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现状

合集下载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1)
•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中国水资源现状(2)
•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扣除难以利 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 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 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
•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 分布极不均衡
•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 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 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 方米
• 上海地处长江、太湖两大流域下游,水质既受到上游水污染的 影响,又有本地污染源的危害,在水资源上的最大问题是水污 染和水环境恶化,是一个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城市。
• 据环境部门对上海主要河道的断面监测,上海符合饮用水水源 国家标准的地表水仅剩下1%,劣V类水质却占到68.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水资源现状(3)
• 中国水资源正在遭受严重污染
中国水资源现状(4)
•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 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 的趋势。
•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 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 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 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和世界水资源比较(1)
• 中国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 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
• 中国水资源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 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 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 乏的国家之一
中国和世界水资源比较(2)
上海水资源现状
• 市内河道蜿蜒、黄浦江水身边流、紧贴长江与东海的上海,享 有“东方水都”的美名,然而,上海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中国水资源现状》课件

《中国水资源现状》课件

中国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水质较差,需要加大治理力度

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设施比
较完善。
02
水资源利用现状
农业水占比
中国农业用水量占比较大 ,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 域之一。
灌溉方式
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漫灌、 淹灌等导致水资源浪费严 重,需要推广节水灌溉技 术。
水资源科技发展
节水技术
推广节水灌溉、节水型工业生产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缓解用水压力。
海水淡化
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海水资源 的利用率。
雨洪利用
通过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技术,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 减轻城市供水压力。
水资源管理政策
水权制度
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 明确水资源所有者和使 用者的权利和义务,促 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 高效利用。
生态补水
加强对河流、湖泊等生态补水的 管理,确保生态用水的合理供给

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水污染和 过度开采,保障生态用水质量。
03
水资源问题与挑战
水资源短缺
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可用水资源减少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 水资源量较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左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可用水资源量逐年减少,特别是北方 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能力。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成果
水质改善
经过持续的水资源保护与治理,中国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恢复
河流湖泊生态得到有效恢复,水生生物种群数量稳步增加,水生 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社会认可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一、本文概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状况及其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亿万人民的福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状况,深入分析水资源面临的安全问题,以期为国家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我们将首先梳理中国水资源的总量、分布及特点,阐述水资源在时空上的不均衡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从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和水灾害频发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当前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的不足之处。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推动水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治理方式的创新,对于促进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水资源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状况却呈现出复杂且严峻的局面。

尽管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在全球排名第六,但由于人口众多、地理分布不均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使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统计,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部分地区甚至低于此。

从地理分布上看,中国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特别是黄淮海流域,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人口密集区,其水资源却严重短缺,年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8%,这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从时空分布来看,中国的水资源季节性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的时空分布导致了许多地方在旱季时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在雨季时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水资源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三、中国的水情特征

三、中国的水情特征

第三章中国的水情特征一、中国水资源现状1.水资源总量与人均水资源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28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二、中国水资源特征1.南多北少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半多。

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黄河利津断流情况统计年份断流天数1991年821992年611993年751994年1211995年1251996年1361997年2261998年1421999年422000年至今没有断流。

*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南水北调的意义社会意义解决北方缺水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而形成如下突出的水资源特点:(一)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时有发生,许多河流发生3~8年的连丰、连枯年。

例如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内出现过11~13年的连续枯水年,也出现过7~9年的连续丰水年。

连丰连枯年差异的年际变化极易造成频繁的水旱灾害。

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另一表现则是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间的差异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而北方地区高达3~6倍。

降水量较大的年际变幅,势必引起较大的径流变化。

例如,长江宜昌站的最大流量为110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2 770m³/s,洪枯径流相差40倍;黄河三门峡站的最大流量为36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145m³/s,洪枯相差248倍。

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要求获得稳定的供水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时间分配不均除年际变化大外,年内分配也不均。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

东南部各省雨季早,雨季长,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见图1-2)。

北方地区黄、淮、海、松辽流域6~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有的年份最大24小时暴雨量可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

不论南方或北方雨季汛期中,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往往造成严重而频发的洪涝灾害。

图1-2 中国部分地区与伦敦、巴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布比较(二)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是全国降水不均造成的。

中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五个地带。

全国有45%的土地面积处于降水量小于4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改善措施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改善措施

3、水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2019年《中 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水质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污 染。水污染不仅影响供水安全,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二、中国水资源改善措施
1、开源措施
(1)建设水利工程
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 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加强地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当地水资源调控 能力。
2、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和 方向
为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未来需要从多个方面制定策略和措施。首 先,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水资源 需求。其次,要加大节水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等多种手段,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此外,还需强化水污染治理,提升水质,保障供水安全。最后,要 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广再生水技术,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促进再生水利用
加快再生水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将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提高水 资源利用效率。
2、节流措施
(1)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节约用 水。
(2)加强水资源管理
制定更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取水、用水和排水等环节的监管, 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在技术方面,中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先,新型 钻井技术的出现使得地下水的开采更加方便、高效。例如,超深井钻探技术的应 用已经成功地开采了地下深层水资源。其次,水质净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污废 水的处理更加环保、节能。目前,中国已经研发出多种高效、环保的水质净化技 术,如膜分离技术、臭氧氧化技术等。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一、水资源现状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水资源,但是由于地理分布的不均衡和人口密集区域的发展,导致我国的水资源在分布和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

1.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富裕。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由于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据统计,中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世界先进水平为60%左右。

3.水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都对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和河流水质恶化。

二、面临的形势1.供水压力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的供水压力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居民用水量占全国总水资源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15%增加到目前的30%左右。

2.生态破坏加剧: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

由于水资源的开发过度和污染问题,导致湿地退化、河流干枯、生态系统恶化等生态破坏现象加剧。

3.水灾风险加大: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导致了水灾风险的加大。

洪涝、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现状和应对面临的形势:1.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提升农业灌溉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

加强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理和设备更新,减少漏水和浪费。

2.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

加强环境监测和日常巡查,加大对水污染的追责力度。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修复受损湿地,提升湿地功能。

实施河湖管理制度,加强对河流和湖泊的管理和保护,恢复河湖自净能力。

中国水资源概述

中国水资源概述
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
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m³ 左右,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m³ 。
(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受季风影响强
烈,降水分布极不均衡。总体来看,北方水源不足,南方水源有余。 黑龙江、辽河及黄河、淮河、海河流域耕地占全国的58.2%,水资
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北方黄、淮、海3个流域人均水资源仅为全
国人均的1/5。到下世纪中叶,按16亿人口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 比现在降低1/4,约为1755立方米,淡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征
(1)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我国平均年径流 总量为27115亿m³ ,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只有2200m³ ,仅为世界 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途径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
地下水0.83 万亿立方米,二者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我国水资源总
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少,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水资 源量2400 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 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
源占全国的14.4%,西南诸河、闽、浙、台及长江、珠江流域耕地
占全国35.9%,水资源总量占全国81%。
(3)我国降水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内变化很大。一般长江以南(3~6月份或
4~7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长江以北地区6~9月的降水量常常占
全年的80%,冬春缺少雨雪。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往往集中在一 二次历时很短的暴雨中降落。由于降水量过于集中,大量降水得不到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
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
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
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
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
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
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
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
109位。

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而且分布不均,
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
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
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
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
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
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

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

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

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
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
甚至几十倍。

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

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

再有15年,石家庄的
地下水就能采完。

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
达四五万平方公里。

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
树木枯死。

我国目前城市自来水水价偏低,成本和水价偏离,政府实行亏损补贴。


农村,一吨水电力提灌价4至9分,自流灌溉价每吨4厘至6厘,300吨黄河
水的价格顶不上一瓶矿泉水。

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

水费涨价,刻不容缓,这是利国利民利后代的大事。

另一方面,太有必要
通过各种方式,给全国人民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节水课。

实施工农业和民用水配
额制,限制无节制的用水。

加大污水再利用力度,这既节约了水资源,也利于
环境保护。

检查水管、龙头,防止滴漏现象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

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

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水非常珍贵、节省每一滴水,还报道节水的好典型、批评浪费水的坏典型,大力推广介绍节
水的小诀窍和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