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解读2-17
痛风指南解读2017

(注:全国人口高尿酸患病率21.4%,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伴发病也逐渐增加。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125, No 7, July 2012:679-687
*
沉积于关节
沉积于肾脏
刺激血管壁
损伤胰腺β细胞
中国地区性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资料
从三高到第四高-我国1.8亿人患高尿酸血症
滕卫平教授的研究团队通 过汇总44项研究数据2000 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的 所有文章,共涉及中国大 陆地区的16个省、超过15 万人群。 中国大陆地区HUA的总体患 病率为13.3%,各省市地区 患病率为5.5%~23.6%,与 全球发病率2.6%~36%相当 。 按照2016年中国人口 137349万人,保守估计我 国已经有1.8亿人口患有高 尿酸血症。 中国大陆 糖尿病1.14亿-高 血压2亿 -高血脂2亿 ! 高尿酸血症1.8亿“第四高”
符合左栏3个特点
发作或者曾经发作的时间特征 无论是否抗炎治疗,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为一次典型发作
总分之和最大为23分,总分之和≥8分即可诊断为痛风
到达疼痛高峰的时间<24小时
一次典型的发作
症状缓解≤14天 发作间期症状完全消退(恢复至基线水平)
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及药物选择
广州 2017.4.15
目录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简述 《2016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治疗药物介绍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简述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imia,HUA):
正常值范围 umol/L (mg/dl)
高尿酸血症 umol/L (mg/dl)
男性
150~380(2.4~6.4) >420(7.0)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主要由于高尿酸血症引起,表现为关节炎和尿酸结晶的沉积。
近年来,痛风在中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痛风患者,中国痛风专家组于2016年发布了《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该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
一、痛风的诊断标准根据《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痛风的诊断应满足以下条件:(1)临床表现符合痛风特征,如急性关节炎、尿酸盐结石等;(2)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3)病因学证据,如家族史、饮食等。
二、治疗原则《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明确了治疗痛风的原则:(1)以治疗急性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为首要任务,同时降低尿酸水平,减少尿酸结晶沉积;(2)个体化治疗,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合并症等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长期管理,包括饮食调控、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
三、非药物治疗饮食调控是治疗痛风的重要一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限制酒精和糖的摄入,增加水分和蔬果的摄入,可以有效降低尿酸水平。
此外,减肥和适度的运动也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代谢状态,降低患病风险。
四、药物治疗根据《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药物治疗可分为急性期治疗、尿酸降低治疗和预防治疗三个阶段。
1. 急性期治疗:主要通过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Ds)、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炎症症状。
同时,患者还需要休息、卧床休息,并增加液体的摄入。
2. 尿酸降低治疗:尿酸降低治疗是痛风的基本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尿酸生成酶抑制剂和尿酸排泄通道的利尿剂。
治疗期间需要监测血尿酸水平,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预期的降尿酸效果。
3. 预防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例,需要长期的预防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尿酸生成酶抑制剂、尿酸排泄通道的利尿剂和尿酸生成酶和排泄通道的联合治疗。
五、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调整是痛风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包括饮食结构调整、限制酒精和糖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戒烟等。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高尿酸血症引发的关节炎症所致。
它通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发作,常见于大脚趾基节和其他关节。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痛风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特组织编写了“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
该指南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和痛风的特点,对痛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指南的制定集结了全国痛风领域的临床专家和学术权威,是当前我国最权威、最全面的痛风诊疗指南。
首先,该指南明确了痛风的诊断标准。
诊断痛风主要基于关节炎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尿酸水平的测定。
指南对痛风的急性发作、间断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进行了详细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的介绍,有助于医生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
其次,指南对痛风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首先,鉴于病因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指南提出了痛风患者应改善生活方式,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均衡的饮食。
其次,针对急性发作的痛风,指南提供了药物治疗的详细方案,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科素亚酮和可的松等。
对于慢性痛风的治疗,指南提出了药物治疗的策略,如使用尿酸降低药物和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等。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预防痛风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可以降低患病风险和减轻病情。
指南提出了预防痛风的重要建议,如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克制过度的饮酒和参考草酸结石患者的饮食原则等。
总的来说,“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是一本权威、实用的参考书。
它通过全面综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痛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科学、规范、有效的参考,有助于提高痛风的诊疗水平。
同时,该指南还为痛风的研究和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痛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代谢性疾病,它的发展和治疗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相信随着“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的推广和应用,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规范化诊疗

汇报提纲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概念
痛风诊断
急性痛风的治疗 降尿酸治疗
人类尿酸代谢的进化
为适应环境的需要,高级灵长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尿酸逐渐升高
尿酸的生理作用
神经刺激:尿酸结构与咖啡因和其它神经刺激剂相似,可增 加敏捷和智慧
抗氧化剂:象Vit C样作为抗氧化剂,减少氧化应激的伤害
升血压:在低盐状态下,尿酸是维持血压正常的重要物质
2015 年 ACR/EULAR 痛风分类标准
项目 第一步:纳入标准(只在符合本条件情况下,采用下列 标准) 分类 至少发作过 1 次外周关节肿 胀、疼痛或压痛 在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如 第二步:充分标准(如果具备,则可直接分类为痛风而 在滑液)或痛风石 评分
无需下列标准)
第三步:标准(不符合“充分标准”情况下使用) 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证据
旧版指南提到痛风急性发作期联合用药的问题,主要为在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时合用 NSAIDs。胃肠道反应是「三剑客」的共同短板,新版指南扬长避短,未推荐联合用药, 而是推荐除了 NSAIDs,其次可以选择低剂量秋水仙碱,对 NSAIDs 和秋水仙碱都不耐 受时再使用糖皮质激素。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 892-899.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痛风 病情说明指导书

痛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痛风概述痛风(gout)是体内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一种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其临床特征为血清尿酸升高,患者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等情况。
本病是一种慢性病,病情可逐渐加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及减少预期寿命,但可被有效治疗。
英文名称:gout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痹病、湿热痹、历节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类型可遗传发病部位:其他常见症状:关节红肿、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痛风结节或痛风石、痛风性肾病主要病因:嘌呤吸收过多或尿酸排泄障碍检查项目:尿酸测定、关节滑液检查、X 线、CT、超声重要提醒:本病为慢性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可控制症状和改善预后。
临床分类: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二、痛风的发病特点三、痛风的病因病因总述: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随尿液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尿酸的生成和排出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保持着体内尿酸含量的正常。
如由于一些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尿酸的生成与排泄之间出现不平衡,即可导致痛风的发生。
饮食、作息不规律、吸烟等是痛风的危险因素,饮酒、受凉、剧烈运动等情况可诱发痛风的发作。
基本病因:1、原发性(1)酶及代谢缺陷:见于 PRPP 合成酶活性增加或 HGPRT 部分或全部缺乏,均使尿酸产生过多,为性连锁遗传,不足1%。
(2)原因不明:主要指原因不明的肾脏排泄减少和原因不明的尿酸产生过多,为多基因遗传。
2、继发性(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使尿酸产生增加,如糖原贮积症Ⅰ型等。
(2)核酸转换增加,常见于外科手术后,放、化疗后,危重病人,慢性溶血,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骨髓或淋巴增生病等。
(3)嘌呤摄入增加:饮酒及食用高嘌呤食物。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不同国家的痛风患病率不同,美国国民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的数据显示,美国痛风患病率从1988—1994年的2.64%升至2007—2010年的3.76%。
一项基于120万英国人的健康档案大数据显示,2012年英国痛风患病率约为2.49%。
我国缺乏全国范围痛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报告的痛风患病情况,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hinese Rheumatism Data Center,CRDC)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基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00家医院的6 814例痛风患者有效病例发现,我国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48.28岁(男性47.95岁,女性53.14岁),逐步趋年轻化,男∶女为15∶1。
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
首次痛风发作时的血尿酸水平,男性为527 μmol/L,女性为516 μmol/L。
痛风患者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是关节痛(男性为41.2%,女性为29.8%),其次为乏力和发热。
男女发病诱因有很大差异,男性患者最主要为饮酒诱发(25.5%),其次为高嘌呤饮食(22.9%)和剧烈运动(6.2%);女性患者最主要为高嘌呤饮食诱发(17.0%),其次为突然受冷(11.2%)和剧烈运动(9.6%)。
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能规范医生诊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
截至2015年12月,全球共有14部痛风诊疗指南发布,为痛风的诊疗和管理提供有效指导,然而对于当前我国痛风临床实践而言,尚存在以下问题:(1)国外指南中临床医生所关注的痛风诊疗问题与我国临床医生所关注的不完全一致,如别嘌醇的超敏反应,本指南工作组所进行的前期调查显示,该问题为我国风湿免疫科医生关心的首要问题;(2)国外指南几乎未引用来自我国的痛风研究,而近年来我国不断有痛风诊疗相关的高质量研究发表;(3)国外指南中的痛风治疗药物与我国临床实践不完全相符,如苯溴马隆未在美国上市,美国痛风指南推荐促尿酸排泄应使用丙磺舒,但我国临床实践中促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为苯溴马隆;(4)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会制订的指南,尚未及时将新的痛风分类标准、新型影像诊断技术(高频超声和双源CT)的临床应用,以及治疗领域新证据,尤其是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证据纳入。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解读课件

1977年ACR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 2.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或 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中6项 ⑴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 ⑵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高峰 ⑶单关节炎发作 ⑷可见关节发红 ⑸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⑹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⑺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⑻可疑痛风石 ⑼高尿酸血症 ⑽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 ⑾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 ⑿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三、痛风的治疗
1、治疗目标 2、饮食管理 3、急性痛风治疗 4、降尿酸药物的治疗
四、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解读
一、高尿酸血症的定义
心血管、内分泌:
男性>7mg/dl 女性>6mg/dl
ACR、EULAR、日本、台湾、风湿 不分性别、年龄>7mg/dl
(1mg/dL=60µmol/L)
--见《中华风湿病杂志》2015年第7期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治指南解读
3.急性痛风的治疗
NSAIDs 为各指南一线药物 吲哚美辛、塞来昔布
秋水仙碱 ACR、风湿:一线药物 强调小剂量
EULAR、台湾:二线用药 日本:注重在急性痛风发作先兆时应用 糖皮质激素 ACR、EULAR:一线药物
日本:二线药物 台湾:三线药物
参考指南
● 美国风湿病学会 2012 年痛风诊治指南(ACR) ●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 2011 年痛风治疗指南(EULAR) ● 日本痛风-核酸代谢协会 2011 年高尿酸血症、痛风诊疗指南 ● 欧洲专家组 2013 年多国痛风诊断治疗的循证推荐意见 ● 中华风湿病学分会 2010 年原发性痛风诊疗指南(风湿)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2009 年)无症状高尿酸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指南和共识进展

美国2007-2008年全国健康营养调查结果
(注:全国人口高尿酸患病率21.4%,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伴发病也逐渐增加。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125, No 7, July 2012:679-687
推荐意见1: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
为
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
新
2016 较1977年AC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在敏感度和特
异度方面更高,建议使用2015年的痛风分类标准
更
(2B)
2011
目前多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进行诊断。
更新解读:
2012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治疗指南
痛风急性期在足量抗炎基础上可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
2013 年《痛风诊断和治疗多国循证建议》
--- 在轻至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中, 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无需调整剂量。
高尿酸血症420μmol/L开始降尿酸治疗
2015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痛风诊断与治疗推荐
促尿酸排泄药物应谨慎用于肾结石患者。 2015美国和欧盟 痛风诊断分类标准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4 高尿酸
• Add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Your text in he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反馈 问卷调查
一轮 专家共识会
一轮 德尔菲法
初步形成18 条推荐意见
证据的评价
最终形成12条推荐意见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 892-899.
新指南对证据的评价及推荐意见的分级方法
证据质量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Cochrane偏移风险评价工具 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 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 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GRADE 质量等级 高(A) 中(B) 低(C) 极低(D) 非常确信真实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值 对效应估计值有中等程度的信心:真实效应值有可能接近效应估计值,但仍存在两者大不相同的可能性 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效应值可能与效应估计值大小相同 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无信心:真实效应值很可能与效应估计值大不相同 质量评价对象 系统评价、Meta分析、网状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评价 诊断试验方法学质量评价 观察性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对证据体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 定义
Ann Rheum Dis. 2015;74(10):1789-98.
-4
2 3 4 -2
MSU阴性
存在(任何1个)
存在
4
4
注:总分之和最大为23分,总分之和≥8分即可诊断为痛风
与其他已有标准相比,2015 ACR/EULAR痛风 分类标准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
当满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时,诊断痛 风的敏感度为0.92,特异度为 0.89,AUCROC为0.95
为适用于我国不同等 级和不同地区医院医 师水平的需要,中华 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组织了风湿病学专家 编写了 22 种常见风湿 性疾病的诊治指南, 《 中 华风 湿病 学杂 志 》 将“指南”以“草案” 刊出,以进一步征集 广大医师的意见。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 分 会 在 2004 年 发布 草案基础上,参照国 际上有关痛风的诊断 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制订并推出了中国痛 风诊断和治疗指南
痛风分类标准从1977年ACR标准更新为 2015年ACR和EULAR标准
2016
推荐意见1: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 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较1977年 AC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更高, 建议使用2015年的痛风分类标准(2B)
2011
更新解读:Leabharlann GRADE证据质量分级与定义
GRADE推荐强度分级与定义
推荐强度 支持使用某项干预措施的强推荐 支持使用某项干预措施的弱推荐 说明 干预措施明显利大于弊 干预措施可能利大于弊 表达方法 推荐使用 建议使用 表示方法 1 2
反对使用某项干预措施的弱推荐
反对使用某项干预措施的强推荐
干预措施可能弊大于利或利弊关系不明确
证据的检索
检索Medline、Embase、 Cochrane Library、 Epistemonikos、CBM、 万方和CNKI数据库,纳入 系统评价、Meta分析、网 状Meta分析,检索 UpToDate、DynaMed、 CBM、万方和CNKI数据库, 纳入原始研究(包括随机对 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 对照研究、病例系列、流 行病学调查等),截止2016 年4月15日
Ogdie等
超声检查
张立峰等
42例痛风关节炎
超声检查
姚庆荣等
334例痛风关节炎 文献回顾及Meta 分析(9篇原文+2 篇会议摘要) Meta分析(9篇)
超声检查
Ogdie等
双源CT
盛雪霞等
双源CT
Ann Rheum Dis. 2015;74(10):1868-1874. 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1997-1998.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5):787-790.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6):974-977.
若仅考虑临床表现,诊断痛风的 敏感度为0.85,特异度为0.78, AUCROC为0.89
Ann Rheum Dis. 2015;74(10):1789-98.
对于痛风疑似患者 推荐两种影像学检查进行辅助诊断
2016
推荐意见2: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痛风疑似患者,可考虑使用超 声检查受累关节及周围肌腱与软组织以辅助诊断(2B) 推荐意见3:对血尿酸正常的痛风疑似患者,在医院有相关设备 和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双源 CT 进行辅助诊断(2B)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 892-899.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2015 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项目
第一步:纳入标准( 符合准入标准方可应用本标准) 第二步:充分标准(如果具备,则可直接分类为痛风而无需下列其他要素) 第三步:标准(不符合充分标准情况下使用) 临床 踝关节或中足(作为单关节或寡关节的一部分发作 而没有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累及第一跖趾关节(作为单关节或寡关节发作的一 部分) 1 2
基于最佳循证证据 立足中国临床实践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主要内容
1 2
3 4
指南更新背景:指南制定与规范的新高度 新指南对痛风分类标准及诊断方法上的要点更新 新指南对急性发作期治疗推荐的要点更新 新指南对降尿酸治疗临床关键问题的要点更新
中国痛风指南更新发布历史
2004年
2011年
2016年
干预措施明显弊大于利
建议不使用
推荐不使用
2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 892-899.
主要内容
1 2
3 4
指南更新背景:指南制定与规范的新高度 新指南对痛风分类标准及诊断方法上的要点更新 新指南对急性发作期治疗推荐的要点更新 新指南对降尿酸治疗临床关键问题的要点更新
国内外临床实践中痛风治疗药物不完全相符
• 国外指南中的痛风治疗药物与我国临床实践不完全相符,如苯溴马隆未在美国上市, 美国痛风指南推荐丙磺舒,但我国临床实践中的药物主要为苯溴马隆
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会制定的指南尚未更新痛风分类标准、新型影像诊 断技术应用,以及治疗领域新证据,尤其是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制定的方法和步骤
发起和制定: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方法学与证据支持:GRADE中国中心/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指南设计与制定步骤: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2016年中华医学会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
指南注册与 计划书撰写
国际实践指南注册 平台注册号IPGRP2015CN006
目前多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进行诊断。
旧版指南使用了 1977 年 ACR 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该标准只适用于急性痛风患者,
并不适用于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患者分类诊断。新版指南采用 2015 年的分类标准,此标
准纳入临床参数、实验室参数和影像学参数综合分析,可用于痛风急性期和间歇期,能 有效地将痛风从其它疾病中区分出来。
2011
更新解读:
未做推荐
在诊断方面,超声检查和双源 CT 不仅仅作为痛风分类中的要素,新版指南更 是直接将其列入辅助诊断方法进行推荐,是基于目前的循证证据做出的与时俱 进的推荐,强调了新的无创关节检查在痛风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 892-899.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 国风湿免疫科临床 医师制定恰当的痛 风诊疗方案,中华 医学会风湿病学分 会依据国内外指南 制订的方法和步骤, 基于当前最佳证据, 制订了 2016 版中国 痛风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3):178-18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 892-899.
我国当前痛风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
我国临床医生关注的诊疗问题不同
• 国外指南中临床医生所关注的痛风诊疗问题与我国诊疗医生不完全一致,如别嘌醇 的超敏反应,前期调研显示该问题为我国风湿免疫科医生关心的首要问题
国外指南未引用我国高质量研究
• 国外指南几乎未引用来自我国的痛风研究,而近年来我国不断有痛风诊疗相关的高 质量研究发表
成立 指南工作组
多学科专家工作组: 风湿免疫科、肾内科、 心内科、内分泌科、 影像诊断、循证医学 等,分为指南专家小 组和证据评价与分级 小组
填写利益 冲突声明
指南工作组成员均填 写了利益声明表,不 存在与本指南直接相 关的利益冲突
临床问题的 遴选和确定
指南主要作用之一是 解决一线临床医生遇 到的诊疗问题,第一 轮搜集125个临床问 题和180个结局指标, 第二轮形成44个临床 问题和45个结局指标, 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 按重要性分别分为1-7 分和1-9分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 超声检查和双源 CT在痛风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 对象
文献回顾及Meta 分析(9篇原文+2 篇会议摘要)
检查方法
结果
"双轨征"的敏感度为0.83(95%CI0.72~0.91),特异度为 0.76(95%CI 0.68~0.83),AUCROC为0.84 痛风石的敏感度为0.65(95%CI 0.34~0.87),特异度为 0.80(95%CI 0.38~0.96),AUCROC为0.75 超声影像中尿酸盐结晶沉积在第一跖趾关节软骨表面,呈 双轨征、暴风雪征象,痛风石及肌腱周围强回声的检出率 高(P<0.05) 双轨征诊断痛风关节炎的敏感度为0.78,特异度为0.97 第一跖趾关节更容易出现双轨征、非均匀回声结节(P<0.05) 检查关节肿胀患者的尿酸盐沉积的敏感度为 0.87(95%CI 0.79~0.93),特异度为0.84(95%CI 0.75~ 0.90),AUCROC为0.90 诊断痛风关节炎的敏感度为0.92(95%CI 0.84~0.96),特 异度为0.88(95%CI 0.83~0.92),AUCROC为 0.91(95%CI 0.88~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