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宏观调控大事记
2004年国际金融大事记

2004年国际金融大事记周菊荣2004年1月1日银监会对香港银行在内地设立营业性机构和经营人民币业务实施进一步的开放措施。
香港的永隆银行、上海商业银行和大新银行据此向银监会申请在深圳设立分行,银监会已正式受理其申请,并批准其筹建分行。
2004年1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近期专项检查中发现的外汇违规经营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以促进银行规范经营,保证合法外汇资金正常流动。
2004年1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由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向试点银行的注资资产,督促银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并力争股权资产获得有竞争力的投资回报和分红收益。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派员组成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
到2003年12月31日,注资已经完成。
2004年1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昨日表示,到2003年12月31日止, 国家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补充资本金的注资工作已经完成,整个注资工作没有对国内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任何消极影响,两家银行目前本外币的流动性都十分充足。
2004年1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银联自1月18日起开办中国内地“银联”人民币卡在香港地区使用的业务。
内地居民持内地银行发行的“银联”标识人民币卡(含信用卡和借记卡)可以在香港贴有“银联”标识的POS机上使用,用于购物、餐饮、住宿等旅游消费支付;也可以在香港贴有“银联”标识的ATM上提取每日不超过等值5000人民币的港币现钞。
2004年1月9日在国家分别给中行、建行注资225亿美元后, 下一个被注资的对象无疑是工行,这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而记者昨天从工行有关人士处获悉,根据目前的情况,工行发行一定量的次级债在今年有望实现,获得注资则可能会稍后一些。
2004年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日在香港参加国际清算行会议时表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已大大减轻,原因是美国经济复苏, 中国对大型国有银行进行改造,同时中美贸易差额情况有所改变。
宏观经济学案例:2004中国宏观调控的困局

中国宏观调控的困局中国经济会否在3~5年后出现第一次全面的生产过剩危机?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经济运行的新形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再次出现了经济增长加速的势头,一直持续到今年,并会延续到明年。
从需求方面看,主要是由出口和投资拉动,从供给方面看,增长最快的是重工业,这都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就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力,在前三次经济“过热”(1984~1985、1987~1988、1992~1993)中,投资增长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至于重工业主导的增长,则从90年代初期以来就是如此。
此次经济增长加速中,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投资主体的变化,即非政府主导的民间投资开始成为主体。
例如,从年初到目前,投资总体上保持了30%的增速,但钢铁和汽车投资的增幅显著大于平均增速,前者是130%,后者在超过70%,是投资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也是被指责为“过热”的最有力证据,而钢铁和汽车的投资主体就是民营企业。
据说在国外,年产500万吨钢的企业只有40个,而仅在中国唐山市周围的钢铁企业就有56个,大部分都是近年出现的民营钢铁企业,而且目标都是500万吨。
我到江苏常州,听说一个民营企业要干一个2000万吨的钢厂,刚在长江边征完了地,到南京和省里的同志提起此事,他们都说不知道,可见由政府系统统计的全国在建钢铁1·1亿吨的数字离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全国在建规模到底有多大可能谁也说不清。
还有汽车,由民营企业投资的也越来越多,据说仅浙江一个省就有40多个民营企业在进行汽车方面的投资,说目前中国有120多个汽车整装厂,两、三年后不知会出现多少?二、政府宏观调控的困局需求增长快的领域,民营企业蜂拥而入,导致投资出现爆发性增长,不仅之后就是生产能力的爆发性增长。
10月份我到上海参加中国钢铁工业联合会的会议,有人在会上讲了中国民营钢铁的“5个1”,即民营吨钢投资1000元,产量100万吨,投资10个亿,建设期1年,达产期1年,这是民营钢铁工业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也是国企根本做不到的事。
2004年大事记

2004年大事记1月1日第一期《莱西通讯》出刊。
《莱西通讯》由市新闻中心主办,是中共莱西市委指导全市工作的内部资料,实行免费赠阅。
4月上旬停刊。
2日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青岛市人大城乡建设环保委员会主任委员宗和一行4人,到莱西调研环保工作。
5日2004年军政座谈会在莱西宾馆举行,空军青岛疗养院、海军某部“莱西艇”及驻青岛、即墨、莱阳、莱西部队首长参加了座谈会,市委书记张锡君,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久军,市委副书记陈大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孔显君,市政协主席苏安平出席座谈会。
8日全国总工会原书记处书记李永海,在青岛市总工会副主席孙佩英和莱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丁相民陪同下,调研莱西市外企工会工作情况并给予肯定。
△《莱西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3年度先进外商投资企业的通报》决定授予青岛雀巢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2003年度纳税先进企业、青岛泰光制鞋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2003年度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称号。
9日莱西市外商投资企业代表迎春座谈会在莱西宾馆举行。
会议表彰了2003年度外商纳税先进企业和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向青岛大昌泰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大植、青岛必凯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朴致宪、青岛中和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申培植颁发了“市政府经济顾问”证书;授予青岛有高未来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白钟旭、青岛泰光制鞋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义哲莱西市荣誉市民称号。
14日莱西市电力工业公司更名为莱西市供电公司。
23日山东省副省长赵克志一行6人到莱西视察。
25日韩国DI公司社长崔明培和日本客人一行4人就投资建厂问题到莱西进行考察访问。
29日“农历正月初八欢乐大拜年”活动在月湖广场举行,来自全市的10个锣鼓队、秧歌队表演了节目。
30日全市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表彰会议召开,全体市级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采取电视直播形式,在莱西宾馆设主会场,在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设分会场。
会上,市委书记张锡君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逄增波宣读《中共莱西市委、莱西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3年度市镇机关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通报》,授予40个单位2003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称号,给予做出显著成绩的63名机关工作者记三等功奖励,给予做出优异成绩的316名机关工作人员嘉奖奖励。
2004年中国金融法治大事记

2004年中国金融法治大事记1月1日银监会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从即日起,对香港银行在内地设立营业性机构和经营人民币业务实施进一步的开放措施。
1月2日中国证监会为做好《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的实施工作,发出《关于实施<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
1月2日昔日股市大佬南方证券因违法违规经营,管理混乱,被中国证监会和深圳市政府行政接管。
1月6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了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方案。
针对两家试点银行的财务状况,国务院决定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等为其补充资本金。
自此,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序幕正式拉开。
1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转移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月8日针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暴露出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
1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全体上市公司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自律公约》。
1月15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命令颁布修改后的《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
新《办法》将于3月1日起实施。
1月15日为推动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深入开展,中国人民银行批复《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并决定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自2004年1月18日起,中国银联开办中国内地“银联”人民币卡在香港地区使用的业务。
2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指导思想和任务进行全面明确的阐述,并对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进行整体部署。
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开始施行。
2月1日《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生效。
2月4日中国银监会以1号主席令发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包括远期合约、期货、掉期和期权在内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进行规范。
2004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变迁与政策启示_韩芳

measure, object and link of macro-regulation. It discloses the policy change features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pro-
poses the policy revelations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macro-regulation in future from the angle of policy setting and
调控的各类文件,共有 68 份,涉及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住 建部、财政部、国税总局、央行等。为了便于明确认识政府 每一项文件的作用及效果,笔者挑选了四份典型文件作为 示例(表 1)。每一份文件都围绕着一定的调控目标,运用 不同调控手段针对一个或多个对象在一定的环节进行调 控,也就是说每个文件都涉及多个侧面,每一个侧面就是 一个维度,为将其定量化分析,对各维度赋值为 1。将 2004 年 1 月 1 日~2010 年 12 月 31 日所有针对房地产市场宏 观调控的文件进行数据汇总,可以反映出调控政策的变 化(表 2)。
4 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变迁特征
4.1 调控目标 由表 2 看出,宏观调控的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只是
表1 2004年以来我国典型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文件分析
调控目标
调控环节
调控对象
调控手段
文件 名称
发布 时间
发布 部门
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
保障 经济 稳步 增长
防止 房价 过快 上涨
保障 性住 房建
设
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上。
的政策效果。在此情况下,政府只能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
4.2 调控手段
预市场供求,以平抑房价。房地产立法不全也是行政手段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5-01-25 10:152004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2004年,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统一思想,扎实工作,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没有出现大的起落。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
(一)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粮食获得丰收。
全年粮食总产量469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88亿公斤,增长9.0%,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粮食单产308公斤/亩,比上年增长6.6%。
粮食单产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棉花产量632万吨,比上年增长30%;油料3057万吨,增长8.8%;糖料9528万吨,下降1.2%。
肉类总产量7260万吨,增长4.7%;水产品产量4855万吨,增长3.2%。
(二)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改善。
全年工业增加值62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7%,增速比上年略有回落。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4.2%;重工业增长18.2%,轻工业增长14.7%。
分主要产品看,原煤、发电量分别增长15.0%和14.9%,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增长24.1%、23.2%和23.5%,微型电子计算机、移动电话机、空调器等增长29.1%-42.6%,汽车产量520万辆,增长14.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
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1342亿元,增长38.1%。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
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回顾与2005年展望

在稳健型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2004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快速增长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1%,投资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了较明显的遏制,通货膨胀明显上升但仍处于可调控、可承受的范围,消费增长稳中趋升,外贸出口大幅增长。
总的看来,2004年宏观经济运行是“有惊无险”,经济避免了一次因投资过热及经济变量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增长而可能引起的“大起大落”。
展望2005年,在“双稳健”的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将继续有所回落,达到8-8.5%,投资和出口双双将出现明显回落,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水平,消费增长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一、2004年宏观经济回顾(一)2004年宏观经济面临两大不稳定、不健康问题一是重化工业继续加速增长且出现明显的过热现象,影响经济的平稳协调增长。
2002年中期以来,工业增长明显提速,进入到一个新的加速增长轨道,其主要推动力是重化工业的加速增长,中国工业发展?M入到“内生性”的重化工业化新阶段(这明显区别于改革前以国家主导的重工业优先战略时的重工业增长)。
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由前期的10-13%上升到最近两年多来的18%左右的高水平(见图1)。
一批像汽车、电力、钢铁、化工等重化工业进入高增长阶段,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力量。
2004年上半年,重工业增长连创新高,重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长率在2-4月份连续3个月超过20%,1-6月累计增长达19.7%;且上半年重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6.1%,比上年的75.3%又提高了0.6个百分点。
重工业快速扩张导致相关的能源供给和运输均出现了高度紧张,说明重工业开始出现过热现象,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与房地产相关性强的重型工业投资增长过猛、产出增长过快。
一些重化工业产能的过度扩张(其中不少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的能耗高、污染大),对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及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巨大的压力。
二是内需的两个方面即消费与投资增长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增长态势,而且投资结构和需求结构也存在相当大的扭曲问题。
中国2003-2004年宏观经济政策回顾

中国2003-2004年宏观经济政策回顾发表时间:2010-05-21字体大小:小中大2004/12 15日财政部发行记账式(十一期)国债。
本期国债期限为2年,发行面值总额256.6亿元。
本期国债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2.98%,年息按年支付。
本期国债12月15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2月24日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同时以现券和回购的方式上市交易。
——中国财政年鉴2005年(617页)2004/12 15日本报讯根据国家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发行2004年记账式(十一期)国债(以下简称“本期国债”)。
据财政部2004年第19号公告称,本期国债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期限2年,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2.98%,实际发行面值总金额为256.6亿元。
本期国债12月15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2月20日发行结束,12月24日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同时以现券买卖和回购的方式上市交易。
本期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利息按年支付,利息支付日为每年的12月15日(节假日顺延,下同),2006年12月1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年利息。
——中国财经报2004/1215(1版)2004/12 20日本报讯椐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将由10.4%降低至9.9%,涉及降税的共900多个税目。
2005年是我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较大幅度降税的最后一年,此后,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将大为减少。
据了解,2005年农产品平均税率将由15.6%降低到15.3%;工业品平均税率将由9.5%降低到9.0%。
其中,水产品平均税率为10.5%,木材、纸及其制品为4.6%,纺织品和服装为11.4%,化工产品为6.9%,交通工具为13.3%,机械产品为8.0%,电子产品为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宏观调控大事记
2004年春节刚过,国务院便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明确提出要制止钢铁、电解铝和水泥行业的过度投资。
随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要加强货币信贷调控,严格控制这些行业的贷款。
银监会开始对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的信贷资金进行专项检查,此后,国家环保总局、证监会、国土资源部也加入检查队伍。
3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原则上不再新批钢铁企业,不再审批电解铝生产建设项目,严格禁止新建和扩建有关水泥生产项目。
3月24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同时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
4月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强调必须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
4月2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其中,钢铁业资本金比例由原来的25%提高到40%,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由原来的20%提高到35%。
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统一思想,控制经济过热。
4月28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整顿土地市场治理工作,责成江苏省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铁本项目涉及的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4月29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花半年左右时间集中整顿土地市场,要求各地各部门在一个半月内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重点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等项目以及2004年以来所有新开工的项目。
4月30日,央行、国家发改委、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降低风险。
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江苏考察期间强调,中央已经就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问题作出了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5月13日,国家发改委推出《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涉及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纺织等行业,进一步明确调控的方向。
6月上中旬,温家宝总理在湖北考察及和中南五省负责同志座谈时说,宏观调控已见成效,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得到遏制,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一定抑制。
这说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
但他同时强调,目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各地各部门必须巩固成果,防止反复。
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当前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宏观调控还处在关键阶段。
这些突出矛盾中,典型的就是投资和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煤电油运依然高
度紧张。
8月28日到30日,温家宝总理在浙江考察3天。
在堪称民营经济标本之地的温州,温家宝走访了多家企业,和9位民营企业家进行了座谈,不断询问大家对宏观调控的看法,并且强调宏观调控并非针对民营企业。
10月28日,央行于当晚18时14分在其网站上宣布提高存贷款利率。
这对于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这次加息行为,并没有引起市场所无法承受的轩然大波。
1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针对从2003年以来到2004年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决定采取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除了总结今年,会议也对于2005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具体有八条: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把握调控的力度和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二、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三、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优化投资结构,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五、促进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六、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七、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八、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同时,明年还要抓紧做好“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制定工作。
( 新华网-国际金融报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