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南海怎么划的那么大

合集下载

南海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

南海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

南海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南海问题会怎样呢?对于南海问题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又是怎样?下面店铺分享了南海问题分析以及南海问题的现状,希望帮到你。

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三)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不稳定局势加剧南海问题国家化、多边化是新时期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试图依托“东盟”,实现对南海主权的声索,进而形成“东盟一体化”,对中国实行牵制。

南海问题的实质及成因

南海问题的实质及成因

南海问题的实质及成因近年来,由于南海自然资源的优越,加之美国、日本为首的外部势力的干预与驱动,基于利益的驱使,东南亚一些国家发起了与中国对南海主权的争夺,频频制造事端。

随着南海地区存在的一些岛礁主权和部分海域划界争议升温,国人对“南海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多。

从表面上看,南海问题是围绕国家主权及相关权利所展开的法律问题和历史问题;从实质上看,南海问题的核心是自然资源的占有和开发问题;从根源上看,南海问题是南海周边国家与域外大国相勾结、相互推动的结果。

中国绝不会放弃属于自己的任何一寸领土,但基于大国的形象和道义,中国在维护南海权益方面将讲究策略和方法。

当下网络上,尤其是对其成因的分析众说纷纭。

“南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三大方面给以归纳和分析,加深对“南海问题”的理解。

, ,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

摘要:南海问题,实质,成因,资源争夺正文:一.中国南海问题的由来1.南海丰富的自然及航道资源:南海,在国际上一般指南中国海;在中国或指南中国海或指中国南海。

南海为东北—西南走向,北边至中国,东北至台湾本岛,东至菲律宾群岛。

南海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是位居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

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报告指出,南海海域的石油储备约有350亿吨,其开采量相当于全球总量的12%,被称作是“第二个波斯湾”;而其中,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油气资源最为集中,约有200亿吨油气储藏量。

另外,据科学家估计,南海海底还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储量也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南海同时也具备丰富的航运资源,根据统计,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海域,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二。

就中国来讲,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航线经过南海海域。

由此可见,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

2.南海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在军事上,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中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

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

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

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五点一、复杂的历史变迁◆在汉代中国人便发现了南沙群岛,此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中均有记载。

元代,明代,清代,中国可能对南沙群岛行使了行政管辖,但是缺乏实质性的证据。

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1817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上均显示了可能是南沙群岛的地区.这一系列的历史材料证明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

◆1933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立即遭到我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

◆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

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

◆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委派肖次尹和麦蕴瑜分别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1947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将南海归入广东省管辖。

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在南海行使主权的表示,当时南海周边的其他国家并没有提出过异议。

◆1951年,美国在主持草拟、制定、召集《旧金山对日和约》的过程中,都涉及到了西沙和南沙群岛问题,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但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关于南海的知识

关于南海的知识

关于南海的知识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之间的一个重要海域。

以下是关于南海的一些知识:1. 地理位置:南海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毗邻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南海北至华南沿海,南至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东至菲律宾,西至越南的泰兴市。

2. 面积和海域划分:南海的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争议地区之一。

根据中国的九段线,南海被划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黄岩岛和钓鱼岛等海域。

3. 资源丰富:南海被认为是世界上重要的渔场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此外,南海还被发现存在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矿物等资源,因此引起了周边国家之间的资源争夺。

4. 领土争议:南海是多个国家之间的领土争议地区。

主要争议的焦点是中国九段线的范围、各国对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钓鱼岛/钓鱼屿的主权声索。

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声称对南海部分地区拥有主权。

5. 区域安全问题:南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安全问题之一。

南海争议引发了各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海上冲突以及与国家利益挂钩的航行自由问题。

6. 国际法的作用:南海争议的解决倡导国际法的运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被视为解决南海争议的主要框架,而中国和一些周边国家都是UNCLOS的缔约国。

7. 外部干预:南海争议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介入。

这些国家通过军事部署、联合军演和经济支持等方式对南海局势施加影响。

总之,南海是一个重要的海域,涉及资源、领土和安全等多个方面的争议。

解决南海问题需要相关国家之间的对话、协商和一体化发展的合作。

南海争端的由来及现状

南海争端的由来及现状

南海争端的由来及现状根据计划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授一堂战备形势教育课。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发展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海洋领土争端日益激烈,给我国发展的外部安全环境造成相当的压力。

作为军人,我们不能被当前的太平盛世所麻痹,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时刻准备为维护国家利益而战。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问题——南海争端的由来及现状。

这里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南海基本情况(一)南海的地理概念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位于北纬23°27′与南纬3°00′和东经99°10′与122°10′之间,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海域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濒临中国大陆和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柬埔寨。

南海诸岛分布在我国海南岛以南和以东的南中国海上,按其分布形势,分为四大群岛,即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二)南海的历史沿革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发现并命名南海诸岛。

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中已有汉武帝派遣使臣从南海航行的记载。

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扶南传》更是对南海的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

此后两千多年,中国人一直在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占领了我国南海诸岛。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精神,中国于1946年收复南海诸岛,同时以一系列法律程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恢复行使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包括举行接收仪式和派兵驻守,绘制南沙群岛地图,重新命名南沙群岛及其群体和个体的名称,编写和出版最早的南沙群岛地理志。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1951年8月15日,周恩来发表的《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声明》中严正指出:西沙、南沙群岛和东沙、中沙群岛一样,‘向为中国领土’。

中国海洋领土的划分依据和历史原因

中国海洋领土的划分依据和历史原因

中国海洋领土的划分依据和历史原因1历史依据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权权利、管辖权主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中国从汉朝(公元前200年)开始就发现和逐步完善了对南海、特别是南沙诸岛礁以及相关海域的管理。

至今有2000多年。

2法理依据中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都在中国的管辖下,都属于中国所有。

在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把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侵占了。

1946年,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回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

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回归中国以后,中国政府在1948年划定和宣布了九段线。

大量的历史文件,以及各国出版的地图都是这样明确记载或标定的。

南沙群岛包括西沙群岛及其相关海域,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周边国家并未对中国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提出质疑,只是在1970年代以后才出现这个问题。

一个重要原因是南海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1994年生效的。

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前世今生”中国尊重《公约》,是《公约》的签署国。

《公约》是1994年生效的,中国对南海诸岛礁及相关海域由历史形成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是在2000多年间形成的,1994年生效的《公约》不能追溯既往。

它不能追溯和重新划分历史上形成的各国的主权、主权权利和海域管辖权,同时它承认各国关于海洋和岛礁的历史性权利。

《公约》不适用于海洋岛礁归属权的调整。

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在解决海洋岛屿与海域划界争端问题上,中国主张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与直接当事方通过协商谈判解决。

2006年,中国就根据《公约》特有的、专项的规定,排除了将领土主权,包括岛礁争端,军事活动和其他活动的争端诉诸国际仲裁,中国已经做了排除性声明。

中国历来主张,坚持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通过直接当事方协商谈判解决问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根据1943年12月签署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7月签署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开始收复台湾,随后则正式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科普南海

科普南海

南海的地缘与法律问题南海的地缘状况如果用两个字形容就是‚复杂‛,如果用三个字形容就是‚太复杂‛。

复杂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手伸得有点长,或者说中国的地缘状况很难控制住这么一大片突出的海域。

不过既然当初把图画的这么大,而现在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又这么需要这片海,那么‚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可能周边的那么小国会觉得很不公平,但政治就是这样,谁叫中国是这个区域唯一的大国呢。

一、“九段线”现在我们看到的南海边界俗称‚九段线‛,这条边境的主要作用是证明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控制过一片海域,或者说曾经在这一片海域频繁活动过。

并不是周围的国家就没在这打过渔、贩过货,只是中国比较喜欢做记录,所以古典时期对于这片海域的记录中国自然占优。

大国所具有的并非只是文化优势,在政治上也总是比小国更有敏感性。

尽管中国人的自尊心让我们一直希望中国是结束二战的决定性因素。

但作为政治家却会很清楚的看到,太平洋战场才是胜负的关键。

作为美国的忠实盟友——‚国民政府‛将目光投向海洋的深处也就很自然了。

其实也不能怪那些小国没有战略眼光,因为那时他们正忙着民族独立(独立时间:菲律宾1946年,越南1946年,马来西亚1957年)。

陆上的边界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渔民打渔的地方,好像自古以来也没人管过,谁又这么无聊会去关心呢?作为当时中国合法的政府——‚国民政府‛却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件无聊的事,派船过去转一圈是必须的,既然日本人曾经在那些岛上挖过矿,那作为战胜国接收是顺理成章的。

不过以限于当时的条件,在太平岛上驻军已是所能做到的极致。

转是转过了,在地图上标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传檄四方是接下来要做的了。

鉴于那些小国正在纷纷独立,拖的长了难保会有人回过味来,所以时间有点紧。

不过好在那些绘图的专业人士并没有让政治家们等太久,1947,当时的中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臵图》中,为这片被命名为‚南中国海‛的海域划定了一条有11段线的边线。

中国南海问题

中国南海问题

中国南海问题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中国海域约占200万平方公里,包括东沙,西沙,南沙。

中沙四大群岛,共有岛,礁,沙滩200余个。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海地区的雨量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

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

1951 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 ,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

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

(三)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

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四)国际海洋法因素1982 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

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南海怎么划的那么大!每天到河里来潜水,饮水好多瓢,不贡献点什么,觉得对不起人,尽管知道此处水深怪多,吐个泡泡凶多吉少,也要奋不顾身一把。

在下干了十年的海洋工作,看了你克我服先生的东海石油问题,觉得有话可说,此地多持平之论,也是个说话的好环境,悖谬之处,敬请诸兄指正。

首先说个段子。

有人知道我们的领海是怎么回事么?有朋友说了,那有何难?12海里领海+12海里毗邻区+176海里专属经济区嘛,总共加起来也就是200海里。

那么,我们的领海是从那里起算向外推12海里的呢?也就是说,领海基线在那里?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我国采用12海里领海。

一石激起“三”层浪,因为声明语焉不详,印尼,美国等国家都纷纷来打听,你们的领海到底到哪里啊?这可不是小事,事涉主权,如果你宣布的范围与他们的冲突,对方自然要提抗议;事情也涉及商业,人家的货轮如果遇难或者被抢,也知道该找谁帮忙救助。

可是我们中国就是不吭声,不肯发表必须附上的海图。

现在回想起来,也真是苦了周总理为首的外交系统,要是那时候就宣布了海图,跟印尼、菲、马、越、日、韩的关系改善肯定是凭添难度了,不发表声明又不行,所以搞了一出有头无尾的戏。

中国不透底,周边国家也就搁置了这件事,反正你还没宣布边界嘛,等宣布了再抗议也来得及。

只有美国搁置不了,天天来打听,心里急啊。

它是海洋大国,又天天在这边晃,又怕莫名其妙发生冲突,通过好多渠道来打听过,其中包括波兰渠道,中国就是不告诉他。

12海里领海云云,本来就是对付你的嘛,你急,正好。

说起来有钱人就是有办法,美国人不像我们有五千年与人斗的智慧,可他们是科学大国啊,别的不会,做试验有的是经费,准备停当,这就做开了试验。

从那年开始,你去看看《人民日报》,隔几天就有一篇声明:“美国悍然入侵我国领海,强烈抗议。

”美国也很滑稽,照例是一篇回复:“你没公布你的领海边界,我是误入”。

你来我往,双方都很有耐心,用了几年的时间,美国海空军共计入侵我国领海领空500余次(一说是900余次),此后就不来了。

90年代初,我国《领海法》颁布,宣布领海基线的时候,美国提供了一张图,与我国自定的边界一致。

这张图怎么来的呢?就是搞了500次入侵,从外海往里拱啊拱啊,直到中国抗议,赶紧退出去,海图上作个标记,这就是中国领海了,500个点点下来,互相一连,中国的领海线就清楚了。

你说为了这根线,美国人花了多少钱啊。

荡开一笔,美国作为海上霸主,最反对别人搞宽领海了,但后来自己也随大流,为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中国的的海洋权益之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笑话活了几十岁,突然受到表扬,喜不自胜。

不睡觉了,再来一篇。

本朝自宣布12海里领海以来,长达三十余年不向世界公布领海边界,创造了国际法上的奇观。

虽然有为难之处,但是也确实暴露了我们长期以政策代替法律,随机应变,缺乏长远打算的执政特点。

这条边界线,就既给我们带来过利益,也让我们成过全世界的笑柄。

带来利益的例子,打捞阿波丸就是一件,有理有利,还挺仁义。

带来祸害的例子,无过于希腊货轮事件。

1973年,希腊籍“波罗的海克里夫”号货轮在台湾海峡受强台风袭击遇险,要求救助。

地点在厦门港外不到50海里。

台湾,大陆,香港都收到了求救信号,也都表示要前去救援。

这船的船长先生大概是个学国际法的,背得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这句话,再加上离大陆确实近,就拒绝了台湾的救援要求,专心等待“唯一合法政府”救援。

结果厦门根本没有能够在这种风浪下出海的船,无法出海抢救。

难船在风浪中挣扎达十多个小时,终于沉没于厦门港外,船上20名船员死了14个,6人被赶来的新加坡商船救起。

这件事之后,据说周恩来大发雷霆,立即拨款去日本买了大型专业救捞船,就是著名的“沪救101”,成立了广州和烟台救捞局。

这条船我是未见其生,有幸见其死。

90年代初,这条船从日本回来,快要进入烟台港了,高压油管破裂还是怎么的,机舱突然起火,船员闻警而动,不去救火,而是抱上从日本买回来的细软,纷纷放救生艇逃走,结果一条已经回到家的大型专业救捞船在锚地烧得只剩了个壳。

回到正题,希腊货轮的例子告诉我们,领海的权益不仅仅是利益,它还意味着责任。

国土是你的,你一定有义务要管好,否则,你很可能对全人类犯下了罪行。

破坏本国的生态和保护本国的生态,意义也是如此。

美国为了让别人缩窄领海,提出种种理由,只有这一条我挺认同。

本来嘛,那些自己规定了200海里领海的国家,根本就没有维持秩序和援助别人的能力,又依法不许别人管,如果咱们在那片海域里出了事,岂不是晦气到家了?为了对付美国的海上霸权,联合国里的一帮穷哥们凑起来,张罗着搞一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权益的各个方面逐一定义,我****作为第三世界领袖,自然不能不侧身其中,不但参与,而且领导;不但领导,而且率先批准;不但率先批准,而且率先糊涂。

时至今日,可以说是糊涂得一塌糊涂,但断绝了后路,反而有了出路,南海问题总算迎来了解决的曙光,这是后话不提。

话说一帮穷人要对付地球村首富,瓜分海洋,每家200海里,山姆大善人岂能不知?这不是压缩美国海军的活动空间吗?美国是坚决反对,政府不签约,更谈不上国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就变成了一个玩具,眼看要无疾而终。

谁知道峰回路转。

里根时期,美国终于出了一位矮人,他矮在哪里呢?此人可以看见自己的海岸!原来美国人一向高瞻远瞩,只看得见别人家的海岸,从来不知道自己家也有海岸的。

里根政府突然发现,世界上原来只有他是面临两个大洋的国家,而且海外一望无际,不需要跟任何人平分什么专属经济区,更不用说领海了。

原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旦公布,他才是最大得益者,所以立即行动,政府批准,说服国会通过,动员其他海洋国家签约,快马加鞭,《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终于从玩具变成了工具。

可是原来想联合起来对付富人的把戏,结果还是富人沾光。

马太效应果然不凡。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定和生效过程,就是这样一幕含泪的喜剧。

说是喜剧,里边自然还有笑料。

诸君试看其中的《公海》一章。

开宗明义,好像是“公海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只能够用于和平用途”,鄙人家里的《海洋法公约》早已束之高阁,大意如此吧。

这段话堂堂皇皇,美国中央司令部不干了,据说他们的一位司令长官专门跑到一个研讨会上请教专家:公海既然只能用于和平用途,那运兵算不算?运军火算不算?两国掐架,难道要约好了到谁家里去打?不知道专家怎么答复。

中国的海洋权益之三:东海的分割兼谈划界规则,我们为什么不去国际法院?国家对海洋的权利基于陆地,没有陆地谈什么领海?但有了陆地,领海怎么定呢?大致上有这么几个原则:1、自然延伸原则。

就是所谓大陆架,是大陆的延伸,延伸到哪里算哪里,直到海底地形突然一沉,就算是大洋了,大陆架也就到头,土地权利延伸的极限就在这里了。

PS:按照我们东海的海底地形,从大陆出去,一直是几十米到百把米的缓坡,直到冲绳海槽,地形突然下沉,一下到了2000多米深,黑潮宽阔壮观,不动声色,沿海槽缓缓而来直上东北,水色清到蓝黑色,令人终生难忘。

我出海考察的时候,在奄美大岛附近测过透明度,30cm直径的白盘子,一直放到四十米水深还看得见,当时的疑惑是我们的潜艇在这里可怎么躲呢?2、人口比例原则,人口多的国家多分一点。

3、相向岸线长度比例原则,岸线长的国家多分一点。

注意,这里说的是相向岸线,只是争议双方相对的部分,不是指海岸线总长度。

4、中分原则。

把争议地区一分两半,最直观的分法。

我们对日本主要是坚持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边界到冲绳海槽中线。

按照这个原则,日本大概只会剩下二三十海里的样子,中国几乎把东海全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东中国海,日本当然不干。

日本提出的理由是这样的:日本的东西两面都有海槽,东面的海槽举世闻名,乃是马里亚纳海沟,一万多米深,乃是个喜马拉雅山放进去都不露头的大坑,外边才是真正的西北太平洋。

所以日本说了,这个冲绳海槽,其实是大陆架上的一个凹陷,并不是陆架的终点,马里亚纳海沟才是终点。

这样一来,日本和中国就是共大陆架的国家,延伸原则不适用。

日本提出的原则是中分,中国不予理睬,但是在事实上也从来不在中分线的对面搞什么动作,所谓不欲多事是也。

这虽属无奈,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个行动本身会说明一些问题,让对手猜到了我们的底线。

中国提出来的让步,基本上是坚持大陆架延伸原则,可以考虑岸线长度比例原则稍作调整。

至于人口比例原则,日本自然是不提,中国好像也没提,大概是倚多为胜,胜之不武,不好意思吧,也可能是依据已经充分,不需要再提。

东海的划界问题之所以十分讨厌,因为它还要涉及到韩国,韩国也宣布过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中国当即声明不承认,但是此后也约束自己的军舰船舶,不得越线,我们大概就是在韩国声称的领海内进行过科学考察的最后一批中国人了吧。

韩国与中国是典型的共大陆架国家,延伸原则不适用。

看到中国与日本谈判,中国愿意引入岸线比例原则,韩国就要求中韩双方按照岸线比例来分,中国严词拒绝。

为什么呢?诸位去看看地图,中国对着韩国的海岸是江苏和上海,岸线平直,其实是很短的,韩国对着中国的岸线锯齿狼牙,其实很长,按照这个比例,中国大大吃亏,所以坚决不认。

估计这片海域将来会中分了事,中国稍微让一点也有可能。

看到这里就清楚了,国际法上的划界原则,其实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到了最后,还是要看谁的力气大,中国在小小一个东海,对不同的对象坚持不同的原则,唯一的取舍标准还是国家利益。

日韩都曾经提出要和中国进行东海划界的多边谈判,中国一直是坚持双边原则,一家一家谈。

这可是周恩来定下的老规矩,宁肯在双边谈判中多让步,也不参加多边谈判,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与各国列强打交道血的教训,只要有可能就会坚持。

再说了,前面河里有朋友谈可以请国际法院管辖等等,不要说国际法院需要争议各方主动接受管辖,承认并执行其判决,审判又旷日持久。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允许什么人把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交到几个专家或者第三方手中的。

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的公正,却不能寄希望于外国的调停、干预,更不用说判决了。

所以我们只往国际法院送*官,给别人判案,自己的事情么,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

说到这里,朋友们可能不知道,七十年代后期邓公与日本谈海洋权益的时候,我们还根本没有海底地形图,是拿着海军的航海图去的,日本资料反倒很详尽,那叫一个被动。

邓公回来后大搞海洋调查。

到今天,可以说我们掌握的水文、地质、化学等海洋资料数据之周密翔实,已经不弱于日本,可以说,总算把家门口的事情搞清楚了。

为了这些数据,不惜血本,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自己造的(其实是用货轮改的)向阳红5号和向阳红10号两条万吨级远洋考察船都名列世界十大考察船之列,10号还兼有通信船之职责,天线密布,蔚为壮观,三百五十多个床位,四十多个实验室,在我们业内人眼里,比起军舰,也许更令人自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