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宁夏长城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合集下载

长城保护与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长城保护与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长城保护与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一、长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 环境破坏:长城的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到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的侵蚀,长城墙体出现龟裂、破损等现象,导致长城的退化和破坏。

2. 人为破坏:长城作为中国历史的代表之一,曾多次遭到外敌入侵和战争的破坏,而在现代社会,由于旅游开发、建筑开发等因素,长城也遭到了人为破坏。

3. 生态破坏:长城沿线的生态环境丰富多样,但由于开发建设等活动的不合理,导致长城沿线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动植物种群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

4. 文物保护不力:长城沿线有众多的历史文物遗迹,但由于保护措施不力,长城文物遭到了盗窃和破坏,严重影响了长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

5. 缺乏专业人才:长城的保护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管理和维护,但由于长城保护对特殊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较高,长城保护工作队伍缺乏专业人才。

6. 缺乏资金支持:长城保护和修复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长城的保护项目庞大,资金支持不足,长城的保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推进。

二、长城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对策1. 加强法律保护:建立健全长城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长城的保护范围和保护责任,加强对长城的法律保护,严厉打击长城的非法破坏行为。

2. 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长城管理机构,加强长城保护的管理和监督,制定长城保护的长远规划和发展方向,确保长城的持续保护和利用。

3. 强化技术支持:加强长城保护的技术研究和专业培训,提高长城保护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加强技术支持,确保长城的科学保护和修复。

4. 强化资金支持:加大对长城保护的投入,扶持长城保护的相关项目和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增加长城保护的资金来源,确保长城的持续保护和利用。

5. 加强公众意识:加强长城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长城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倡导爱护长城、保护长城的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长城保护的良好氛围。

6. 推动长城旅游发展:积极开展长城旅游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参观长城,增加长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长城旅游产业的发展,为长城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多的支持。

长城保护与利用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长城保护与利用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基金项 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地整合保护 的空间 网络理论 方法研究 ”批准号 5 6 8 4 资助 ( 0 0 0 3)
Ab tad:As W o l Cut a Hei g h Gra al a e lt o r e d ig t c s v t a tur m d v lp e t h sr a r d l I ur ra e t e t e tW I c s os f ci s ur i on era i f s n s on nd o i s e eo m n.T e ou —o —ore de eo t f dr v lpme t e c s u i di e p rd a , s ot n u d , Ic o p bl c n cou n s an S o a e ns x e s sng s m ee Iws h r t o f n s a k f u i o s i s e s c d O n r m a ig t itgry kn i ne i an auh nii ls .B t te s l d t e t l e s oh h Gra W ali el n i en i me t e a ig ih cy et l t f d t s a s vr on n ar fcn hg da g s or eaig n er.F d l n wi te ur t o dt s s m e ug e t s r prvde i ti p e, n t h c r c n ion , o s g si ae h en i on o i d n hs ap r amey on erain s wh e e e d v lp e t l c s v t a a o ol, v n e eo m n, unf d m a ag m e t an i i a v c ,a d ubi p riiain ie n e n,pl nng n d an e n p l a cp t i c t o Ke r s an s ap rhtcur;tuim v lp e t y WO d :I d c e a c i t e o r e s de eo m n;Gra al e tW l ;wo l ut r ra e erag o s rai r c l aIhei g ;h i e c n e t d u t t v on

保护长城的建议20 条

保护长城的建议20 条

保护长城的建议20 条长城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和国家象征之一,为了确保这座伟大的建筑能够被后代保留下来,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长城。

下面是我给出的 20 条保护长城的建议:1. 增加文物保护意识教育公众并提高对长城价值的认识是保护长城的首要任务。

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博物馆等,向公众普及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了解其重要性,并提醒人们共同保护长城。

2. 加强科学研究对长城进行科学研究是保护的基础。

我们应该鼓励学者和专家进行考古和文物保护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长城的结构和材料,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3. 定期检查和维护长城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确保长城的基本结构稳定,修复破损的部分,并清理垃圾和杂草。

4. 设立保护区域长城上的旅游和商业活动对长城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长城的损害,应该设立长城保护区域,限制和规范游客的活动。

5. 严禁破坏行为政府应该加强对长城的监控和保护力度,严禁任何破坏长城的行为,如涂鸦、破坏性的游客行为等。

同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6. 增设警示标识在长城的关键位置设置适当的警示标识,提醒游客保护长城,尊重历史。

同时在易受损的区域设置警示牌,以便游客了解并避免对这些区域造成进一步破坏。

7. 加强边界管理长城分布在多个省份,需要加强各地边界的管理,共同保护整个长城的完整性。

加强边界巡逻和监控,防止非法入侵和破坏。

8. 合理规划周边建设周边建设对长城的保护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规划,限制长城周边的建设活动,确保周边环境的自然与历史特色不受破坏。

9. 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保护长城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该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长城的保护和维护,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款等形式参与保护工作。

10. 加强跨国合作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长城是全人类的责任。

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保护和修复长城,并加强文化交流,提高公众对长城保护的意识。

保护长城建议书范例(四篇)

保护长城建议书范例(四篇)

保护长城建议书范例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奇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

战国(魏)长城遗址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长城重要组成部分。

由宜君县人民政府发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长城学会、陕西省文物局、铜川市人民政府、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长城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此次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保护学术研讨会,旨在落实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对长城遗址保护和利用。

为此,我们以“保护魏长城、传承古文化、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提出如下倡议: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倡导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及组织共同参与保护长城遗址,建立健全依法保护长城遗址的体制和机制,将遗址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全国长城现存遗址所在单位要相互协作,加强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和保护经验,将长城遗址保护工作向前推进。

三、人人都来做长城遗址的宣传者、保护着和传承者。

利用现代媒体全方位展示长城遗址深厚的文化内涵,提高全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守护和建设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保护长城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托付给炎黄子孙光荣而伟大的历史重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留住文化的根,守住民族的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保护长城建议书范例(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保护长城的工作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保护长城的建议素材:1. 加强长城的维护和修复工作。

长城的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其建筑物有些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

为了保护长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修复,以防止其进一步受到损害。

2. 增加长城的监控和安全措施。

长城的延长线非常长,无法完全监控每一个角落。

保护长城文明旅游建议书(通用5篇)

保护长城文明旅游建议书(通用5篇)

保护长城文明旅游建议书(通用5篇)保护长城文明旅游建议书(篇1)同学们:我们要保护长城,因为它是中华古迹,是中国人的骄傲,可现在它受到了破坏,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我要建议游客们不要乱扔果皮,水瓶,废纸什么的,也不要在条石上乱刻乱画,不然长城会变得很难看。

二、我希望长城的管理员应该让电视台做一些保护长城的广告或者是新闻,这样游客就会爱护长城了。

三、建议想修复长城的人,请你们不要用现代的发明来修理长城,你们可以请专家来,让他们一点一点的把长城修好。

四、我要对农民提出建议,你们应该去爱护长城,不应该去伤害它,你们也不应该用长城的条石垒自己家的墙,大家都该爱护我们的长城。

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长城一定会因为我们的爱国之心一代代地传下去的。

建议人:日期:保护长城文明旅游建议书(篇2)尊敬的旅游局局长:您好!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景点,它那雄伟的气势和历史情怀,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去参观旅游。

但是开放旅游参观后也发生了一些不良现象,如:乱扔垃圾,在墙上乱涂乱画等。

为了保护美丽雄伟的长城,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保宣传,如在适当的位置张贴一些制作精美的宣传语。

2、增加一些便民设备。

如在适当的位置放置垃圾桶等。

3、增加一些惩罚措施。

先是去游客来到长城参观,先提前告诉他们如果在长城乱扔垃圾或者乱涂乱画等会有什么的惩罚措施,然后增强工作人员巡逻,对违反者进行处罚。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我们的长城会变得更加美好。

建议人:日期:保护长城文明旅游建议书(篇3)尊敬的领导:长城是我国的世界遗产,近来我发现长城受到严重的破坏。

有大量的游人进来,有的人把塑料袋、废纸等垃圾乱扔在长城上面。

还有的人把字雕刻在长城上,还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在保护区内建起与长城不协调的建筑物。

加速破坏了长城的景观,对于这样不好的行为,我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1、让那些破坏长城的人,能自我反省,保护中国唯一的长城,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2、建议国家制定保护长城的法律,破坏者罚款,长城是大家的,不是私有的。

长城保护与修复的现代挑战

长城保护与修复的现代挑战

长城保护与修复的现代挑战长城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然而,长城的保护和修复面临着来自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长城保护与修复所面临的现代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长城沿线地区往往是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

这就给长城的保护带来了压力。

人们为了开发经济,往往将长城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这导致了一些不恰当的开发行为,比如搭建各种商业设施、大规模的人工开凿等。

这些行为会给长城的原貌和结构稳定性带来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长城沿线地区的规划和管理,确立保护为先的原则,防止过度开发。

其次,应加大对违法开发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可以通过区域合作,吸引更多的投资,改善当地的经济环境,减少对长城的开发压力。

二.自然灾害的威胁长城位于山区,经常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比如地震、山体滑坡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长城的破坏性非常大,给保护和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首先,可以在长城的周边地区进行地质勘察,找出潜在的灾害点,制定相应的防灾预案。

其次,可以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比如加固长城的基础,增强其抗震能力。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长城的运行状态,以便进行及时修复和维护。

三.人为破坏的挑战长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而一些不文明的游客行为给长城的保护带来了威胁,比如乱涂乱画、攀爬破坏等。

这些人为破坏给长城的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人为破坏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游客教育和管理。

首先,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文明意识和保护意识,加强游客的自律性。

其次,加强管理措施,增加监控设施,加大巡逻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震慑效果。

四.技术保护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护和修复长城。

万里长城的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

万里长城的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

万里长城的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万里长城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古代文明遗址,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它的建立是为了抵制匈奴保卫家园,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发展至今部分成为了旅游景区。

作为古代文明的体现,我们应该更好的保护它,延长它的生命。

现在万里长城旅游环境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是商业化太严重。

现在每年有上百万的人去参观万里长城,大多数人去旅游都是旅游团带去的,都是金钱堆积的,时间紧,没有对万里长城有很好的了解。

地区也是都把万里长城作为利益化的存在。

其次是文物破坏严重。

现在的很多人都随意在长城上面画画留字,这样使得文物有损害。

景区目前的保护力度不强,没有更好的宣传着方面。

为了更好的保护长城,我们应该制定更好的对策来改变这种情况。

我们应该从个人和政府两个方面来做改变。

政府方面:1、因地制宜的保护和重修长城。

之前说过,现在的很多的地区都是把长城商业化了,只顾能够带来收入的长城,其他地段的长城就置之不理。

我们应该就是全面保护长城,而不是选择性保护。

长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的奇迹,是全部的组成,只有更好的保护和修建才能构成万里长城。

2、规范旅游团市场。

现在的旅游市场是嘈杂的,各种形式的旅游团参差不齐,所以应该采用统一化的管理。

政府更是应该宣传正规途径,采用合理合适的旅游方式。

监管部门更应该加大监管,针对不合规范的旅游团应该取缔和惩罚措施。

个人方面:文明旅游,实际行动保护。

我们应该清楚了解的长城的由来和保护方式,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文明旅游,不随意破坏长城,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更是带动周围的人来保护长城。

长城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它代表着中国的特色,代表着中国文明的发展。

我们应该延续这种文明,保护长城从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

简析宁夏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简析宁夏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壮丽 山河 ,孕 育 出宁 夏集 奇特 、雄 浑 、 秀丽 、浩瀚 、神秘 、淳朴 、古老 为一体 的多彩塞 外旅游资 源的总体形象 。
十 古系 古长城 ( 6段) 古 陵墓 (0 、 20 处) 、古 遗址 与 古城 堡 ( 0 1 5处 ) 0 、古 灌 渠 (4条 ) 1 、古 石 窟 (O处 ) 9 、古岩 画 (O处 ) 2 、古化 石 ( 1 ) 1 处 、古 寺庙 (O处 ) 3 、古宝 塔 (O余座 ) 1 。其中一些 旅游 资源非常珍稀 ,如灵武水 洞沟是 中
应根据宁夏的自然地理要打破封闭和孤立实行东联陕西西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人文地理特征与久远的历史文脉制定接甘肃北挂内蒙的方针积极发起和增加航线加大铁路客运能力多开辟出宁夏完整的文化坐标体系以为宁夏参与西北诸省的旅游协作活动把宁夏高速公路直达运输尽快形成立体旅游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提的旅游点线与西安的秦唐文化游内蒙交通网络促进宁夏旅游业早日迈上一供文化定位以延伸创意策划卖点的草原风光游晋陕豫的黄河游个新台阶
维普资讯
简析宁夏旅游资源
现状及开发对策
杨韶艳
( 宁夏大学
经济 管理学 院 ,宁夏
银川 700 ) 502
摘要 :宁夏具有发展旅 游业 的良好 资源 ,但是一 直未 能得 到有 效的开发利用 。本 文在分析 宁夏旅 游资源 的基本 状 发 展 的 重 要 基 础 ,宁夏 旅游 产业 近年 来逐 步 壮大 , 但是 在西部地 区依然落 后 ,最主要 的原 因是 宁 夏所 蕴藏 的 雄厚 旅游 资 源 未 能
得 到有效的开 发和利用 。
源 地域 组 合 的 差 异 导致 了 自然 旅游 资 源的独特 性 ,孕育 着类型众 多的 自然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时间上横跨数千 年, 其背后隐蔽的文化、历史、建筑、艺术、军事等内 容包罗万象, 异彩纷呈。 长城不仅是历史的标志, 而 且还可以为某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提 供参考借鉴, 更应成为人们参观游览, 了解中华民族 的悠久历史,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聪明智 慧的绝佳场所。 宁夏雄浑壮阔的长城与塞上风光融 为一体, 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 宁夏长城具有 分布广、跨度巨、种类多、时代全等特点, 长城在宁夏 的分布地段往往有深蓝的苍穹, 神秘的风声, 宛转的 羌笛, 逶迤的群山, 成片的牛羊, 在这样的背景中, 更 平添一份哀婉色彩和原始情调, 而更具魅力和吸引 力的是隐藏在这后面的与长城相关的黄河文化、游 牧民族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丝路文化以及农 耕文化等丰满、生动的形象, 将长城 2000 年的历史、 建筑风格、防御功能及其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播、融 合、发展进步的影响等多方面内容顺理成章地“联 串”起来推向旅游者。 针对这种独特的资源优势, 宁 夏 21 世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 古长城旅游景点的 保护和恢复应是优先发展领域, 选择代表性区段, 分 期分批, 加强保护、修复和仿造若干组建筑, 作为振 兴宁夏旅游事业的一项创举, 为国家的长城游系列
明长城: 最初在北方建置有辽东、宣府、大同、榆 林四镇, 以后又增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 加上固原 ( 陕西镇) 和山西的偏关, 均派重兵把守, 统称“九 边”。 明代的宁夏镇“犄角榆林, 屏蔽固原”。 宁夏镇 总兵驻地在甘肃宁夏县 (今银川市) 管辖的长城东起 大盐池 (今宁夏盐池) , 西至兰靖 (今甘肃皋兰) 与甘 肃镇相接, 全长 940 里。明代长城又称为边墙。宁夏 境内的明长城分布如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 历经战火洗礼、饱尝岁月沧桑 的巍巍长城, 终于成为国家文物保护的重点对象, 并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0 年代初, 根据郭沫若 的建议, 首先修复了八达岭长城和山海关长城并对 外开放。1978 年以来, 相继维修开放了嘉峪关长城、 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九门口长城、黄崖关长城、 玉门关长城、阳关长城及数十处地段长城及卫、所、 关口、墩台、烽燧、戌堡等, 成为当今旅游的热点。 1983 年郭来喜率先倡议集资修复长城代表性区 段[2], 这一活动受到举世的热情支持。邓小平同志的 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 把这一义举推向新高 潮。 如今, 长城成为中华四十景之首, 是中国旅游的 最大吸引物。“不到长城非好汉”成为认识中国、了解 中国的最生动的旅游招徕用词。
第 15 卷 第 2 期 2000 年 4 月
人 文 地 理 HUM AN GEO GRAPHY
文章编号: 1003—2398 (2000) 02—0041—04
论宁夏长城的保护性旅游开发Ξ
V o l115, N o12 A p r12000
刘 锋, 郭来喜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研究中心, 北京 100101)
宁夏境内的明代万里长城, 主要由上述的西长 城、北长城、东长城连接而成。这些长城遗迹, 有的规 模宏大, 有的形制独特, 应当成为中国长城大系中不 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 随着时 间的推移, 这些长城遗迹已越来越受到破坏。 因此, 无论是从历史文化保护, 或从旅游开发角度都应纳 入宁夏总体规划之中, 并作为自治区旅游兴区的重 点工程之一。
西北 10 里的长城梁、明庄、郭庄, 到达清水河西岸。 在此, 长城分为内外两道: 一道由海堡开始, 绕乔洼, 过清水河, 至郑家磨, 又沿河岸南下到陈家沙窝, 与 前道长城合并, 尔后进入固原东山, 经城阳、孟源等 城进入甘肃省镇原县境。
宁夏南部山区属黄土高原地带, 这段战国秦长 城, 不论建在山上山下, 还是沟边河岸, 估计都是就 地取土, 夯筑而成。 夯层坚实, 至今草木难生。
Ξ 收稿日期: 1999—02—03; 修订日期: 1999—04—2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9631030) 专题研究 作者简介: 刘锋 (1972—) , 男, 湖南湘潭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规划。
42
人 文 地 理
15 卷
超大型工程体系。最早修筑的长城, 是从我国城垣建 筑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 春秋战国之际, 诸候 争霸, 相互征伐, 成为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多的时 代。 楚、齐、赵、燕、秦、魏、韩、郑、中山等诸候国先后 竟相筑长城御敌, 开创了长城发展的繁荣时期。春秋 战国以后, 历史上先后有秦、汉、西晋、北魏、东魏、北 齐、北周、隋、唐、辽、宋、金、元、明、清等朝代规模不 等地修筑过长城, 其中尤以秦、汉、金、明四代规模最 大, 筑造了历史上四条万里长城。
(Institu te of Geog rap hy , C h inese A cad em y of S ciences, B eij ing 100101, C h ina)
A b stra c t G rea t W a ll is the huge bequea th of h isto ry, and a w o rld m iracle. It is a t rum p of tou rism in the p rocess of Ch inese tou rism indu st ry. N ingx ia have been the im po rtan t fron t ier fo rt ress in the no rthern p a rt of Ch ina from ancien t t im es. T he w ho le- leng th G rea t W a ll w a s m o re than 1500 k ilom eters in the p a st dyna st ies in N ingx ia, so it is ca lled na tu ra l m u seum of G rea t W a ll. How ever tho se relics have been dam aged m o re and m o re seriou s, in o rder to p ro tect the h isto ric cu ltu ra l relics, develop ing tou rism m ay be a best w ay to adop t. T herefo re, N ingx ia can select severa l sect ion of a rea s w ith it s typ ica l style to develop “the t ravel of o rig ina l G rea t W a ll”, “the t ravel of series G rea t W a ll of p a st dyna st ies”, etc. Key words: G rea t W a ll; N ingx ia; tou rism developm en t
秦长城: 秦国在战国长城的基础上, 又对固原地 区的长城进行了修缮, 并且向北、向西利用黄河天 堑, 沿河建城设障, 屯兵驻守。
汉长城: 汉初, 继续利用秦昭王修筑的长城抵御 匈奴。 到汉武帝时, 国力渐兴, 新修筑的长城已远在 宁夏境之北, 汉代城址遗迹遍布宁夏山川。
隋长城: 为减轻突厥与契丹南下侵袭的威胁, 隋 文帝于开国当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长城。 在 宁夏境内修筑了一条新长城,“使司农少卿崔仲芳, 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西距河, 东至绥德, 绵 延七百里, 以遏胡寇”。
2期
刘 锋 郭来喜: 论宁夏长城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43
一道非正式的长城, 故名“长堤”。 东长城: 按明代地方志记载, 在今灵武县横城东
经盐池县境, 然后进入陕西省定边县的长城, 前后共 修筑两道。 一道是明成化十年 (1474 年) 修筑的“河 东墙”。据《弘治宁夏新志》载, 这道长城“自黄河嘴起 至花马池止”, 长 387 里, 在这道城墙的外侧, 沿着长 城还挖了数千万个“品”字形的深坑, 用以加强防守。 以后由于倾坍毁坏, 于嘉靖十年 (1531 年) 改筑“深 沟高垒”。“深沟高垒”自灵武横城起至花马池止, 长 180 公里, 为二道。 在兴武营一段, 由于“土沙相伴, 不堪保障”, 嘉靖十六年 (1537 年) 沿其边墙内外挖 壕堑各一道, 长 53 里。
关键词: 长城; 宁夏; 旅游开发; 保护 中图分类号: F 59013 文献标识码: A
A STUDY O N THE TO UR ISM D EVELO PM ENT AND PRO TECT IO N O F GREAT W ALL IN N INGX IA
L iu Feng, Guo L a ix i
2 宁夏是天然长城博物馆
宁夏自古为祖国北部边防前线和边塞要地, 素 有“关中屏障, 河陇咽喉”之称,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自战国时期, 到秦、汉、隋、金、明等几个朝代, 都曾在 宁夏规模不等地修筑过长城, 在面积仅六万多平方 公里的宁夏土地上, 历代修筑长城的总长度达 1500 多公里, 宁夏因此有“天然长城博物馆”之称。毛主席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 抵达宁夏六盘山时触景生 情, 写下不朽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 亦说明了宁夏 长城之地位。
明代的宁夏边防, 不仅“西据贺兰之雄, 东据黄 河之险”, 再加上一道道长城, 更能发挥其防御作用, 形成了坚强屏障, 对保障中央政权的稳定, 曾起过十 分积极的作用。各时期的长城遗迹散布于宁夏南北, 其地理位置大体如下[3—5 ]:
战国秦长城: 由甘肃静宁县入境, 进入宁夏西吉 县, 沿葫芦河东岸北行, 经西吉县将台乡的东坡、保 林、明荣村后。 于将台乡的东南侧折而向东, 进入马 莲乡; 又沿马莲川河东北上, 经红庄乡, 穿滴滴沟, 至 孙家庄南; 折向东, 过海子峡于吴庄北, 绕固原县城
1 长城是中国的旅游王牌
巍巍长城, 蜿蜒腾跃, 如巨龙飞舞, 越高山, 过草 原, 穿大漠, 跨河谷, 入大海, 绵亘十万里, 上下两千 年, 工程浩繁, 形式多样, 是我国古代最宏伟的建筑 工程, 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中国之国魂。长城不 仅规模宏大, 气势雄伟, 建筑精绝, 结构严谨, 且蕴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