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催化剂的设计
化学工程中的工业催化剂研制技术

化学工程中的工业催化剂研制技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是指可以加速反应速率或使反应产物选择性更好的物质。
在工业中,催化剂是化学反应的核心,因为它可以使反应更加经济、环保和高效。
工业催化剂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关键材料之一,特别是在石油炼制、化工生产、环保等领域应用广泛。
本文将介绍工业催化剂的研制技术。
一、催化剂材料的选择在工业催化剂的研究中,催化剂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催化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效果密切相关。
催化剂材料的选择应基于动力学等方面的理论依据。
常见的销金花、硅胶、锌基等催化剂材料,应根据所需的化学反应类型、反应物种类、反应条件、环保以及成本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合理的催化剂材料选择,同时要考虑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精细化的调控,如催化剂中的晶格结构、孔结构、微观形貌等都应是影响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因素。
二、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是催化剂研制的重点。
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孔结构等,并且与所需的催化反应性质密切相关。
对于石化、化工行业的催化剂,催化剂的精细化控制非常重要,因为将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调整至最佳状态,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和反应效率。
在催化剂研制中,常见的方法是采用纳米化技术、异晶材料合成技术、共聚合技术等以制备所需的活性催化剂。
同时,通过催化剂载体的调整,可以优化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改变反应物在催化剂中的分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效率。
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剂制备的方法取决于催化反应的类型和反应条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催化剂制备方法:(1)物理吸附法制备催化剂。
这种方法是将催化剂通过吸附剂和物质相互作用,获得所需的催化剂。
(2)溶胶-凝胶法。
该方法通过将溶液中的催化剂溶胶加入到凝胶中,然后烘干成为凝胶状,再进行煅烧得到催化剂。
(3)蒸发沉淀法。
该方法是将催化剂的沉淀物溶于另一个溶液中,待沉淀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物蒸发后,得到催化剂,然后进一步进行煅烧。
工业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

工业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工业催化剂是各种化学反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其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并提高反应速率和效率。
催化剂的研制和应用在工业上拥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为工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同时也对促进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工业催化剂的种类及作用工业催化剂分为氧化剂、还原剂、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阴离子催化剂等多种类型。
而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反应机制和反应过程,因此其作用也是不同的。
酸性催化剂是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催化剂,其能够促进酯化、缩醛、缩酮、异构化、分解等反应的进行。
例如,在炼油工业中,一些化合物的加氢和脱氢反应需要使用固体酸作为催化剂,来促进其反应的进行。
碱性催化剂可以促进酰胺、酰基化、酰丙基化、酸化以及酯交换等反应的进行。
在工业上,建筑材料的生产中也需要使用到碱性催化剂,以促进硅酸盐水泥的反应。
二、工业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工业催化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有所涉及,比如汽车尾气净化、石化、医药制造、化学品生产等。
而不同种类催化剂所涉及的领域和使用情况也是不相同的。
因此,催化剂的研制和应用在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
催化剂的研制往往需要运用到多种高端技术,如前期试验、催化剂的性能测试、反应过程的分析、催化剂结构的表征等。
对于催化剂的容量、性能和结构等方面的优化也是很重要的。
在催化剂的应用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在选择催化剂时,需要考虑每个反应的特点、参数和条件,以确定使用何种催化剂、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等。
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催化效率和降低成本,需要掌握催化剂的最佳组合和操作条件。
三、工业催化剂的未来研发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于环保的重视,工业催化剂的研发方向也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工业催化剂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提高反应的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也需要提高催化剂的容量和催化效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工业催化剂的制造方法

浸渍方法
多次浸渍法 重复进行多次的浸渍、干燥和焙烧以
制得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的催化剂的方法。 如:Ni系蒸汽转化催化剂制备
浸渍方法
浸渍沉淀法 先浸渍后沉淀的制备方法。载体吸附
浸渍液达饱和后,再加入NaOH溶液等, 使金属氧化物转化为氢氧化物而沉淀于 载体的内孔和表面。 该法主要用于制备贵金属浸渍型催化剂, 如Pt、Pd、Au等,采用其氯化物浸渍, NaOH沉淀。 如:5%Pd/C催化剂制备
沉淀法分类
2.共沉淀法(多组份共沉淀法) 将催化剂所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组份同
时沉淀的一种方法。 如:低压合成甲醇用催化剂CuO-ZnO-
Al2O3的制备 给定比例的Cu(NO3)2、Zn(NO3)2、 Al(NO3)3、混合盐溶液与Na2CO3并流加 入沉淀槽。
沉淀法分类
3.均匀沉淀法 先使待沉淀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
4.浸渍沉淀法 盐溶液浸渍操作完成后,再加沉淀剂,
而使待沉淀组份沉积在载体上。
沉淀法分类
5.导晶沉淀法 借助晶化导向剂(晶种)引导非晶型沉淀 转化为晶型沉淀的方法。
如:Y型、X型分子筛的合成,加入乙醇 胺作导向剂。
沉淀法分类
6.超均匀共沉淀法
将沉淀操作分成两步进行,先制成盐溶液的悬 浮层,并将这些悬浮层立即瞬间混合成为超饱和 的均匀溶液;然后由超饱和的均匀溶液得到超均 匀的沉淀物。
第二章 工业催化剂的制造方法
§2-1 沉淀法 §2-2 浸渍法 §2-3 混合法 §2-4 热熔融法 §2-5 离子交换法 §2-6 催化剂的成型 §2-7 典型工业催化剂制法实例选 §2-8 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的新进展
§2-1 沉淀法
一、沉淀法制备原理
借助于沉淀反应,用沉淀剂(碱类 物质)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金属盐 类水溶液)转化为难溶化合物,再经分 离、洗涤、干燥、焙烧、成型等工序制 得成品催化剂。
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

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从而使反应更加高效和经济。
因此,正确的催化剂的选择和设计,对于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阐述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的方法和技术。
一、催化剂的分类和应用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学、石油、煤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
按照性质分类,催化剂主要可分为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和氧化还原催化剂。
按照形态分为固定床催化剂、流态化催化剂和替代性催化剂等。
酸性催化剂一般用于裂解、酯交换、酰基化等有机合成反应中。
碱性催化剂则主要用于酯化、酰胺化、烷基化等反应,而氧化还原催化剂则适用于氧化、还原、脱氢、羰基化等反应。
固定床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例如,用于合成苯乙烯的催化剂是以氯化铝为主,将其催化合成苯乙烯。
对于氧化剂来说,固定床催化剂也应用得很多。
以铵金属盐为主,用于制备硝酸和氰化物等化合物。
二、催化剂的设计原则催化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
催化剂设计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活性成分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核心,应该根据反应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类型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活性成分。
常见的活性成分包括钯、铂、铜、镍、铁、钼等,其中钯和铂是常见的氧化还原催化剂的活性成分,铜则是一种催化裂化反应的优良催化剂。
2.确定适当的载体材料催化剂的载体材料主要是支持活性组分在反应条件下保持稳定性。
选取的载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机械强度和尺寸适应性等性质。
常见的载体材料包括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活性炭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等。
3.优化催化剂结构催化剂的结构对其催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化催化剂结构可通过改变催化剂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孔道大小来实现。
例如,在合成铂催化剂时,通过改变碳^ 模板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制备具有不同孔径和形状的铂纳米催化剂。
三、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对催化剂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调控策略

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调控策略工业催化剂是一种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环保等行业中。
它们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调控策略对于提高催化效率和降低能耗至关重要。
一、制备方法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物理法包括沉积法、浸渍法和共沉淀法等,通过控制沉积剂的沉积方式和条件来制备催化剂。
化学法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在载体上生成活性组分,如浸渍法可以通过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载体表面上的活性位点发生反应,生成活性组分。
此外,还有一些先进的制备方法,如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和超临界流体法等,这些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二、性能调控策略催化剂的性能调控策略可分为物理调控和化学调控两类。
物理调控包括调节催化剂的结构、形态和孔隙结构等,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改变催化剂的表面积、孔径大小以及负载量等,从而达到提高活性和选择性的目的。
化学调控则是通过改变催化剂中的元素组成、粒径大小和价态等,来调控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例如,调节催化剂中金属的导电性和表面能,可以改变催化剂表面的电子状态,从而调控催化活性。
三、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价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价是进一步了解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在这些表征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红外光谱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催化剂的构型和表面吸附特性至关重要。
催化剂的评价则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来评估其催化性能,如实验反应速率、选择性和稳定性等。
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价结果可以指导催化剂的性能调控策略。
四、催化剂的应用领域及前景工业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和环保等领域,在有机合成过程中可以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等。
石油催化剂可以用于石油加工中的催化裂化、重整、加氢和均质氢化等反应,有效提高石油转化率和产品质量。
环境催化剂则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尾气净化等领域,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催化剂设计优化及其在工业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催化剂设计优化及其在工业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活化能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反应中。
催化剂的设计优化对于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催化剂的设计优化方法和催化剂在工业催化反应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催化剂的设计优化方法在催化科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方法来进行设计和优化。
首先,基于理论计算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中。
通过理论模拟计算,研究人员可以预测催化剂的活性位点,理解反应机理,优化催化剂的结构和组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筛选出潜在的高效催化剂,并提供有关其催化性能的重要信息。
其次,实验方法也是催化剂设计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的表征和优化中。
这些实验手段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催化剂的结构特征、晶体形貌、相组成等信息,为催化剂设计和改进提供实验依据。
同时,高通量实验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催化剂的快速优化。
通过并行合成和高通量测试,研究人员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
催化剂在工业催化反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催化反应是利用催化剂加速反应速率,提高产率和选择性的过程。
催化剂在工业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领域。
例如,催化剂在炼油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用于催化重油加氢、裂化和重整等反应。
通过优化催化剂的配方、结构和制备工艺,可以提高炼油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此外,催化剂在化学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氧化催化剂可以用于有机废物的催化氧化处理,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催化剂还可以用于大气净化,如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剂可以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些应用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还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循环利用。
此外,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还在新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04第四讲:工业催化剂的制备

美国氰胺公司
品牌:
– Aero HDS-2钼酸钴系列 – Aero HDS-3钼酸镍系列
载体制备专利技术
– 偏铝酸钠-硫酸铝法,金属铝醋酸水解法制氢氧化铝 – 挤条成型,聚丙烯酰胺助挤剂 – 发展助滤剂,改善氢氧化铝过滤状况
浸渍技术
– 采用三氧化钼、碳酸镍、磷酸代替钼酸铵、硝酸镍配制 浸渍液 – 浸渍方法仍以喷淋细孔饱和法为主,也发展循环浸渍法
混捏方式、强度、时间
孔体积、孔分布、堆密度
挤出设备型式
双螺杆挤条机
59
钼镍磷浸渍液的配制
文献方法: 三氧化钼加入到鳞酸中,溶解后再加入碱式碳酸镍;或先 将碱式碳酸镍加入到鳞酸中,溶解后再加入三氧化钼。时 间长,要求磷酸过量,影响活性 配制的影响因素:
– – – – 三氧化钼性质:钼酸铵的性质和焙烧条件 加料的顺序 升温条件、PH值 P/MoO3, MoO3/NiO比,绘制可配制区图
金属盐
釜式操作
金属盐
T,pH控制
沉淀剂
沉淀或共沉淀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
NaOH水溶液
NaOH水溶液
悬浮的载体 金属盐 金属盐和铝盐
可能存在的问题:
较难控制,重复性差 成核过程更易于在溶液中发生,而不是发生 在载体上 生成的金属颗粒较大,均匀性低
7
沉淀过程中的助剂
所谓添加剂是沉淀过程中非必须存在的物质, 但可能强化沉淀过程或最终产品的性质。 最广泛使用的助剂是有机物,它们可能控制孔 的形成。 例如在中孔SiO2或SiO2-Al2O3(MCM-41)的自组 装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胺。
在沸石的阳离子点引入金属
–Pt, Pd –过渡金属
精细调变孔
–KA 0.3nm, CaA 0.5nm –丝光或ZSM-5有类似作用
工业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工业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催化剂是一种可以促进化学反应发生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生物制药等领域。
其中,工业催化剂是指被用于生产中的催化剂,通过调节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之间的作用力,使得反应能够在更加温和和高效的条件下进行,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成本。
本文将介绍工业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
一、工业催化剂的制备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主要通过物理改变催化剂的结构来提高其催化性能,如改变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孔隙度等等。
而化学法则是通过在催化剂表面上引入活性部位,使得其表面变得更加活性,从而提高其催化性能。
下面我们将分别详细介绍这两种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物理法物理法主要通过结构调控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其中,晶体结构调控可以通过控制晶体生长的条件,如温度、溶剂、pH等等来实现。
而孔隙度调控则是通过控制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孔隙大小和结构来实现。
例如,在催化剂表面引入碳纳米管等碳材料可以形成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在催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2、化学法化学法则是通过在催化剂表面引入活性部位来提高其催化性能。
催化剂表面的活性部位指的是具有活性氧、氮、硫、金属等原子的部位,这些部位在催化反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例如,在催化剂表面引入金属纳米颗粒可以在催化反应中提高催化效率和选择性。
而对于复杂催化剂的制备,常常需要使用多种原料和多步反应进行。
二、工业催化剂的应用工业催化剂应用广泛,可见于石化、煤化工、化学肥料、冶金、化学纤维、橡胶等多个领域。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领域中工业催化剂的应用。
1、石化石化领域中,工业催化剂主要是用于催化氢解、选择性加氢、脱硫、裂解等反应过程。
其中,裂解催化剂是石化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催化剂。
它可以将长链烃分子裂解为低引石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2、煤化工煤化工领域中,工业催化剂主要用于催化合成氨、甲醇和合成油等反应过程。
在甲醇合成反应中,以Cu/ZnO/Al2O3为催化剂是最常见的制备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l 金属的可还原性取决于所用的载体。 Fe3+(Fe2+)离子负载于SiO2或活性炭上,极易 还原为金属;负载于Al2O3上用氢只能还原为 Fe2+态。
l 金属粒子的大小、形态、分布随载体变化很 大。与金属对载体是否有润湿性很有关,载体 的孔结构、表面结构、金属在表面的流动性将 影响金属粒子大小和形貌。
原位红外技术:确定表面活性部位、 动态吸附过程。酸中心、碱中心,酸类 型(Brönsted acid, Lewis acid),酸强 度及分布,酸量。
4.深入了解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和体相的性质
金属催化剂: 利用探针分子CO, H2等化学吸附观察金 属的分散状态。与TPD结合,给出活性中 心数目、能量上的差别、金属在载体上 的分散状态。
SELECTIONS OF PRIMARY COMPONENTS ON CHEMICAL GROUNDS: (A) ACTIVITY PATTERNS (B) HEATS OF ADSORPTION (C) DESIRED CHEMISORPTION COMPLEXES
(D) GEOMETRIC CONSIDERATION (E) CRYSTAL FIELD THEOTY
O2= (ads) > O= (ads.) > O-(ads) > O2-(ads) > O=(lattice) ⇐ 强 (氧化能力) 弱 ⇒
亲核
亲核
亲电
亲电
深度氧化
部分氧化
乙烯环氧化: Ag —— O2-(ads),环氧乙烷; 其他金属—— O= (ads.) ,O-(ads);CO2+H2O
CO分子:在过渡金属Rh, Pd, Pt上形成 s-p键 合M=C=O活化。Mo, W, Fe 上解离吸附活化。
饱和烃分子:
金属或酸性金属氧化物均可,但机理不同。 在金属催化剂上解离吸附后脱出氢,生成烯烃; 在超强酸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脱出H-离子,生 成正碳离子得到活化。
不饱和烃分子:
酸性催化剂上与H+离子结合生成正碳离子, 发生裂解、异构化、叠合反应。金属催化剂上 发生催化加氢。碱催化剂上生成烯丙基活化, 使烷基芳烃侧链烷基化。
对于氧参加的反应(N2O的催化分解、CO催化氧 化、烃的选择性催化氧化)来说,活性最高的半导体催 化剂,常是易与反应物交换晶格氧的催化剂。
子配位原理、催化循环、簇状物化学 l 物理化学:热力学、动力学、表面现象物化分析 l 分析测试技术:催化剂物化性能表征技术、原料和产
品分析技术
二. 催化剂设计的科学方法
对指定的反应,或者需要制造的某种产 品,应如何选用一种催化剂的实际知识的逻 辑分析。这种设计的催化剂应将应该是较佳 的性能和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宏观结构控制对于催化剂设计的意义
在工业催化剂设计中,有效地控制催化剂 的宏观结构十分重要。
比表面、孔径和孔容、孔径分布、颗粒大 小与分布、物相的排列与聚集、颗粒的形貌 和凝结的程度等。
在已经设计好的催化剂的加工制备过程中, 要严格检查和了解催化剂结构面貌的实际情 况,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三.催化剂设计的框图程序
英国科学家D.A.Dowden: 首次提出催化 剂设计的构想后,日本学者米田幸夫教授将非 均相催化剂的化学特性数值(酸碱性、氧化能 力的强度分布),反应基质的分子物性(热力 学数据、量子化学的反应性指数等)进行线性 关联;又把催化剂的变量挑选出结构上的钝性、 敏感性与反应速度、选择性数值进行关联,以 预测催化剂的制造与筛选。
Al2O3不适合在酸性条件淤浆反应器使用, 能催S化iO剂2不,适如合催氟化化重反整应用;A活l2O性3载载体体。用于双功
4.深入了解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和体相的性质
了解正确的表面活性中心类型、迁 移和扩散过程、体相的热传导和电子传 递性能。
化学吸附实验是传统有效的表征方 法(稳态法、动态法 TPD)。
异构化、水合 —— H3PO4/硅藻土…)
固体酸(氢型分子筛、Al2O3、
经过活化处理后,制备的催化剂材料可能组成、
结构、化学状态发生很大变化。如部分还原、部分氧
化、硫化等。
2.可入选的催化剂材料
根据反应分子活化方式进行评选: 根据饱根和据烃H分2, 子O2、, N不2 饱等和小烃分分子子的、活芳化烃规分律子选的择; 活化规律选择。 H2分子:均匀解离活化、非均匀解离活化。 金属催化剂上:-50 - -100℃, 氢均匀解离,使 不饱和烃加氢。 Z金n属O,氧40化0物℃催,化真剂空上干:燥如处C理r2,O表3, 面Co羟3O基4, 脱Ni水O,, 氢不均匀解离。
TRIMM 提出的催化剂总体设计程序
设 想 1:从廉价原料出发制成所需产品 2:明确政府的环保规定 3:能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技术评价
写出反应过程,定出催化剂类别 从可能的表面相互作用描绘出反应过程
从化学观点出发选择主要组分:
A: 活性模型 B:吸附热 C:化学吸附络合物
D:几何构型 E:结晶理论
5.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实例:废气排放净化催化剂: Pt, Pd, Rh/q-Al2O3, 助催化剂La2O3, CeO2
q-Al2O3高表面积、热稳定; La2O3 防止q-Al2O3向低表面a- Al2O3转变; CeO2 强化CO氧化和水煤气变换活性,这 在排放气中氧含量低时尤为重要; 利用SMSI效应,变换产物氢促进了NO的还 原。
工业催化剂的设计
Chapter 2: Design of Industrial Catalysts
2. 催化剂的分类
l 按聚集状态:
催化剂——固体、液体、气体 反应物——气体、液体、气体+液体、固体+气体
l 按化学键类型:
金属键——自由基反应 等极键——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键——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 配位键——酸碱反应、金属键反应 金属键——金属键反应 催化剂有多功能性,反应中同时可以形成多种化学键。
催化剂设计本身不需要引用新的催化概 念和新的催化理论,所需要的只是对已有的 概念和有效实验数据进行新的思考,需要收 集和研究已有的文献,需要对催化剂各组分 的功能和作用的模型认识。
二. 催化剂设计的科学方法
1. 总体性的考虑
热力学分析—— 反应的可行性、最大平衡 产率、最佳反应条件
反应条件参数 —— 温度、压中的实际问题 —— 设备材质、爆炸范围
O2分子:
分子式解离活化、原子式解离活化,有多种可能形式。
O2 (gas) ↓↑
O2(physisorption)
2O-(dissociated ads.)
e↓↑
e↗↙ 2e↘↖
O2-(associated ads.) e↘↖
2 O= (dissociated ads.) 2e↗↙ ↘↖
O2=(associated ads.) 2 O=(lattice)
l 按工艺和工程特点:——多相固体催化剂、
均相络合物催化剂、酶催化剂
3.工业催化剂设计与相关科学技术的关联
工业催化
l 化学工程学:传质、传热、反应器设计、过程经济评 价、工程放大技术
表面科学:吸附、脱附、表面分析、晶面结构模型 l 固体化学、无机材料学:载体、助催化剂 l 金属有机化学、配位化学:均相络合催化剂、金属离
6.催化剂配方
工业上经常使用的多组元催化剂中,除了 有催化作用的组分以外,有的组分是为了改善 催化剂微观或宏观结构、催化剂强度、寿命等。 甲醇氧化制甲醛催化剂:
Fe2(MoO4)3 , MoO3 虽然都有催化活性, 但是单独使用效果不好,MoO3 和Fe2(MoO4)3 在反应器操作条件下均容易挥发、失去表面积, 降低选择性;二者共同使用时,催化剂寿命大 大提高,已成为工业实用配方。
3.最可几催化剂
借鉴类似反应已有的研究成果:例如,
选择性氧化(钼酸盐、钒酸盐等),加 氢(钯)。
主反应,可能的副反应,生成途径, 相关表面化学。
钼酸盐催化氧化丙烯制丙烯醛:
副产物——丙烯醇、丙烯酸、丙酮;乙醛、乙
酸、乙酸丙烯酯;深度氧化产物CO, 等。
CO2,
H2O
3.最可几催化剂
主要组分、次要组分、二者互相匹配: B密B好ii22度 。OM3,o-M3O可o1O生2,3b成体-B三系i2种:M钼有o2O酸效9,盐地以:增b加-g-B了Bi2iM晶2Mo格o2OO氧95活,的a性电- 最子 是否选择载体:活性组分分散情况、催化剂强 度、物性、成型方法。载体材料的稳定性,如:
实例1: N2O的催化分解
反应式:
2 N2O → 2 N2 + O2
表面反应: N2O + e- (自催化剂) → N2 + O-(ads)
O-(ads) + N2O → N2 + O2 + e-(去催化剂)
如控制步骤为(1): 容易提供电子 n-型半导体;
如控制步骤为(2): 容易接受电子 p-型半导体
5.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l 金属微粒与载体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 上的Ti金O2属, N与b2载O体5, 之Ta间2O的5, 强V2相O5互等作可用还,原使性金氧属化具物 有特殊的催化活性和吸附性能。 这些载体表面的金属原子的壳层电子能级与 体相相比发生位移,电荷由载体向金属发生转 移,其作用远大于润湿作用,金属粒子的表面 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呈二维或筏状排列,从 而大大改变了活性和选择性。
选择次要组分
经验法
机械模仿法
载体
最佳结构选择
催化剂组分
各种要求是否矛盾? 最优化
反应器选择 物理性能
THE IDEAL ECONOMIC+TECHNICAL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