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PPT
合集下载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43张PPT)-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①地位: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 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表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 社会关系,从而不知断识推拓动展社:社会会历发史展进的步动和力发问题展:。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重点突破
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内涵
(1)从“质”与“量”上理解:
①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 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 大劳动群众。
(2)从“变”与“不变”上理解:
①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 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材料3:《诗经》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 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 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
者的作品,占③据人诗民经群的众多还数部直分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 与价值选
择
一般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新课导入
辩
证
唯
马物
克主
思义
主
义
哲 学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辩证 唯物论
回答世界是什么(探究世界的本质)、(第 二课)主要讲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的主 要内容
唯物 回答世界怎么样(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三 辩证法 课)主要讲联系、发展、矛盾的主要内容
认识论
②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 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表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 社会关系,从而不知断识推拓动展社:社会会历发史展进的步动和力发问题展:。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重点突破
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内涵
(1)从“质”与“量”上理解:
①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 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 大劳动群众。
(2)从“变”与“不变”上理解:
①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 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材料3:《诗经》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 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 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
者的作品,占③据人诗民经群的众多还数部直分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 与价值选
择
一般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新课导入
辩
证
唯
马物
克主
思义
主
义
哲 学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辩证 唯物论
回答世界是什么(探究世界的本质)、(第 二课)主要讲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的主 要内容
唯物 回答世界怎么样(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三 辩证法 课)主要讲联系、发展、矛盾的主要内容
认识论
高中政治新教材部编版必修四课件:2.5.1 社会历史的本质(共26页PPT)

【归纳·释疑】 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人类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活动的结果事先已在人的观念中存在。 (2)人类劳动是人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通过劳动来支配自然界,并在自然界打下自己 意志的印记。 (3)人类劳动从制造工具开始,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是人类劳动必然的、普遍的要素。 2.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同时也就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就是说,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是既成的、先 定的,它形成和存在于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之中。
“长征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丰碑,体现了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和伟大 情怀,“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又影响世界,是崇尚正义、追求进步的人类的共同财 富。长征与“长征精神”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历史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征路线和长征文化的开发,对于让后人铭记历史、让世界了 解中国,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课堂回眸】
议题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议题诱思:宋国有个农夫,见识很少,一生只是披着破麻袋片熬冬。有年春天,
他到东村干活,独自晒在太阳下,感到非常温暖。回家后便对妻子说:“太阳光 晒在背上这样温暖,别人大概还不知道,如果拿去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重大的 奖赏。” 探究:(1)搜集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体会社会存在的重要性。 (2)与同学交流农夫产生这种想法的主观原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类别 地 位
区 别作
用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二者关系第一个方 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心主义的依据
对二者关系第一个方面的 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
第5课第1框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

第5课第1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 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经济领域 2.社会实践构成了政治领域 3.科学实践构成了文化领域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决定 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不完全同步性 (2)反作用
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社会历史领域
第一性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新冠病毒
口罩生产在——物质方面
社会生活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精神方面 政治法律思想、艺术宗教、哲学、计划方案
疫情前后,我省开学政策不断 调整:
2020年1月:浙江省于2月17日开 学 2020年2月:浙江省开学时间待定, 开展线上教学 2020年3月:继续开展线上教学 2020年4月:4月17号开始陆续开 学
我省开学政策的不断调整表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具有什么关系?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1)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非法野 生动物交易,武汉爆发疫情的传 播地,而这离不开一些人“野味 大补”的落后思想的影响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 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
不完全同步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了“野生动物大补”的落后思 想,而在封建社会出现了尊重自然的先进思想,这表明 社会意识具有什么特点?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 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经济领域 2.社会实践构成了政治领域 3.科学实践构成了文化领域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决定 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不完全同步性 (2)反作用
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社会历史领域
第一性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新冠病毒
口罩生产在——物质方面
社会生活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精神方面 政治法律思想、艺术宗教、哲学、计划方案
疫情前后,我省开学政策不断 调整:
2020年1月:浙江省于2月17日开 学 2020年2月:浙江省开学时间待定, 开展线上教学 2020年3月:继续开展线上教学 2020年4月:4月17号开始陆续开 学
我省开学政策的不断调整表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具有什么关系?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1)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非法野 生动物交易,武汉爆发疫情的传 播地,而这离不开一些人“野味 大补”的落后思想的影响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 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
不完全同步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了“野生动物大补”的落后思 想,而在封建社会出现了尊重自然的先进思想,这表明 社会意识具有什么特点?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5.2社会历史的发展课件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55 页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提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 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这一普遍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 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之谜,使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 成为科学。
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
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
会 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历 础状况的___规__律_____。
(二)连一连
答案
(三)想一想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并列的吗?
答案 两者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_生__产__方___式__。生
展 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
的 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
规 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
律 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提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 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这一普遍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 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之谜,使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 成为科学。
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
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
会 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历 础状况的___规__律_____。
(二)连一连
答案
(三)想一想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并列的吗?
答案 两者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_生__产__方___式__。生
展 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
的 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
规 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
律 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5-1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A.科学发展观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E.中国梦 F.自然地理环境 G.文学艺术 H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
Hale Waihona Puke 哪怕是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只不过是歪曲、虚幻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性质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b.过程上: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时间上: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 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b.性质上: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 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0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的本质
夏麦米
1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动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2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①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②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③人类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
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劳动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
3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①经济领域: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②政治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③精神文化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共48张PPT)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

社会历史观 回答人类社会起源、本质与发展 (第五课)
价值观 回答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第六课)
本框地位和内容
5.1社会历史的本质
寻 觅 社 会 5.2社会历史的发展 的 真 谛
5.3社会历史的主体
(1)实践(本质)
基础
地位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含义
关系
基本矛盾
(1)规律 普遍规律
(2)总趋势
比较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区 地位 别
作用
联系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 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
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主义的依据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 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P60一段 提示: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回顾: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那么,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公共参与:弘扬劳动精神,投身劳动实践
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P58-59:阅读与思考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谈到劳动的重要性。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 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 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随着脑的进一步的发育,脑的最 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育起来。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 伴随有听觉器官的相应的完善化一样,脑的发育也总是伴随有所有感觉器 官的完善化。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36张)

识变化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对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社会意识不 起决定性作
用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
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减少的检测成本虽给金准医学带来了极为可观的利润率,但全社会却因此背负了难以估量 的损失。
公安机关随后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对该实验室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等 6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议学问题:对核酸检测造假 发国难财的这些人是“人民群众”吗?由此你能归纳出人民群 众的内涵吗?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2020年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这表
明( )
B
A.社会意识有时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B.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C.要发挥先进意识的决定性作用 D.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部分构成
小结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 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
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 题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共23张PPT) (2024)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线。
教学重难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
重点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 线
难点
5
自主学习
1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 为什么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地位 4 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目 录
CONTENTS
0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02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2023·全国·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于2022年4月15日至 5月16日开展,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累计收到网民建言854.2 万余条,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 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探索创新有效的实现形式 ③人是社会历史主体,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④只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就能实现“从群众中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 性质上: 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
② 类型上: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民
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
群
③ 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众
不论怎么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④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4类)
人全
社会主义劳动者 + 建设者 + 爱国者 + 拥护祖国统一和 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解析】①: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体现党的群众路线、人民至上的理论观点,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 求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①正确。②: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 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专栏,体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探索新的形式,找到新 的路径,②正确。③: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起 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③错误。④: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 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中来, 形成认识,这是第一步;“到群众中去”就是认识回到实践中去并接受检验,这是第二步,选项颠倒 了二者的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内容
CONTENTS
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
农耕文明
劳动
劳动工具的发展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劳动
工业资本主义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
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 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 哲学等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唯心史观:
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 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 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 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其他哲学理论为什么没有发现历史规律的原因 第一、社会历史是个特殊的对象,历史是由有动机、目的 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第二 、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生产规模的狭小、社会发展 的缓慢,都影响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把握。 第三、剥削阶级由于其不可避免的偏见而经常歪曲历史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统一关系
A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2)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万元 户
家书
大哥大
可怜
你能列举出来今年的流行语吗?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统一关系 B 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积极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设问:哪些是先进的社会意识 ?
符合客观实际、客观规律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的社会意识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从产生来看,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2、从内容来看,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 的基本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从发展来看,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实践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发展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流行语 社会意识 吃瓜群众 蓝瘦 香菇 小目标
客观实际 社会存在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国两制的制度对香港经济的推 动作用
节约水资源
2015年以来,减贫成果卓著。 截至2019年,我国年均减少贫困人口 1000多万,年均摘帽贫困县300多个。 到2019年年末,按现行贫困标准确定 的尚未脱贫的有551万人,尚未摘帽 的贫困县有52个。
2020年年初,充分考虑到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工作 难度大的现实,国家对2019年年底尚未摘帽的52个贫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不能进一步追溯到社会意识产生的物质原因: 社会存在
2 、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坚持从实践出发认识社会
第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 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困县开展挂牌督战,挂牌督战贫困村划定标准是村级 范围内的贫困发生率超过10%或者贫困人口超过1000 人。共计划定1113个挂牌督战村。
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特征
(社会存在)
个人主义为核心
(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决定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反映
社会主义法律思想道德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社会存在
集体主义为核心 社会意识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统一关系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资本主义生产 决定
方式
反映
资本主义政治法 律思想道德观念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2)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知识产权法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环保理念 环保法
正在消失或变化的一些词?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内容
CONTENTS
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
农耕文明
劳动
劳动工具的发展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劳动
工业资本主义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
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 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 哲学等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唯心史观:
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 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 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 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其他哲学理论为什么没有发现历史规律的原因 第一、社会历史是个特殊的对象,历史是由有动机、目的 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第二 、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生产规模的狭小、社会发展 的缓慢,都影响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把握。 第三、剥削阶级由于其不可避免的偏见而经常歪曲历史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统一关系
A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2)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万元 户
家书
大哥大
可怜
你能列举出来今年的流行语吗?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统一关系 B 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积极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设问:哪些是先进的社会意识 ?
符合客观实际、客观规律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的社会意识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从产生来看,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2、从内容来看,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 的基本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从发展来看,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实践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发展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流行语 社会意识 吃瓜群众 蓝瘦 香菇 小目标
客观实际 社会存在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国两制的制度对香港经济的推 动作用
节约水资源
2015年以来,减贫成果卓著。 截至2019年,我国年均减少贫困人口 1000多万,年均摘帽贫困县300多个。 到2019年年末,按现行贫困标准确定 的尚未脱贫的有551万人,尚未摘帽 的贫困县有52个。
2020年年初,充分考虑到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工作 难度大的现实,国家对2019年年底尚未摘帽的52个贫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不能进一步追溯到社会意识产生的物质原因: 社会存在
2 、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坚持从实践出发认识社会
第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 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困县开展挂牌督战,挂牌督战贫困村划定标准是村级 范围内的贫困发生率超过10%或者贫困人口超过1000 人。共计划定1113个挂牌督战村。
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特征
(社会存在)
个人主义为核心
(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决定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反映
社会主义法律思想道德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社会存在
集体主义为核心 社会意识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统一关系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资本主义生产 决定
方式
反映
资本主义政治法 律思想道德观念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2)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知识产权法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 019) 必修四 (共22 张PPT)
环保理念 环保法
正在消失或变化的一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