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小学科学四上《11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word教案(2)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2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说课稿冀教版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我将从学情、教材、教学流程这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理解和认识。
还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说学情1、四年级学生对常见的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加上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究让小球动起来的活动过程,体会到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所以经历设想让运动物体停下来的方法及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虽然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的时间,对探究的过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形成。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有很大困难。
二、说教材《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是小学科学义务教育课程四年级上册力与运动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位置和运动的基础上设计的,是本册书的核心单元,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
本课在认识了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之后,继续研究物体由静止到运动再到静止的问题,帮助学生从另一角度体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设想出多种使运动着的小车、风车、乒乓球停下来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通过实验证明使这三种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是否正确的探究过程。
(3)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4)能用实验说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难点:体会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四)、教具准备小车、风车、砂纸、乒乓球、光滑的纸、磁铁、钩码、大记录单毛巾、笔、米、书、橡皮等。
三、说教学流程(一)导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发现力可以使物体动起来,老师现在有一个正在运动的乒乓球(出示乒乓球,并在桌面上滚动),你有什么办法使它停下来学生汇报方法。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课。
(二)新课教学◆活动1: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教师:大家翻开书P40,观察这几幅图,你能用几种方法让运动的小球、风车、玩具车停下来?学生观察并思考。
冀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表上册

小学科学实验目录六年级
周次
课题
实 验 内 容
实验类型
实验器材
时间安排
1
1. 小草和大树
1.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分组
常见的几种小草和大树
2
3 鸟类动物的特征
2.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
分组
钳子、汤勺、镊子、起钉器、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颗粒、“兔子”(参见教材13页)
地球仪、纸人、手电筒
小学科学实验目录三年级
周次
教学内容
实 验 内 容
实验类型
实验器材
1
2 认识自己
1.记下现在的我
分组
软尺、秒表、肺活量计、体重计等。
2
2.吹乒乓球
分组
乒乓球、漏斗等
4
4 蚯蚓
3.观察蚯蚓
分组
蚯蚓、浅水碟子、水、放大镜、玻璃、直尺、纸盒、土等。
5
5 凤仙花
4.观察凤仙花
分组
凤仙花、尺子、绳子等
15
17. 保温和散热
12.热水变凉
分组
一杯热水,冷水,冰块,形状、大小、材料不同的容器,金属管,漏斗,温度计等
16
18. 地表探秘
13.岩石挤压模拟实验
分组
两色或多色橡皮泥五条,橡皮泥切割刀
17
19. 地震
14.地震模拟实验
分组
硬纸板或薄木板,托盘,两摞书积木
小学科学实验目录四年级
周次
课题
实 验 内 容
分组
8株豆苗、硬纸盒、线绳。
3
4 根和茎
4.研究根的作用
分组
试管、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胶塞、植物油等。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导学案》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的原因。
2. 掌握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入引导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运动物体,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让这些物体停下来。
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进修内容。
三、知识讲解1. 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变速直线运动或做曲线运动。
运动的物体有速度和方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会导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 物体停下来的原因:物体停下来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外力作用使物体停下来,二是物体自身摩擦力使其停下来。
3. 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停下来的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比如,可以通过施加反向的外力来使物体停下来,也可以通过减小摩擦力来减缓物体的运动速度。
四、示例演练1. 示例一:一辆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突然遇到前方拥堵,司机要如何让汽车停下来?2. 示例二:一个滑板运动员在滑行时想要停下来,他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五、教室练习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并列举出不同的方法。
2. 情景模拟:老师设置几个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自主探索如何让不同类型的运动物体停下来,并总结规律。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如何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作业安置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的原因,并思考如何让这些物体停下来。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教学目标:能设计对比实验来研究空气阻力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对运动的物体会产生阻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探究空气秘密的兴趣;意识到科技进步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空气阻力是研究影响物体运动主要因素之一。
教具准备:录像片:撑伞奔跑的人。
实验材料:小车及改进工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多媒体显示)有一天,小明撑着一把伞在郊外散步。
突然,他眼前一亮。
啊!一个巨大的湖出现在他的面前,水是那么蓝,阳光跳跃在湖面,一闪一闪的,多美呀!小明急忙向湖边奔去。
2、提问:像他这样撑开伞奔跑,会有什么感觉?3、学生交流。
二、预测空气对运动的物体有阻力1、提问:小明为什么会感到很吃力呢?2、学生交流。
3、小结:看来,大家一致认为是空气影响了物体的运动,空气对运动的物体产生了阻力。
【评析】这里通过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可以让学生来感受、体验、发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的兴趣和欲望。
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体验生活经历,从而把这种旧知迁移到新的学习过程中,把经验知识纳入到了一个完整的新的体系中,让学生有效地迁移了旧知。
三、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假设1讲述:那到底我们的假设正不正确呢?我们该怎么办呢?2、学生提出检验假设的方法: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
3提问:我们该如何来设计实验呢?4、学生一时难住了。
5、讲述:老师来与大家一起想办法吧!我待会儿给每小组提供一辆电动小车(出示),并且预备给你们三张硬板纸。
想想看,我们可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刚才的假设呢?6、小组讨论。
7、各小组汇报交流。
8、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用硬板纸给小车装上不同形状的“车厢”,研究当不同形状“车厢”的车跑起来时,空气对它们有无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评析】讨论中,激发了集体的智慧,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让大家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9、学生再次讨论:在此实验中,应该保持哪些条件相同?惟一不同的条件是什么?10、学生讨论、交流。
【优质公开课】冀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7动与静》word教案

动与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对物体“运动与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
2.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其它目标:
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荡秋千
1.问题引入:我们坐在行驶的车里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引起学生探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兴趣。
2.“荡秋千”活动:
让秋千上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的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让秋千下面的同学说说看到的秋千上的同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分析为什么秋千上的同学和秋千下的同学看到的情况不同。
引导学生说明理由,即以什么作为参照物来判断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关系。
3.分析戴帽子的同学在自动扶梯上、公共汽车上、旋转餐厅里的运动情况。
4.结合实际,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特别要说明什么为参照物。
二、分析电扇工作时个部分的运动情况。
1.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选择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中某一部分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1人对环境的影响_》word教案_(2)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人对环境的影响活动1:动植物的诉说活动目标1.能说出人类的活动对某种生物的生存会造成哪些影响。
2.能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去体会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
3.能通过推理得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影。
向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4.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扮演的水平。
5.能反省自己平时哪些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动植物的生存。
活动过程:1.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本活动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别收集不同自然环境中有关动植物生存的资料,可以利用收集到的一些视频资料(包括环境被破坏前后的)制作成课件。
2.活动开始前,可以紧密结合本课的引言,向学生出示一组被人为破坏前后对比明显的自然环境的图片或教学课件,通过强烈的视觉反差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3.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情况及本地的自然状况,选取3—4种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供每组学生选择。
为便于小组间的交流,每一种环境最好都有两个以上的小组选择。
4.根据各组的选择情况,发给相应的自然环境的介绍及头饰。
在所给资料中,不必刻意避免出现那些学生尚不理解的概念,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等。
5.待各组学生都明确了本组所选自然环境中的主要动植物的生存需要,确定了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后,老师再发给各组一张人类相关活动的卡片。
卡片的内容可根据教材中的图片,创设一些特定情境。
活动2:改变一个小环境。
森林中的公民们:我们美好的家园要遭殃了!他们人类要在这里建一个什么“大型旅游度假区”!听说要砍掉很多树,建起很多房子……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一起找他们评理去!待各组明确任务后,留给学生一段时间准备诉说的内容和扮演方式,在小组内预演后,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
活动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评选最佳扮演者。
改变一个小环境。
活动目标1.能预测人为遮盖某块地时给生物造成哪些影响。
2.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3.能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对实验结果的感受。
4.能提出恢复人类对动植物影响的措施。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冀教版)
xxxx-xxxx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四年级科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备课教案科目:科学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
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果以图和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制作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小吊车”三课。
一运动着的世界本册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组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容,设计了“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
本课是全册书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 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1-3条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2 对查阅有关运动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产生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1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2 能说出制作资料卡片的基本方法。
材料准备:有关运动的各种卡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它们怎样运动?1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风在动、人在行、水在流、鱼在游、鸟在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里。
2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有关运动的例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
3 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4 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运动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
新版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教参)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以球门为参照物、学生、足球与球门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房屋、树木与球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它们是静止的。
2、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时,物体是运动的;位置随时间没有发生改变时,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
3、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相对性。
我们坐在教室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也是在运动的。
世界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
4、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需要用参照物、方向和距离来确定。
5、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运动是绝对的。
我们平常说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6、通过大家的画图和描述,我们发现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从树上落下的苹果都在做直线运动。
7、除了直线运动,物体还有哪些运动方式?答: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8、前进的轮胎有几种运动方式?答:轮胎的运动包含转动和直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9、分析脚的运动、乒乓球的运动、螺旋桨的运动包含几种运动方式。
答:运动员的的运动方式包含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既有转动又有随飞行路线进行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等;乒乓球的运动方式有转动、向前的曲线运动等。
10、我们在操场上进行的跑步、跳远、踢毽子等体育运动,它们各包含着几种运动方式呢?答:各种体育活动中分別包含着一种或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11、如果要进行一场200米的比赛,雨燕用4秒钟可以到达终点,猎豹需要8秒钟,短跑运动员需要20秒左右、而一只蜗牛最少要用20个小时。
12、我们班要选拔短跑运动员,谁跑得最快?有几种方法可以比较两个同学跑步的快慢?答:判断学生跑得快慢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大家都跑10秒钟,看谁跑的远。
13、跑完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跑得越快;在相同时间内,跑过的路程越长,跑得越快。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课:运动着的世界一、填空。
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 和(变化)着。
3、世界上没有(绝对) 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 静止的物体。
4、(搜集资料 )(制作卡片) 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5、在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时,要注意(爱护) 公共资料。
6、科学研究要从(查阅资料) 开始。
7、自然界中物体都在运动,有些物体的运动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
你能举例说明吗?答:例如:房屋的老化、多数的变化、水泥地面的磨损、课桌的磨损等都是非常缓慢的8、你还能举出一些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吗?答:飞行的飞机,奔跑我动物,流动的潇洒,游动的微生物等等9、你常用的搜集资料的方法?答:网络、图书、报纸、xx、录像、录音、实地调查和采访。
10、完整的资料卡片包括:资源类别、来源、题目、作者、摘录时间、内容摘要。
第2课:动物运动会一、填空。
1.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也是各有特点的。
我们要(观察)、(模仿)它们的运动。
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模仿的(更准确)。
在模仿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用力大。
2、观察动物运动有很多方式,如(参观动物园)、(在家里饲养小动物)、(上网查询)、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 ,还可以到(野外)、(森林里)去观察。
3、动物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飞行) 、(游泳)、(行走)、(奔跑)、(跳跃)、(爬行)等几类。
4、(运动) 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主要方式。
5、一种动物可有(一种)或(多种) 运动方式。
6、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150)多万种。
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而且运动的(速度)、(距离)等也各不相同。
7、猎豹的奔跑速度(最快) ,每小时能跑145千米,而一般的赛马每小时只能跑(70千米)左右。
8、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要数(秃鹰) ,飞行高度可在(9千米)以上。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十二课习题(打印版)
11课怎么让小球动起来1、力能够使物体运动起来。
2、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3、物体运动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即平动、转动、振动。
前进的车轮是转动、拉抽屉是平动、被敲击的鼓皮是振动。
4、我们能用多少方法,使静止的小球运动起来?答:可以用风力(如用电扇吹、扇子扇、嘴吹、气管打气)、拉力(用线拴住小球运动)、水力(用水冲)、弹力(用拉长的弹弓、皮筋击球)等使静止的小球运动起来12课怎么让小球停下来1、力还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止下来2、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阻力3、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4、在日常生活中,摩擦有时候是有益的,有时候又是无益的。
5、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6、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7、生活中,人们怎么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少摩擦力?请举例说明。
答:鞋底做花纹、车把手做花纹、汽车轮胎做花纹都是为了使物体接触面更粗糙,增大摩擦力;旱冰鞋安滚轮,链条上加润滑油都是为了使物体接触面更光滑,减少摩擦力。
11课怎么让小球动起来1、力能够使物体运动起来。
2、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3、物体运动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即平动、转动、振动。
前进的车轮是转动、拉抽屉是平动、被敲击的鼓皮是振动。
4、我们能用多少方法,使静止的小球运动起来?答:可以用风力(如用电扇吹、扇子扇、嘴吹、气管打气)、拉力(用线拴住小球运动)、水力(用水冲)、弹力(用拉长的弹弓、皮筋击球)等使静止的小球运动起来12课怎么让小球停下来1、力还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止下来2、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阻力3、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4、在日常生活中,摩擦有时候是有益的,有时候又是无益的。
5、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摩擦力,这一课以“让小球动起来”为引入,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摩擦力,然后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知道摩擦力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自然地就转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最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问题。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设想出多种使运动着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
3•能够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
2•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三、科学知识目标
1 •会用实验说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
2.能意识到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阻力。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3个以上的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是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难点:体会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乒乓球、纸风车、自行车。
活动2:不同光滑程度的平面。
拓展活动:摩擦的利与弊课件,摩擦力产生的课件。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发现力可以使物体动起来,老师现在有一个正在运动的乒乓球(出示乒乓球,并在桌面上滚动),你有什么办法使它停下来?
学生汇报方法。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课。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教师:大家翻开书P40,观察这几幅图,你能用几种方法让运动的小球、风车、自行车停下来?
学生观察并思考。
教师:下面小组讨论讨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使物体停下来,并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F来。
(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东西,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东西。
)
汇报交流:汇报自己小组的方法。
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归纳:这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阻力。
力可以使物体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其中在乒乓球上加上橡皮泥、用毛巾挡住乒乓球这种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活动2:感受摩擦力
教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力,你能够找到它们吗?谁来举个例子?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下面,利用手头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学生设计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把结果记录到记录本上
学生把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
★拓展活动:摩擦的利与弊
教师:阅读书本P42,大家说说这些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有利还是有弊?学生回答。
(有用的摩擦力我们应该加大,有弊的摩擦力我们要尽量减少) 教师:那么,通过感受摩擦力的活动,大家想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思考并回答。
活动: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让同学设计实验。
提示:
(1)你打算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研究一个因素时,别的条件应不应该同时改变,为什么?
(3)实验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汇报并整理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因素来研究,并做好记录。
3•汇报整理: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有关: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4.应用:
问题1:爷爷年老体弱行走不便,而房间的地板又很光滑,怎样才能防止爷爷走路摔倒? 问题2:回家观察自行车,它的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那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设计多种增大或减少摩擦的方案。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1 .活动1: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归纳:
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阻力。
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2 .活动2:感受摩擦力
学生设计实验,感受摩擦力。
3.拓展活动:摩擦的利与弊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有关: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