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六章答案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b教学(丁明玉)习题6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b教学(丁明玉)习题6答案

第六章(p.141)1. 利用玻尔理论推得的轨道能量公式,计算氢原子的电子从第五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所释放的能量及谱线的波长。

解:J 10576.4)5121(10179.2E 192218--⨯=-⨯=nm 1.43410576.410998.210626.6E hc 191734=⨯⨯⨯⨯==λ-- 2. 利用德布罗衣关系式计算(1) 质量为9.1⨯10-31 kg ,速度为6.0⨯106 m/s 的电子,其波长为多少? (2) 质量为1.0⨯10--2kg ,速度为1.0⨯103m/s 的子弹,其波长为多少? 此两小题的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解:(1) pm 101.2m 102.1100.6101.910626.6m h 210-63134⨯=⨯=⨯⨯⨯⨯=ν=λ-- (2) pm 106.6m 106.6100.1100.110626.6m h 23-353234⨯=⨯=⨯⨯⨯⨯=ν=λ--- 由于电子的波长与原子的大小相近,讨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时,必须考虑它的波动性;而子弹的波长极短,以致于用常规手段无法测得其波动性而只表现其粒子性。

3. 原子中电子运动有什么特点?概率和概率密度有何区别?答:原子核外的电子运动符合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具有波粒二象性,即:不能同时精确地确定电子的位置和动量,只能用统计的方法指出电子在核外某处出现的可能性。

概率是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度,就核外电子的运动而言,是指电子在空间某点上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密度则是指电子在空间某点上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4. 定性地画出:3d xy 轨道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22y x d 4-轨道的电子云角度分布图,4p 轨答5. 简单说明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量子化条件。

答:主量子数n 表征了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距核的远近,n = 1, 2, 3, 4, ⋯等正整数,数3d xy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22y x d 4-电子云角度分布图xx值越小,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距核越近;角量子数l 表征了波函数和电子云角度部分的形状,l = 0, 1, 2, ⋯, (n – 1);磁场量子数m 表征了波函数和电子云角度部分在空间伸展的方向,m = 0, ±1, ±2, ⋯, ±l ;自旋量子数m s 表征了电子自旋运动的状态,m s = ±1/2。

兰叶青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兰叶青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第二章 习题解答2-10解:(1)×;(2)×;(3)√;(4)×;(5)×;(6)×;(7)×;(8)×;(9);(10)×;(11)×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Q p =△H= 40.6kJ ·mol -1W=-p 外△V ≈-n R T =-8.314×373.15=-3.10 kJ ·mol -1 △U = Q + W= 40.6+(-3.10)=37.5 kJ ·mol -12-14解:(1)r m B f m Bf m 2f m f m f m 231B)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ΘΘΘΘΘΘ(2)r m B f m Bf m 2f m 2f m f m 21B)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ΘΘΘΘΘΘ(3)r m B f m Bf m 2f m f m 2f m 31B)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ΘΘΘΘΘΘ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为:(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r m r m r m r m -1(4)2(2)3(3)(1)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r m f m f m 2f m 2f m 1()(H O,l)2(H ,g)2(C,s)1135.1(285.83)2020849.27kJ mol H H H H H -∆=∆-∆-∆-∆=----⨯-⨯=-⋅乙醇ΘΘΘΘΘ虽然,该反应的r m H ∆Θ<0(能量下降有利),但不能由r m H ∆Θ单一确定反应的方向,实际反应中还须考虑其他因素,如:混乱度、反应速率等。

昆工11无机及分析—第06章氧还反应—答案

昆工11无机及分析—第06章氧还反应—答案

第6章氧化还原反应(1)一、判断题:1、元素的氧化值就是化合价。

(×)2、氧化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3、离子-电子法最适宜用于配平水溶液中有介质参加的复杂反应。

(√)4、一个电极对应着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半反应。

(√)5、电极电势代数值大的电对的氧化能力强。

(×)6、电极电势值小的电对能被电极电势值大的电对氧化。

(×)二、选择题1、已知下列反应均按正反应方向进行2FeCl3 + SnCl2 = 2FeCl2 + SnCl42KMnO4 + 10FeSO4 + 8H2SO4 = 2MnSO4 + 5Fe2(SO4)3 + K2SO4 + 8H2O在上述物质中,最强的氧化剂是(E),最强的还原剂是(B)。

A、FeCl3B、SnCl2C、FeSO4D、SnCl4E、KMnO42、在K2S2O8中,硫的氧化值为(C)A、+5B、+6C、+7D、+83、在电极反应S2O82- + 2e 2SO4 2-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A、K2S2O8是正极,SO4 2-是负极;B、K2S2O8被氧化,SO4 2-被还原;C、K2S2O8是氧化剂,SO4 2-是还原剂;D、K2S2O8是氧化型,SO4 2- 是还原型。

4、下列电极,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其有关的离子浓度减半时,电极电势增大的是(B)A、Cu2+ + 2e CuB、I2 + 2e 2I-C、Ni2+ + 2e NiD、Fe 3+ + e Fe 2+三、填空题1、在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负级;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在原电池中,电极电势E值大的电对为正极,E值小的电对为负极;E值越大,电对的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E值越小,电对的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强。

四、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2用氧化值法,3~5用离子-电子法)1、Cu + HNO3(稀)Cu(NO3)2 + NO + H2O3Cu + 8HNO3(稀)= 3Cu(NO3)2 + 2NO + 4H2O2、H2O2 + MnO2 + HCl MnCl2 + O2H2O2 + MnO2 + 2HCl = MnCl2 + O2 + 2H2O3、MnO 4- + C 2O 42- Mn 2+ + CO 2 (酸性介质)2MnO 4- +5C 2O 42- + 16H + = 2Mn 2+ + 10CO 2 + 8H 2O4、Cr 2O 72- + Fe 2+ Cr 3+ + Fe 3+ (酸性介质)Cr 2O 72- + 6Fe 2+ + 14H + = 2Cr 3+ + 6Fe 3+ + 7 H 2O四、综合、计算题:1、 对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写出有关的半反应;写出以这些反应组成的原电池的符号。

分析化学第6章课后习题精品.doc

分析化学第6章课后习题精品.doc

OOCCH 2 。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1. 填空(1) EDTA 是一种氛梭络合剂,名称,用符号 表示,其结构式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 一钠盐,分了式为,其水 溶液pH 为,可通过公式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o(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 总是以 等 型体存在,其中以 与金属离了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 时EDTA 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了外。

EDTA 与金属离了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3) K’MY 称,它表示 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4) 络合滴定Illi 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

在金属离了浓度一定的条件 下,越大,突跃;在条件常数K'MY 一定时,越大,突跃—(5) K MY 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

在pM ,一定时,K'MY 越大,络合滴定的准确度。

影响K'MY 的因素有,其中酸度愈高 愈大,IgMY;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减小 o 在K'MY —定时,终点误差的大小由 决定,而误差的正负由 决定。

(6) 在[H*]一定时,EDTA 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o解:(1) EDTA 是一种氨梭络合剂,名称乙二胺四乙酸,用符号卫应'表示,其结构式HOOCCH 2 \ ++ /CH2C00- HN - CH 2CH 2- NH\CH 2COOHEDTA 二钠盐,分子式为Na 2H 2Y-2H 2O ,其水溶液pH 为4.4 ,可通过公式 [H + ] = JK 心.匕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O.OlmokL-1 0(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 总是以 田丫2+、下 电丫、出丫一、珏丫七HY3- 利丫4-等七种型体存在,其中以丫4-与金届离了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D H>10 时EDTA 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了外。

EDTA 与金属离了形成络合物时, 络合比都是111。

兰叶青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答案 第六章

兰叶青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答案  第六章

第六章 习题答案6-1解:C. 6-2解:A. 6-3解:D. 6-4解:C. 6-5解:A. 6-6解:A.6-7解:① +-3[H ][N H ][O H ]=+② +-3[H ][N H ][O H ][H Ac]=+- ③ -+-2[O H ][H ][H S ]2[H S]=++ ④ +--2[H ][O H ][C N ]C =+-⑤ +-2-3-4434[H ][O H ][H PO ]2[PO ][H PO ]=++- ⑥ +2---4[H ]2[SO ][H C O O ][O H ]=++ 6-8解:① 35(NH ) 1.7910b K Θ-=⨯ +414105(N H)1.00105.59101.7910a K Θ---⨯∴==⨯⨯又 +47(N H)10a K Θ-∴NH 4Cl 不能直接用酸碱滴定法滴定。

② 4(HF) 3.5310a K Θ-=⨯-14114(F ) 1.00102.83103.5310b K Θ---∴==⨯⨯又-7(F )10b K Θ-∴NaF 不能被直接用酸碱滴定法滴定。

③ 3310H BO 7.310K Θ-=⨯;不能用强碱直接滴定。

④ 见教科书P.6-9解:酸:H 3PO 4, HCl碱:AC -, OH -既是酸又是碱:H 2PO 4-6-10解:HCl NaAc HAc NaCl +=+由-(Ac )pH p lg(H Ac)ac cK c cΘΘΘ=+得-(Ac )4.44 4.75lg(H Ac)c cc cΘΘ=+-(Ac )(HAc)0.50c c ∴=为和HCl 反应而生成HAc 需加入NaAc 的物质的量:10.10 1.00.10m ol L L m ol -⋅⨯=设为得到缓冲溶液需再加入的量为x mol 的NaAc 0.10 0.50x mol mol =0.050()x m ol =即NaAc 的总加入量为:0.100.0500.15()m ol += 即:10.1582.0312.3mol g mol g -⨯⋅=6-11解:2HB NaOH NaB H O ++加入0.2 g NaOH 的浓度为:10.2400.10.05()mol L -÷=⋅ 设原溶液中抗碱成分B -为x mol/L0.055.6 5.3lg 0.250.05x +=+-0.0520.20x +=,0.35()x mol L =设原溶液pH 为y :0.355.3lg0.255.30.15 5.4y =+=+=6-12解:要配制 5.00pH =的缓冲溶液,首先选择共轭酸碱对中酸的(HAc)p a K Θ尽可能和p H 5.00=k 接近。

课后习题解析-第六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课后习题解析-第六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6-1根据下列反应,标出共轭酸碱对。

(1) H 2O + H 2O == H 3O + + OH -(2) HAc + H 2O == H 3O + + Ac -(3) H 3PO 4 + OH - == H 2PO 4- + H 2O(4) CN - + H 2O == HCN + OH -共轭酸碱对为:(1)H 3O +—H 2OH 2O—OH - (2)HAc—Ac -H 3O +—H 2O (3)H 3PO 4—H 2PO 4-H 2O—OH - (4)HCN—CN -H 2O—OH -6-2 指出下列物质中的共轭酸、共轭碱,并按照强弱顺序排列起来:HAc ,Ac -;NH 4+,NH 3;HF ,F -;H 3PO 4,H 2PO 4-;H 2S ,HS -。

共轭酸为:HAc 、NH 4+、HF 、H 3PO 4、H 2S共轭碱为:Ac - 、NH 3、 F -、H 2PO 4-、HS-共轭酸强弱顺序为:H 3PO 4、HF 、HAc 、H 2S 、NH 4+共轭碱强弱顺序为:NH 3、HS -、Ac -、F -、H 2PO 4-6-3已知下列各弱酸的pK a θ和弱碱的pK b θ值,求它们的共轭碱和共轭酸的pK b θ和pK a θ。

(1) pK b θ = 4.69(2) pK b θ = 4.75 (3) pK b θ = 10.25 (4) pK a θ = 4.666-4 计算0.10mol • L -1甲酸(HCOOH)溶液的pH 及其离解度。

解:c /K a θ>500134a L mol 102.41077.11.0)H (---+⋅⨯=⨯⨯==cK c pH =2.38 %2.4%10010.0102.4%100)H (3=⨯⨯=⨯=α-+c c6-5 计算下列溶液的pH 。

(1) 0.05 mol • L -1 HCl (2) 0.10 mol • L -1 CH 2ClCOOH (3) 0.10 mol • L -1 NH 3• H 2O(4) 0.10 mol • L -1 CH 3COOH (5) 0.10 mol • L -1CH 2ClCOOH (6) 0.50 mol • L -1Na 2CO 3(7) 0.10 mol • L -1 NH 4Ac (8) 0.20 mol • L -1 Na 2HPO 4(1)解:c (H +) = 0.050 mol.L -1pH =1.30 (2)解:K a θ = 1.4×10-3 c /K a θ=0.1/1.4×10-3<500123a L mol 1018.1104.11.0)H (---θ+⋅⨯=⨯⨯==cK c pH =1.93(3)解:K b θ = 1.77×10-5c /K b θ=0.1/1.77×10-5>500135b L mol 1033.11077.11.0)OH (---θ-⋅⨯=⨯⨯==cK c pOH =2.88 pH =11.12(4)解:K a θ = 1.76×10-5c /K a θ=0.1/1.76×10-5>500135a L mol 1033.11076.11.0)H (---θ+⋅⨯=⨯⨯==cK c pH =2.88(5)解: 41114a2w b11078.11061.5100.1---θθθ⨯=⨯⨯==K K Kc /K b1θ=0.20/1.78×10-4>500134b1L mol 1097.51078.12.0)OH (---θ-⋅⨯=⨯⨯==cK c pOH =2.22 pH =11.78(6)解:191172a 1a L mol 1091.41061.51030.4)H (----θθ+⋅⨯=⨯⨯⨯=⋅=K K cpH =8.31 (7)解:17510a 4a L mol 100.11076.11064.5)HAc ()NH ()H (----θ+θ+⋅⨯=⨯⨯⨯=⋅=K K c pH =7.00(8)解:1101383a 2a L mol 102.1102.21023.6)H (----θθ+⋅⨯=⨯⨯⨯=⋅=K K cpH=9.926-6 计算室温下饱和CO 2水溶液(即0.04 mol • L -1 HCl )中c (H +), c (HCO 3-), c (CO 32-)。

分析化学_课后答案_第6章

分析化学_课后答案_第6章
答案: 有关反应为:BrO3− + 5 Br− + 6 H+ = 3 Br2 + 3H2O
Br2 +2 I− = 2 Br− + I2 I2 + 2 S2O32− = 2 I− + S4O62− 故:BrO3− ~ 3 Br2 ~ 3 I2 ~ 6 S2O32−
C KBrO3
=
1 6 ⋅ n S2O32− V KBrO 3
答案:
有关反应为:MnO2 + C2O42− + 4 H+ = Mn2+ + 2 CO2 ↑ + 2 H2O MnO42− + 5 C2O42− + 16 H+ = 2 Mn2+ +10 CO2 ↑ + 8 H2O
故 : MnO2 ~ C2O42− MnO42− ~ 5C2O42−
ω MnO2
=
⎜⎛ ⎝
答案: Zn2+ + 2e- = Zn (ϕθ = −0.763 V)
ϕ θ ' = ϕ θ + 0.059 lg α Zn
2
α Zn2+
[ ] [ ] [ ] [ ] ( ) α = CZn Zn(2N+H3)
Zn2+ 2+
=
Zn2+
+ ZnNH3 + Zn NH3 2 + ⋯ Zn2+
= 1+ β1[NH3] + β2[NH3 ]2 +⋯+ β4[NH3]4
答案:
2Fe3+ + Sn2+
2Fe2+ + Sn4+ (ϕθ’Fe3+/Fe2+ = 0.68 V, ϕθ’Sn4+/Sn2+ =

兰叶青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兰叶青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第二章 习题解答2-10解:(1)×;(2)×;(3)√;(4)×;(5)×;(6)×;(7)×;(8)×;(9);(10)×;(11)×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Q p =△H= ·mol -1W=-p 外△V ≈-n R T =-×=- kJ ·mol -1 △U = Q + W= +(-)= kJ ·mol -12-14解:(1)r m B f m Bf m 2f m f m f m 231B)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ΘΘΘΘΘΘ(2)r m B f m Bf m 2f m 2f m f m 21B)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ΘΘΘΘΘΘ(3)r m B f m Bf m 2f m f m 2f m 31B)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ΘΘΘΘΘΘ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为:(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r m r m r m r m -1(4)2(2)3(3)(1)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r m f m f m 2f m 2f m 1()(H O,l)2(H ,g)2(C,s)1135.1(285.83)2020849.27kJ mol H H H H H -∆=∆-∆-∆-∆=----⨯-⨯=-⋅乙醇ΘΘΘΘΘ虽然,该反应的r m H ∆Θ<0(能量下降有利),但不能由r m H ∆Θ单一确定反应的方向,实际反应中还须考虑其他因素,如:混乱度、反应速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如果要求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在 0.1%以下,使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 )A. 0.1gB. 0.2gC. 0.05gD. 0.5g解:选B 。

根据下列公式可求得最少称样量: 相对误差试样质量绝对误差 ×100%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的绝对误差最大范围为±0.0002g ,为了使测量时的相对误差在±0.1%以下,其称样量应大于0.2g 。

2.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准确度高的前提是( )A. 随机误差小B. 系统误差小C. 平均偏差小D. 相对偏差小 解:选B 。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说明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差,所得结果不可靠;但是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也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精密度越高,准确度才越高。

3.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随机误差具有可测性B.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C.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偶然因素造成的 解:选C 。

分析测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随机误差。

这种误差可大可小,可正可负,无法测量, 不具有单向性。

但从多次重复测定值来看,在消除系统误差后,随机误差符合高斯正态分布规律,特点为:单峰性、有限性、对称性、抵偿性。

4.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A. 0.0030B. pH=3.24C. 96.19%D. 4000解:选C 。

各个选项的有效数字位数为:A 两位 B 两位 C 四位 D 不确定5.将置于普通干燥器中保存的Na 2B 4O 7.10H 2O 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的浓度,则盐酸的浓度将( )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不能确定解:选B 。

普通干燥器中保存的Na 2B 4O 7·10H 2O 会失去结晶水,以失水的Na 2B 4O 7·10H 2O 标定HCl 时,实际消耗V (HCl )偏高,故c (HCl )偏低。

6.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A.优级纯的NaOHB.光谱纯的Co 2O 3C.100℃干燥过的CaOD. 99.99%纯锌 解:选D 。

见教材表6—6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处理、保存及应用范围。

A 、B 纯度虽高,但不符合基准物质的要求,C 不符合干燥处理条件。

7.检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x 与标准值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应采用的方法是( )A. Q 检验法B. G 检验法C. t 检验法D. f 检验法 解:选C 。

决定可疑值的取舍常用Q 检验法和G 检验法。

t 检验法是检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x 与总体平均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判断其可靠性的一种方法。

而f 检验法是比较两组测定平均值1x 和2x ,判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方法。

8.某试样含钙量的置信区间为20.45 ±0.15%(置信度为90%),对此结果理解正确的是( )A.有90%的把握认为再测一次的值将落在20.30%~20.60%范围内 ;B.总体平均值μ落在20.30%~20.60%范围内的概率为90% ;C.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20.30%~20.60%范围内D.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为90%。

解:选D 。

在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结果的平均值x 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 在内的可靠性范围,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所以D 选项说法正确。

二、填空题1.根据有效数字修约规则,将下列数据修约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3.14150 3.142 0.51749 0.517 15.454546 15.455 0.378602 0.379 7.69050 7.690 2.362500 2.3622.下列各数的有效数字位数是0.0030 2位 0.698 3位 6.023×1023 4位 1000 位数模糊 64.120 5位 1.0×103 2位 log K θ=11.23 2位pH=5.2 1位3.常用于标定HCl 的基准物质有 硼砂 、 无水碳酸钠 ,常用于标定NaOH 的基准物质有 邻苯二甲酸氢钾 、 草酸 。

4.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式:(1) 1.187×0.85+9.6×10-3-0.0326×0.00824÷2.1×10-3 = 0.9(2) 0.067+2.1415-1.32= 0.89(3)0.09067×21.30÷25.00= 0.07725 4193.1321.1621000)40.1312.21(09802.0⨯-⨯= 0.0288三、简答题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属于哪种误差?若为系统误差,如何减免或消除?(1)天平盘被腐蚀;(2)天平零点有微小波动;(3)读数时,发现微分标尺有些漂移;(4)试剂中含有微量杂质干扰主反应;(5)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不慎滴在外面;(6)滴定管刻度均匀性差;(7)待测试液未充分混匀。

解:(1)系统误差,更换合格的天平盘 (2)随机误差 (3)系统误差,调整天平使之能正常工作 (4)系统误差,提纯试剂,或加掩蔽剂消除杂质干扰,或做空白试验 (5)过失(6)系统误差,更换或校正滴定管 (7)过失四、计算题1.某铵盐中氮的质量分数6次测定结果分别为21.32%,21.60%,21.28%,21.70%, 21.30%,21.56%。

试计算平均值x 、平均偏差d 、相对平均偏差r d 、极差R 、标准偏差S 和相对标准偏差S r 。

解:通过本题使学生掌握平均值x 、平均偏差d 、相对平均偏差r d 、极差R 、标准偏差S 和相对标准偏差S r 的计算方法。

61=x (21.32%+21.60%+21.28%+21.70%+21.30%+21.56%)=21.46% 61=d (|-0.14|%+|0.14|%+|-0.18|%+|0.24|%+|-0.16|%+|0.12|%)= 0.16% %46.21%16.0=r d ×100% = 0.75%%18.016%)12.0(%)16.0(%)24.0(%)18.0(%)14.0(%)14.0(222222=-+-++-++-=S %84.0%100%46.21%18.0%100r =⨯=⨯=xS S R =21.70%-21.28%=0.42%2.测定某蛋白质质量分数7次,数据为;79.58%,79.45%, 79.47%,79.50%,79.62%, 79.38%,79.80%。

若置信度为95%,试用Q 检验法和G 检验法做数据处理后报告分析结果。

解:通过本题目使学生掌握Q 检验法及G 检验法。

先用Q 检验法决定可疑值取舍:将数据依次排列:79.38%, 79.45%, 79.47%, 79.50%, 79.58%, 79.62%, 79.80%对79.38%:17.0%42.0%45.79%38.79=-=-=R x x Q 相邻可疑计 对79.80%:43.0%42.0%62.79%80.79=-=-=R x x Q 相邻可疑计查表,当n = 7时,Q 0.95 =0.69,两值的计Q 均小于Q 0.95 =0.69,所以均应保留。

因此,上述7个数据的平均值应为79.54%,标准偏差为0.14%。

再用G 检验法决定可疑值取舍:对79.38%:14.1%14.0%54.79%38.79=-=-=S x x G 可疑计 对79.80%: 86.1%14.0%54.79%80.79=-=-=S x x G 可疑计 查表,当n = 7时,G 0.95 =2.02,两值的计G 均小于G 0.95 =2.02,所以均应保留。

查t 表,当n = 7、置信度为95%时 t=2.45)%13.054.79(7%14.045.2%54.79±=⨯±=μ分析结果报告为:蛋白质质量分数=(79.54±0.13)%。

作出这一结论的置信 度为95%。

3.检验纯度为95.50%的工业纯碱,结果为n =7,x =94.65%,S =0.34%,若p =95%,问此纯碱是否合格?解:通过本题目使学生掌握利用t 检验法判断测定结果x 与总体平均值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n S x t μ-=计62.67%34.0%50.9565.94=-=查表教材6-1,p =0.95时,t 表=2.45, 因6.62>2.45,所以测定结果x 与总体平均值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合格。

4.有-KMnO 4标准溶液,浓度为c (KMnO 4)=0.02010mol.L -1。

求)(F e /K M n O 4T 和)/KMnO O Fe (432T 。

解:通过本题目使学生掌握滴定度的概念及应用。

滴定反应方程式 5Fe 2++MnO 4-+8H +=5Fe 3++Mn 2++4H 2On (Fe 2+)=5n (MnO 4-)T (Fe/KMnO 4)=5c (KMnO 4)V (KMnO 4)M (Fe)=5×0.02010 mol ∙ L -1×1.0×10-3L ∙mL -1×55.85g ∙mol -1 =0.005613g∙m L -1T (Fe 2O 3/KMnO 4)=0.005613×M (Fe 2O 3)/M (2Fe)=0.005613 g∙m L -1×159.7 g ∙mol -1/(2×55.85 g ∙mol -1) =0.008025 g∙m L -15.测某试样中铝的含量,称取0.1996g 试样,溶解后加入c (EDTA)=0.02010mol.L -1的标准溶液30.00mL ,调节酸度并加热使Al 3+定量反应完全,过量的EDTA 标准溶液用c (Zn 2+)=0.02045molL -1标准溶液回滴至终点,消耗Zn 2+标准溶液6.00mL 。

计算试样中Al 2O 3的质量分数。

解:通过本题目使学生掌握利用EDTA 进行返滴定的方法。

n (EDTA)实际=n (EDTA)总-(cV )Zn 2+=0.02010 mol ∙ L -1×30.00 mL -0.02045 mol ∙ L -1×6.00 mL =0.480mmol m (Al 2O 3)=(1/2) n (EDTA)实际×M (Al 2O 3)w (Al 2O 3)1996.01096.101480.0)2/1(3-⨯⨯⨯==12.3% 6.称取基准物K 2Cr 2O 7 0.1236g 用来标定Na 2S 2O 3溶液。

首先用稀HCl 溶解后,加入过量KI ,置于暗处5分钟,待反应完毕后加入80mL 水,用待标定的Na 2S 2O 3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V (Na 2S 2O 3)为21.20ml ,求c (Na 2S 2O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