累托最优,而引入服务贸易可以导致最大程 度的专业化和帕累托最优;即使存在垄断的力量, 关税也不能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而且可能因削 弱全球的专业化潜力而使福利水平降低。
2.要素密集度不同的服务类型也具有不同 的比较优势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讲义PPT课件

国际服务贸易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服务贸易的实践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的多边体制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 服务贸易产业概述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2021/7/28
1
第一章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服务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 第三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与分类 第四节 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异同 第五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法
对商品实物具有补充作用的服务:这类服务对商 品
价值的实现具有补充与辅助功能。
对商品实物形态具有替代功能的服务:这类服务 伴
随有形商品的移动,但又不是一般的商品贸易,不
似商品贸易实现了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只是向服务
消费者提供服务。
具有商品属性却与其它商品无关联的服务:这类服
务的销售并不需要其他商品补充才能实现。
25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6年
项
目
行次
差额
一.经常项目
1
249,865,995
A.货物和服务
2
208,912,147
a.货物
3
217,746,060
b.服务
4
-8,833,913
1.运输
5
-13,353,741
2.旅游
6
9,627,296
3.通讯服务
7
-26,202
4.建筑服务
8
702,918
2021/7/28
12
二、服务业的分类 2、标准产业分类法(SIC)
标准产业分法是为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由联 合国颁布《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学索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服务贸易的实践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的多边体制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 服务贸易产业概述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2021/7/28
1
第一章 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服务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 第三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与分类 第四节 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异同 第五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法
对商品实物具有补充作用的服务:这类服务对商 品
价值的实现具有补充与辅助功能。
对商品实物形态具有替代功能的服务:这类服务 伴
随有形商品的移动,但又不是一般的商品贸易,不
似商品贸易实现了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只是向服务
消费者提供服务。
具有商品属性却与其它商品无关联的服务:这类服
务的销售并不需要其他商品补充才能实现。
25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6年
项
目
行次
差额
一.经常项目
1
249,865,995
A.货物和服务
2
208,912,147
a.货物
3
217,746,060
b.服务
4
-8,833,913
1.运输
5
-13,353,741
2.旅游
6
9,627,296
3.通讯服务
7
-26,202
4.建筑服务
8
702,918
2021/7/28
12
二、服务业的分类 2、标准产业分类法(SIC)
标准产业分法是为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由联 合国颁布《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学索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服务业发展状况的衡量
Ss=Ds=F(GDP,C,P,X)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城市化水平 3、人口密度 4、服务产品的输出状况
第三节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 的地位与作用
一、地位或份额 (一)影响服务业份额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服务业份额增长的力量
二、作用和意义 (一)充当基础设施 (二)可以作为中间环节 (三)对经济的战略意义 (四)结构调整的作用 (五)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服务业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服务经济理论 服务业发展规律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
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服务经济理论
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阶段(贝尔的 三阶段理论)
二、服务业与工业的关系 三、服务业与就业的关系
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阶段 (贝尔的三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前工业社会。 第二阶段:工业社会。 第三阶段:后工业社会。
复习题:
1、何谓配第-克拉克定理?并简述形成这种 现象的原因。
2、如何理解产业服务化理论和服务产业化理 论?
3、服务业吸收就业的特点有哪些?
4、影响一国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④对整个生产体系进行空间上协调和规制 所需要的服务。
对于工业与服务的关系,其主要论点是:
1、商品与服务是互补的;商品的多样化和 复杂化同时意味着对服务需求范围和种类的 扩大。
2、生产者服务是服务业增长的最强劲和最 主要部分。
3、在新的社会制度结构(主要是城市化) 中,对企业的“高级服务”是不可避免的。
金融业。 (5)克拉克暗示,劳动力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
门的转移可能不是平均收入差异的结果,而是边际 收入差异的结果。
(二)服务业吸收就业的特点
1、服务业与工业在工资和经济波动上有差 异:
(1)在工资收入差异上,服务业的收入远 小于工业。
(2)服务业在经济波动中的稳定性较大。
2、“服务经济”对产业组织和劳动力有影 响
(1)企业组织将由大企业、垄断性的经 营转向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营。
(2)公益机构在经济中将;。
第二节 服务业发展规律
一、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二、服务业发展状况的衡量
一、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一)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分工和工业发展 (二)市场发育:服务业生长的源泉 1、市场经济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动力。 2、服务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社会需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1、生产服务的需求。 2、生活服务的需求。 (四)城市化: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服务产业化理论
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将摆脱过去的小生产方 式而融入更多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即服务 的生产将走向产业化。
服务业的产业化问题就是将服务生产制造 业化,这首先要求将服务业的生产、市场 推广和客户服务标准化。
三、服务业与就业的关系
(一)就业结构演进规律 劳动人口由农业移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
二、服务业与工业的关系
(一)产业服务化理论 工业生产将变成“服务密集”,即工业产品
的生产会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 因素,即通常所说的生产的“软化”。
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为中间性服务和互补 性服务:
①直接作为工业企业的中间投入;
②作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一部分的流通和金 融服务;
③与新生产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的形成 所需要的服务;
移向商业和服务业 。
克拉克的分析结果: (1)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
比。 (2)尽管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在发达国家普遍比
发展中国家高,但就个别国家来看情况有很大差异。 (3)交通业的劳动力比重与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
程度和运输技术有关。 (4)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程度最密切的是商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