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莞可园景观

合集下载

广东东莞的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

广东东莞的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

广东东莞的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
介绍
东莞可园是位于广东东莞的一座经典岭南园林,是一个拥有着近500多年历史的经典园林之一。

其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公认为中国岭南园林文化的宝库。

可园始建于明代末期,历来都是一位历史悠久的豪宅��也曾被用于公务之所,是清朝时期的东莞居民最经典的高端居所之一。

可园的建筑风格主要以古典风格为主,将南和北园以拱形门、石柱等古典结构间隔。

园内建筑极富古典气息,建筑富有古朴简约的特点,尤其是以吊棚为特色的园楼。

园内还有一条曲径通幽,四「就」明媚,林木森林青翠欲满,气势磅礴,宛如置身山水之中,四季常青、遍地芳草,鸟语花香、落英缤纷,营造出一种圆满平和的氛围。

可园更有许多让游客探究的景点:对门牌、孔墙、字台、书塔、荷塘旁的竹林等,因此而为这座古园添加了更多的神秘感和想象空间。

可园是一处极其特殊且有历史神韵的古老之地,这里有着百年园建之精妙,因此许多游客来到此处,希望能留下一段完美勾勒的回忆。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作为一座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东莞以其独特的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

其中,东莞可园作为一座重要的文化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次参观之后,我对这座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东莞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莞可园位于市区的中心位置,占地宽广,建筑风格独特。

整个园林以传统南方园林为主,展现了古老文化的韵味。

园内湖泊环绕,池塘之间种满了各种花卉和绿植,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在园内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和尘嚣。

在可园内,我参观了许多古建筑,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主建筑群和园内的山水景观。

主建筑群按照古代园林的布局规划,以亭台楼阁为主,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内。

每一座建筑都具有独特的特色和文化内涵,让人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建筑功底所折服。

而园内的山水景观,则以水域和石头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色。

水流潺潺,摇曳着水草和花瓣,与周围的青山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建筑和景观,东莞可园也是一个文化艺术的宝库。

在园内的展厅和馆内,有介绍东莞历史文化的展览,也有展示东莞传统手工艺品和工艺技术的展示。

这些展览将东莞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创意相结合,使得观者不仅能够了解东莞的过去,也能够感受到东莞的现在和未来。

在参观东莞可园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我对东莞的历史和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东莞可园是东莞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传承地,也是东莞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保护。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东莞人民对于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对现代社会的融合。

总而言之,参观东莞可园是一次美妙的体验。

这座园林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景点,更是一个传承和展示东莞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东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深刻理解了东莞文化的独特魅力。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一同品味东莞的历史与现实,感受东莞可园带来的美好和温暖。

东莞可园的建筑和景点

东莞可园的建筑和景点

东莞可园的建筑和景点《东莞可园,那神奇的小天地》东莞可园啊,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地儿!每次去都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让我这颗爱溜达的心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一走进可园,就感觉自己像穿越到了古代的大户人家里。

那些建筑啊,古色古香的,精致得不像话。

就说那亭台楼阁吧,每一处都设计得恰到好处,仿佛是在告诉你,古人的审美那可真是杠杠的!走在那些回廊里,感觉自己都变得优雅起来了,要是穿上一身古装,嘿,那简直就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人。

可园里的那些景点也是别具特色。

有个叫“壶中天”的地方,一开始我还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小院呢,结果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

那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袖珍的世外桃源,小小的空间里居然能营造出这么宁静祥和的氛围。

我站在那里都不想走了,就想好好享受一下那份宁静。

还有那个“可堂”,那叫一个宽敞啊。

想象一下以前的人在这里吟诗作画、品茶聊天,那该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我都恨不得自己能穿越回去,和他们一起享受那份悠闲。

每次去可园,我都喜欢在这些建筑和景点里穿梭,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好奇的小孩,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

而且啊,可园的布局特别有意思。

你走着走着就会发现一些小惊喜,比如某个角落里藏着一块造型奇特的石头,或者墙上挂着一幅有趣的字画。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捉迷藏的游戏,总是充满着惊喜和意外。

在可园里,你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它们可不是随便种种的哦,都是精心搭配的,和那些建筑相得益彰。

感觉这些花草树木也是可园的一部分主人呢,它们用自己的美丽和生机为可园增添了不少色彩。

总之,东莞可园就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发现,就像是一个永远也探索不完的宝藏。

我觉得吧,要是你还没去过可园,那可真是太遗憾了,赶紧去感受一下那个神奇的小天地吧!保证让你不虚此行。

在那里,你能找到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的情趣。

去可园吧,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东莞可园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园林,位于广东省东莞市。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这座令人陶醉的园林,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东莞可园的观后感。

东莞可园位于市区中心,一进入园中,我就被其独特的布局和精心设计所吸引。

园内错落有致的建筑物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相间呼应,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走在园中的曲径小道上,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景致,有翠绿的植物,有清澈的湖水,还有古朴的建筑。

在东莞可园里,我看到了许多传统中国园林的元素。

例如,假山是园中的一大亮点。

这些假山栩栩如生,仿佛与真山无异。

此外,园内还有精美的花坛、池塘和喷泉。

这些景点不仅增添了园林的美感,也让游客们可以得到一份宁静与舒适。

除了景观,东莞可园还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在园中,我参观了一座古老的书院。

书院建筑庄重古朴,内设有精美的花窗和雕刻。

这里收藏了许多古籍和字画,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书院里,我还遇到了一位善于书法的老师,他耐心地教导着我如何写一笔好字。

这次书院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除了书院,东莞可园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邸。

这座宅邸是明代建筑风格,保存完整。

每一个房间都布置得别具一格,展示了古代富贵人家的生活风貌。

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繁荣与兴盛。

参观东莞可园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些独特的体验。

比如,园内有一家传统的茶馆,我品尝了一杯正宗的岭南茶。

茶馆的氛围非常雅致,让人感到身心舒畅。

此外,我还欣赏了一场传统的戏曲表演,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让我陶醉其中。

总的来说,参观东莞可园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这座园林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让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相信,每一个来到东莞可园的人,都会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

参观东莞可园,让我对中国传统园林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园林文化,以便将来的后代也能有机会欣赏到这样独特的园林之美。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东莞可园是一处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的文化景区,位于中国东莞市南城区,是一座展示东莞地方文化的重要地标。

我有幸参观了这个景区,并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深刻印象。

首先,可园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

进入景区,我被大门前的金碧辉煌所吸引。

门上雕刻着精美的传统花纹,展示了东莞的传统艺术之美。

一进入园区,我看到了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园区内的建筑特色各异,有仿古建筑,有汉式建筑,还有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

这种多样化的建筑风格,既传承了东莞的传统文化,又展示了现代的繁荣发展。

其次,可园内的景观设计独具匠心。

园区内有大片的花草,每个季节都会有不同的花卉盛开,给人以美丽的感觉。

不仅如此,园内还有一些中式的庭院,里面种植了一些传统的植物,呈现出一幅幅别有风味的景象。

而园内的小桥流水、湖泊和假山等景观,更为整个园区增添了动人的情趣。

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一片仙境般的景色中,十分惬意。

另外,可园还注重了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园区内有一些展馆,展示了东莞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等内容。

可以感受到东莞特有的雕刻和陶瓷技艺的精湛。

参观者在这里可以了解到东莞的传统文化底蕴,并看到传统手工艺人的工作过程和成果。

这样的设计使得景区成为了一个集游览和学习于一体的地方,让人留连忘返。

最后,可园还提供了一些娱乐和休闲设施。

园区内有一些特色的餐厅和茶楼,提供正宗的东莞本地美食和茶水。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东莞美食,感受到东莞的独特风味。

此外,园区还有一些娱乐设施,如游乐园、儿童乐园等,适合全家人一同前来游玩。

总的来说,参观东莞可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景区不仅展示了东莞的传统文化,还结合了现代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体验和欣赏的平台。

在这里,我不仅享受到了美景,还学习到了东莞的历史文化。

我相信,可园将会成为东莞市的一张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浅析东莞可园景观

浅析东莞可园景观

浅析东莞可园景观本科⽣课程论⽂中国古典园林史(届)题⽬:学⽣姓名:专业班级:学院名称:指导教师:20年⽉⽇⽬录1 历史背景 (4)2 可园的造园思想 (4)2.1可园的景观设计思路 (5)2.2 可园的园林建筑特⾊和设计思路 (5)3 庭园布局特⾊ (6)3.1可园总体布局特点 (7)3.2 平、⽴⾯布局特⾊ (7)3.2.1平⾯布局特⾊ (7)3.2.2⽴⾯布局特⾊ (8)3.3景⾊因借处理特⾊ (8)4 庭园热环境设计特点 (9)4.1 平⽴⾯布局 (9)4.2 防辐射设计 (10)4.3 通风散热⼯艺 (10)4.4 建筑材质选择 (11)5 可园造园对东莞市现代造园的启⽰ (11)5.1 整体性思想的启发 (11)5.2 传承历史的⽂化,抓住时代潮流的脉搏思路的启发 (11)5.3 地域性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启发 (12)4 结语 (12)参考⽂献 (13)浅析东莞可园景观摘要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年(即公元1850),为莞城⼈张敬修所建。

该园历经多次扩建和改建,现已建设为可园传统⽂化区。

⽽古庭园现存格局是⼀九六⼀年修复后的情况。

可园占地⾯积仅为3.3 亩,园内设计布局⼗分精巧,巧妙地结合了传统岭南民居特⾊与岭南园林特点,其造景与实⽤功能的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的庭园风格。

关键词:东莞可园,造园,风格,布局1 历史背景可园位于东莞莞城博厦,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房、佛⼭梁园合称为⼴东近代四⼤名园。

地处珠江三⾓洲东段的东莞因盛产莞草⽽得名。

莞城位于东江繁纷⽔系的冲积平原上,城郊河⽹纵横,⽓候“三冬⽆雪,四季常花”,秀丽的⽔乡景⾊为发展园林提供了良好的⾃然条件。

明、清以来这⾥⼯商业兴盛,经济⼗分繁荣。

这⾥也是古代岭南⽂化策源地之⼀,历代出有不少⽂⼈学⼠,尤其是明末清初,不少反清诗⼈都云集于此,借造园、隐居来发泄对外族统治的不满。

据《东莞县志》和有关⽂献记载,明、清时期东莞便建有众多著名的园林如意园、垣园、⼤芳园、道⽣园、东溪草堂等等。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

参观东莞可园观后感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东莞的一个古典园林——可园。

可园是一座规模宏大、充满古朴气息的古典园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次参观中,我不仅欣赏到了精美的园林景观,还领悟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进入可园,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时空。

园内的建筑、花草树木都彰显着古朴的风格。

我首先来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假山之前。

假山由大小不同的石块堆砌而成,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小山包。

山体上布满青苔,增添了岁月的痕迹。

站在山脚下,我感受到了山水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园内还有一座亭子,亭子四周是一片碧绿的草坪,看到亭子下的一池清澈的水面,心情瞬间沉静下来。

园内还有一片花海,各种颜色的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绽放得十分绚丽。

整个园林的布局别具匠心,每一处景观都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园内的景观,我还对可园背后的文化底蕴深感兴趣。

我得知,可园是为了纪念东莞籍重臣可元一而建造的,可元一是明朝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东莞县令,并在东莞的治理和文化建设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园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并通过园内的各种文化元素来展现他的事迹和思想。

在园内,我看到了可元一的塑像和雕刻,立姿庄重,神态肃穆。

这种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具有高尚气质的人物。

我也了解到,这座园林中融入了大量的诗文碑刻,以及传世的古籍经典。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情,也深刻影响了园林的整体氛围。

在园内游览的过程中,我不禁沉浸在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之中,对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

参观东莞可园,让我体验到了传统园林艺术的魅力。

这座园林不仅具有古朴典雅的外观,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常常追求新潮和时尚,其中舍弃了不少传统文化的精华。

然而,参观可园,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可园是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古典园林,它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

在可园漫步,我仿佛走进了古人的世界,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和情感。

这次的观后感让我明白,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

介绍东莞可园的作文

介绍东莞可园的作文

介绍东莞可园的作文东莞可园,一处充满韵味与魅力的所在。

说起这可园,那可得好好跟您说道说道。

我第一次去可园的时候,就被它那种独特的气质给吸引住了。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我刚走到可园的门口,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给震住了。

大门不算特别宏伟,但那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门口的石狮子,瞪着大眼睛,威风凛凛的,仿佛在守护着这一方宁静的天地。

走进可园,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园子里的小径,都是用青石铺就的,石头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润。

我沿着小径慢慢地走着,脚步轻轻的,生怕惊扰了这里的宁静。

园中的亭台楼阁,那叫一个精致。

有一座亭子,建在一个小池塘边。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儿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我走到亭子里面,找了个位置坐下。

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

我仔细一看,原来亭子周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有娇艳的玫瑰,有淡雅的茉莉,还有那金黄的菊花。

这些花争奇斗艳,把这个亭子装点得如同仙境一般。

再往前走,是一座两层的楼阁。

楼阁的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花鸟虫鱼,有人物故事,每一幅都栩栩如生。

我爬上二楼,从窗户往外看,整个可园的景色尽收眼底。

远处的假山,错落有致;旁边的绿树,郁郁葱葱。

这景色,美得让人心醉。

在可园里,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小小的花园。

花园里种满了蔬菜和水果。

有红彤彤的西红柿,有绿油油的青菜,还有那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

我看到一个老爷爷正在花园里忙碌着,就走过去和他搭话。

老爷爷很热情,跟我讲起了这些蔬菜和水果的种植方法。

他说,种这些东西可不容易,要浇水、施肥、除虫,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听着老爷爷的话,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可园的湖边。

湖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巨大的翡翠。

湖边有几棵垂柳,柳枝随风飘舞,就像少女的长发一样。

我坐在湖边的石头上,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湖水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心都变得平静了。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课程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史(届)题目:学生:专业班级:学院名称:指导教师:20年月日目录1 历史背景 (4)2 可园的造园思想 (4)2.1可园的景观设计思路 (5)2.2 可园的园林建筑特色和设计思路 (5)3 庭园布局特色 (6)3.1可园总体布局特点 (7)3.2 平、立面布局特色 (7)3.2.1平面布局特色 (7)3.2.2立面布局特色 (8)3.3景色因借处理特色 (8)4 庭园热环境设计特点 (9)4.1 平立面布局 (9)4.2 防辐射设计 (10)4.3 通风散热工艺 (10)4.4 建筑材质选择 (11)5 可园造园对市现代造园的启示 (11)5.1 整体性思想的启发 (11)5.2 传承历史的文化,抓住时代潮流的脉搏思路的启发 (11)5.3 地域性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启发 (12)4 结语 (12)参考文献 (13)浅析可园景观摘要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为莞城人敬修所建。

该园历经多次扩建和改建,现已建设为可园传统文化区。

而古庭园现存格局是一九六一年修复后的情况。

可园占地面积仅为3.3 亩,园设计布局十分精巧,巧妙地结合了传统岭南民居特色与岭南园林特点,其造景与实用功能的相互渗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庭园风格。

关键词:可园,造园,风格,布局1 历史背景可园位于莞城博厦,与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梁园合称为近代四大名园。

地处珠江三角洲东段的因盛产莞草而得名。

莞城位于东江繁纷水系的冲积平原上,城郊河网纵横,气候“三冬无雪,四季常花”,秀丽的水乡景色为发展园林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明、清以来这里工商业兴盛,经济十分繁荣。

这里也是古代岭南文化策源地之一,历代出有不少文人学士,尤其是明末清初,不少反清诗人都云集于此,借造园、隐居来发泄对外族统治的不满。

据《县志》和有关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便建有众多著名的园林如意园、垣园、大芳园、道生园、东溪草堂等等。

然而,时光流逝,岁月苍桑,时至今日,这些名极一时的古代园林均已无存,仅留给后人的,也是岭南最负盛名的可园而已。

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为莞城人敬修所建。

该园历经多次扩建和改建,现已建设为可园传统文化区。

而古庭园现存格局是一九六一年修复后的情况。

园主人敬修文武兼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居巢、居廉等岭南画派祖师曾客居可园多年。

诗人维屏、献甫、简士良、良玉、何仁山等都曾在此作客联呤。

篆刻名家徐三庚亦曾在可园传师授徒。

可园成为近代文化的策源地之一。

而文人墨客的艺术风格对可园的筹划兴造产生了深切的影响。

2 可园的造园思想从可园的概况可知,可园的面积不大,只有三亩三,却可以创造出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

以可题名的主要景点还有“可堂、可亭、可湖、可轩、可堂”等等,“可园”的题名基本反映出可园主人的造园立意,就是在面积不大的场地创造诗情画意,可观可赏的私家园林。

2.1可园的景观设计思路可园的主人敬修,以例捐得官,官至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

为发现可园主人的设计思路,现根据建筑“题名”和功能布局来反推设计“立意”。

先从可园的建筑功能进行分析,居住功能:绿绮台、可堂耳房、草草草堂、邀山阁等。

宴客起居功能:双清室、可堂、可亭、擘红小榭。

观赏功能:邀山阁顶层、滋树台、擘红小榭。

交通功能:环碧廊、湛明桥、博溪渔隐、花之径。

造景功能:壶中天、可湖、荷池、曲池、假山涵月、半亭等。

可见可园是集宅园和庭园于一体,更多的是满足可园主人生活的需要。

可园最高地方是“邀山阁”,远借黄旗山和东江水的湖光山色,主要功能是消暑纳凉和观景的场所。

绿绮楼是敬修为了收藏唐代“绿绮台琴”而修建,功能是女眷居室。

可堂是全园的主体建筑,三开间,坐北朝南,是氏家族喜庆宴会的场所。

可见可园的主人不仅满腹经纶,而且心怀天下,想在可园三亩三的地方创造“咫尺山林”。

总之,可园的主人就是想移天缩地模拟人间仙境,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这也许就是可园的设计思路。

2.2 可园的园林建筑特色和设计思路关于可园的建筑特色,想借用何镜堂院士的建筑设计理念“两观三性”,“两观”即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性”,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文章经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利用,认为可园就是“两观三性”建筑理念的最好例。

一是整体观方面,周维权在谈到可园的建筑总体布局时谈到“总观可园的规划,建筑占较大比重,其布局呈不规划的连房广厦的庭院格式,在中国古典园林属少见的例子”。

可园作为一个庭院式建筑,是由亭台楼阁和环碧廊围合而成的围院式建筑。

它的统一与在整体上首先与其它中国古典园林无异,屋顶大部分采用卷棚歇山顶顶,部分是相似的悬山顶,从而在天际线获得统一;建筑材料墙体和屋顶都是同一规格的青砖灰瓦,衬托红砂岩基础和柱体,平面立面规整统一。

二是地域性方面,汤等运用物理学的观念,认为可园应用“顺其自然,改善自然”的设计原则,创造了不少防晒、通风的设计手法,一是平立面的特点;二是应用人腰高的长方形花基等植物遮荫进行防太阳辐射的设计手法;三是井、邀山阁的通风散热的役计手法;四是采用向上开启的窗户,开窗时既可遮风挡雨,保持通风,保持室私密性等;五是采用疏松的红砂石,特点是蓄热系数较小,被日晒后吸热不多,表地温度不高,既可防水,又可防热,还很耐用。

地域性方面在园林植物方面多反映的是乡土树木、适地适树。

可园的园林植物品种繁多,群落层次丰富,采用条基花台和屋旁绿化。

不包括兰花等盆景种植的主要植物品种列举如下。

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

灌木有:罗汉松、棕竹、狗牙花、九里香、春花、桂花、石榴、茶梅、红花油茶。

地被:天门冬、龙船花、花、佛肚竹、白蝴蝶、沿街草、萱草等。

上层乔木:荔枝、龙眼、小叶榕、大叶榕、木菠萝、三药槟榔、垂柳、串钱柳、荷花玉兰等。

藤本植物:炮仗花、爬墙虎、紫藤等。

植物配置与园林建筑互相衬托,诗情画意。

三是文化性方面,可园主人敬修和岭南画派鼻祖居巢、居廉长期吟诗作画,现存的木雕、砖雕、楹联、题名艺术成就之高,乃岭南园林优秀代表。

四是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就是当代对资源的利用不会危及后代的利益,也不危及他人的利益,获得社会资源的永续发展。

可园的建造恰恰运用了现代建筑学说中的“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理念。

比如邀山阁高约17.5米,虽然是砖石结构,却历经百年风雨苍桑而巍然屹立,当地人称之为“定风楼”,高品质地控制工程质量,减少后续维护乃至重建的费用。

可湖的开发利用也非常值得后人敬仰。

可园博溪渔隐楹联“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说的就是可园的主人虽有黄金万贯,花费万金却只购买宅地三亩三,却没有将可湖买断私有。

保留可湖的原始生态,考虑子后代传承“桑基农业”等农耕文化子才得以永续发的理念,临湖巧妙地布置绿绮楼、雏月池馆、可堂、环碧廊、观鱼簃等建筑。

不是占水而是借水的理法让中国古典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被孟兆祯称之为借景利用的典。

园庭院羊蹄甲盛放,有人题词“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耕”。

五是时代性。

说到岭南园林的特点,无不提及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少数民族园林等比较,无不提及他较早地吸收了西方园林建设的技术和材料。

可园作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也不例外,“融合传统与现代,结合传统与西方”的时代性,虽然历经百多年,仍为现代造园学习的例。

3 庭园布局特色可园占地面积仅为3.3 亩,园设计布局十分精巧,巧妙地结合了传统岭南民居特色与岭南园林特点,其造景与实用功能的相互渗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庭园风格。

3.1可园总体布局特点可园的主要建筑物包括:售票处、草草草堂、环碧廊、邀山阁、双清室、绿绮楼、可堂、博溪渔隐、展览厅、可湖、长廊、厅门、红桥、擘红小榭等。

其总体布局。

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

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

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岭南园林的珍品。

3.2平、立面布局特色3.2.1平面布局特色从可园的平面布局来看,包括两个平庭,是错列式的庭结构。

一般庭园多以单幢建筑(如厅堂)之类的分散布势,再连以回廊曲院,构成大小庭园空间,但可园中的建筑与一般庭园不同,可园的建筑以集成为几组群,在组群之间包围着两个较为开阔的庭空间,是庭园布局中比较罕见的类型,属“连房广厦”式的庭园布局手法。

其主要建筑可分为三个组群:东南部为门厅组群,北部为厅堂组群,西部为楼阁组群。

各组群间连以回廊,两个平庭则错列在这些组群的界限空间之。

可园的占地面积需小,但布局十分紧凑,虚实得宜,建筑一般建在园边,园“连房广厦”式的庭园布局手法包围着两个较为开阔的庭空间,视线不受阻隔,有空间感和距离感,不产生压抑感,故有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全园建筑虽无统一的轴线,但大致按南北方向布置,体量适宜,且建筑体与建筑体之间的组合十分精妙,建筑组群间又以檐廊、前轩、过厅、套间、敞廊等过渡空间联成群组,曲直长短随势,前通后连,变化随机,有一气呵成之势,生神秘变幻之境界。

可园的两个庭似连非连,似断非断,一大一小,景物相互呼应,相互穿插。

南侧庭面积较小,名为“擘红小榭”的六角半月亭是庭院的入口,院以幽邃、宁静取胜,主要植以荔枝、龙眼等岭南果木,树下散置黄蜡石数块,石几、石桌数。

离入较远处是一方曲池,池面窄而筑高栏,沉静悠远。

北侧庭视线较开敞,院筑有滋树台、拜月亭、假山成为组景。

两庭间穿以一道红沙岩铺成的小径“花之径”,景色透而不露,层次丰富。

3.2.2立面布局特色从可园的立面布局来看,园的建筑以西北高东南低。

园主要的建筑物可堂、雏月池馆、绿绮楼位于北部,双清室、可轩以及全园最高的建筑邀山阁位于西部。

而东南部多为环廊围墙围合的院。

园建筑体量大小不一,高大的建筑物以低矮的环廊、过厅、小院相连,错落有致,别俱韵味。

邀山阁3.3景色因借处理特色“巧在因借“是我国传统造园的基本手法。

可园在因借的处理上是很有特色的。

可园选在郊野水流云飞的可湖畔上,足以表现洋洋大观。

园基不拘形状和方向,因地制宜,旨在于因景就筑和因筑得景。

可园胜景兼有人为庭景和自然外景两种。

庭景由密集建筑向围合而成,景观以建筑为主,结合庭中假山、花木、小品,组成中心静态美景。

而外围美景,则巧借邀山阁,尽收入目。

全园最高建筑高约有十五点六米的邀山阁,亦是当时整个县城最高的建筑。

随着视点的升高,视野逐步扩大,身在园,却能收入千里之美景于眼。

白天到此,远可眺大海、群山,近可察村舍篱落、桑麻庄稼,可谓如画美景尽收眼;夜间,可以看到阁中灯光远照,如空中仙阁。

临水处广开窗户,广设游廊,建筑凌波而建,则妙借了可湖美景。

可园虽无大面积水体,但可园北区建筑临可湖而建,这组建筑既是庭的边界,又把湖上四时美景借为已用。

设计者因形取势地把建筑展伸到水面,摄取自然外景来补充庭景观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