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三维数字虚拟陈列馆陈列的研究和开发

收稿 日期 :2 1 —1 2 0 1 2— 8 通讯 作者 :代君 (9 6 ) 17 一 ,男,江西九江人 ,硕士 ,副教授 ,研 究方 向为三维动画、虚拟现 实。
E—m i a u 7 1 @ 16 tm。 a :d jn6 3 2 . o l i
・
3 ・ 4
九江学院学报 ( 然科学版 ) 自
列馆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 陈列馆功能的探讨 ,掌握整个数字虚拟 陈列馆设计和开发过程 中的环节和 步骤,并从 实践经验 出发对陈列馆设计作 了详 细的分析
和研 究 。
关键 词 :文化
中 图分类 号 :T 3 1 9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 6 — 5 21)0 —03 ( ) P9. 1 4 9 5(0 7 4 2 1 03 一 o 4
基金项 目:2 1 0 0年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 目 “ 非物质 文化遗产 数字 化保 护技术研 究—— 以江 西青阳腔 艺术为 案” ( 编号 G J0 6 )研究成果之一 ;2 0 J12 1 0 9年江 西省教育厅教改重点资助项 目 “ 于赣鄱文化 的地方高校动画类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基
【 号 JJ 0 编 X G一 9—1 7—3 研 究 成 果 之 一 。 )
21 0 2年第 1 期
No .1, 2 2 01
九江学院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u a o uin nvrt ( a rl c ne ) orl fi agU i s y nt a si cs n jj ei u e
( 第9 总 6期 ) ( u o9 ) Sm N .6
同时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的 数 字 化 保 护 也 有 利 于 文 化创 意产 业 与 民间艺术 的产 业 化发 展 。
剪纸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荟萃·OPINIONS 88第44卷第23期 2023年12月□ 作者简介:王世航(1989.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九江学院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传统文化、公共艺术、数字艺术。
剪纸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王世航(九江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摘 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剪纸艺术是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剪纸艺术积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寓意和富于变化的外观造型,以此除去可为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还可让人们获得精神文化上的满足。
因而,在现代动画创新创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善于挖掘多样剪纸艺术元素,并根据动画作品创作主题风格和大众审美特点,合理融入应用各项剪纸艺术元素,促使能够提升动画作品展现内容的独特新颖性,吸引到更多受众。
本文将进一步对剪纸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剪纸艺术;动画创作;实践应用剪纸作为我国十分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其有着较高的欣赏价值与研究价值,通过推进其与现代动画创作的充分融合,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动画艺术效果的提升,塑造出更多生动饱满的角色形象,丰富完善动画艺术表达内容,还可以助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我国软文化实力水平。
基于此,因此,现代动画艺术创作者应当革新创作理念,提高对剪纸艺术的认知度,并将其恰到好处地融入进现代动画艺术创作中,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风格,为海内外动画影视爱好者带来更多高质量的动画作品。
1 剪纸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价值1.1 提升动画创作的艺术文化性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剪纸艺术有着造型独特、文化寓意丰富等特点,人们利用剪纸工艺可以制作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内容,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需求,还可以实现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追求。
剪纸艺术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其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与社会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充分彰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对《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优化的初探——关于综合型院校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的思考

1 教学现 状及优 化的必 要性
现在许 多Ⅸ 立体 构成 》 课教 师在 教授 的时 候 习惯 的 方法就 是将 “ 、 、 、 ” 确的 点 线 面 体 明 分章 分节 的联 系 , 孤立 的对 待这些 元素 , 这也 就 从一 开始 就让 学 生 有 了分 节理 解的 感觉 , 可 我们 的 目的不 在于此 , 它应 该更 连贯 、 更有 整体 感 ; 后的 展 览也 常 常仅 仅 罗列 了一 个 最 个 “ ” 作 品 , 此而 已, 不到 思想 、 不 散 的 仅 看 看 到过程, 这就 是 问 题 所 在__最 灵魂 的东 西 常 常被 忽 视 。 所 以 , 一 段时 间里 我 感 到 不 能再 走 向 在 误区, 但又 不知道 怎样做 才是正 确 的 , 正是 由 于 这 种不 自觉 地 想 法 引 发 了我 自觉 性 的 探 索, 哪怕 开始 时 笨拙 的 , 我 坚信这 是 对的 、 但 有意 义的 。
2 可参照的研究成果
在 这 样 的 一 条 探 索 道 路 上 , 一 些 先 有 行者 们 早 已意 识 到 了这 一 点 , 已经 有 了 并 可 供 我 们 参 照 的 研 究 成 果 , 是 让 人 开 心 这 的事 情 , 但这 些 成 果 也 并 非 一致 , 是 有 着 而 各 自的 特 点 。 想 , 来 就 不 需 要 什 么 “ 我 本 一 致 ” 各 个 院 校 均 有 自身 的 教 学 特 点 、 生 , 学 素 质也各不相 同, 也就决定 了在通往 同 这 个 目的 地 的 时 候 , 家 不 可 能 走 同 一 条 大 道 路 , 相 互 的 学 习 、 流 则 是 必 不 可 少 但 交 的 , 于 我 们 这样 刚 起 步 的 探 索者 来 说 更 对 是如此 。 这 里 我 们 看 看 中 央 美 术 学 院 和 广 卅 美 I 术 学 院两 所 院 校 , 二 者 已均 有独 自的 学 这 院 基 础 部 , 础 教 学 的 研 究 、 施 也 是 如 基 实 火如荼 。 他们 都 已形 成 了各 自独特 的 教 学 体系: 中央 美 术 学 院 以 造 型 基 础 、 式 基 形 础 、 维 训 练 为 三 大 主 干 课 程 , 有 辅 助 思 并 课 程 围 绕 进 行 ; 州 美 术 学 院 以 观 察 记 广 录 、 维 表 述 、 形 语 言 、 间 形 态 、 意 思 图 空 创 表达为五大主干课程 , 有辅助课6 。 并 门 据 此 , 们 可 以 看 出 这 已不 单 单 是 “ 体 构 我 立 成” 是 “ 面 构成” 种孤立 的基础课 , 或 平 这
九江学院本土文化美术教学模式探析

国外 ,课程 资源开 发与利 用 的范 围也 越 来越 广 泛 ,
课 改 中逐步推 行 国家 、地 方 、学校 三 级课 程 体 系 ,
努 力开发 本 土 文 化 资源 ,丰 富教 育 教 学 生 活 更 是
一
个极为 重要 的方 面。
一
、
九江学 院 区位 优势 和本 土文化 资源
九江是个 自然 资 源 、文 化 资 源 都 异 常 丰 厚 的 地域 ,山青水 秀 、资 源 丰 富 、历 史 源 远 流 长 、文
面。九 江是 个 自然 资源 、 文化 资源都 异 常丰厚 的 地域 。九 江学 院是 九 江地 区唯 一 的 综合 性 本 科 院校 , 学院的 美术教 育工作 者在 合 理 开发 利 用 当地 艺 术文 化 资 源 以补 充教 学课 程 资源
等 方面做 出了一 些切 实可行 的 方 法。 具体 体现 在 : 一是 如 何把 本 土文 化 溶 汇到 美术 课 程 资
源 中, 补充 和完善 现有 的教 材体 系, 结合 学校 实际情 况 真正 发 挥教 育 的 宣扬 、 承 和 保 护 并 传
传统 文化 的功能 ; 二是如 何 促使 文化 和 教 育 互相 促 进 、 相得 益 彰 , 到 “ 达 以优 秀 文 化 武装 教
育、 以先 进教 育传承 优 秀文化 ” 目的 。本 土 文化 资 源融进教 学 , 于民族 艺术 的传 承保 护 、 的 对
九 江 学 院 本 土 文 化 美 术教 学 模 式探 析
贾黎威
(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 学院 广西南宁 5 00 ) 30 0
摘要 : 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 , 课程 已从课 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校外,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艺术设计教学与九江本土资源的透析

关键 词 : 艺术 设计教 学 ; 土化 ; 间文化 ; 觉符号 ; 本 民 视 设计创 新
中图分类号 : 4 . 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6 33 (00 0 — 16 (4 G624 1 A 10 — 88 21)2 00 一 0 )
所 谓 的本 土 化 , 是不 跨 越 国界 的民俗 形 象 , 是
传统 的理念, 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 , 走在 了设计 的前沿。如图 2 传统与现代 国际风格并存 的 E , l 本
包装 , 展现 出 乡 土 民俗 文 化 那 种 朴 实 的装 饰 手 法 。 在包装 作 品中所 体现 出 的灵 巧 、 新颖 和人 情 味 的艺 术特 点 , 日本 民族文 化观 念 的直 观表 露 。 是
21 0 0年第 3期 N ,,00 o3 2 1
九 江 学 院学 报 ( 学社会科学版 ) 哲 Junl f i i gU iesy( h ooh n oi c ne ora o u a n rt P i sp yadSca S i c ) J jn v i l l e
( 总第 18期 ) 5 ( u N 5 ) A t O18
图 1 中国 2 0 0 8年奥运会标志
作者简介 : 杨四宝(9 1 )女 , 18一 , 江西修 水人 , 艺术设计学文学硕士 , 九江学院艺术 学院教 师。
杨 四宝 : 艺术设计教学与九江本土资源 的透 析
・1 7・ 0
图 2 日本 草 根艺 术 的包 装 设 计
可见 , 统文化 及 民间 的艺 术形 式 在 民族 意 识 传 形态 中根 深 蒂 固 。在 民 问艺 术 中某 种形 象 的 特定 组合 , 达 的含 义 和 适 用 场 合 都 是 时 代 传 承 下 来 表 的, 且千百年来盛传不衰 。而如何使 中国的设计能 够根 植 于中 国的 民族 性 和本 土文 化 的特性 , 中国 使 的设 计表 达 出 中 国文 化 所 特 有 的 中 国 的 博 大精 深 的传统文化的气质 , 使其设计走向世界乃至于立足 于世界设计舞台。这是我国艺术 教育亟待解决 的
九江学院在江西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

九江学院
张艺鸣
论中国民间歌曲中衬腔的运用
二等奖
九江学院
张弘、吴晨晖
观物取象:有关综合性绘画教学的再思考
二等奖
九江学院
欧阳时来
以特色文化艺术为载体创新高校校园文化途径
三等奖
九江学院
梅佳琪
论数字化音乐环境下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
三等奖
九江学院
陈利敏
高校非专业学生集体舞蹈的编排刍议
三等奖
九江学院
陈利敏、周丹丹
赣北戏曲的教育传承价值探析
三等奖
九江学院
梅佳琪
素质教育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
三等奖
九江学院
黄淘
从《岩口滴水》谈歌唱的咬字吐字
三等奖
九江学院
王蕾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三等奖
九江学院
黄辉
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发展现状探讨
三等奖
九江学院
陈凡
探讨《曼弗雷德》交响曲的本质特征
三等奖
九江学院
九江学院
吴玉倩
艺术设计
《景观设计》
万蕾
三等奖
九江学院
耿渊
艺术设计
《景观设计》
谈荣鑫
三等奖
九江学院
张正刚
艺术设计
《景观设计》
詹伟国
三等奖
九江学院
陈赛
书法
《书法》
吕卫寰
三等奖
九江学院
徐雅
书法
《书法》
洪雄珺婕
三等奖
九江学院
陈治博
书法
《书法》
何中锋
三等奖
九江学院
张文泉
书籍装帧
《情诗》
2014年九江学院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2014年九江学院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九江学院2014年美术、音乐、舞蹈类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九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1年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但福德学校,现办学体制为军地共建、省市共建。
学校坐落在长江中下游的历史文化名郡—江西省九江市,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校园美丽如诗,生态环境优越。
名城、名山、名江、名湖,造就了九江学院的灵气,尤其是具有千年历史、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美誉的白鹿洞书院,更为九江学院赋予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办学氛围。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有35年的办学历史,主要为社会培养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各类应用型人才,目前开设有省级特色专业4个: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师范类专业2个:美术学、音乐学,以及服装与服饰设计、绘画、舞蹈学、舞蹈表演等共10个本科专业。
毕业生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就业率近90%。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聚集了一批治学严谨、从艺精深、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师。
现有在校学生2701人,教师1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3人,博士2人、硕士70余人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的教师队伍。
近2年,已获国家专利授权99余件,学生在国家级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68项,省市级各类专业比赛获奖246项。
为了加强实践教育,强化能力培养,艺术学院已建立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共25个。
其中,教育实习基地8个、艺术设计类实习基地9个、写生教学实习基地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习基地2个、艺术表演实践基地3个,并拥有江西省唯一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此外,艺术学院还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工艺美术学院,芬兰卡亚尼理工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每年选聘优秀学生赴国外学习。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秉承教学型、应用型的办学目标定位,密切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实行教学改革,努力走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无处不光——再谈中国画的光因素

我 们看 到 的那 样 的 吗 ?例 如 ,在 “ 猫 眼一 一 自然 ” “ 狗 眼— — 就 是为 表现 黑 白—— 光 因 素而选 择 的最 佳 的材 料 。毛 笔是 黑和 白 自然 ” “ 蚂 蚁 眼 — — 自然 ”体 系 中 , 它们 看 到 的世 界会 和 我 们 的最 好 的传 媒 中介 。毛 笔 柔软 多变 ,宣 纸 吸水 性 能好 , 易于接 受 看 到 的 世 界 的色 彩 和 形 状 是 一 致 的 吗 ? 现 代 科 学 证 明 , 不 一 墨汁 ,通过 对 毛笔 的驾 驭 ,可 以把 墨汁 有 机地 植入 宣纸 ,形成 创 样 。猫 在 白天 看 到 的世 界 是 颜 色 和 形 状 都 是较 为模 糊 的 ( 夜 晚 造不 尽 黑 白世 界的 可能 。 中 国画 的墨汁 和 宣纸 的特 性 , 能更好 的 则 比人 看 的清 晰 很 多 倍 ) ,狗 眼 看 到 的世 界 是灰 色 的 ,蚂 蚁 看 做到 “ 以形媚 道 ”, “ 以形 写形 , 以色貌 色 。” 到 的世 界是 平 面 的 。到 底 哪 一 个 世 界 是真 实 的 ?不 要 说 写 实 的 作 为 中国美 术之 美 学 思想 原点 的 “ 气 韵生 动 ” ,中 国美术 之 油 画 ,就 算 是 用 最 高 倍 数 分 辨 率 的 照 相机 所 摄 取 的 自然 万 物 , 造 型原 理 的 “ 知 白守黑 ”也要 求 中国画 必 须无 处不 光 。关 于气 韵 也 不 能表 现 出其 真 实 的 自然 存 在 , 它 所表 现 的仅 仅 只 是 自然 万 的理 解 有很 多种 ,在 中国 文化 之 中, “ 气 ”是 对天 地之 大 “ 道” 物 的一 个 面 貌 而 已 。油 画 的 色 彩 相 比 较 中 国 画 的色 彩 种 类 要 丰 的描 述 。何 谓 “ 道”? 《 周易 》说 “ 一 阴 一阳 谓之 道 ” ,阴 阳互 富 得 多 ,然 而 它 也 不 能 表 现 出 自然 色 彩 的万 分 之 一 。客 体 不 以 动 ,生 生不 息 ,万物 皆 “ 活 ”,没 有 阴阳 互动 就 “ 死 ” ,就不 会 在 光 的条 件 下 展 示 其 最 为 稳 固 的 实 质 面貌 ,有 色 和 没 有 色 ,客 有 “ 生 动 ”了 , “ 韵 ”可 以简 单理 解为 “ 韵律 ” “ 意蕴 ”。表 现 体 都会 存 在 ,客 体 的 本 质 没 有 发 生 改 变 。 既然 色 彩 不 能 表 现 客 在 中国 画 中, 阴阳 有一 部 分可 以狭 义 的理解 为 黑和 白这 个 光 的 因 观 存 在 的 实 质 , 那 么 , 中 国 画 扬 弃 光 照 条 件 下 客 体 的 色 彩 属 素 ,当然 还 有其 他 。黑 白 ( 阴 阳 )互变 , “ 知 白守黑 ” , “ 一 分 性 ,直 取 黑 白 , 以黑 白概 括 一 切 色 彩 ,从 而避 免 “ 五色令人 目 为二 , 合二 为一 ”,笔 笔 生发 ,生 生不 息 ,笔 墨气 势 “ 活 ” ,笔 盲 ” 、避 免 “ 五 色 ”对 于 客 观 存 在表 现 与认 知 的干 扰 ,是 有 其 迹 “ 不滞 于物 ”才 有可 能做 到 “ 气韵 生动 ” 。 哲 学道 理 的 ,黑 白更 利 于 抽 象 和 概 括 自然 。相 对 于 油 画 感 性 色 《 老 子 》 中说 :有 无相 生 。若 果说 ,中 国画无 光 ,也 就意 味 彩 的表 现 , 黑 白对 于 世 界 的 表 征 更加 趋 于 理性 。 因此 中 国画 中 着 ,中 国画无 处不 光 。 的 白和 黑就 是 光 。在 中国 文 化 语 境之 中 , 光不 以 明暗 称 谓 ,而 称之 以 “ 阴 阳 ” 。所 以纵 然 中 国水 墨 画— — 无 任 何 色 彩 —— 满 注 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一节 艺术设计文化
艺术设计与风格
设计风格
产品风格 产品风格形成了产品特有的精神功能,体现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质 量的相一致相统一的完美结合。作为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人 们正是通过产品风格来认知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的,它的形成、变化和 发展受到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影响,同时,也对它们的形成具有一定 的作用。 从设计风格的构成内容中已不难看出,设计风格的更替和变化实际上是 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产品风格互为作用的结果,在设计实践中,追求 树立起完美的风格特征,必须充分考虑到三者的综合影响,有机地转换 和调整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达到既有特色又不失整体的境界。
艺术设计与风格 浪漫与富丽堂皇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一节 艺术设计文化
艺术设计与风格 设计风格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一节 艺术设计文化
艺术设计与风格 设计风格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一节 艺术设计文化
艺术设计与风格 现代时尚风格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一节 艺术设计文化
艺术设计与风格
设计风格
民族风格 设计的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审美习惯等在设计 上的体现,人类的一切设计无不深深打上民族的烙印。民族风格是民族 气质和精神的表现,它的形成,往往取决于由来已久的历史沉淀和观念 的凝炼,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时代风格的影响 也为其形成融入了更新和调整的因素,要求它必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形 象来表现。所以,民族风格也是不断变化的。
概述
中心问题
人与产品 技术与艺术 功能与形式 主观与客观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二节 艺术设计美学
美学特征
应用性 审美性 技术性 创新性 市场性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二节 艺术设计美学
关于设计美
本质
多元性 社会性 功利性 文化型
形式
美学元素 美学原则或规律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一节 艺术设计文化
艺术设计与风格
设计风格
时代风格 一个时代的科学水平和文化观念、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通过设计体现出 来就形成了设计的时代风格,手工业时期,设计的时代风格表现为共同 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条件下的产品特征,如追求装饰,讲究技巧等;大工 业机器生产的出现,人们更追求设计的功能,它追求简洁造型、功能结 构和几何形式等,都充分表明了基于大工业生产条件下人们新的美学观 念和文化意识。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 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 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 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 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 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 响。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 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 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 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 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 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 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 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审美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 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其次我 们应该明确,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 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程。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二节 艺术设计美学
概述 产生原因
艺术设计美学是美学与设计、艺 术交叉产生的学科。
概述 研究范围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二节 艺术设计美学
艺术设计美学的基本问题 艺术设计美论 艺术设计美学的发展史 艺术设计部门美学 艺术设计活动过程中的审美问题 设计师的审美 消费者的审美 审美教育
谢谢
意义与内涵
高度的和谐统一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二节 艺术设计美学
设计伦理学
设计伦理的含义
2001年出版的《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指出: “设计伦理学是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将伦理观念与 各种社会关系相联系,通过人的思想意识,运用一定 的手段作用于设计活动的一门科学。伦理学是一门在 人类复杂社会关系中,以道德和道德关系为主题进行 研究的一门学科。设计伦理学是以道德关系为基础、 跨越物质(社会活动)的与思想的社会关系,而展开的 对物质与伦理观念的矛盾进行的研究,其任务是运用 一定的伦理学观念与发展规律,基于人的因素和特定 条件与环境,正确设置的行为准则与社会规范实物。 通过物质的人工设计,从道德观念上求得人类社会的 共同生存、平等、进步、秩序和安全,给予人类社会 容易接受的造物实体,并促进整个社会道德教育。”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一节 艺术设计文化
艺术设计与风格 设计风格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一节 艺术设计文化
艺术设计与风格 设计风格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一节 艺术设计文化
设 计 概 论 | 第 七 章 设计与文化
1 第二节 艺术设计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