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_昌耀 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河床》(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河床》(一等奖课件)
一种沉实、雄阔、粗犷、原始、 古朴而凝重的西北高原的风情之美。
二、问题探究:
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们”“他”“她”“你们”, 分别指代什么?
“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消弭 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 “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有过 “亲密接触”的人们; “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这里把动物都拟人化了, 使之更加形象; “你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永远怀念 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失了的物种 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人类,把河床和人类并举, 有一种不分“你我”的和谐感,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 境,感同身受。
在这里,所有的形象特征既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
河床的,诗人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但这不屈
不挠的人类精神载体,又可以被看做人类各种性质大 致相同的经验:可以说这是个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 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 象征。诗人通过河床这个象征物,把感情景物与情感、 道德、意志等内容凝聚在一起。
四、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表现手法
1、拟人: 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幻想成“河
床”,赋予“河床”以人的思维、人的情感。 以第一人称的方法来写,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是诗歌显得更亲切,更有利于抒情。
2、排比: 作用在于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有利
于表现“河床”的雄阔美,抒发诗人内心的澎 湃激情。
五、探究:诗人想通过创造“河床”这个形象目的是什么?
七、作业:
昌耀的《河床》,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黄河 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诗 人的思绪纷纷扬扬,但又都集中咏唱核心意象-河床。这就避免了由于内容庞杂给读者造成审 美疲劳,同时又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真力 弥满,万象在旁”的审美享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精读《河床》 课件 (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精读《河床》 课件 (共42张PPT)

(2)形态特点:
坚实
(鼓囊囊的肌块)
宽阔浩荡 (巨人般躺倒、屹立)
滋润
(不停地排泻不竭的精力)
干枯
(刺肤文身)
沟壑纵横 (峰峦、断层、地峡)
(3)性格特点:
雄性美 (张弛如弓、拓荒千里)
富有使命感(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时看到你 们、
博爱的襟怀)
象征意蕴
美国文艺理论家桑塔耶纳指出: “看得见的景象还不是诗歌真正的客 体。”“还有一种超越可见界线的、 视觉综合力不能捕捉的景象。”这种 景象指的就是象征意蕴。
象征是在具体事物上赋予不完全 确定的意义,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启 迪读者自己去确定的一种诉诸感官又 超越感官的形象创造手段。
河床的象征意蕴是什 么?
二、自由朗读全诗,讨论问题:
1、诗歌中有众多的意象,各有什么 意蕴呢?
2、诗人运用这么多意象,来表现什 么呢?
诗 中 的 意 象
黄河源头
巴颜喀拉山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 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在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心等待,就可以每一个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电路, 知道,所以无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怀重宝而不知其在;只要能发掘出这项秘藏的能力,人类的能力将会完全大改观,也能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能力我这一生不曾 和伟大的著作都来自于求助潜意识心智无穷尽的宝藏。那些最能干的人,往往是那些即使在最绝望的环境里,仍不断传送成功意念的人。他们不但鼓舞自己, 成功,誓不休止。灵感并不是在逻辑思考的延长线上产生,而是在破除逻辑或常识的地方才有灵感。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 进的目标。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对于不屈不 失败这回事。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 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要成功不 能,只要把你能做的小事做得好就行了。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只有胜利才能生存,只有成功才有代价,只有耕耘才有收获。只有把抱怨环境 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 面去。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昌耀《河床》PPT课件

昌耀《河床》PPT课件

.
3
❖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
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
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
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
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
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
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
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
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
言略趋平和,很多诗作
以不分行来表达,有很
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
8/11/大2024的诗歌个性。
.
4
❖昌耀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 楼自杀,绝笔作为《一十一枝红玫 瑰》其出版的诗集有《昌耀抒情诗 集》(1986)、《命运之书》 (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 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昌 耀的诗》(1998)等。2000年诗人 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 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 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2.我张弛如弓,我Biblioteka 荒千里。------雄性美
3.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富有使命感
4.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8/11/2024
------博爱
.
8
丰富多彩的意象
8/11/2024
.
9
8/11/2024
.
10
8/11/2024
.
11
8/11/2024
.
12
丰富多彩的意象
.
2
❖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
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 区。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协 青海分会专业作家。1982年后参与 “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
要代表之一,后曾率团出访俄罗斯 等国家。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 父亲们!》、《慈航》、《意绪》、 《哈拉木图》等。

课件1:河床

课件1:河床

X Z D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首页
X Z D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河床》赏析
语言的多义性——“我”。这首诗,通篇采用了“自述”的形式,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2.如何理解“河床”这一形象?
提示:(1)在诗中,“河床”有各式各样的形象,这些形象特征 既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
(2)诗人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但这不屈不挠的人类精 神载体,又可以被看作是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一 个文化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
首页
X Z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新边塞诗派主要代
表之一。1950 年参军,1957 年因写诗被打成“右派”,在青海务农,20 年后重返诗坛。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 作精品》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 等。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 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 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 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精读 河床课件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选修语文课件

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精读 河床课件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选修语文课件
12/11/2021
3.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我刺肤 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我 喜欢向霜风透露我体魄之多毛。 [点拨] “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刺肤文身”“透露 我体魄之多毛”等刻画出了黄河的雄壮之美。
4.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是眩 晕的飓风。/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律。 [点拨] 这里采用排比的形式,从空间的角度,写了一系 列意象——峰峦、断层、地峡、飓风,显得阔远而浩瀚。
12/11/2021
1982 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 之一。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 作精品》等,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 《意绪》等。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 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将饱 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 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 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殊的东西,非常生动地描绘了烈士乐观豪迈的性格。后一
句写吴刚捧出月宫里特有的礼物桂花酒来款待烈士,表现
了烈士壮烈牺牲,仙人都为之感动的情景。
12/11/2021
3.分析“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描绘的场景以 及感情。 [解题指导] 把握描绘的场景和感情,就要体会作者非凡的 想象力。没有丰富灵动的想象,就不能充分体现烈士轻飏 飞动的灵魂和精神,作者的悲痛哀婉与思念之情也将难以 达到言近旨远的美学境界。 [参考答案] 这两句写想象,英烈们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 事业终于获得成功,他们激动、兴奋,以至于喜极而泣。 “泪飞顿作倾盆雨”,烈士思想感情的巨大波涛借助这夸 张的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河床》 课件 (共60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河床》 课件 (共60张PPT)

我须臾不停地 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有时滋润 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 远观而不可近狎. ------有时干枯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沟壑纵横
性格特征: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 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囔囔的肌块. ----坚实宽厚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雄性美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富有使命感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博爱 ——坚韧
语言是诗人心灵的居所。诗人是怎样选择自 己的语言来接纳自己的精神寻求的?
【明确】语言是诗人心灵的居所,这首诗的 语言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拘泥于小美丽,小感觉 的诗歌,这首诗的“大美”除了通过意象来表 达,还通过语言、句式的选择来实现。 这首诗不讲究韵律、押韵,但注重内在的 节奏。内在节奏通过奇崛的词汇、长短的句式 来实现。
这首诗中最大的意象——河床,诗中有对河床 的直接描绘,同时也通过其他一些意象的辅助来 使“河床”这个意象变得更加坚实、饱满,内涵 变得更加丰富。诗人笔下的“河床”有什么
特点?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河床的特 点?

A.诗人写出了河床的地域特征。除此之外, 还用他那多彩的诗笔描绘出了河床外在的形 态特征和内在的性格特征。
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 们”“他”“她”“你们”,分别 指代什么?
“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 河床代言,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 “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 床,与河床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 “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这里把 动物都拟人化了,使之更加形象;
“你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 一指黄河象(“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 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失了的物种的 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 一指人类,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种不分 “你我”的和谐感,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 境,感同身受。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欣赏河床课件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欣赏河床课件

刘峻琳同学的阅读习惯非常好,有 快读有慢读,既保证了一定的阅读 速度,同时也没有落下重点。下面 我们来介绍另外一种快速阅读法。 1
这种方法由美国教育学家比尔·科斯比和前苏联 2
著名学者奥库兹涅佐夫等人提出,并在实践中不
断丰富和完善。
3
快速阅读有三种表现方式
1.跃式阅读。读书时不要逐句逐段,而是跳人: 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幻想成“河 床”,赋予“河床”以人的思维、人的情感。 以第一人称的方法来写,拉近了与读者的距 离,是诗歌显得更亲切,更有利于抒情。
• 2、排比:
作用在于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有利于表现“河床”的雄阔美,抒发诗 人内心的澎湃激情。
是民族世俗生活有关 的细节,展现了西北 高原的民族风情
兀鹰 母狼 黄河象
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 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 同时也表现了“河床”博爱的襟怀。
时间 古迹 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始皇帝
给人以古老神 秘凝重的感觉
不可测度的深渊 结构力 驰道 不可攻克的球门
是对狞厉粗犷的原生 力量的认同
到来
民族必会崛起
屹立
深意探究
我——河床
把我幻想成河床,所有的形象特征既是河床的, 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诗人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 类精神,但这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载体,又可以 被看做人类各种性质大致相同的经验:可以说我 既是河床,又是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 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 象征。诗人通过河床这个象征物,把感情景物与 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凝聚在一起。
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
初中生要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这对提 高阅读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高效学习经验 阅读书籍有快有慢
初三学生刘某以737分的高分在7万名考生中 独占鳌头,成为重庆市近十年来中考丢分最 少的人,其中四科都是满分,这样的好成绩让 人瞠目。尽管如此,刘峻琳似乎还不满 足:“再仔细数学其实也可以拿满分

河床课件

河床课件

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
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 床》等。
《河床》记录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 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 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 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这首诗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 沉郁顿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大。对苦难的深刻体验 和对青藏高原原始风情的描述,是昌耀创作的两个最 重要的灵感源泉。
⑶具有沧桑感、伤残感的意象,如“飓风”“时 间”“古迹”“化石”“始皇帝”“驰道”“不可攻克 的球门”。这一系列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 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达出人类 最高贵的精神品质——认知自我的历史、感知自我的清 醒、珍爱历史的智慧。
二、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源自 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该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河床”,诗人不仅传 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 及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也正是 这种神秘、孤寂、阳刚、大气的气质与诗人自身 生命过程中折射出的情绪交叉综合在一起,使我 们感受到一个特殊年代诗人命运的行迹,一种劫 后余生的生命律动。
通篇的拟人,连续的排比和比喻,使诗歌的 意象鲜明生动,诗歌的气势粗犷有力,抒情 淋漓尽致,充盈着壮阔雄浑、神秘沧桑的阳 刚之美。例如:“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 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是眩晕的飓风。/ 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 律。”一系列的排比和比喻在拟人的驾驭下, 如狂风骤雨,以不可抵挡之势,汹涌而来, 阳刚而又大气磅礴,表现了诗人赞誉的雄性 之美。
长唳( )
帆樯( ) 胝掌( ) 刹绳( ) 堤坡( )
鱼贯而行:形容前后接连着,像鱼群游动一样。像游鱼一样一 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谨小慎微: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 容声音巨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手法
1、拟人: 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幻想成
“河床”,赋予“河床”以人的思维、人 的情感。以第一人称的方法来写,拉近了 与读者的距离,是诗歌显得更亲切,更有 利于抒情。
2、排比: 作用在于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有利于表现“河床”的雄阔美,抒发 诗人内心的澎湃激情。
语言运用
• 请根据下面的说法填上相应的成语。
2. 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雄性美
3.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富有使命感
4.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博爱
•请从修辞上对“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进行赏析。
诗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我宛若 一个躺倒的巨人,轻轻地笑着,让那 些马车早早上路,“轮子跳动在我鼓 囊囊的肌肤”,写出了河床的宽厚慈 爱,对待马车的队伍就像对待自己的 孩子,同时也写出了河床的壮阔和力 度之美。又把马车刮木的声响比喻成 迎神的喇叭,使河床弥漫上肃穆与神 秘的色彩,整个画面鲜明形象而充满 厚重与阳刚之美。
三、标点的运用
这首诗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也是很 讲究的。几乎每一句都标以句号,这样 做的用意是限制语流的速度,使每一句 都形成一个环境,形成一个嶙峋的、自 足的空间。仿佛电影中的蒙太奇组接, 每一个画面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这就 恰到好处地展示了黄河源河床粗砺的地 貌,以及诗人沉雄、稳健、恒久的感情。
这首诗的意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有虚, 虚实相生,显得既不拥挤也不空洞。
实的如“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 我走向远方”,“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在 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等,给人以 具体的视觉刺激。
虚的如“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 雄性美”,“我是父亲”,“我在每一个瞬间都 表现为大千众相”,“是眩晕的飓风”,“我是 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 始皇帝”,“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 是驰道。是不可攻克的球门”等,给人以空洞虚 幻的美感。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宽广、浩荡
2.我须臾不停地 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有时滋润
3.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 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 ------有时干枯
4.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沟壑纵横
性格特征:
1.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 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坚实宽厚
二、丰富多彩的意象
⑴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如“兀鹰”“母 狼”“黄河象”,原始、血性,突出旺盛生命 力的特征。 ⑵与民族世俗生活有关的细节意象,如“唐古 特人的马车”“猎人”“鹰的城堡”。给人视 觉刺激,浓重的黄土色调给人巨大而奇异的感 觉。 ⑶具有沧桑感、伤残感的意象,如“飓 风”“时间”“古迹”“化石”“始皇 帝”“驰道”“不可攻克的球门”。这一系列 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 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达出人类最 高贵的精神品质——认知自我的历史、感知自
明确:
诗人通过“河床”这个意象, 在整体上展示出了一种大生命的 庄重与阔大。
一种沉实、雄阔、粗犷、原 始、神秘古朴而凝重的西北高原 的风情之美。
象征意蕴
美国文艺理论家桑塔耶纳指出: “看得见的景象还不是诗歌真正的客 体。”“还有一种超越可见界线的、 视觉综合力不能捕捉的景象。”这种 景象指的就是象征意蕴。
我——河床
(4)把我幻想成河床,所有的形象特 征既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 诗人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但 这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载体,又可以 被看做人类各种性质大致相同的经验: 可以说我既是河床,又是英雄的象征, 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 底蕴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 诗人通过河床这个象征物,把感情景 物与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凝聚在 一起。
在句式上是长短交错,每个诗行有长有短,短 的就一句,如“是眩晕的飓风”,长的多达五个句 子,如“我是排列成阵的帆樯。是广场。是通都大 邑。是展开的景观。是不可测度的深渊”。这种语 言的夸张加上意象群的独特奇异,正是诗人所看重 的“激情──永不衰竭的激情”得以传达进而感染读 者的方式。
语言品味
一、语言的不同流俗
象征是在具体事物上赋予不完全 确定的意义,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启 迪读者自己去确定的一种诉诸感官又 超越感官的形象创造手段。
黄河源头
巴颜喀拉山
雪豹
高 原 鹰
秃 鹰
黄 河 象
唐 古 特 人
唐 古 特 人 的 马 车
母狼
化 石
诗歌其它意象选析:
鹰的城堡 唐古特人和那些马车 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读这样的诗,我们感到的不是什么画 面,而是具有质感、有体积感的河床 本身。这些意象或者是在地域空间上 与“河床”相关,或者是在气质性格 上与“河床”相似,紧紧地围绕在核 心意象“河床”的周围,对于表现河 床的雄悍、粗犷、原始、神秘和旺盛 的生命力起到了一种强化的作用,使 人获得了“真力弥满,万象在旁”的 审美感受。
时间
古迹
宇宙洪荒的一片 腭骨化石
始皇帝
给人以古 老神秘凝 重的感觉
不可测度的深渊 结构力 驰道 不可攻克的球门
是对狞厉粗 犷的原生力 量的认同
•阅读第五节,讨论拟人写法的作用 和本诗句式的特点。
全诗以第一人称来写河床,把“我”幻想成河 床,在这一节中,更是在河床中渗进了“我”的感 觉、情绪和思考(后有补充)。第五节是一整节的 连续排比,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这种气势, 是河床的气势,更是诗人的情感的气势。
河床
昌耀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艾青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河床
谷底部分河水经常 流动的地方称为河床。
作者介绍
昌耀(1936—2000)
是民族世俗生活 有关的细节,展 现了西北高原的 民族风情
兀鹰 母狼 黄河象
带有原始色彩的血 性动物,容易唤起 人们对旺盛生命力 的渴望与想象。
• 民间有一种传说,说老鹰是世界上 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 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 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 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 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 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严重的阻碍 它的进食。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 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 翔十分吃力。
• 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 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它必须努力飞到一处陡峭的悬崖,任何 鸟兽都上不去的地方,在那里要呆上150天 左右。首先它要把弯如镰刀的喙向岩石摔 去,直到老化的嘴巴连皮带肉从头上掉下 来,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然后 它以新喙当钳子,一个一个把趾甲从脚趾 上拔下来。等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它把旧 的羽毛都薅下来,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 了,老鹰开始飞翔,得以再过30年的岁月。 它冒着疼死、饿死的危险,自己改造自己, 重塑自己,与自己的过去诀别,这一过程 就是一个死而复生的过程。
昌耀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 楼自杀,绝笔作为《一十一枝红玫 瑰》其出版的诗集有《昌耀抒情诗 集》(1986)、《命运之书》 (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 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昌 耀的诗》(1998)等。2000年诗人 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 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 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这首诗中最大的意 象——河床,诗中 有对河床的直接描 绘,同时也通过 他一些意象的辅助 来使“河床”这个 意象变得更加坚实、 饱满,内涵变得更 加丰富。
从地域、形态、性格三方面分析河 床的特点
• 地域特征: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山走下。 ------黄河源头,起源于巴颜喀拉.
• 形态特征:
1.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原名王昌耀。中国伟大的民族 诗人。籍贯湖南桃源。
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 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 之一,曾出访俄罗斯等国家。 • 代表作: 《划呀,划呀,父亲们!》 《慈航》、《意绪》、《哈拉木图》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
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 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 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 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 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 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 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 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 言略趋平和,很多诗作 以不分行来表达,有很 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 大的诗歌个性。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请问“猎人”和“母狼”为什么得到“我” 同等的称誉和欣赏?
这两个意象都充满了原始生命的强力, 有着让人震撼的血性,它们为了自己的 生存,无差别地生活在“我”苍莽艰难 的环境里,它们身上拥有着诗人所追求 的血性和对生命的坚韧态度。虽然它们 相互处于敌对的状态,但是却具有无差 别的旺盛的生命力,故而“我”予以无 差别的称誉与欣赏。
昌耀的诗歌抗拒那些“主流诗歌”语言系统中的 语汇、喻象,那些想像、表述方式。不同流俗, 凸现了诗歌的质感和力度。他拒绝“格律”等的 “润饰”,不讲究韵律、押韵,但注重的是内在 的节奏。内在节奏通过奇崛的词汇、长短的句式 来实现,如“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 了”,并将现代汉语与文言汉语、句式相交错, 如“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 观而不可近狎”,形成突兀、冲撞、紧张的效果。
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 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
什么?
“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 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他们”指唐 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有过“亲密 接触”的人们;“他”指兀鹰,“她”指母狼, 这里把动物都拟人化了,使之更加形象;“你们” 有两种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永远怀念 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失 了的物种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人类,把 河床和人类并举,有种不分“你我”的和谐感, 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