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导论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导论期末总结题

环境工程导论期末总结题

环境工程导论期末总结题一、引言环境工程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介绍环境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等基础知识。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环境工程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本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主要内容1.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在环境工程导论的第一课上,我们了解了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环境保护、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

它的诞生源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需求,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工程作为解决方案被提出。

2. 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内容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内容。

环境工程的核心原理包括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原理、环境动力学原理、环境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等。

环境工程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方面。

我们学习了各种废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了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学习了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

3. 环境工程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在学习中,我们还了解了环境工程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

环境工程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和推动,同时也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来保障环境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我们学习了国内外环境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了解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方式。

4. 环境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在课程的最后,我们还了解了环境工程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工程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领域之一。

未来的环境工程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例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能源保障等。

因此,环境工程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寻求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学习收获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环境工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一些实践技能。

首先,我了解了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内容,知道了环境工程的发展历史和定义。

环境工程导论

环境工程导论
问2014年我国人口有多少? N=12 1.457=17亿
❖ 机械变动 ❖ 社会变动
世界人口发展状况
❖发展趋势: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也不高,在4.5-17% 之间,平均10%。即食物链后一营养级的能量总小 于前一营养级的能量,或者说能量的生态效率不可 能达到100%。(能塔图)--食物链层次不超过四级 或至多五级。
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
美国南方某河流生态系统中食物链 能量流动示意图
单位:千卡/平方米.年
呼吸用 11,997
呼吸用 1,890
呼吸用 316
呼吸用 13

阳 辐 射
绿色植物
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
总 量 58% 总 量 56% 总 量 83%
能 20,018
3,368
383

净产量 16% 净产量 11%
净产量 6%
1.2%
植物:菌藻---苔藓和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动物:无脊椎---脊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哺乳类---鸟类
“生物圈2号”试验的失败
地球养育着人类和所有生物,所以,人们称地球为“生 物圈1号”。1984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出现 了一座用钢架玻璃盖成的密封型建筑,占地1万3千平方 米,里面有林草、耕地、牧场和“人工海洋”等等,耗 资2亿多美元。人们称其为“生物圈2号”。1993年,8 名科学家进入其中。他们计划一边耕作养殖,一边科学 研究,同时,要努力维持在这密封型建筑中的小小的生 态系统的平衡,包括气候(尤其是氧气含量)和食物。 原定这些科学家在这密封建筑中停留2年,以检验人类能 否在同地球隔绝的模拟的“生物圈2号”环境中长期生活。 但是,1年多以后,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了14%,所种 下的粮食歉收,无奈只能吃种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得 不提前撤出。随后,这套建筑移交给了哥伦比亚大学。 1996年9月,对该项试验的总结认为,在现有条件下,人 类无法模拟可供人类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

环境工程导论

环境工程导论

2.资源[Resource]:人类生存与活动所依赖的生活资料和 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 包括在整个自然环境中,如水、空气、土壤、动植物、 矿产、森林。 其中,可产生能量的物质——能源[并要能被人们所利
用](燃料、水力、风力)是必需品。在能源的开发利用中
产生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3.人口:人口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
资料:
世界人口5大国:中国(13亿),印度(10亿),美国(2.97亿),印度尼 西亚(2.23亿)和巴西(1.81亿)。 世界人口目前年增长率为1.2%,其中最不发达国家年增长率最高,达 2.4%。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人口年增长率分别为0.25%和1.46%。 世界人口目前每年净增长7700万,每秒增加2人到3人。对世界人口年增长 “贡献”最大的7国为:印度(21%),中国(13%),巴基斯坦、尼日 利亚、孟加拉、印尼和美国(均为4%)。 世界各主要地区的人口排名依次为:亚洲(38.7亿),非洲(8.69亿), 欧洲(7.26亿),拉美和加勒比地区(5.5亿),北美(3.29亿),大洋州 (3300万)。其中,非洲人口增长最快,年增长率为2.3%。而欧洲人口在
温室气体种类和特征
种类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甲烷(CH4) 氧化亚氮(N2O)
增温效应 (%)
63% 15% 4% 11% 7% 1 23
100年全球增温潜势 (GWP)
296
氢氟氮化物(HFCS)
全氟化碳(PFCS) 六氟化硫(SF6)及其它
1200
22200
《京都议定书》附件A给出了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即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 和六氟化硫(SF6)。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CO2。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 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在大气中存留期最长可达200年

环境工程导论总复习

环境工程导论总复习

环境工程导论总复习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相对于某中心事物而言的,是作用于该中心事物所有物质和力量的总和。

2、自然环境的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3、环境的分类: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4、环境问题的概念: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使环境产生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负面效应。

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

其中,环境污染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和环境干扰(噪声干扰、热干扰和电磁干扰等)。

5、土地资源问题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布局不合理;水土流失;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肥力下降;土地沙化;土地次生盐碱化;耕地土壤贫瘠化;土壤污染6、我国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水分布不均,水多引起洪涝灾害,水污染严重(水少,缺水;水多,洪涝灾害;水脏,水污染严重)特点:水资源贫乏、污染严重、开发利用潜力非常大7、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8、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生物多样性特有性高、生物区系起源古老、经济物种异常丰富9、海洋污染物的来源:填海、毫无计划的滥捕滥捞、陆地经济发展、船舶,海上养殖10、种群的概念: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

11、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种的生物的总和。

12、食物链的概念:就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13、生态平衡的概念: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平衡还表现为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14.生态系统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结构,即个体——种群——群落;形态结构,即生物成分在空间、时间上的位置变化1.空间配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微生物和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在空间上的分布构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时间配置,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季节,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的途径,最重要的是通过营养实现生物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迁移转化都是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

环境工程导论期末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导论期末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导论期末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环境工程导论这门课程旨在让我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

本次期末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环境工程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方法,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监测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原理。

在水污染治理实验中,我们运用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相结合的原理。

物理方法如过滤、沉淀,用于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化学方法如中和、氧化还原,用于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生物方法则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有机污染物。

大气污染监测实验依据的是各种污染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的原理包括焚烧、填埋和堆肥等。

焚烧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体积并消除有害物质,但会产生二次污染;填埋需要做好防渗和气体收集处理;堆肥则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水污染治理实验过滤装置沉淀槽化学试剂(如酸碱溶液、氧化剂等)微生物培养皿2、大气污染监测实验大气采样器分析仪器(如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3、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焚烧炉填埋场模型堆肥发酵装置四、实验步骤1、水污染治理实验首先,将采集到的污水样品通过过滤装置去除大颗粒杂质。

然后,将过滤后的污水引入沉淀槽,让细小颗粒自然沉淀一段时间。

接着,对沉淀后的污水进行化学处理,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加入适量的化学试剂进行中和、氧化等反应。

最后,将处理后的污水接入微生物培养皿,观察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情况。

2、大气污染监测实验使用大气采样器在不同地点和时间段采集空气样品。

将采集到的样品带回实验室,通过分析仪器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3、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对于焚烧处理,将一定量的固体废弃物放入焚烧炉中,控制温度和燃烧条件,观察燃烧过程和尾气排放情况。

填埋处理实验中,模拟填埋场的建设,包括铺设防渗层、设置气体收集装置等,并观察填埋过程中的渗滤液产生和处理情况。

环境工程导论

环境工程导论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1、环境容量指地球生物圈或某一区域环境对人口增长和环境发展的承载能力。

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环境消解废物的最大负荷量.2、环境自净指受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作用下,污染物浓度或总量的降低过程。

环境的物理净化环境的化学净化环境的生物净化第二节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定义: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要素引起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2.世界八大公害事件(Public Nuisance Events)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第三节、当代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2.气候变暖3.酸雨4.臭氧层破坏5.大气污染6.海洋生态危机6.水体污染 7.固体废物 8.森林和草原植被减少 9.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的环保方针⑴早期“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⑵三建设、三同步、三统一”方针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国家重点控制项目3河:辽河, 淮河,海河3湖:太湖,巢湖,滇池2控制:二氧化硫控制,酸雨控制1海:渤海第四章生态系统第一节. 生态学的演化1.种群:在一定地段上群落中的一个种的所有个体就是一个种群。

2.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的环境条件下,许多不同的生物相互依存,构成了有着密切关系的群体。

3.生态学的演化第一阶段(个体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比如植物个体发芽-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第二阶段(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个体空间分布和数量变动规律第三阶段(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 生态系统(ecosystem)1.定义: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生产者绿色植物生物群落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无生命物质和能量2..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结构: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生物成分在空间、时间上的配置变化.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相互影响的途径,最重要的是通过营养实现的3.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第三节.生态平衡1. 生态平衡: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其环境总是在不断进行着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流,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环境工程导论期末总结报告

环境工程导论期末总结报告

环境工程导论期末总结报告一、引言环境工程导论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环境工程学科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参加课堂讨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对本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验证并回顾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收获和不足,总结出个人在环境工程导论学习中的体会和心得,以及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规划。

二、学习进展1. 知识学习本学期的环境工程导论课程主要涵盖了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课程内容包括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监测与测量、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控制与减排技术、环境法规与政策等。

通过听课、课后阅读和独立研究,我对这些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且明白了环境工程学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2. 实践和案例分析在本学期的学习中,老师组织了许多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通过参观废水处理厂、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等,我亲身感受了环境工程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我学会了运用环境工程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求我们以小组形式进行一些项目的研究和报告。

通过与同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我了解了如何有效地分配任务、互相协作和解决团队内部的问题。

尤其是在准备小组报告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收集资料、理清思路、展示结果和回答问题。

三、学习成果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取得了不少的学习成果。

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有三点:1. 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本学期的环境工程导论课程学习,我对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有了全面的了解。

我掌握了环境污染与防治的基本原理、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方法、大气污染控制与减排技术的实施以及环境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参观废水处理厂、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等实践活动,我对环境工程实际应用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学生课件环境工程导论

学生课件环境工程导论
工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报告内容
问题的提出
工业生态学发展、内涵、理论基础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审核
两个案例
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个概念
可 持 续 发 展
工 业 生 态
清 洁 生 产
循 环 经 济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人类的发展是以材料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 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 代………当人类使用火,开始农业耕种,人 类对自然的施加影响便开始了………
工业生态学是人类赖其得以审慎和合理地达到 并保持一种企望使经济、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 支撑能力的方法。
工业生态学的概念
The concept required that an industrial system be veiwed not in isolation from its surrounding systems, but in concert with them. It is a system’s view in which one seeks to optimize the total materials cycle from virgin material, to finished materials, to component, to product, to obsolete product, and to ultimate disposal. Factors to be optimized include resources, energy and capital.
与二氧化硫
米糠油事件_多氯联苯1968年
“八大公害事件”是20世纪人类遭受的重大环境灾难, 这些多由工业污染造成的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和教训
新八大公害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导论论文
题目:保护环境,我要做什么
院系:能源学院
专业:石油工程
姓名:黄杰
学号:201204010419
2013年11月30日
目录
1保护环境我能做什么? (4)
1.1环保宣传要环保 (4)
1.1.1有关环境的节日 (4)
1.2保护环境重在实际行动 (4)
1.3环保无小事 (4)
1.4从小养成好习惯 (5)
2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环境? (5)
2.1《绿色影响力》 (5)
2.2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5)
2.2.1环境破坏的影响 (5)
3保护环境后我们能收获什么? (6)
3.1长足发展 (6)
4总结 (6)
保护环境,我要做什么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越来越富裕,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因此污染也伴随而至。

华丽的产品,喧嚣的城市,人们的可持续发展,这些东西都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以我们必须爱护好它,保护好它的环境。

我决心从我自己做起,做个保卫地球爱惜环境的大学生。

为了保护环境,我能,你也能,大家携起手来,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我相信,只要人人都对环保贡献一份爱,我们的地球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真正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环保;从自己做起;奉献
前言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矗为提高广大员工的环境保护国策意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了公众关心生产生活环境,主动参与环境建设,依法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自觉性。

如有关企业存在着排污不规范的现象,我公司领导和环境保护组成员代表就多次递交了相关的提案和建议。

由此可见,关注环境、保护环境正在逐步成为全厂员工的自觉行动,环保工作将在企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

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
1保护环境我能做什么?
1.1环保宣传要环保
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离开了自然环境,人类无法生存。

是从人类自身利益的角度来提倡保护环境的。

而如今各种各样的环保资料却满大街都是。

宣传后即使人们自觉这些资料也是一大浪费。

何以称为环保?在社会中,真正的环保应该做到环保宣传要环保。

只有如此,我们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才能改变现状社会的精神面貌。

改变环境。

1.1.1有关环境的节日
2月2日国际湿地日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2保护环境重在实际行动
将旧练习本中未用完的纸张装订起来,做草稿本,收集用过的草稿纸和旧作业本及试卷。

找到合适的途径,送到造纸厂重新加工成可以使用的纸张。

节约用纸,把草稿纸写满。

在废报纸上练习写毛笔字和画国画。

有些包装纸,可以做成手工艺品,美化生活。

尽量不用一次性碗筷。

方便筷或竹签使用后可以回收利用,做成工艺品。

不要用机械的方法破坏、损害树木。

多种植植物。

把装修中剩余的木头、木屑送去造纸厂,减少砍伐树木的数量。

和日本人一样,珍爱自己国家的每一棵树,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保护意识。

1.3环保无小事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环保,有的人又会借口说自己力量太小了,不知道该做什么。

其实,环保就在我们身边,你可以随手关掉流“泪”的水龙头,可以在扔垃圾时顺便帮垃圾找到自己的“家”,还可以关掉“疲惫”的家用电器,可以上学、上班时挤公交,可以将本的背面也拿出来。

还有好多好多,如果你还做不到那就是在偷懒了!
1.4从小养成好习惯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

因而优秀不仅是一种行为,而且是一种习惯。

”我的父母就在家中常备了一个大纸箱,把用完的可乐罐、饮料瓶、油瓶等废品都集中在一起存放。

积极投入万物中
2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环境?
2.1《绿色影响力》
旨在引领更多人拥有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绿色生活心态;进一步推广现代绿色精神和绿色生活概念。

力所能及地承担起倡导绿色文明的社会责任。

并号召更多的人加入绿色环保的行列!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

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

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2.2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如今却延伸到环境中,岁找日益发展的社会,环境污染严重。

未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

不然多年以后将不会有人类的踪迹了。

2.2.1环境破坏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环境的好与坏与我们密切相关。

我想,每个人都会觉得:生活在干净的环境时的心情,会比生活在肮脏的环境时的心情要好得多吧!(这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破坏环境,我们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并未发现除地球外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如果不保护环境,地球将毁灭,人类将无家可归!
3保护环境后我们能收获什么?
3.1长足发展
我希望我们都能从自身做起,参与环保、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参与环保不是为了响应所谓的口号。

而是在环保的过程中净化我们的心灵!
身心健康或许我们的环保意识的确有待加强,我们并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加强实践,注重树立精神上的榜样。

4总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朴实而又富含哲理的一句话。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为有一个美好而又和谐的环境一起奋斗吧。

参考文献
[1]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出版。

[2] 高光.汤祥明.《博斯腾湖生态环境演化》[M].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13出版。

[3] 梭罗.《瓦尔登湖》[M].美国: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出版。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