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古文化遗址

合集下载

金山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推荐

金山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推荐

金山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推荐
1、金山天宫: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中国古代祭祀孔子的圣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吴文化遗迹之一。

2、金山公园: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公园之一,拥有各式精美建筑物和众多自然景观。

3、金山寺: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中国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拥有精美的佛像和古老的建筑。

4、南泽湖: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上海最大的湖泊,有着美丽的景色和优美的气氛。

5、陆家嘴: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著名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就坐落于此。

6、黄浦江: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上海的母亲河,上海的文化历史就由这条河流传承。

7、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风景秀丽,有着“滩上明珠”之称,是旅游胜地。

8、陆家嘴自然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上海最大的人工生态公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9、九亭古镇: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上海市保存最完整的古镇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10、张江国际金融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上海最大的金融中心,是上海金融业的核心区域。

上海市金山区古文化遗址

上海市金山区古文化遗址

金山古文化遗址概况一、查山遗址位于金山区金山卫镇农建村1组查山东侧。

1972年因当地开山取石,发现1件新石器时代的长方形穿孔石斧,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前去调查发现这一遗址。

同年进行清理发掘,揭开面积163平方米。

探明遗址主要分布在东面山坡上下,南北长250米,东西宽60米的范围内。

地下古文化的堆积情况有二种:一种是在山坡上共二层。

第一层灰黑土层,包含西周时代吴越文化的曲折纹平底硬陶瓿和夏商时代马桥文化的篮纹圜凹底陶罐等遗物。

第二层灰褐土层,土质板结僵硬,包含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遗物,有夹砂红陶腰沿釜的口沿及小方把手,泥质红陶的牛鼻形器耳等。

另一种是在山坡下耕田里,共四层。

第一层耕土中,有近代砖瓦和唐宋瓷片。

第二层黄褐土层,有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的青瓷碗、瓶及建筑上的陶塑等。

第三层灰黄土层,除了面上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吴越文化戚家墩类型的麻布纹、米筛纹、米字纹、回字纹等印纹硬陶陶片与原始瓷片以外,主要为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遗物,有半月形石刀、有段石锛、石镰、三角形石刀,以及夹砂红陶绳纹凹弧形足鼎,圆锥足甗、泥质红陶和灰陶的篮纹、叶脉纹圜凹底罐、盆、鸭形壶及云雷纹的觯、簋、豆等陶器。

第四层灰黑土层,包含遗物类别与第三层下部相同。

1977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

二、亭林遗址位于金山区亭林镇中山居委会华亭路77号,1966年因基建出土数块周代几何印纹陶片与1件铜矛而发现。

遗址分布在镇西的祝家港东岸,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

1972年试掘,1973年、1975年、1988年以及1990年,四次清理发掘,面积合计1196平方米,发现良渚文化墓葬23座,宋代墓葬2座,制造石器场地一处,出土文物近500件。

遗址的堆积第一、二层为表土,第三层灰土层,除少量米字纹、小方格纹等东周时代吴越文化印纹硬陶坛、罐等残片以外,主要有绳纹、折线纹、回字纹、梯格纹等印纹陶片,以及灰陶三足盘、细高把双凸棱灰陶豆等,是太湖地区西周吴越文化的一处典型遗存。

上海金山卫景点

上海金山卫景点

上海金山卫景点上海金山卫是上海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金山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以下是关于上海金山卫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自然景点:1. 天星湖:位于金山卫的西南部,是一个人工湖泊,湖泊周围被郁郁葱葱的山峦环绕,景色优美。

游客可以在湖畔漫步、钓鱼、划船等,还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的美景。

历史文化景点:1. 朱氏古宅:朱氏古宅建于明代,是金山卫的一个古老民居建筑,也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古宅保存完好,有着独特的明清建筑风格,游客可以参观内部的古董、古家具和各种文物,了解古代生活的风貌。

2. 地藏庵:地藏庵建于南宋,是金山区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

寺庙内有许多古老的佛像和文化遗产,庄严肃穆的氛围给人一种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拜祭拜,感受佛教文化的力量和内涵。

3. 金山城市古塘:金山城市古塘是金山卫的一个文化景观区,这里保留了传统的古建筑群和古塘水系,游客可以参观古塘、游船、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等。

这里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4. 金山卫古钱库:金山卫古钱库是金山区境内的一个古代储蓄所,它是中国近代银根总汇金库系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钱库保存了大量的银元和银锭,展示了古代的货币文化和金融制度。

休闲娱乐:1. 金山温泉度假村:金山温泉度假村位于天马山脉的金山卫段,这里有多个温泉汤泉,温泉水质优良,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游客可以在度假村内享受温泉浸泡、按摩、水疗等休闲项目,放松身心。

2. 礐石嶂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金山区的西南部,是一个以森林、石峰、溪谷、清水和古村落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

公园内有许多迷人的景点,如森林步道、峡谷风光、古村落等,游客可以在这里徒步、爬山、观赏风景等。

3. 天马山旅游度假区:位于金山卫的北部,是一个集山岳风光、娱乐休闲、度假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景点,游客可以进行登山、露营、划船、钓鱼等各种娱乐活动,也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风景。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馆介绍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馆介绍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馆介绍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馆介绍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馆位于中国上海市金山区,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址纪念馆。

馆内展示了抗日战争期间金山卫地区的抗战历史和英勇抗战的故事。

这座纪念馆占地广阔,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

室内部分展示了抗战期间的历史文物和照片,让游客了解金山卫地区在战争中所经历的艰辛和牺牲。

展览中展示了抗战期间的武器装备、战斗布局和战斗指挥等内容,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战争形势和抗战的重要性。

室外部分是金山卫抗战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可以亲自参观和探索这些历史遗迹。

遗址中保存了许多抗战时期的防御工事和战斗堡垒,包括壕沟、碉堡和防空洞等。

这些遗址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战争形势,也反映了金山卫地区人民的抗战精神和顽强抵抗的意志。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馆是一座重要的历史教育基地,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抗战时期的历史,也提醒人们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通过参观这座纪念馆,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抗战历史,缅怀那些为国家献出生命的英雄们,并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

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馆是一座值得参观的历史遗址,它通过展示抗战历史和英勇抗战的故事,让人们深刻体验到抗战的艰辛和牺牲,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参观这座纪念馆,不仅可以了解历史,更能够传承和弘扬爱国精神。

上海历史遗迹红色景点统计表大全-金山区

上海历史遗迹红色景点统计表大全-金山区
文物保护点
96
宝云桥
亭林镇中山居委会中山街99号
文物保护点
97
顾野王读书堆遗址
亭林镇中山居委会大通路14号围墙东
文物保护点
98
亭林八角井
亭林镇复兴居委会复兴东路106号
文物保护点
99
枝秀桥
亭林镇中山居委会中山街20号
文物保护点
100
延陵长寿槁碑记
亭林镇大慈路398号
文物保护点
101
谕祭碑
亭林镇大慈路398号
26
王项龄墓遗址
朱泾镇五龙村6001号北侧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7
钱家祠堂
张堰镇解放居委会东河沿15号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8
贞节桥
张堰镇秦望村2组6190号西10米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9
横港天主堂
张堰镇秦望村2组6190号东10米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30
秦望遗址
张堰镇金石公路金秦路东侧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31
张单氏节孝坊
文物保护点
60
汪氏宅
枫泾镇友好居委会青枫街25、26号
文物保护点
61
沽亡庵
枫泾镇新黎村18组相05号
文物保护点
62
砚池浜天主堂
枫泾镇五一村3组1054号
文物保护点
63
王氏宅
枫泾镇友好居委会中大街193号
文物保护点
64
上海枫泾酒厂一分厂
枫泾镇钱明村7组
文物保护点
65
和平街49号住宅
枫泾镇和平居委会和平街49号
金山工业区欢兴村2组3008号北500米
文物保护点
148
第一桥

金山古城景区景点介绍

金山古城景区景点介绍

金山古城景区景点介绍
金山古城景区的景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处:
枫泾古镇。

枫泾古镇历史悠久,2000年前已有百姓生息,1500多年前就已形成集市。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建白牛镇,明代改称枫泾镇,而后沿用至今。

东林寺。

东林寺是朱泾镇内的一座寺庙,拥有世界最高的景泰蓝善财童子、最高的千佛门和最高室内佛像。

朱氏船舫遗址。

朱氏船舫遗址是清代中晚期朱泾地区舟楫往来、繁荣兴盛的景象的反映。

花开海上生态园。

花开海上生态园是一个沉醉花香和无边美景的地方。

亭林书院。

亭林书院是金山距离市中心最近的镇,也是上海唯一个地下有三个文化遗址的小镇。

此外,金山农民画也是金山古城景区的一大看点,被誉为“世界民间艺术珍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访问金山古城景区官网获取更多信息。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金府发[2007]68号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金府发[2007]68号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金府发〔2007〕68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金山工业区:金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区文化局确定的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项),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各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特此通知。

附:第一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附:第一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民间美术金山农民画艺术上海市金山农民画院2民间手工技艺上海黄酒传统酿造技法上海金枫酿酒有限公司3民间手工技艺枫泾丁蹄传统手工技艺上海丁义兴食品有限公司4民间舞蹈打莲湘金山区廊下镇文广中心5民间舞蹈干巷小白龙金山区吕巷镇文广中心——结束——。

金山好玩的景点介绍

金山好玩的景点介绍

金山好玩的景点介绍
金山是上海市的一个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地处崇明岛与松江
区之间。

金山拥有许多好玩的景点,下面为您介绍几个:
1. 朱家角古镇:朱家角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镇之一,有
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风格,
如明清时期的民居、古老的石桥和古街道。

此外,还可以品尝到地道
的江南美食和参与传统的文化活动,如赏花灯和舞狮表演等。

2. 金山博物馆:金山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古代艺术品,
展示了金山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您可以在这里学习到金山地
区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

博物馆的展览
设计精美,并提供了详细的解说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展品。

3. 川沙古镇:川沙古镇是金山区另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

您可以漫步在古镇的街道上,欣赏到精美的古建筑和传统的民俗风情。

同时,这里还有许多传统手
工艺品店和特色小吃店,让您能够在游玩的同时体验到浓郁的地方文化。

4. 金山城市公园:金山城市公园是金山区最大的公园之一,占
地面积广阔,景色优美。

公园内有丰富的绿化植物和湖泊,您可以在
这里散步、跑步或者举办野餐。

公园还设有儿童游乐区、健身区和运
动场,适合全家人一同游玩。

以上是金山区的几个推荐景点,每个景点都有独特的特色,并且
都值得一游。

无论是在历史文化上,还是在自然风光上,金山都能给
您带来美好的旅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山古文化遗址概况一、查山遗址位于金山区金山卫镇农建村1组查山东侧。

1972年因当地开山取石,发现1件新石器时代的长方形穿孔石斧,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前去调查发现这一遗址。

同年进行清理发掘,揭开面积163平方米。

探明遗址主要分布在东面山坡上下,南北长250米,东西宽60米的范围内。

地下古文化的堆积情况有二种:一种是在山坡上共二层。

第一层灰黑土层,包含西周时代吴越文化的曲折纹平底硬陶瓿和夏商时代马桥文化的篮纹圜凹底陶罐等遗物。

第二层灰褐土层,土质板结僵硬,包含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遗物,有夹砂红陶腰沿釜的口沿及小方把手,泥质红陶的牛鼻形器耳等。

另一种是在山坡下耕田里,共四层。

第一层耕土中,有近代砖瓦和唐宋瓷片。

第二层黄褐土层,有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的青瓷碗、瓶及建筑上的陶塑等。

第三层灰黄土层,除了面上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吴越文化戚家墩类型的麻布纹、米筛纹、米字纹、回字纹等印纹硬陶陶片与原始瓷片以外,主要为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遗物,有半月形石刀、有段石锛、石镰、三角形石刀,以及夹砂红陶绳纹凹弧形足鼎,圆锥足甗、泥质红陶和灰陶的篮纹、叶脉纹圜凹底罐、盆、鸭形壶及云雷纹的觯、簋、豆等陶器。

第四层灰黑土层,包含遗物类别与第三层下部相同。

1977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

二、亭林遗址位于金山区亭林镇中山居委会华亭路77号,1966年因基建出土数块周代几何印纹陶片与1件铜矛而发现。

遗址分布在镇西的祝家港东岸,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

1972年试掘,1973年、1975年、1988年以及1990年,四次清理发掘,面积合计1196平方米,发现良渚文化墓葬23座,宋代墓葬2座,制造石器场地一处,出土文物近500件。

遗址的堆积第一、二层为表土,第三层灰土层,除少量米字纹、小方格纹等东周时代吴越文化印纹硬陶坛、罐等残片以外,主要有绳纹、折线纹、回字纹、梯格纹等印纹陶片,以及灰陶三足盘、细高把双凸棱灰陶豆等,是太湖地区西周吴越文化的一处典型遗存。

已被考古界称为亭林类型。

第四层青黄土层,陶器上拍印的纹饰多篮纹、叶脉纹、绳纹、大方格纹和云雷纹等,器形有圆锥形和凹弧形的鼎足、圜凹底罐、鸭形壶、粗把豆、高圈足簋以及觚、觯等,属于马桥文化。

第五层灰黑土层,有双鼻壶、竹节形把豆、袋足鬶、实足盉、扁方足鼎等陶器,为良渚文化层。

良渚文化的23座墓,分布于遗址西北部的小高地上,从南往北作人字形排列,挖掘浅坑埋葬,除一座外,都发现棺木痕迹,棺内人骨仰身直肢,头向南,大部保存较好。

随葬器物少者3件,多者30件,石器有斧、钺、锛、镰、犁、矛、镞,玉器有琮、璧、珠、管、镯和锥形器,陶器有双鼻壶、阔把壶、豆、盘、鼎、罐和纺轮等。

有的在人骨足后还有一具狗骨。

其中双把翅流黑衣灰陶壶和肩部饰、浅浮雕几何形图案的灰陶壶,是良渚文化陶器中罕见的精品。

这批墓位于小高地,又有玉琮、玉璧等玉礼器随葬,其等级介乎福泉山高台大墓与马桥遗址的小墓之间,说明良渚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不同社会阶层。

在墓地的北端,1号墓的近旁,有制造石器的场地,1号墓内人骨的左臂上,有双鼻陶壶1件,腿骨上有陶盘1件,足的左侧有陶鼎1件,足后有制造石器用的大块石料2件。

墓外平地上发现与墓内石料相似的大石6件,以及石斧、石凿、三角形带柄石刀等已打制成形但尚未磨光的石器半成品4件。

这批石料采用凿孔开裂法开采,技术先进,对于研究良渚文化的石器制造技术,有重要价值。

两座宋墓均为土坑木棺墓,从两墓头向一致并列而葬的情况来看,当为一对夫妇。

一座内有漆器2件,其中1件存放越窑葵口碗和素面铜镜各1件、水晶坠1粒。

另一座内有越窑双系小瓶、白釉葵口瓷碗和青釉双系陶瓶各1件。

墓底有开元通宝、太平通宝、祥符元宝等铜钱。

1977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

三、招贤浜遗址位于金山区亭林镇东新村9组。

1975年,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发掘亭林遗址时,根据当地群众上交的出土文物前去调查,发现这一遗址。

在新开河岸的断面上,深约1.70米处,能见到灰黑色土的古文化层,其中露出古代陶片、动物残骨以及红烧土等。

采集的遗物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黑衣灰陶陶片、夹砂红陶T字形鼎足、夏商时代马桥文化的篮纹、叶脉纹与绳纹印纹陶片,以及西周与春秋战国时代吴越文化的灰陶豆把、回字纹、曲折纹、梯格纹、米筛纹、米字纹等印纹硬陶陶片。

文化内涵大致与亭林遗址相似。

1984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

四、戚家墩遗址位于金山区石化街道临潮三村居委会临潮街105号。

民国24年(1935年)发现。

村西原校场大队办公室的东侧及周公墩一带,还有与遗址同期的墓葬。

民国37年,上海市立博物馆曾作小规模探掘。

由于海滩上的一片遗址长期受海浪冲刷,大批古代的陶、瓷、铜、铁器暴露在滩面上,1963年和1964年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先后两次清理发掘,发掘面积140平方米。

发现地下古文化有二层堆积,上层属西汉时代,清理水井1口,墓葬3座;下层为春秋战国时代,清理战国墓葬5座。

西汉的水井,用绳纹陶井圈垒成,尚残存9圈半,深1.98米,井内充满淤土,在上部淤土中发现西汉时代的绳纹筒瓦数块、鹿角1支以及瓜子、核桃和杏梅核等;在下部有铁釜2件、灰陶圜底罐2件、绳纹板瓦与筒瓦碎片多块以及一些窗格纹、米字纹、米筛纹等印纹硬陶片,其中1件灰陶圜底罐,颈部还残留一条粗约0.3厘米的细棕绳,是汲取井水时掉落井底的。

西汉墓都是土坑竖穴墓,有2座是单人葬,1座是合葬墓。

合葬墓,墓坑长3米、宽1.70米、深0.5米,椁与棺能找出痕迹,但已朽烂不堪。

棺内人骨架皆头向西南,仰身直肢,随葬品共12件。

北面一棺人头骨口内置石琀1件,耳部各有石耳塞1件,左侧置带形钮铜镜1件,铜镜周围有丝织物和朽木的痕迹,原来是用丝织物包裹后放在1个圆盒内;人骨架腹部有五铢钱1串14枚;在棺外椁室中还有双耳陶罐1件、已朽蚀不明器形的漆器2件、铁器1件,以及一些五铢钱。

南面1棺人骨架右臂处放置铁矛1件,矛的銎内还残留朽木,腹部亦放置五铢钱1串12枚。

战国墓发掘时未见墓坑棺木和人骨等痕迹,仅见一堆随葬器物。

2号墓内有陶器54件,按东西向排成7列,每列以3件方格纹的印纹硬陶坛为主,每件坛的口部或其一侧各置黑衣灰陶盆1件。

在一坛内还发现莲子1枚。

在这批坛旁还有细方格纹硬陶腰鼓形罐10件、泥质灰陶罐2件、甗1件、夹砂红陶乳丁足鼎1件、釜2件。

在遗址或墓葬中出土的其他春秋战国时代器物,尚有细方格纹乳丁足S形把硬陶罐,顶部作卷尾形、底部平口,拍印绳纹的陶支座,带流刻直条纹的原始瓷匜,直筒形腹、内底有深旋纹的原始瓷盅,口部微敛,弧形腹平底的原始瓷碗,以及大量拍印绳纹、席纹、斜线方格纹、圈点纹、方格纹、米筛纹和米字纹的印纹硬陶片,这类春秋战国时代的器物,在考古学上已被称为吴越文化戚家墩类型。

此外,在这片滩地的西侧,尚有一处已被完全冲毁的遗址,地上采拾到石器刀、镰、铲、镞以及拍印折线纹、回字纹、云雷纹的瓿罐等陶器残片,其年代可到西周。

戚家墩遗址从陆地变成海滩,是上海地区南部陆地在古代由陆变海的例证。

1962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

五、南阳港遗址位于金山区山阳镇向阳村11组。

1960年考古调查时,发现在南阳港和青龙港汇合处的河岸上,有灰黑色的文化层。

文化层距地表深约1.5米以下,迤长约50米,采集的遗物有春秋战国时代吴越文化的回字纹、网格纹、米字纹等印纹硬陶片,及夹砂绳纹陶釜和扁足鼎等残器。

六、冈身遗址位于漕泾镇沙积村2140号,距漕泾镇东北约1.5公里处,冈身(沙冈)距今已有6000-7000年,是上海西部古海岸线的遗迹,它是在海浪作用下由死亡的海生贝类生物壳体和沙积聚而成的沙脊。

据南宋绍熙《云间志》:“古冈身在(华亭)县东七十里,凡三所,南属于海,北抵松江(今吴淞江),长一百公里,入土数尺,皆螺蚌壳,世传海中涌三浪而成。

其地高阜,宜种菽麦”。

明正德《松江府志》指出其名称为沙冈、紫冈、竹冈,自西而东,三冈并列,西为沙冈,相当于马桥、邬桥、胡桥、漕泾一线;东为竹冈,相当于诸翟、新寺、柘林一线;中为紫冈。

三条冈身北接太仓、外冈、方泰一线,西南进入杭州湾。

最古的为沙冈。

冈身南北走向,长约40米,东西宽约30米,高出地面、深入地表各1.5米左右,表土0.15米以下为泥沙夹层,0.3米以下为白色蚌壳砂。

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至解放前冈身仅存比较明显的沙岸,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群众大量挖沙建房,海沙地(沙冈)被挖成累累深潭,如今成为养鱼塘,唯有沙积村高宅基下的冈身因上面建有民房,使这一处古冈身得以保存。

冈身遗址是研究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海陆变迁的地质资料“化石”,是上海地区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

七、古海塘遗址金山古海塘,位于上海市西南杭州湾北岸,东接奉贤海塘,东北西南走向,略呈弧形,总长约25公里(现存约13.4公里)。

全塘分为两个部分,戚家墩以西为老金山塘,以东为华亭海塘。

老金山塘,古称元大德塘,全长6.3公里,成形于元大德年间,明成化修茸,一直保存到20世纪70年代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新海塘建成,老金山塘随厂区的扩建已拆除。

华亭海塘始筑于清雍正五年(1727),西起戚家墩接老金山塘,东至漴缺与奉贤海塘相接,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竣工。

建造结构为三面包土的鱼鳞条块大石塘,该塘于清道光年间划分为西塘、东塘。

西塘:西接老金山塘,东至杨公庙,长11.88公里,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两次围堤先后划区去2.67公里,今西接石化外塘,全长9.21公里。

东塘:西起杨公庙,东至漴缺,与奉贤海塘相连接,长4.19公里。

老沪杭公路修建在东、西两塘上。

古海塘内侧为始筑于清雍正三年(1725)的运石河。

金山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文物部门在古海塘内侧发现了3块分段石标识,为清代海塘的最好佐证。

段标石为武康石质,宽0.36米,厚0.1米,高0.8—1.2米不等,分别刻“华亭塘第八、十一、十二段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