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近代史纲要优秀论文2000字范文

近代史纲要优秀论文2000字范文

近代史纲要优秀论文2000字范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教师应多角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2000字的2000字的近代史纲要论文,欢迎阅读!2000字的近代史纲要论文篇1:《试谈革命先驱----孙中山》每当提到孙中山,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振奋,是热血,虽然他所在的年代离我们很远,但他对我们国家、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他是一个伟人,他的伟大是任何人都无法取而代之的。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也想发表一下个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感受,斗胆对这位伟人做一下评价。

一、伟大历史地位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这段话已经大概反映了孙中山的部分伟大贡献。

具体来说,他的伟大贡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2007年在各高校普遍开设以来,有关课程建设的课题倍受学界关注,几年来关于课程建设具体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全文如下:摘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

近代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一次次民族危机,遭受着巨大的民族灾难。

然而,中华民族历尽战乱而未分裂,屡遭侵略而终未亡国,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近代中国爱国主义基本特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正文:一、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祖国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

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无数自然的、社会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当然,爱国主义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社会阶段,总的说来,爱国主义主要是同反对分裂、反对民族压迫、反对统治阶级内部昏庸腐败和封建专制的斗争相联系的。

1840年以后 ,长达百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也是一部从中世纪走入近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社会转型史。

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形成的爱国主义,既承继了古典爱国主义精髓,又吸取了近现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过程中的时代精华,因而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一〉反侵略与学西方的辩证统一,即反对外国侵略与学习外国长处相结合。

近代爱国主义高扬了古典爱国主义的反侵略的传统,从鸦片战争到全民动员的抗日战争,反抗侵略、抵御外侮构成了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精品作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精品作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精品作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 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xxxxxxxxxxxxx
中国近代史现代化艰难曲折的原因探析
摘 要: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性的潮流,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组成部分,中国
关键词:合作、分裂、民族利益、阶级利益。
一、 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背景
1. 北洋军阀腐朽的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中国大地并没有像资产阶级革命派预想的一样实行民主和共和。相反,新旧利益的交织,新旧势力的冲突,使得满目创痍的中国大地异常黑暗。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政府分裂,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混战不断,闹得民不聊生。
3 从政治学视角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的原因
3.1政治衰败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篇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课
专业论文
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学生
学 院: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1442班
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战期间,及其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间,有过短暂的飞速发展外,更多的时间 是处于被压抑和苦苦挣扎之中,它们不但没有逐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且本身存在也因独裁政权、帝国 主义列强和大小军阀的压制而变得岌岌可危。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现代化工业仍然集中在城市,集中了 全国绝大部分先进的生产力。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广大农村,虽然实行了互助组、合作化,但基本上还 是手工工具劳作,物资装备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自给半自给的消 费结构模式基本上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刚刚开始发育和发展,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格局尚未改观。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内容,是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生动教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篇一《浅析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女性的爱国运动》【摘要】五四运动史一场全民族的反帝爱国运动。

本文从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女性的爱国运动为背景,探讨那个时期青年女性爱国运动的方式、特点、及对妇女解放的贡献。

青年女性的这种意识不仅关系到自身,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五四运动;青年女性;男女社交公开;男女教育平等;女子经济独立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女性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是一场全民族的反帝爱国运动。

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中国民众普遍投身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当中。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女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和坚定地斗争勇气。

对绝大多数的青年女性来讲,猛促她们觉醒的是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

爱国主义的传统在受到异族凌辱时就变得格外的有力量。

因此当山东归属问题在巴黎和会上由于美英法等国操纵而划归日本,中国外交彻底失败的消息传来时,当北京学生在1919年5月4日齐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掀起惊心动魄的反帝爱国运动时,各地女学生便冲破了封建伦理纲常的羁绊,战胜了自轻自贱的心理障碍,昂首挺胸投入到群众运动的洪流,显示出新女性的战斗英姿。

她们提出,“救国不能后人”、“爱国不分男女”的新口号,率先投入战斗。

这些口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辛亥女知识分子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女子岂能无责”的口号。

不仅意味着女子同男子是平等的人,而且意味着女子要与男子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在反帝反封建精神的感召下,男性与女性的利益与国家的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将爱国主义精神升华为一种神圣的理想。

这个政治口号的提出,不是某个人瞬间之际提出来的,而是有着艰辛的斗争历程和痛苦的认识过程,表明青年女性觉悟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关键词:鸦片战争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如何把“80后”大学生的思想带回到近代,让他们从历史中有所感悟,接受先进思想,激发爱国之情,成了任课教师肩上的重任。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我更加深刻了认识了中国近代的这段血写的屈辱和抗争史。

这是一段有关民主生死存亡的整容抗争岁月,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复兴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也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得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珍惜历史的人民的选择。

以下我将就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要独立和自强就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的符合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

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龚自珍“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

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

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这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内部团结和力量凝聚是抵抗外辱和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2)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2)

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2)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篇二《论“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摘要:“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在北京“五四”学生运动爆发后也迅速投入到这场爱国运动中。

“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主要以游行示威、公开演讲、建立社团和抵制日货的形式展开。

本文主要从“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爆发的背景、学生运动中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形式及“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的特点以及其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来厘清“五四”时期南昌的学生运动。

关键词:“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各地纷起响应,南昌学生也迅速加入到这场爱国运动中。

一场以青年学生打先锋,工商绅各界作后盾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落后闭塞的南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的爆发离不开近代南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近代以来,南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但是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先进的思想也传入到南昌,南昌的学生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一、“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一,近代南昌人民的政治觉悟的提高为“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准备。

南昌是内陆省份的一个内陆城市,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相对较晚。

但是随着西方思想的深入传播,必然也会受其影响。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西方思想逐步传入南昌,南昌青年开始接触西方进步思潮。

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南昌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热情高涨。

近代南昌的青年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并开始主张自由民主。

近代南昌青年在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下,开始关注政治,开始反抗封建军阀的统治。

第二,近代南昌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时期南昌学生运动的爆发提供了阶级基础。

南昌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是江西的工业重地。

1913年,南昌的产业工人包括资产阶级性质的手工工厂、作坊在内,拥有职工万余人。

随着南昌工业产业的发展,南昌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在城市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篇1:《论辛亥革命》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既是一场革命运动,又是一场政治革新运动,同时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是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是的花,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充分的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虽然它失败了但它开历史之先河,指明了中国今后应该走的道路。

关键词:辛亥革命运动意义道路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社会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主义民主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3)新式学堂的兴起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4)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是思想武器;(5)上海和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6)民主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7)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宣传背景: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各地次第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出刊机关报《民报》,确定了革命纲领。

毛泽东曾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2)孙中山先生揭开中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面纱,这面纱后面的革命又怎样呢?“革命可以‘救人救世’”,“无革命,则亦无和平,腐败而已,苦痛而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发展的难点与出路我们是21世纪的中国青年,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支撑与中坚力量,我们有必要了解当前我国的发展状况并加以思考,共同探索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与引领下,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中,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个宏伟美好的目标面前,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禁为之振奋。

但是,我们也要时刻保持着清晰冷静的头脑,明确认识到我国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难点与挫折。

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而且在今年更有超越日本之势,但是就人均水平而言,我国还只是总体上初步达到小康,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问题突出;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反腐倡廉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并认真解决,不能盲目的自大,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背后还是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还没有达到能说“中国很生气”的程度。

对于这些问题,我想就经济,科教,民生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经济方面,最近30年来,中国的GDP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感悟学生姓名:夏朝阳
学号:05122003
所在院系:电子工程学院
所在年级:2012级
完成时间:2013年6月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和英国因英国东印度公司(前期)和港脚商人(后期)以飞剪船武装公开向中国贩运鸦片爆发的战争。

战争的导火线是1839年6月3日清钦差大臣林则徐奉道光皇帝圣旨于广东虎门销烟。

战争以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告终。

第二次鸦片战争,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国与法国以清咸丰皇帝拒绝续签《南京条约》,以亚罗号事件及中国广西西林教案马神甫事件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进攻清国的战争。

战争以中国失败并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的条约告终。

两场久远的失败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阵枪炮声,一声声呐喊声中拉开了。

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带着资本主义的各类成果来到了中国,从各个方面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这着实是一场悲剧,正如马克思在论及中国的命运与前途时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两次的鸦片战争,是以清政府为一方的古老中华封建帝国与英、法、俄、美诸列强为一方的西方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殊死决斗。

回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当西方使者带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来到中国朝觐时,清朝皇帝和官员们又是以何等骄傲的姿态吹嘘自己乃泱泱大国,非英美等“蛮夷小国”可比!并拒绝与其通商,声称自己天朝大国,应有尽有。

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带着大炮和火枪打进紫禁城,抢夺圆明园时,清朝统治者又是怎样的奔逃如丧家之犬。

清政府的昏庸狭隘,着实令人痛惜。

泱泱大国顷刻间化为炮灰,令人悲痛不已。

我曾想,当九泉之下的康熙和乾隆看见他们后辈的狼狈姿态时,是否会后悔当初对所谓的“蛮夷小国”的不屑一顾。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可历史仍然无法改变!马克思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国被迫脱离自给自足的孤立状态,以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形式归入资本主义体系之中的这场历史悲剧的本质和矛盾,也是中国近代化历史的本质和矛盾。

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缓慢渐进的演变,是个艰难而又痛苦的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彻底破坏了中国原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

面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潮流的冲击,沉睡的中华民族初步觉醒起来,开始正视世界、正视自己,为了生存不得不变祖宗之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这种觉醒既有被动的一面,也有主动的一面。

诚然,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可凡事都有两面,两次失败的战争也让中国从闭关锁国中慢慢地走出来,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给中华民族带了新的先进思想潮流,原本落后的自然经济也被深深地冲击了,无论是工业,城乡商品经济还是手工业的发展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对于历史,我们应当痛定思痛,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时刻谨记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尊自强,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奋斗!
虽然过去不堪回首,但是未来在手,一切在于我们如何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