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尺子》课件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2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北京课改版共13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2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北京课改版共13张PPT
课堂练习
1.口算
长( 3 )厘米
长( 7 )厘米
长( 16 )厘米
返回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2.看一看下面哪根绳子长。
11
9
返回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3.下面的物体分别长多少厘米。
0cm 1 2 3 4 5 6 7 8 09cm 110 121 132 143 154 165 7
5厘米
3厘米
返回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北京课改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1 认识厘米和米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情境导入
怎样用尺子测量 物体呢?
谁测量的方法是 正确的?
返回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探究新知
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这张纸条的长度 是7厘米。
左边与0刻度线对齐
把纸条放平
0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右边对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
返回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谁测量的方法是正确的?
没有把铅笔 放平
返回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谁测量的方法是正确的?
没有把左边与0 刻度线对齐
返回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谁测量的方法是正确的?
返回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怎样用尺子测量物体呢?
归纳总结
“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 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 端对着几刻度,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返回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怎样测量1拃的长度?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件
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我量了量, 有5拃长。
我量的是 3拃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我量了量, 有5拃长。
因为我和老师手 的大小不一样。
我量的是 3拃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虽然都是用拃量,但每个人的拃长度不同,量的 结果也就不同。只有用相同的计量单位去量相同的物 体才会得出相同的结果。
量一量数学书封面边的长度。
三、练习
看一看,铅笔长( 8 )厘米。[教材P4 做一做]
量一量 纸条长( 4 )厘米。 纸条长( 5 )厘米。
1.估计下图中的实物各有几厘米长,再量一量。
[教材P8 练习一 第1题]
估计:( 3 )厘米 测量:( 3 )厘米
估计:( 4 )厘米 测量:( 4 )厘米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食指的宽度大 约是1厘米。
田字格的宽度 大约是1厘米。
便利贴宽大 约是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教材P3 例3]
我是这样量的,纸条长5厘米。
这样测量行吗?
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注意把尺子的 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2.照样子量一量,填一填。 [教材P8 练习一 第2题]
手掌宽约
( 8 )厘米
1拃长约
(14)厘米
1步长约 ( )厘米
四、小结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厘米
cm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认识尺子大大班科学教案

认识尺子大大班科学教案

认识尺子大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大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中的第一节《认识尺子》。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尺子的基本属性,掌握使用尺子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尺子的基本属性,如刻度、单位等。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和比较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并进行有效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PPT、教学视频等。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练习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情景,比如两个小朋友在比较谁的长跑成绩好,他们需要测量自己的路程,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尺子。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他们。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PPT或教学视频,讲解尺子的基本属性,如刻度、单位等,并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3. 例题讲解:教师出一道例题,如“请用尺子测量你的桌子长度”,并引导学生 stepstep 地解答。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尺子的掌握程度。

5. 小组合作: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练习纸上。

然后,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看哪组测量得最准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尺子的基本属性刻度单位2. 尺子的使用方法起点对齐紧贴物体读取刻度3. 测量与比较独立测量小组合作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的书桌长度、宽度,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答案: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尺子的基本属性,掌握了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使用尺子,提高自己的测量能力。

《认识”身体尺“》 公开课 精美课件

《认识”身体尺“》 公开课 精美课件

测量一步的长:
(3)测量一脚大约有多长
身体立正站立,一只脚的鞋尖与尺子的刻度“0”对 齐,然后独处这只脚脚后跟所对的刻度。(或者立正站立 ,在一只脚的脚尖和脚后跟处分别做标记,后测量这两点 之间的距离。)
测量一脚的长度:
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一拃长 ( )厘米
一步长 ( )厘米
一脚长 ( )厘米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2020年“名师杯”全国教师公 开课大奖赛获奖作品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4、必须从过去的错误学习教训而非依赖过去的成功。
5、美丽的花虽然会凋谢,可是盛开的时刻值得欣赏。要 在美好的时候创造出美好的东西,人生才会充满意义。
大约长多少厘米?
测量准备:30厘米直尺
测量过程
(1)测量一拃大约有多长。
把尺子放平,将中指指尖和尺子的“0”刻度对 齐,然后看大拇指指尖和刻度几对齐。(或者在平面上拃 一拃,在一拃的开头和结尾做上标记,然后测量这两点之 间的距离。)
测量一拃的长度:
(2)测量一步大约有多长。
把尺子放在地上,迈开一步,把一只脚的脚尖和米尺 的刻度“0”对齐,看另一只脚尖和米尺的那一刻度对齐 。(或者迈开一步,在一直脚的脚尖和另一只脚的脚尖处 分别在地上做上标记,然后测量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 京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 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 天这么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 习上的基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 特别想提的,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 满阳光的这样一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 何旋是一个最爱笑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 人的。所以我觉得她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 ,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个特点。所以我觉得 ,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当中,心理素质非 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尺子》课件

《认识尺子》课件
《认识尺子》ppt课件
目 录
• 尺子的种类 • 尺子的使用方法 • 尺子的测量精度 • 尺子的维护与保养 • 尺子的应用场景
01
尺子的种类
直尺
总结词
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之一,主要用于测量直线长度。
详细描述
直尺通常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玻璃或金属制成,长度有不同规格,如15厘 米、30厘米、60厘米等。直尺上的刻度通常非常清晰,方便读取。在测量长度 时,直尺应与被测物体保持垂直,以减小误差。
使用完毕后,要将直尺收纳好,避免 损坏或丢失。
卷尺的使用方法
01
02
03
04
卷尺通常用于测量较大长度或 周长,使用前要检查卷尺的零
刻度是否准确。
将卷尺的一端固定在起始点, 拉出卷尺并沿着测量方向展开 ,使卷尺紧贴被测物体表面。
读数时,视线要与卷尺刻度面 垂直,并读取刻度值。
使用完毕后,要将卷尺收纳好 ,避免损坏或丢失。
正确使用
在使用卷尺时,应避免过 度拉伸或扭曲,以防损坏 尺身或内部结构。
三角尺的维护与保养
存放
将三角尺放在干燥、平坦 的地方,避免重压或撞击 ,以防变形。
清洁
用柔软的布定期擦拭三角 尺表面,以清除灰尘和污 垢。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或 化学溶剂的清洁剂。
正确使用
在使用三角尺时,应避免 过度用力或扭曲,以防损 坏尺面或内部结构。
05
尺子的应用场景
直尺的应用场景
测量长度
直尺主要用于测量直线长度,如 测量纸张、布料、木材等的长度

制作图形
在绘图和制作图形时,直尺可用于 绘制直线、平行线、垂直线等。
辅助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直尺可以用来解释 和演示长度单位、测量方法等概念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全单元】》PPT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全单元】》PPT教学课件

1600毫米 > 3分米
350厘米 = 3米50厘米
课后练习
六、计算下面各题。 26厘米+72厘米= 98厘米 63毫米-28毫米= 35毫米 2050米-980米=1070米 305分米+75分米= 380分米 1052千米+892千米=1944千米
课堂作业
1.请同学们做课后“做一做”,并相互交流; 2、利用自习时间在“课后练习”中选择 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写在作业本上;
课后练习
四、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是400米,李丽每天跑5 圈,李丽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400+400+400+400+400=2000 (米) 2000米=2千米
答:李丽每天跑2000米,合2千米。
课后练习
五、在 里填上“>”“<”“=”。
100毫米 = 1分米
800米 < 8千米
26千米 > 2600米
归纳小结
➢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把千米化成米,在千米数末尾添上3个0; 把米化成千米,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
巩固练习
(教材P26 做一做)
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体 验1千米有多长。
巩固练习
(教材P27 做一做)
估计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课后练习
一、填空。
1.我们目前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 )、 (厘米 )、(分米 )、( 米 )、(千米 )。
新知探究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千米有多长呢?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 米,2圈半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千米=1000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直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直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直尺》精品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3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统一长度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把握尺子和测量的实际内涵。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亲身经历做尺子的过程,体会尺子的原理和方法。

3、经历测出物体长度的全过程,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感受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不断的寻求解决有多长的方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2、在经历做尺子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和精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美丽的小木桥。

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这一段给刮断了,这可急坏了小蚂蚁。

它们准备用木头再补上这一段,可是它们不会测量这一段的长度。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生:愿意。

师:在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一根和毁坏的这一段同样长的小木棒,下面就请同学们选用盒子里的一种物品来摆一摆,量一量小木棒有多长?谁愿意到上面来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尺子的形成过程活动一:体会测量工具统一的必要性师:现在同学们都量完了,看大屏幕。

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在摆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生1:要对齐生2:不能有空儿师:你们的意思是说,在摆第一块橡皮的时候要把橡皮的一端和小木棒的一端对齐是吗,对齐非常重要,我们习惯上是把左端对齐,而且要一个接一个的摆放。

这根小木棒大约有三块橡皮那么长。

师:还有用不同物品测量的吗?你是用什么测量的?生1:我用长橡皮量的生2:我用硬币量的生3:我用小方块儿量的师:你们三个再到这儿量给大家看看。

(生摆完)看:这根小木棒有5枚硬币那么长,有4块圆橡皮那么长,有10个小方块那么长。

师:现在请同学把刚才用的物品放进盒子里,坐好!仔细观察这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结果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同样是测量这根小木棒的长,为什么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生:它们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师:用来测量的物品,有的长有的短,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认识尺子大大班科学教案

认识尺子大大班科学教案

认识尺子大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尺子的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学习使用尺子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尺子的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2. 培养学生运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尺子的使用方法,物体长度的准确测量,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尺子的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测量用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测量工具——尺子。

2. 讲解尺子的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15分钟)(1)介绍尺子的结构,如刻度线、数字、厘米和米标记等。

(2)讲解尺子的用途,如测量物体长度、画直线等。

(3)示范使用尺子的正确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展示例题:测量铅笔的长度。

(2)讲解测量步骤,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3)解答疑问,巩固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如测量书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1. 尺子的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

2.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

3. 测量物体长度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物品的长度,如10厘米、20厘米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量角器等,拓展测量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