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历史保护与复兴城市案例

合集下载

城市更新与文脉保护案例

城市更新与文脉保护案例

城市更新与文脉保护案例
城市更新与文脉保护案例:
城市更新和文脉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让城市的历史记忆得以延续。

以下是一些城市更新与文脉保护的案例:
1. 北京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著名的历史街区,拥有许多古老的胡同和四合院。

为了保护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商业开发、保留四合院建筑等。

这些措施使得南锣鼓巷得以保留其原始风貌,成为了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旅游景点。

2. 成都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的历史文化街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

为了保护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成都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修缮古建筑、整治街道环境等。

如今,宽窄巷子已经成为成都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3. 福州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和历史遗迹。

为了保护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福州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修缮古建筑、推广历史文化活动等。

如今,三坊七巷已经成为福州的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这些案例表明,城市更新和文脉保护可以相互促进,通过保护历史文化,可以让城市更具特色和魅力。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让城市的历史记忆得以延续。

同时,也需要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更新和文脉保护的有机统一。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案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案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案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的保护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

下面将列举几个成功的保护案例。

1. 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为保护古城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和建筑风格,政府采取了限制车辆通行、重点修缮古建筑、控制商业开发等措施,同时加强社区参与,鼓励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的传承。

2. 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是中国四大古街之一。

为了保护夫子庙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统,政府对古街进行了整修,修缮了古建筑,恢复了传统的商业街景,同时引入了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了夫子庙的经济发展。

3. 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平遥县,是中国最完整的古代金融商贸中心之一。

为了保护古城的历史文化,政府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包括限制车辆通行、严格控制商业开发、修缮古建筑等,同时加强了对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4. 丹阳古城丹阳古城位于江苏省丹阳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为了保护古城传统手工艺等工作。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宣传和推广,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5. 普陀山古镇普陀山古镇位于浙江舟山市,是著名的佛教胜地。

为了保护古镇的历史风貌和宗教文化,政府进行了修缮古建筑、整治环境、规范商业活动等工作。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吸引了更多的信众和游客。

6. 华阴古镇华阴古镇位于陕西华阴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为了保护古镇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政府进行了修缮古建筑、整治环境、保护传统手工艺等工作。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7. 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为了保护村庄的藏族文化和自然环境,政府进行了修缮古建筑、整治环境、保护传统手工艺等工作。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藏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8. 开封古城开封古城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水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案例

水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案例

水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案例一、威尼斯——水上之城的坚守与创新。

1. 保护传承方面。

威尼斯那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整个城市都建在水上。

当地人为了保护那些古老的建筑和运河体系,那可是下了大功夫。

建筑修复工作做得超级细致。

像那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教堂、宫殿,他们都是按照传统的工艺去修复。

比如说,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在修复的时候,专门找了能精通古老建筑技术的工匠。

对于建筑材料也是严格要求,就用原来那种当地的石材和砖块,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原汁原味。

运河的维护也很重要。

威尼斯的运河就像城市的血管一样。

他们定期清理运河里的淤泥和垃圾,还会检查运河两岸的堤岸有没有损坏。

而且啊,为了控制水位,威尼斯人还搞了一套复杂的水利工程系统。

这个系统能够在涨潮的时候尽量减少海水对城市的侵袭。

2. 弘扬方面。

威尼斯通过举办威尼斯电影节这样的大型活动来弘扬自己的水文化。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明星、导演和影迷都会汇聚到这个水上城市。

那些星光熠熠的红毯活动就在运河边、古老建筑前举行。

全世界的媒体都会聚焦威尼斯,这就把威尼斯的水文化,像那些运河美景、水上建筑特色都传播到了全世界。

还有威尼斯的狂欢节,人们穿着华丽的服饰,戴着面具,在水上巡游。

那一艘艘装饰得五彩缤纷的贡多拉(威尼斯特色小船)穿梭在运河中,载着盛装的人们,这场景简直太迷人了。

游客们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深深记住威尼斯独特的水文化。

二、杭州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文化典范。

1. 保护传承方面。

西湖的水生态保护那是相当厉害。

杭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持西湖的水质。

比如说,在西湖里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像睡莲、荷花这些。

这些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湖水里的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而且,还对西湖周边的污水排放进行了严格控制,不让污水流入西湖。

在文化遗产保护上,西湖周围有很多古建筑、古遗迹。

像雷峰塔,在重新修建的时候,既保留了原来的文化内涵,又融入了现代的建筑技术,让雷峰塔能够稳固地屹立在西湖边,继续讲述着白娘子的传说。

国外历史建筑保护 案例

国外历史建筑保护 案例

国外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国外历史建筑保护案例:1. 罗马斗兽场(意大利罗马):罗马斗兽场,也被称为科洛塞翁体育场,是古罗马时期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为了保护这一历史遗迹,意大利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包括清理和修复石块、修复地基和拱门等。

2. 埃菲尔铁塔(法国巴黎):作为法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为了保护这座历史建筑,法国政府进行了定期的维护和修复工作,包括涂漆、防锈处理和加固结构等。

3. 大本钟(英国伦敦):大本钟,也被称为伦敦钟楼,是英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为了保护这座历史建筑,英国政府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工作,包括修复钟表机械、清洁钟面和修复钟楼结构等。

4. 埃及金字塔(埃及吉萨):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杰作,为了保护这些历史遗迹,埃及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修复石块、加固结构和限制游客进入等。

5. 布兰登堡门(德国柏林):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为了保护这座历史建筑,德国政府进行了修复和保养工作,包括修复雕塑、清洁立面和加固基础等。

6. 大教堂(意大利佛罗伦萨):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为了保护这座历史建筑,意大利政府进行了维护和修复工作,包括修复壁画、清洁立面和修复拱顶等。

7. 埃尔米塔日宫(俄罗斯圣彼得堡):埃尔米塔日宫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为了保护这座历史建筑,俄罗斯政府进行了修复和保养工作,包括修复壁画、修复木制结构和加固地基等。

8. 斯图加特宫殿广场(德国斯图加特):斯图加特宫殿广场是德国斯图加特的重要景点,为了保护这一历史遗迹,德国政府进行了修复和保养工作,包括修复雕塑、修复立面和加固结构等。

9. 布拉格城堡(捷克布拉格):布拉格城堡是欧洲最大的古堡之一,为了保护这座历史建筑,捷克政府进行了修复和保养工作,包括修复壁画、修复石块和加固城墙等。

10. 雅典卫城(希腊雅典):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的象征之一,为了保护这座历史建筑,希腊政府进行了修复和保养工作,包括修复柱子、清洁雕塑和加固结构等。

城市风貌保护与恢复规划案例研究

城市风貌保护与恢复规划案例研究

城市风貌保护与恢复规划案例研究引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们居住、生活、工作的地方。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城市的风貌逐渐被破坏,传统的建筑、街道和文化特色逐渐消失。

为了保护和恢复城市的风貌,许多城市开始制定风貌保护与恢复规划。

本文将通过多个案例研究,探讨城市风貌保护与恢复规划的实践和效果。

案例一:巴黎老城区的保护与恢复巴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其老城区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城区的建筑逐渐破旧,面临着被拆除和改建的风险。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巴黎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风貌保护与恢复规划。

这些规划包括修复老城区的建筑、改善街道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等。

通过这些措施,巴黎成功地保护了老城区的风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案例二:北京胡同的保护与改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胡同被拆除,被高楼大厦所取代。

为了保护和恢复北京的传统胡同风貌,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与改造规划。

这些规划包括修复老旧的胡同建筑、改善胡同的环境卫生、提升胡同的文化品质等。

通过这些措施,北京成功地保留了许多传统的胡同,使其成为城市的独特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

案例三:巴塞罗那市中心的保护与再生巴塞罗那是西班牙著名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建筑和街道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貌。

为了保护和恢复市中心的风貌,巴塞罗那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与再生规划。

这些规划包括修复老城区的建筑、改善街道的交通状况、提升市中心的文化活动等。

通过这些措施,巴塞罗那成功地保护和恢复了市中心的风貌,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结论城市风貌保护与恢复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的案例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风貌保护与恢复规划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以曲阜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以曲阜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以曲阜为例一、历史情况介绍曲阜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世界闻名的中国旅游城市,以礼义之邦、信义之乡著称。

其中孔府、孔庙、孔林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据古史记载,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踪迹。

近几年相继挖掘出新石器石代的遗址二三十处,分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说明人类在四五千年前就在此生息劳动了。

曲阜在商代(公元前16-11世纪)属奄国,是商王朝在东方的重要属国,商王朝的第十八个王南庚曾经迁都于此。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周公旦于少昊之墟曲阜,是为鲁公”,使曲阜成为我国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春秋末期,孔子曾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曲阜又成为当时的教育中心,鲁国在曲阜按《周礼》建筑布局规定营建国都,成为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

置鲁县,秦时属藩郡,初属豫州郡,高后当政时封张偃为鲁王,以鲁县为都,不久废除。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刘启从封王,是为鲁王,史称恭王,王莽篡汉。

鲁国废除,东汉光复建试二年(公元26年)封刘兴为鲁王,建试二十八年(公元52年)迁刘兴为北海王,命废太子东海王刘强迁都于鲁。

东汉末年,东海国废,魏晋时置鲁郡,以鲁县为郡治。

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改曲阜为仙源县,将县治从鲁国故城内移往寿丘前,建起景灵宫,北宋灭亡,金元会七年(公元1129年)改仙源为曲阜,明正德六年,农民起义攻占曲阜县城,明武宗命令“移城卫庙”,建成今之明故城。

浓厚的历史积淀确立了曲阜的文化地位,曲阜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保护单位9处。

地、市级保护单位89处。

二、明故城保护与发展自明武宗宣布“移城卫庙”建设明故城至今,虽然经历了军阀混战时的阎锡山炮轰曲阜城、文化大革命时的“批林批孔”、以及改革大浪潮下的旧城“大拆大建”。

名城保护和谐发展——以临海市紫阳街历史地段保护为例

名城保护和谐发展——以临海市紫阳街历史地段保护为例

李 成 福 娄 玲 珠
Li ChengFu Lou LingZhu
中图分类号 TU984 1 1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03—739X(2007)1 1—0065—04
摘 要 该文 以临海市紫 阳街 历史地段
历 史文 化名城 的保护 和传 承 、开 发和利 用 ,越 来 2 紫 阳街历史地段保护、修缮 、利用 的具体
1 临海古城概况 (图1)
临海地 处浙江东部沿海 ,于 1994年 1月被列 为国家 级历 史文 化名城 ,辖 区内 自然 景观优 美 ,古迹 众 多 , 有 国家级 重点文 物保护单 位两 处 ,省 级文物保 护单 位 七处 及众 多 的市 级文物保 护单 位。然 而 ,在不 同时期 的城市建设 过程 中 ,由于人为 的和 自然的破坏 ,古 城
与异地 保护并 重 ,尽 可能地 利用原 建筑物 的老构 件 , 保存原 历史建 筑所 承载 的历 史文化 信息 ,收集并 使用 了散落 在 民间的各类 建筑构件 一万 余件 ,确保建 筑风
化 (据 调查 , 目前 赤城路 以西实 际常住人 口2.2万人 , 整的历史风貌 。
其 中60岁 以上老人 约 6 300人 ,占总 数 的35% ), 自
一 是 重点保 护好 临街两 侧建筑 及周 边环境 的传统
身缺 乏消费 能力 和造血功 能 ,造成 府 城内传统 的商业 风貌 (共修缮房屋600余 间 ,计4.5万平方米 )。坚持 源
的问题 :一是部分 历史 街区 由于现代 建筑穿插 其 间而
整体 性 的传 统风 貌是紫 阳古街 最大 的特色 。在修
失去 特色 ;二是 随着 临海城市 的发展 ,市 区东拓 ,行 缮过程 中 ,我们始 终坚持 整体保 护原则 ,最大 可能地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一、上海田子坊开发背景:上海从工业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工业用地转型主要策略,区政府也希望藉盘活空置厂房资源,提升地区经济简介:由上世纪50年代弄堂工厂及居民区组成,现成为具老上海风情的特色休闲商业街区区位: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心地段投资主体:租户投资为主体,政府出资改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商业规模: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开发时序:210弄(1998年)-> 248弄、274弄(2004年)游客量:日均2万人次权属情况:由居民分散持有租金收益分配:按照管委会:居民 = 2:8的比例分成业态结构:目前有各类特色商户400余家♢田子坊发展历程和策略工业厂房改造,艺术家集聚(1998-2003年)1988年,陈逸飞、尔冬强、王家俊等艺术家入驻,集中于弄堂工厂,2002年,创意产业集聚,共83家艺术商店、艺术创作室和展示厅入驻;文创工厂规模效应外溢(2004-2007年)2004年,居民房开始对外出租,文创企业开始向居民区蔓延2005年,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授牌田子坊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外延扩大,成为城市地标(2008-至今)2008年,田子坊定位为海派文化展示地和世博主题演绎地,其范围进一步向外扩散,餐饮、服务等业态比例大大提升,成为旅游和体验式文化集聚地。

文创活化:街道办与文化商人合作创办“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公司”,将空置厂房使用权转租,由后者运用市场化手段招徕艺术家入驻,激发了片区活力,为后续改造树立了示范效应;适时借力突破制度边界:将公用房交由合作企业进行改造出租规避政治风险,掀开“居改非”大幕。

在政府计划对片区实施拆迁开发后,联立居户、艺术家及社会人士向政府抗辩,使得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借势宣传:借力世博会举办契机,申报世博会旅游示范点,并邀请国内外政要精英到访,引发社会关注。

田子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再开发模式,其由居民及众多产业个体一起参与,按照市场导向自发调整使用功能、逐步演替扩展,进而实现再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目标:文创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到2015年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力争达到10%左右,成为福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产业布局:三层空间的文创布局 以发展工艺美术、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设计创意、现代传媒、文化会展、广告创意等七大 行业为重点,大力建设各具特色的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基地),逐步形成“文化创意产
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纲要
•城市目标:城市品牌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施城市品牌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中国温泉之都”、 “中国寿山石雕之都”、“中国漆艺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中国船政文化”等福 州城市文化名片,全面构建引领福建、服务海西、辐射全国的内容原创、设计研发、产品(产权) 交易、信息发布、人才集聚的海峡西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基地,把福州打造成地域特色鲜明、 创新创意强大、产业集群众多、产业融合紧密,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海峡西岸文化创意产业 中心。
2
2.1 保护与复兴案例
案例: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
福州文化产业现状条件
在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现代服务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广告创意业、设计创 意业、动漫游戏业、文化会展业为主要的七大产业。其中,现代传媒业、工艺美术业是福州文化
创意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占GDP比重高,增速快,但整体基础仍较薄弱。其中与规划地块紧密相 关的现代传媒业、工艺美术业发展较好,文化休闲旅游业有待提高。
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创意城市”三层级空间布局架构。
在中心城区主要发展现代传媒业、广告创意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与设计创意业。
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高,为提升旅游层级,打造提升古城是实现文化复兴城市目标的核心载体;
将两塔两山、三坊七巷及其周边地区打造为福州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是重要手段。
民俗文物,还原明清时期闽都人生活场景,弘扬福建优秀传统文化。2010年春节 起向游客开放。
3
2.1 保护与复兴案例
案例:福州——传统文化培育艺术博展复兴历史城市
两塔两山街区保护与利用经验借鉴
遗产保护引导策略
(1)历史格局整体轮廓的保护
(2)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优先以本地传统文化元素填充文化空间
(3)研究与保护的互动
(4)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

鼓励社区自发组织与所住、所用历史建筑相关的文化展
全线慢行交通贯通 明城墙沿线绿道利用原有道路改造而成,全线 自行车贯通,沿途各路口均可以进入绿道。
城墙周边资源点展示 主题游:历史分区主题体验——春去百病登 南城、 夏泛河舟观石城、秋寻宫迹绕东界、 冬踏曲瓮觅北垣
延线服务设施与登临点规划 每千米设置一处登临点,以方便游客在15分 钟内即可上、下城墙。利用地下穿越、结合建 筑物、游廊步道、H装置等多种方式丰富登临 及服务设施形式。
Hale Waihona Puke (3)培育私人艺术展示博展品牌
三坊七巷文化历史街区围绕“百年街肆的里坊遗址、历史 风貌的建筑部落和闽都风韵的名人故居”,以文博为助力 打造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古街品牌。
• 文博项目:
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拟选址刘家大院。理由是刘家大院是福州乃至全国领
先的城市公共事业的先驱,又临近光禄坊,是三坊七巷的“客厅”。
福州艺术中心(闽都文化大观园),选址蓝建枢故居。理由这里紧贴光禄坊
公园,对带动人流,提高知名度,方便参观都极为有利。 2009年国庆节起向游客 开放。
当代漆艺博物馆,拟选址南后街中心地段的叶氏民居。理由是这里是福州百年老店
与老行当和现代生活嫁接的中转平台。
福州民俗展示与演艺中心,拟选址郭柏荫故居 戏剧戏曲演艺中心,拟选址水榭戏台。 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拟选址林聪彝故居。 福建民俗博物馆,选址二梅书屋。是福建省内唯一一家省级民俗博物馆,展出福建
明城墙城门分布图
环明城墙绿道引导图
1
2.1 保护与复兴案例
案例:芜湖——依托水系复兴历史文化记忆
芜湖古城文化特质提炼:战争文化、铁文化、商埠文化、水岸文 化、合璧文化
芜湖古城改造复兴策略: (1)商埠文化的复兴 针对饮食文化复兴、重现清末民初“十里长街” ,传统手工艺、 文学、商埠业态恢复以及旅游线路和景点规划再现商埠文化 (2)合璧文化的弘扬 在芜湖古城复兴中复兴合璧文化,古城沿河地块的建筑和环境设 计“和而不同”,古城公共文化建筑铁画艺术馆作为标志统领, 打造“合院”典范 。 (3)水岸文化的遗存恢复 打造休闲主题的滨水公园,将古码头、城墙、廊桥、谁们等作为 公共空间节点进行恢复。 (4)核心文化空间的再造 核心保护区将无法原址保护的建筑易地迁建到新区域中,对明确 表征商埠旧里的历史地段的受破坏历史性建筑进行片段复原。古 城八门恢复成广场空间,根据其与街巷的关联度融入文化意象。 保护及恢复宗教文化空间。 (5)非物质文化场所再现 通过铁画艺术中心、米粮坊、浆染坊、酱园、典型商铺、古城展 览馆等非物质场所再现历史场景。
2.1 保护与复兴案例
案例:南京明城墙——历史城市格局显化
明城墙沿线绿道 全长约23.6公里. 原有城门13座, 水关2座。
环明城墙绿道规划策略
串联各类城市公园 绿道沿途经过小桃园、古林公园、石头城遗址 公园、清凉山公园、莫愁湖公园、中华门城堡、 白鹭洲公园、东水关遗址公园、秦淮河风光带 和月牙湖公园等多个公园景区。
示交流活动
遗产展示引导策略 (1)丰富展示深度
编制专题游、古径游等导览手册,引导针对社区群体及游客的游览活动;加强各类 历史建筑、文化空间的展示水平,特别是名人故居,结合科技手段,强化历史场景 再现体验的深入表达
(2)普及社区博物馆概念和功能系统
①完善社区博物馆概念和功能系统 借助信息技术、虚拟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沟通渠道
• 互联网虚拟博物馆/app • 可现场参与的专题互动游戏 • 网络社群 • 服务于各种游览目的的电子地图导览系统 ②加强社区博物馆发展工具的组织建设
• 科学制定社区博物馆的发展周期和阶段策略,保证结合当代技术发展 和观念变化的动态调整
• 强化基础资料收集、素材分析整理加工等关键技术工作流程 • 有效的共享/合作/交流机制 • 设定社区博物馆运行效果的评估和改进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