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四答案

合集下载

生物分离纯化习题 (1)

生物分离纯化习题 (1)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生物物质生化分离技术二、填空题1.生物物质的来源、、、、。

2.生物分离纯化工作按照生产规模可分为、、三个层次。

3.蛋白质保存方法、、。

三、选择题1.选择生物物质分离纯化技术和工艺的依据()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生物学性质D、生理性质2、生物活性越高的成分,一般它在物质中的含量越()。

A、高B、低C、一般D、无法提取3分离纯化过程需要加入()保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

A、糖类B、缓冲溶液C、中性盐D、半胱氨酸四、简答题1.生物分离纯化的特点?2.生物分离纯化原材料的选择要注意哪些问题?3.影响生物产品保存的主要因素?第二章预处理技术一、名词解释凝聚作用絮凝作用凝聚值二、填空题1.组织与细胞的破碎方法有、、、。

2.降低发酵液黏度的方法、。

3.加入助滤剂的方法、。

4.除去杂蛋白的常用方法、、。

5.凝聚值越小,则凝聚剂的凝聚能力越。

6.检查细胞破碎效果的方法有、、。

三、选择题1.大多数蛋白质的等电点在()范围。

A、酸性B、碱性C、中性D、不固定2.加入助滤剂可使滤液()A、滤速增大B、滤速减小C、增加成本 D 、保持渗透性3.除去钙离子的试剂()A、草酸B、草酸钙C、草酸钠D、铁离子4.分离DNA、RNA混合物()A、速度区带离心法B、差分离心法C、等密度区带离心法D、平衡等密度区带离心法5.分离大小不同、密度不同的物质()A、速度区带离心法B、差分离心法C、等密度区带离心法D、平衡等密度区带离心法6.分离大小相近、密度不同的物质()A、速度区带离心法B、差分离心法C、等密度区带离心法D、平衡等密度区带离心法7.分离大小不同、密度相近的物质()A、速度区带离心法B、差分离心法C、等密度区带离心法D、平衡等密度区带离心法四、简答题1.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有哪些?2.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有哪些?3.超声波破碎法的特点?4.进行细胞破碎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哪些?5.影响离心效果的因素有那些?6.常用的离心设备有哪些?第三章固相析出分离法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结晶2.盐析法二、填空(每空1分)1.常用的盐析用盐有、、2.盐析方法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其中用于提取的前期,用于提取的后期3.盐析用中性盐的浓度多用来表示,也就是把饱和时的浓度看作1或100%。

生物分离技术题库(带答案)

生物分离技术题库(带答案)

题库名称:生物分离技术一、名词解释1.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效质量成正比。

2.凝聚:在电解质作用下,破坏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3.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分子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里,达到平衡后,它在两相的浓度为一常数叫分配系数。

4.干燥速率:干燥时单位干燥面积,单位时间内漆画的水量。

5.CM-Sephadex C-50:羧甲基纤维素、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吸水量为每克干胶吸水五克。

6.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7.过滤:是在某一支撑物上放过滤介质,注入含固体颗粒的溶液,使液体通过,固体颗粒留下,是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之一。

8.萃取过程: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产物)溶解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9.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10.反渗析:当外加压力大于渗透压时,水将从溶液一侧向纯水一侧移动,此种渗透称之为反渗透。

11.离心沉降:利用悬浮液或乳浊液中密度不同的组分在离心力场中迅速沉降分层,实现固液分离12.离心过滤:使悬浮液在离心力场作用下产生的离心力压力,作用在过滤介质上,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是离心与过滤单元操作的集成,分离效率更高13.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溶液中的待分离组分,依据其电荷差异,依靠库仑力吸附在树脂上,然后利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附质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14.固相析出技术:利用沉析剂(precipitator)使所需提取的生化物质或杂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而形成无定形固体沉淀的过程。

15.助滤剂:助滤剂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细粉或纤维,它能使某些难以过滤的物料变得容易过滤16.沉降:是指当悬浮液静置时,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沉,这一过程成为沉降17.色谱技术:是一组相关分离方法的总称,色谱柱的一般结构含有固定相(多孔介质)和流动相,根据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不同(由于亲和力差异),经过多次分配(吸附-解吸-吸附-解吸…),达到分离的目的。

生物分离参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参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助滤齐I」:发酵工业生产中加入的能提高过滤速率的固体物质2.第二介稳区:力口入晶种结晶会生长,同时有新晶核产生3.滤饼4纳滤5凝聚二、填空题2.Coh n方程1.有机溶剂破碎法s—蛋白质溶解度,mol/L;I —离子强度c:离子浓度;乙离子化合价:盐析经验式2.KS盐析3细胞回收、细胞破碎、固液分离、初级分离、高级分离的常用方法三、简答题1.生物产品对产量和纯度的要求。

注重纯度的选择注重产量的选择即注重纯度又注重产量的选择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式。

加热法;调pH值;凝集和絮凝;加水稀释法;加入助滤剂法;加吸附剂或加盐法;热处理法;离子交换和活性炭吸附法等。

3.助滤剂的使用方式。

(1)在过滤器的滤布上预先涂上一层助滤剂,作为过滤介质使用,过滤结束后与滤布一起除去。

该法适用于对非常细小的或可压缩的低固形物含量(<5% )的发酵液处理。

(2) a.将助滤剂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入发酵液中,然后一起进入过滤器或离心机,使滤层形成疏松的滤饼,降低其可压缩性,使过滤顺畅。

b.将含助滤剂的发将夜通过压缩机,形成过滤介质层,然后在进行过滤。

该法适用于菌体细小,粘度较大的发酵液。

4•根据分离机理的不同固液分离可以分为哪两种。

过滤和离心5.结晶的前提和推动力?形成新相(固体)需要一定的表面自由能。

因此,溶液浓度达到饱和溶解度时,晶体尚不能析出,只有当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后,才可能有晶体析出。

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是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

四、综合题1•生物药物(抗生素)生物分离的选择依据。

生物分离方法的选择依据1•传统生物药物(抗生素):根据具体条件,通过小实验决定,选择时应考虑两个因素。

(1)抗生素的理化性质:极性、酸碱性、溶解度等,了解其理化性质,通常利用纸层析和纸电泳的方法。

(2)抗生素的稳定性:要了解它在什么样的pH和温度范围易受破坏。

纸层析:抗生素在某一种溶剂中的Rf值大,表明它在该种溶剂中溶解度大;相反,如Rf值小,则溶解度小。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十二答案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十二答案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十二答案装订 线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反渗透:在只有溶剂能通过的渗透膜的两侧,形成大于渗透压的压力差,就可以使溶剂发生倒流,使溶液达到浓缩的效果,这种操作成为反渗透。

2.树脂工作交换容量:单位质量干树脂或单位体积湿树脂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毫摩尔数称为树脂交换容量,在充填柱上操作达到漏出点时,树脂所吸附的量称为树脂工作交换容量。

3.两性树脂:同时含有酸、碱两种基团的树脂叫两性树脂4.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或租临界体等,都称为流动相。

5.离子交换平衡:当正反应、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而达平衡状态,即称为离子交换平衡。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那种固液分离手段(B ) A. 离心分离 B 过滤 C. 沉降 D.超滤2.人血清清蛋白的等电点为4.64,在PH 为7的溶液中将血清蛋白质溶液通电,清蛋白质分子向(A ) A :正极移动;B :负极移动;C :不移动;D :不确定。

3.影响电泳分离的主要因素(B )A 光照B 待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性质C 湿度D 电泳时间4.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 C ) A 、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5.关于用氢键形成来判断各类溶剂互溶规律,下列(A )项是正确的叙述。

A 、氢键形成是能量释放的过程,若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有利于互溶。

B 、氢键形成是能量吸收的过程,若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有利于互溶。

C 、氢键形成是能量释放的过程,若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不利于互溶。

D 、氢键形成是能量吸收的过程,若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不利于互溶。

6.反渗透膜的孔径小于( C )A 0.02~10µmB 0.001~0.02µmC <2nmD < 1nm 7.凝胶层析中,有时溶质的Kd>1,其原因是( B )A 、凝胶排斥B 、凝胶吸附C 、柱床过长D 、流速过低 8.在选用凝胶层析柱时,为了提高分辨率,宜选用的层析柱是 (A ) A 、粗且长的 B 、粗且短的 C 、细且长的 D 、细且短的9.在萃取液用量相同的条件下, 下列哪种萃取方式的理论收率最高 ( C ) A.单级萃取 B.三级错流萃取 C.三级逆流萃取 D.二级逆流萃取 10.用大孔树脂分离苷类常用的洗脱剂是(B ) A 、水 B 、含水醇 C 、正丁醇 D 、乙醚 E 、氯仿 11.不能用于糖类提取后的分离纯化的方法是(B ) A 、活性炭柱色谱法 B 、酸碱溶剂法C 、凝胶色谱法D 、分级沉淀法E 、大孔树脂色谱法12.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 ( A ) A 、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 B 、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C 、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D 、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13.气相色谱柱主要有(C )。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离心分离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差速离心B. 密度梯度离心C. 过滤离心D. 沉降离心答案:C2. 在生物分离过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细胞破碎?A. 高压均质机B. 超声波C. 酶解法D. 渗透压调节答案:D3. 以下哪种物质不适合作为色谱分离的固定相?A. 硅胶B. 离子交换树脂C. 活性炭D. 聚丙烯酰胺凝胶答案:C4. 在蛋白质的盐析过程中,通常使用的盐类是?A. 高浓度的氯化钠B. 高浓度的硫酸铵C. 低浓度的氯化钠D. 低浓度的硫酸铵答案:B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蛋白质纯化中常用的层析技术?A. 凝胶渗透层析B. 离子交换层析C. 亲和层析D. 电泳答案:D6. 以下哪种设备不适用于大规模生物分子的分离?A. 超滤膜B. 离心机C. 色谱柱D. 微孔滤膜答案:D7. 在蛋白质的提取过程中,通常使用的缓冲液pH值范围是?A. 4-5B. 6-8C. 8-10D. 10-12答案:B8.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生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稳定剂?A. 甘油B. 蔗糖C. 氯化钠D. 柠檬酸钠答案:C9. 在生物分离工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蛋白质的定量分析?A. 紫外-可见光谱法B. 比色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电泳答案:D10. 以下哪种设备在生物分离过程中不常用于浓缩和纯化?A. 蒸发器B. 冷冻干燥机C. 超滤膜D. 蒸馏塔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过滤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微滤B. 超滤C. 纳滤D. 反渗透答案:A、B、C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蛋白质的沉淀?A. 温度B. pH值C. 离子强度D. 蛋白质浓度答案:A、B、C、D3. 在生物分离工程中,以下哪些是影响色谱分离效果的因素?A. 固定相的性质B. 流动相的流速C. 温度D. 样品的浓度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生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浓缩技术?A. 蒸发B. 冷冻干燥C. 超滤D. 离心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A. 紫外-可见光谱法B. 比色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电泳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沉淀技术有哪些?答: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沉淀技术包括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和变性沉淀法。

生物分离原理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原理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物分离过程中,离心法主要依据的原理是()。

A. 重力沉降B. 离心力C. 电泳D. 过滤答案:B2. 凝胶色谱法中,分子分离的主要依据是()。

A. 分子大小B. 分子电荷C. 分子形状D. 分子重量答案:A3. 离子交换层析法中,蛋白质的分离主要依据是()。

A. 蛋白质的分子量B. 蛋白质的电荷C. 蛋白质的疏水性D. 蛋白质的溶解度答案:B4. 亲和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基本原理是()。

A. 蛋白质的分子量B. 蛋白质的电荷C. 蛋白质的疏水性D. 蛋白质与特定配体的特异性结合答案:D5. 反相层析法中,溶剂的极性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是()。

A. 极性越大,分离效果越好B. 极性越小,分离效果越好C. 极性越大,分离效果越差D. 极性越小,分离效果越差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在生物分离过程中,______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的。

答案:萃取2. 电泳法中,带电粒子的迁移速度与其______和______有关。

答案:电荷量、分子大小3. 凝胶色谱法中,分子的分离主要依据分子的______,大分子物质不易进入凝胶孔隙,因此移动速度快。

答案:大小4. 离子交换层析法中,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在______离子交换剂上吸附较强。

答案:阴5. 亲和层析法中,配体与蛋白质的结合具有______性,因此可以实现特定蛋白质的分离。

答案:特异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离心法在生物分离中的主要应用。

答案:离心法在生物分离中主要应用于细胞、细胞器、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密度和大小的颗粒在离心管中形成不同的沉淀层,从而实现分离。

2. 描述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答案: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差异。

蛋白质通过凝胶柱时,小分子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的孔隙,路径长,移动速度慢;而大分子蛋白质则主要沿颗粒间隙流动,路径短,移动速度快。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九答案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九答案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九答案装订 线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离心分离技术:是基于固体颗粒和周围液体密度存在差异,在离心场中使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加速沉降的分离过程。

2.物理萃取:即溶质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3.有机聚合物沉析:利用生物分子与某些有机聚合物形成沉淀而析出的分离技术称为有机聚合物沉析。

4.平衡离子:离子交换树脂中与功能基团以离子键联结的可移动的平衡离子,亦称活性离子。

5.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带电性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葡聚糖凝胶可使用那种溶剂溶胀(C ) A.甲醇 B 乙醇 C.缓冲液 D.乙酸乙酯 2.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C ) A.离心 B 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 3.最常用的干燥方法有( D )A 、常压干燥B 、 减压干燥C 、喷雾干燥D 、以上都是 4.物理萃取即溶质根据( B )的原理进行分离的 A.吸附 B.相似相溶 C 分子筛 D 亲和 5.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 B )A.高压匀浆法B.超声破碎法C.高速珠磨法D.高压挤压法 6.关于分配柱层析的基本操作错误(D )。

A 装柱分干法和湿法两种B 分配柱层析法使用两种溶剂,事先必须先使这两个相互相饱和C 用硅藻土为载体,需分批小量地倒入柱中,用一端是平盘的棒把硅藻压紧压平D 分配柱层析适用于分离极性比较小、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的成分,或极性很相似的成分。

7.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A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8.“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B ) A .极性溶剂 B .非极性溶剂 C .水 D .溶剂 9.关于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A 、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生物分离原理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原理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物质不适合作为生物分离过程中的稳定剂?A. 氯化钠B. 硫酸铵C. 尿素D. 甘油答案:C2. 凝胶色谱法中,分子大小与洗脱速度的关系是?A. 分子越大,洗脱越快B. 分子越小,洗脱越快C. 分子大小与洗脱速度无关D. 分子越大,洗脱越慢答案:D3. 电泳法中,带电粒子的迁移速度主要取决于?A. 粒子的大小B. 粒子的电荷量C. 粒子的密度D. 粒子的电荷量和电场强度答案:D4. 离心分离法中,沉降速度最快的是?A. 细胞B. 病毒C. 核酸D. 蛋白质答案:A5. 离子交换色谱法中,离子的洗脱顺序是?A. 阳离子先洗脱B. 阴离子先洗脱C. 电荷量多的先洗脱D. 电荷量少的先洗脱答案:C6. 亲和色谱法中,配体与目标蛋白的结合是?A. 非特异性的B. 特异性的C. 可逆的D. 不可逆的答案:B7. 反相色谱法中,流动相的极性与固定相的极性关系是?A. 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B. 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C. 流动相极性等于固定相极性D. 流动相极性与固定相极性无关答案:A8. 等电聚焦电泳法中,蛋白质的迁移方向是?A. 向正极迁移B. 向负极迁移C. 向等电点迁移D. 不迁移答案:C9.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法中,疏水性最强的蛋白质会?A. 最先被洗脱B. 最后被洗脱C. 不被洗脱D. 无法确定答案:B10. 膜分离技术中,根据膜孔径的大小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微滤B. 超滤C. 纳滤D. 反渗透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分离技术中常用的稳定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氯化钠、硫酸铵、甘油2. 凝胶色谱法中,分子的洗脱速度与分子的______成反比。

答案:大小3. 电泳法中,带电粒子的迁移速度与粒子的______和电场强度成正比。

答案:电荷量4. 离心分离法中,沉降速度与粒子的______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四答案

订 线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过滤:是在某一支撑物上放过滤介质,注入含固体颗粒的溶液,使液体通过,固体颗粒留下,是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之一。

2.萃取过程: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产物)溶解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3.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4.色谱阻滞因数:溶质在色谱柱(纸、板)中的移动速率与流动相移动速率之比称为阻滞因数,以Rf 表示。

5.功能基团:离子交换树脂中与载体以共价键联结的不能移动的活性基团,又称功能基团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过程中,细胞收集常采用的方法( C ) A .盐析 B.超声波 C.膜过滤 D.层析
2.氨基酸的结晶纯化是根据氨基酸的( A )性质。

A.溶解度和等电点 B.分子量 C.酸碱性 D.生产方式 3.离子交换剂不适用于提取( D )物质。

A .抗生素 B.氨基酸 C.有机酸 D.蛋白质 4.蛋白质具有两性性质主要原因是(B )
A :蛋白质分子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
B :蛋白质分子有多个羧基和氨基;
C :蛋白质分子有苯环和羟基;
D :以上都对 5.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D )
A :氯化钠;
B :硫酸;
C :硝酸汞;
D :硫酸铵 6.非对称膜的支撑层(C )。

A 、与分离层材料不同
B 、影响膜的分离性能
C 、只起支撑作用
D 、与分离层孔径相同
7.依离子价或水化半径不同,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离子亲和能力不同。

树脂对下列离子亲和力排列顺序正确的有(A )。

A 、Fe3+﹥Ca2+﹥Na+ B 、Na+﹥Ca2+﹥Fe3+ C 、Na+﹥Rb+﹥Cs+ D 、Rb+﹥Cs+﹥Na+ 8.乳化液膜的制备中强烈搅拌(C )。

A 、是为了让浓缩分离充分
B 、应用在被萃取相与W/O 的混合中
C 、使内相的尺寸变小
D 、应用在膜相与萃取相的乳化中 9.分配层析中的载体(C )。

A 、对分离有影响
B 、是固定相
C 、能吸附溶剂构成固定相
D 、是流动相 10.分子筛层析纯化酶是根据( C )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
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
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
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11.当两种高聚物水溶液相互混合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能产生(D )
A. 互不相溶,形成两个水相 B 两种高聚物都分配于一相,另一相几乎全部为溶剂水 C. 完全互溶,形成均相的高聚物水溶液 D.形成沉淀 12.那一种凝胶的孔径最小(A )
A. Sephadex G-25 B Sephadex G-50 C. Sephadex G-100 D. Sephadex G-200 13.气相色谱的载气不能用(C ) A. 氢气 B 氦气 C.氧气 D. 氮气 14.下列哪个不属于高度纯化:( B )
A. 层析
B. 吸附法
C. 亲和层析
D.凝胶层析
15.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种类很多,但是无论何种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上由(D )组成。

A 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过滤系统、记录系统或色谱工作站等五大部分
B 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系统或色谱工作站四大部分
C 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
D 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系统或色谱工作站等五大部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高级醇能被细胞壁中的类脂吸收,使胞壁膜溶胀,导致细胞破碎。

(×) 2.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互溶。

(×)
3.用热溶剂溶出固体材料中的物质的方法又称浸渍。

(× )
4.不同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相互混合可形成两相或多相系统,如葡聚糖与聚乙二醇(PEG )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后,溶液先呈浑浊状态,待静置平衡后,逐渐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下相富含PEG ,上相富含葡聚糖。

(× ) 5.丙酮沉析作用小于乙醇。

(× )
6.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疏水性相互作用减小。

(× )
7.酸性、中性、碱性氨基酸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上的吸附顺序是碱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 )
8.氧化铝和硅胶都为亲水性吸附剂,由于对极性稍大的成分吸附力大,所以极性大的成分难以解吸附,Rf 小,极性小的成分容易被解吸附,Rf 大。

同类成分的极性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 )
9.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纯化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蛋白质与非蛋白质分开,二是将不同蛋白质分开。

( ∨ ) 10.液膜能把两个互溶但组成不同的溶液隔开。

(√)

订 线
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阴离子交换树脂按照活性基团分类,可分为(强碱型),(弱碱型)和(中等强度);其典型的活性基团分别有(季氨基)、(伯、仲、叔氨)、(强弱基团都具备)。

2.DEAE Sepharose 是(阴)离子交换树脂,其活性基团是(二乙基氨基乙基)。

3.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溶质种类) ,(溶质浓度),(pH 值)和(温度)。

4.在结晶操作中,工业上常用的起晶方法有(自然起晶法),(刺激起晶法)和(晶种起晶法)。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在离子交换色谱操作中,怎样选择离子交换树脂?
答:1、对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正电荷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负电荷选择阴离子交换树脂。

2、对离子交换树脂强弱的选择:较强的酸性或碱性,选择选用弱酸性或弱碱性树脂。

3、对离子交换树脂离子型的选择:根据分离的目的,弱酸或弱碱性树脂不使用H 或OH 型。

2.简述结晶过程中晶体形成的条件
答:结晶过程包括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晶核的形成及晶体的生长三个过程,其中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是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

3.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及SC-CO2萃取的优点。

答:原理: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与其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溶解度越大。

在临界点附近,微小的压力增加或温度下降,则溶剂的密度大幅度增加,对溶质的溶解度将大幅度增加,有利于溶质的萃取。

而在临界点附近,微小的压力下降或温度上升,则溶剂的密度大幅度减少,对溶质的溶解度将大幅减少,有利于溶质的分离和溶剂的回收。

优点:无毒无腐蚀性,不可燃烧,价格低廉,传质好萃取快,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较低适合于热敏生物制品,可获萃取物或萃余物 4.试比较凝聚和絮凝两过程的异同?
答:凝聚和絮凝——在电介质作用下,破坏溶质胶体颗粒表面的双电层,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凝聚:简单电解质降低胶体间的排斥力。

从而范德华引力起主导作用,聚合成较大的胶粒,粒子的密度越大,越易分离。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5.影响液一固分离的因素? (一)微生物种类的影响
一般真菌的菌丝比较粗大,液一固分离容易,含真菌菌体及絮凝蛋白质的发酵液,可采用鼓式真空过滤或板框过滤。

对于酵母菌体,离心分离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但是细菌或细胞碎片相当细小,液一固分离十分困难,用一般的离心分离或过滤方法效果很差,因此应先用预处理的各种手段来增大粒子,才能获得澄清的滤液。

(二)发酵液的黏度
液一固分离的速度通常与黏度成反比。

影响发酵液黏度的因素很多: (1)菌体种类和浓度不同,其黏度有很大差别。

(2)不同的培养基组分和用量也会影响黏度,如用黄豆饼粉、花生饼粉作氮源,用淀粉作碳源会使黏度增大。

发酵液中未用完的培养基较多或发酵后期用油作消沫剂也会使过滤困难。

六、案例分析题(共10分)
以胞内酶提取为例,简要说明双水相系统工业化萃取的主要流程及操作注意点。

答:(1)主要流程:使用PEG/盐系统提取胞内酶时,可先使细胞碎片分配到下相,使蛋白质分配在上相;分离后,上相中的蛋白质可以加入适当的盐,进行二次双水相萃取,目的是利用盐相(下相)去除核酸和多糖;上相中的蛋白质进行第三次萃取,通过pH 调节,使上相含色素,蛋白质分配在盐相,以便通过超滤将其和主体PEG 分离,主体PEG 可循环使用。

(2)操作注意点:实验放大的主要依据是分配系数,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细胞碎片相的粘度问题、萃取平衡时间以及相分离问题。

需要带低速搅拌和溢流装置的混合-沉降系统;上下相分离利用重力沉降能耗成本低,但高粘度体系要选用离心分离;改变条件再次萃取并结合超滤、透析等处理可实现多聚物的彻底分离。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