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结构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升初文言文课件(共33张PPT)

小升初文言文课件(共33张PPT)

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
也。
• [注释]彘:猪
• 2.翻译。

⑴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你回去,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展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
反为女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真题展示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 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 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 也。”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 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3.试用一段话评价文中的“北人”。
__北___人___无___知___而____又___虚___荣___,___为___了___掩___饰___自_ 己,贻笑大方。

⑴顾反为女杀彘( 你 )

⑵特与婴儿戏尔( 只是)

⑶是教子欺也( 欺骗)

⑷妻适市来( 刚刚)
真题展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
反为女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
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
文言文
•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 1、正音读文。 • 2、读注解词
3、串讲文意 4、体会情(道理) 5、熟读成诵
文言文
•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
1、一词多义 例如,“说”读shuō时,有当说、说明的意思。

文言ppt课件

文言ppt课件

《史记》不仅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 深远影响,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
《汉书》鉴赏
内容概览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的断 代史,主要记载了西汉一朝 的历史。
文学特点
其文学特点在于文笔优美、 刻画细致,尤其擅长通过细 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
主题思想
《汉书》强调国家治理的重 要性,通过对西汉历史的记 述和评价,表达了作者的国 家观和历史观。
详细描述
首先,词汇方面,文言文有许多生僻字和一词多义的现象,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贴近生活,词汇量大且丰富。其次 ,语法方面,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有时省略主语和宾语,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规范清晰。最后,表达方式 上,文言文注重文采和韵律,而现代汉语则更加注重实用和口语化。
02 文言文语法结构
词类
01
02
03
名词
表示人、事、物等实体或 抽象概念的词。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 词。
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词 。
词类
副词
连词
修饰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 的词。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与其它事物之间关系的 词。
词类
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代词
代替名词、形容词或数词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 语以及句与句的词。
表示语气的虚词,如“ 也”、“矣”等。
03 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章结构分析
总结词:梳理文章脉络, 把握整体结构
详细描述
划分段落,理解段落大意
识别开头、结尾和过渡句
语义理解
详细描述
总结词:深入理解文言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的用法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13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
称谓来代替。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
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7
【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
是一种“恶谥”。
4
一、人的称谓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 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 孟襄阳;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人为仁公等。
【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 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 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 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 邻国的土地呢? 5.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 啊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鼎城三中

2022年高三文言文复习专题思维导图PPT优秀课件教案

2022年高三文言文复习专题思维导图PPT优秀课件教案

词的比 喻义
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 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 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 借义
先有某义,但无表示此义的字,于是借用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 该意义,该意义就叫做被借用的这个字的假借义。如“而”原意为胡须 ,借用为连词义;“来”原意为小麦,借用为来去的“来”的意义
古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 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
今 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 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
字 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
字和古今字,都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表示
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 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
三、之
定后标志,这,取独,的,音节助词,去,他,宾前标志
词 性
用法
代 ①代人、物、事 词 ②表示近指
③表示修饰,限制
释义
他,他们,它,它 们 这,这种

④用 的在 独主 立谓 性之间,取消句子 不译 助
词 ⑤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译
⑥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译
⑦补足音节
不译
动 词
⑧用在表示处所的词语前 往,去,到……去
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南面 可怜
面向南而坐, 即称帝
1、可爱 2、值得同情
南边 值得怜悯
宜可以南面而刺秦
中间 中,当中; 间,夹杂着
当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女娲造人 文言文PPT演示课件

女娲造人 文言文PPT演示课件
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 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
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 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12
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后来又拿一 条绳子放入泥浆内,然后举起绳子一挥洒, 溅落的泥点也都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②抟/摶(tuán):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③剧务:工作繁忙。
④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
⑤引:牵、拉。
11
《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
民间传说,天Leabharlann 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于是女娲抟捏
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
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
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
13
原始初民是怎样理解富贵和贫贱之人 的?你认为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①富贵的人是女娲抟黄土造的;贫贱的人 是女娲甩绳子溅落的泥点变成的。 ②不正确。 ③因为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14
《女娲造人》
无私,美丽,善良,慈爱。
15
《女娲造人》
1
女 娲 造 人
2
3
4
5
6
7
8
9
《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 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 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 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10
①女娲(wā):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 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她替人类建立 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 为婚姻女神。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 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她是被民间广泛而又 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文言文讲解ppt课件

文言文讲解ppt课件
三王墓 -六朝怪谈
1
姓之种有 一怒愤种 怒天怒愤 却下叫怒 也震匹叫 可动夫天 歌,之子 可但怒之 泣平,怒
民天, 百子有
2
•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 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 • 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 • 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 • 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 • 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 • 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
之。剑有
3

•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
,乃问其母曰:"吾父所
在?"母曰:"汝父为楚王
作剑,三年乃成。王
怒,杀之。去时嘱我:'
语汝子出户望南山,
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子出户南望,
不见有山,但睹堂前
4

•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
言欲报雠。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谓:"子年少
,何哭之甚悲耶?"曰:"吾
干将和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等到赤长大成人,就问自己的母亲说:"我的父亲在什么地 方?"他的母亲说:"你父亲替楚王铸剑,过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杀了他。他临离 家时嘱咐我:'告诉你的儿子,出门望着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就在见有山,只看见堂前松木屋柱竖立在石砥之上。赤就用斧头砍 开松柱的背面,拿到了剑,日夜想着向楚王报父仇。
临之。客以剑拟王,王
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
6
楚国的干将,莫邪夫妇给楚王铸剑,过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想要杀掉他。铸成 的剑有雌雄两柄。干将的妻子莫邪怀有身孕,即将临产。干将对妻子说:"我替王铸剑, 过了三年才铸成。王发怒,我去送剑,王一定会杀我。你生下孩子,假若是个男孩, 等他长大成人,告诉他说:'出门望着南山,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就在松树背上'。"于是 干将就带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大发脾气,派人察看干将带来的剑。剑有两柄,一雄 一雌。干将莫邪只带来了雌剑,雄剑却没带来,楚王发怒,就把干将杀了。

读懂文言文ppt课件

读懂文言文ppt课件
9.善:好,擅于。
(有一种叫)鸲鹆的鸟出生在南 方,南方人捕捉(它)并教它说 话。时间长了,(它)能模仿人 说话,(然而)只能模仿几句就 停下了。整天所模仿的(话), 只是那几句而已。(有一只)蝉 在院子(的树上)鸣叫,鸲鹆听 了便讥笑它。蝉对鸲鹆说:"你 能模仿人说话,很好;然而(你)
所说的,不曾有一句是表达自
1.鸲鹆 (qúyù):俗名八哥,经过训练, 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
2.罗:捕鸟的网。这里是用网捕,捕 捉的意思。调 (tiáo)--训练鸟兽,文 中指训练鸲鹆。
3.效:模仿。 4.惟 (Wéi):只,只有。 5.鸣:鸣叫。 6.庭:庭院,院子。 7.鸟:这里指鸲鹆 (八哥)。 8.曷(hé)假设: 哪里比得上。曷,何、 什么。假设,如、象。
罗—— 得—— 庭—— 假设—— 惭—— 归——效—— 源自—— 调——笑—— 复——
罗—— 捕捉 得—— 抓到 庭—— 庭院 假设—— 像 惭—— 惭愧 归——回
效——模仿 遂——于是 就 调——训练
笑——讥笑 复——再
熟读,翻译短文
昔有邯郸子罗鸲鹆于野,欲其效犬 吠。得之,遂置于庭,使其闻犬吠 而调其舌。鸲鹆鸣,假设猫之悲。
三、单音双音,单音换替。 单音变双音 庭——庭院
惭——惭愧 笑——讥笑 单音替换 罗——捕捉 效——模仿 调——训练 假设——像 谓——对……说
读懂文言文
鸲鹆(qúyù俗名"八哥")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 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 数声也。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 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假设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 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昔有邯郸子罗鸲鹆于野,欲其效犬吠。得 之,遂置于庭,使其闻犬吠而调其舌。鸲鹆 鸣,假设猫之悲。犬闻,大笑之。鸲鹆大惭, 面赤俯首,终日闭口不复鸣。邯郸子思其无 用,释归于野。鸲鹆走之疾,汪汪连声不绝。 邯郸子闻,捶股大悔,然已晚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说明:因此屈原被流放。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可以消除 了。 见+动词+于+施事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则必见欺于张仪。《史记·楚世家》 说明:我常常被有德行的家族所耻笑。那么一定会被 张仪所欺骗。 (4)被+动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
群臣侍于殿上者。
说明:正常语序是:太子及知其事宾客;于殿上侍奉 的群臣。
翻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在大殿上侍奉的群 臣。 4.判断句
四种类型:……者,……也。 ……者。 ……也。 …………。 例子略。
.
9
5.被动句
古汉语中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语+动词+于……
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履。《左传·鞌之战》 必禽于人。《孙子兵法》 然而兵破于陈涉。《汉书》
说明:被矢伤。被人禽。被陈涉破。 (2)主语+为+施事者+动词
例: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 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说明:将领被三军俘获。自身被宋国人所耻笑。 为……所是被动句的固定句式。
例: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传》 必为二子所禽也。《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
10
(3)见+动词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 辞·渔夫》
列传》 说明:诚信却被人怀疑,衷心被人诽谤,能没有怨恨 吗?
.
11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常常用作使动,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பைடு நூலகம்质和状态。
例: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说明:“尊”用作使动,后面带宾语“长安君之 位”,意思是“使长安君之位尊”。“弱秦”和 “又绿江南岸”,意思是“使秦弱”和“又使江 南岸绿”。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说明:“鱼肉之”是“以之(田蚡,人名)为鱼肉”,即把田 蚡当作鱼肉任意宰割。“鄙”是“把远地当成秦国的边邑”。
.
5
3.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 例: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 范雎至秦,秦王庭迎。《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说明:“北”是“向北”。“庭”是“在宫廷中”。 (2)表示工具或依据。
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说明:“函”是“用匣子封装起来”。“法”是“依据法律”。 (3)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侍之。《史记·鸿门宴》
说明:“兄”是“像对待兄长的态度去对待他”。
(4)表示比喻。
例:嫂蛇行而匍匐。《战国策·秦策一》
.
3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史记·项羽本纪》
说明:“利晋”是“使晋国有利”。“王我”是 “使我王”,即“使我成为王”。
.
4
2.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 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词。不及物动词本身就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 要带宾语。
例: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鸿门宴》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 说明:“亡”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使动,“亡郑” 就是“使郑亡”。 “活之”,“ 忿恚尉”就是“使之活”和“使尉忿恚”。
.
2
实词 120个
文言
句式
文言文知识结构图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虚词:以、而、于等
通假字
18个
偏义复词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句
.
1
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是宾语怎么样”的意 思。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
.
7
(3)宾语用代词复指
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而用代词 “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
在动词的前面。
例: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说明:这两个的正常语序是“有何陋?”、“有何
厌?”。其中的“之”复指的是“何”。
例:惟(唯)……是…… 之……
惟(唯)……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说明:“唯敌是求”就是“求敌”。
成语如“唯命是听”和“唯利是图”,就是“听命”
和“图利”。
.
8
2.介词结构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句子: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定语后置句 《荆轲刺秦王》中的句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说明:“谁敢怨”就是“敢怨谁”,“何谓”就是“谓何”, “安在”就是“在安”。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宾语必须是代词,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 “不、未、毋、无”等。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 之后。
例:吾爱之,不吾叛也。《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 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
说明:“不吾叛”就是“不叛吾”。“未吾亲”就是“未亲吾”。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 词的性质和状态。
例: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说明:“小鲁”、“小天下”是“认为鲁小”、“认为天下 小”。“异之”是“认为这件事很惊奇”。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说明:“蛇”是“像蛇一样地在地上爬行”。“儿”是“像孩子一 样的啼哭”。
.
6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 上古汉语中的疑问代词“谁”、“何”、“安”等做宾语时
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敢问何谓也?《左传·郑伯克段于燕》 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