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掌握汽车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理解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4.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3. 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 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5. 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 汽车电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7. 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1. 导入:通过观察一辆汽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基本构造。
2. 讲解: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车身、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器系统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包括四冲程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的拆装操作实践,加深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第三课时: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
3. 观摩讲解:组织学生观摩现场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第四课时: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悬挂弹簧、减振器等。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悬挂系统的拆装实验,了解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时: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刹车片、制动液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制动系统的检修实践,熟悉制动系统的排除方法。
轴与轴承(汽车机械基础优质教案

轴与轴承(汽车机械基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轴与轴承”。
详细内容包括:轴的分类与结构、轴承的类型与工作原理、轴与轴承的配合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轴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了解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轴与轴承配合关系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的分类、结构及其与轴承的配合关系。
难点: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演示轴承配合的动画。
学具:教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发动机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轴与轴承在发动机中的重要作用。
2. 新课导入:(1)介绍轴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2)讲解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3)分析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强调其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分析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一个具体的轴与轴承配合示意图,并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轴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2. 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3. 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及其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的汽车发动机轴与轴承配合实例,画出配合示意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2. 答案:根据教材内容,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轴与轴承配合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了解轴与轴承在新型汽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轴与轴承配合关系的分析;2. 轴承的类型及工作原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具体实例分析。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项目三 汽车构件静力学分析)

3.本次课程要求学生有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灵活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平面力系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可能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2.部分学生对理论推导和计算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
3.网络搜索资料能力强,但是逻辑分析能力较弱。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思政元素
发布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1天内]
发布五道问题,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主观评价
通过问卷星发布问卷调查
及时、认真完成问卷调查
职教云作业[课程结束后2天内]
学习静力学基础在汽车上案例应用。
督促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及时批改反馈给学生及时改正。
按时完成书本作业及时上交,针对成绩反馈的知识点掌握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观看视频,并聆听教师总结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堂评价[10分钟]
总结此次课程知识点,展示学生课堂过程得分,并发布课后作业。
总结课程知识点,职教云上传知识总结图片,展示职教云上本节课学生得分,鼓励得分低的同学,并下发课后作业
认真观看板书,课后查看职教云课程总结图片,并及时完成课后作业。
课后活动
环节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平衡方程等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内容分析
1.通过对平面力系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包括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与简化、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的建立与求解等,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平面力系的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职业素养。。
1.了解平面力系的基本概念;
2.掌握平面力系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汽车机械基础》常用传动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常用传动教案教案名称:汽车机械基础常用传动教案目标:1.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知识;2.常见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各种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2.掌握传动系统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教学准备:1.汽车传动系统的相关教学资料;2.多媒体教学设备;3.汽车传动系统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提问:汽车发动机是如何将动力传递给车轮的?二、讲解(20分钟)1.展示汽车传动系统实物模型,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详细讲解常见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传动轴、差速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
3.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实际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视频,并解释其原理。
三、实际操作(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辆废旧汽车底盘。
2.让学生根据刚才讲解的知识,在废旧汽车底盘上进行实际搭建传动系统的操作。
四、问题解决(20分钟)1.学生在搭建传动系统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教师对学生进行问题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传动系统的搭建。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对刚才的实际操作进行总结,并就体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通过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实际操作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资源,教学过程可能稍显繁琐。
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环节,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章常用机构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2.棘轮机构的类型
棘轮机构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齿式棘轮机构和摩擦式棘轮机构两大类 。按啮合部位可分为外啮合和内啮合两种形式;按驱动方向可分为单向驱动 和双向驱动棘轮机构,单向驱动棘轮机构的棘轮多为锯齿形,双向驱动棘轮 机构的棘轮多为矩形。
如图6-28所示为自行车后轮飞轮中的内啮合单向驱动棘轮机构。
图6-6所示的机车驱动轮联动机 构是正平行双曲柄机构的应用实例。 图6-7所示为车门启闭机构,是反平 行双曲柄机构的一个应用,它使两扇 车门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保证两 扇门能同时开启或关闭。
在正平行双曲柄机构中,当各 构件共线时,可能出现从动曲柄与 主动曲柄转向相反的现象,即运动 不梯形;当汽车转弯时,两摇杆摆 过不同的角度,使两前轮转动轴线 汇交于后轮轴线上的O点,以确保 车辆转弯的每一瞬时,四个轮子与 地面之间均绕O点作纯滚动。
1.直径
螺纹的直径有大径(公称直径)、小径、中径。如图6-34所示。 大径———指与外螺纹牙顶或内螺纹牙底相切的假想圆柱的直径。用d
(D)表示。
小径———指与外螺纹牙底或内螺纹牙顶相切的假想圆柱的直径。 用d1(D1))表示。
中径———母线通过牙型上沟槽宽度和凸起宽度相等的假想圆柱的 直径。用d2(D2)表示。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槽轮机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转位方便,能精确控制转角,但转 角大小不可调节,且有冲击,只能用于低速机构或分度机构中。如图633所示为转塔车床的刀架转位机构。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第四节 螺旋机构
螺旋机构由螺杆、螺母和机架组成(一般把螺杆和螺母之一作成机架) ,其主要功用是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并同时传递运动和动力,是机 械设备和仪器仪表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传动机构。
牛头刨床和送料装置等机器中。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参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情况,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汽车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1.3 教学内容1. 汽车的概念与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3. 汽车的主要参数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的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结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2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3 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3.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组成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3.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3.3 教学内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作用,掌握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4.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4.3 教学内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5.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2024年轴与轴承(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2024年轴与轴承(汽车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轴与轴承的基础知识展开。
主要涉及轴的分类、结构、性能及应用;轴承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轴与轴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结构。
2. 学会分析轴与轴承在汽车机械中的应用及选用原则。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轴与轴承的类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轴与轴承的选用原则及其在汽车机械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轴与轴承实物、模型、挂图、PPT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轴与轴承在汽车机械中的重要作用。
2. 新课导入:(1)轴的分类、结构、性能及应用。
(2)轴承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
3.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学生参观轴与轴承实物,了解其结构特点。
(2)分组讨论,分析轴与轴承在汽车机械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1)轴的强度计算。
(2)轴承的选用。
5. 随堂练习:(1)判断轴的类型,并说明其结构特点。
(2)计算给定轴承的寿命,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轴承。
六、板书设计1. 轴的分类、结构、性能及应用。
2. 轴承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
3. 轴与轴承在汽车机械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轴的分类、结构及性能。
(2)论述轴承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
2. 答案:(1)轴的分类、结构及性能答案。
(2)轴承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轴与轴承的分类、结构、性能及应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在轴承选用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轴与轴承的最新发展动态。
(2)研究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选用原则。
(3)探讨轴与轴承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章节一:汽车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分类。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汽车的发明与发展、汽车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二:发动机原理与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发动机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三:汽车传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传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四:汽车制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制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五:汽车电气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电气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六:汽车悬挂系统教学目标:理解汽车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以及常见类型。
教学内容: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弹簧和减震器的类型、悬挂系统的调整和维护。
教学方法:结合实物展示、模拟图解和实际操作演示进行教学。
章节七:汽车轮胎与车轮教学目标:掌握轮胎的结构、功能和磨损规律,了解车轮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轮胎的结构、功能、磨损规律、车轮的构造和轮胎的更换与维护。
教学方法:利用轮胎模型、视频和实操演练进行教学。
章节八:汽车冷却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作用、结构和常见冷却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冷却系统的作用、主要组成部分(如水泵、散热器、冷却液)、冷却液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通过图解、视频和冷却系统模型进行教学。
章节九:汽车燃油系统教学目标:认识汽车燃油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过
程
结
构
设
计
一、引言(5min)
说明国家标准的重要性。
二、引入本讲主要内容(60min)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三、启发性质疑(10min)
注意和学生互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讨论为什么这样并分析其优缺点。
问题1.比例可以随便选用吗?应该怎样选?
问题2.尺寸标注需注意哪些事项?
四、课程练习(10min)
1.3直线的投影
教学内容
1.直线的投影
2.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3.两条直线的相对位置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直线的投影的基本知识。
2.掌握直线上的点的投影、两条直线的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
能力目标
1.掌握空间直线的投影规律;
2.根据投影能够判断空间直线的位置。
素质目标
1.具备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养;
注意和学生互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讨论为什么这样并分析其优缺点。
问题1.三视图间的对等关系?方位关系?
问题2.空间一点的投影规律?两点的相对位置怎样判断?
四、课程练习(10min)
1.已知点的两个投影,做第三个投影。
2.判断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
由全班同学参与,以巩固该部分知识。
五、结束(5min一次分析,特别应讲清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效果评价
flash动画形式的汽车故事,使学生对汽车有了一个比较浓厚的兴趣,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后记
为更好的改进教学效果,以后可改进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因为没有声音,效果不是很理想。或者能上网,直接连接到更好的视频资源。
1.1制图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熟悉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
2.学会使用各种绘图工具;掌握几何作图的要领。
效果评价
了解有关的国家标准,掌握绘图的技能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后记
为更好的改进教学效果,可采用单班上课。
1.2视图的基本原理,点的投影
教学内容
1.投影的概念,三视图的形成。
2.点的投影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掌握投影的基本知识。
2.点的投影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1.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素质目标
1.具备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养;
2.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性
图片说明
教学难点
立体表面上的点的投影。
图片
教学媒体的选择
知识点编号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目的
所用
时间
1
动画
2
视频
3
PPT课件
1.正棱柱的投影
2.正棱锥的投影
3.平面立体表面上的点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汽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大一新生进入该专业学习到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它占有一定的地位,也可以说它是后续专业课开设前重要的奠基,是核心专业课学懂并掌握的前提,是专业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后续核心专业课程服务的。第一次课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2.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图片说明
教学难点
直线上的点、两条直线的投影特性。
图片
教学媒体的选择
知识点编号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目的
所用
时间
1
动画
2
视频
3
PPT课件
1.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2.直线上点的投影
3.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掌握直线的投影的基本知识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设
计
一、引言(5min)
说明本课程的重要性、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将来的就业前景。
二、引入本讲主要内容(30min)
课程介绍、考核方法、就业前景等。
三、启发性质疑(45min)
讲解汽车的发展历程时,注意和学生互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讨论为什么这样并分析其优缺点。
问题1.汽车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问题2.汽车的总体构造?
四、课程练习(10min)
1.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汽车的发展趋势
由全班同学参与,对汽车的组成作一总结回顾。以巩固该部分知识。
五、结束(5min)
根据讲课的思路,由老师引导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一次分析,特别应讲清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
知识性练习
1.汽车的总体构造。
2.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形成性评价
效果评价
了解有关的国家标准,掌握绘图的技能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后记
为更好的改进教学效果,可采用单班上课。
1.4平面的投影
教学内容
1.平面的投影特性
2.平面上的点的投影
3.平面上的直线的投影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平面的投影特性。
2. 掌握平面上的点的投影、平面上的直线的投影特性。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
教案
第一次课
教学内容
1.本专业特点、就业前景,课程介绍。
2.本课程学习目标、考核方法。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学习目标、就业前景。
2.描述汽车的大概构造。
能力目标
1. 能熟悉本专业的特点;就业前景;
2.能叙述汽车的总体构造。
素质目标
1.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投影的基本知识
60min
4
5
学
习
引
导
设
计
情境导入
投影法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上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
学习引导
正投影度量性较好,工程制图都采用正投影法。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设
计
一、引言(5min)
投影法的形成。
二、引入本讲主要内容(60min)
投影的基础知识,三视图的形成,空间点的投影规律等。
三、启发性质疑(10min)
掌握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性
60min
4
5
学
习
引
导
设
计
情境导入
任何复杂的形体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几何体组成的。。
学习引导
任何复杂的机械零件都是由基本几何体组成的,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基础是机械制图的最基础的知识。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设
计
一、引言(10min)
回顾前面的内容。
二、引入本讲主要内容(50min)
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
根据讲课的思路,由老师引导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一次总结,特别应讲清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
知识性练习
立体表面上的点的投影。
形成性评价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实际也是点、线、面的投影的综合反映,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
效果评价
了解基本体的投影特性,掌握绘图的技能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1.图线的用法
2.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
由全班同学参与,以巩固该部分知识。
五、结束(5min)
根据讲课的思路,由老师引导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一次分析,特别应讲清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
知识性练习
机械制图的有关标准。
形成性评价
机械制图是机械基础课程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从事机械行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尤其从事技术服务行业,必须掌握国家的有关标准,树立标准化的概念,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
效果评价
了解有关的国家标准,掌握绘图的技能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后记
为更好的改进教学效果,可采用单班上课。
1.5基本几何体的投影
教学内容
平面立体的投影;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
2.掌握立体表面上的点的投影特性。
能力目标
1.由平面立体的两个投影,画出第三个投影;
2.根据投影判断立体表面上的点的位置。
五、结束(5min)
根据讲课的思路,由老师引导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一次总结,特别应讲清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
知识性练习
直线上的点、空间的两条直线的投影。
形成性评价
三视图的形成是制图的最基础的内容,点、线、面的投影是学习制图的最基本也是最难的部分,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的
所用
时间
1
动画
2
视频
3
PPT课件
1.各种位置的平面的投影
2.平面上点的投影
3.平面上的直线的投影特性
掌握平面投影的基本知识
60min
4
5
学
习
引
导
设
计
情境导入
点、线和面是组成几何形体的最基本的几何要素。
学习引导
任何复杂的机械零件都是由基本的点、线和面组成的,基本要素的投影基础是机械制图的最基础的知识。
能力目标
1.掌握各种位置的平面的投影规律;
2.根据投影能够判断空间直线、点的位置。
素质目标
1.具备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养;
2.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图片说明
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