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3-溶液的浓度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溶液的浓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溶液的浓度概念、计算浓度的方法及浓度的应用。
教材内容简介:本课涉及的主要概念有溶液、溶质、溶剂和溶液的浓度。
通过实际例子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浓度概念以及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物体的影响。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液体的基本特性和溶解的基本概念,对溶液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前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认识了溶解的条件和化学反应速率与表面积、浓度的关系。
因此,学生在本课时的学习中能够迅速理解和接受本课的知识点,并能通过计算练习来巩固相关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掌握计算溶液浓度的方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探究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计算溶液浓度的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课:某饮料店调制了两杯相同口感的柠檬水,但一杯柠檬水的酸味更浓烈。
请思考一下,这两杯柠檬水哪一杯的溶液浓度更高?2. 学习新知(1) 概念解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溶剂:用于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2) 浓度的定义与计算•溶液的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计算公式:浓度(C) = 溶质的质量(m) / 溶液的体积(V)。
(3) 浓度的应用•浓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对较大,浓度较高。
•稀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对较小,浓度较低。
3. 计算练习通过几个例题进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9.3溶液的浓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9.3溶液的浓度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溶液的浓度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浓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3.能够灵活运用浓度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溶液的浓度概念和计算方法;•浓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教学难点•变量的换算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化学实验材料和工具。
•学生:学习用书、化学实验课本、实验记录本、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溶液的浓度。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浓度的初步认识: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过浓度这个词吗?它与什么相关?为什么要研究浓度?可以举例说明。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溶液的浓度概念和计算方法。
2.介绍浓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通过示例演示浓度的计算过程。
实验演示(20分钟)1.安排化学实验演示,展示不同浓度溶液的制备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不同浓度溶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拓展练习(20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让他们灵活运用浓度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计算答案,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思路。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2.引导学生对浓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溶液的浓度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浓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通过实验演示和拓展练习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相关题目;2.鼓励学生做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浓度相关观察和实验,用浓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提问、知识讲解、实验演示和拓展练习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9.3溶液的浓度

(Hale Waihona Puke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溶液浓度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浓度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针对上述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如饮料、药液等,让学生感知溶液浓度的存在,从而引入浓度概念的学习。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与溶液浓度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溶液浓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采用启发式教学,突破计算难点: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浓度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设计不同难度的计算题,分层次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实验教学法,强化动手操作能力:
-安排一定课时的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溶液的配制、稀释等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5.生活观察日志: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至少三个与溶液浓度相关的事物或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化学原理,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
6.创新挑战题: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与溶液浓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如何通过调节溶液浓度来解决一个环境问题或生活问题。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合理控制溶液浓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食品、药品、化肥等。
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实验成果,开展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答疑解惑: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荐阅读材料、指导实验操作等。
其次,在知识讲解环节,我清晰、准确地讲解了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溶液浓度的测定过程。但我也发现,在讲解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运用更多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再次,在互动探究环节,我设计了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溶液浓度的应用。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显得被动,没有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溶液浓度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及溶液浓度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浓度,如食盐水、糖水、消毒液等,记录其浓度并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溶液浓度的用途和作用。
难点: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稀释和浓缩的过程,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人教版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定义及其浓度的概念。
2.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
3.能够解决简单的浓度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1.溶液的定义。
2.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计算浓度。
2.如何应用浓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回想一下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并与其相关联,引出今天的主题。
2. 概念解释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体系。
并举例说明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3. 学法指导向学生介绍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式,然后解释如何应用浓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示范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示范,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不需要详细描述,只需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和大致步骤。
5. 讲解浓度计算方法详细讲解浓度的计算方法,包括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解法。
6. 练习布置浓度计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计算能力。
7. 拓展提供一些浓度计算的扩展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与前几节课内容进行连接,形成知识体系。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和浓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示范和练习题的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
八、板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定义及其浓度的概念。
2. 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简单的浓度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1. 溶液的定义。
2. 浓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计算浓度。
2. 如何应用浓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溶液的定义和浓度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浓度的计算方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溶液浓度概念、计算方法、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等。
2.教学过程
(1)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总结溶液浓度知识。
(2)教师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溶液浓度的定义,引入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方法,并进行计算示例。
(3)分析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改变溶液浓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
(2)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溶液浓度的影响是什么?
(3)在生活中,有哪些改变溶液浓度的实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溶液浓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浓度计算方法。
2.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进行溶液配制和浓度测定。
3.掌握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理解浓度与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通过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重难点。同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溶液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能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优质课教案(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依据溶质和溶剂质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3.能计算配制肯定质量的质量分数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质量。
4.能配制肯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果珍溶液,依据颜色认识溶液的浓、稀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和稀释溶液,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和相关计算的理解。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认识到严格操纵浓度在生产、科研中的作用,通过配制16%的溶液和稀释溶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
三、教学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四、教学打算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水、药匙、果珍、氯化钠、玻璃棒、100ml 烧杯、50ml量筒、托盘天平五、教学过程环节(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溶液稀释和增浓的计算。
2.初步学会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稀释16%的氯化钠溶液,分析稀释过程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然后进行计算。
2.通过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增浓的方法,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
3.分析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响,反响前后溶质、溶液质量进行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和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溶液稀释和增浓的计算。
2.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
三、教学难点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
四、教学打算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水、玻璃棒、50ml烧杯、16%的氯化钠溶液、50ml量筒、细口瓶五、教学过程环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 课题3 溶液浓度 教案设计

《课题3 溶液浓度》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思考:(1)什么叫浓溶液?什么叫稀溶液?(2)怎样用感性判断二瓶白糖水的浓度不同?(3)什么叫溶液的浓度?【新课学习】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通常以百分数表示)2、公式:3、理解溶质质量分数要注意:①溶质的质量是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未溶解的固体不计入溶液质量。
②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必须分清溶质、溶剂与溶液)。
③计算时上下质量单位要统一。
④不要忘记×100%,最后得到百分数。
【实验9—7】,观察现象并完成教材中表格填空。
结论:颜色越深,浓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实验9—8】,观察现象并完成教材中表格填空。
结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浓度 越大。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或【讨论1】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其含义是什么?此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是多少?【做一做】(1)在2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氯化钠和水各多少g ?(2)将50g KNO 3固体溶解在150g 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3)20g 10%的盐水中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200 g 2. 6% [投影 ] 某工厂化验室配制 5000g 20%的盐酸,需 38%的盐酸 (密度为 1. 19 g c·m -3)多少毫
升?
[提问 ] 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 ?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 ? [回答 ]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不同点是上述练习中已知和求都指质量,而此题 已知质量求体积。
入 10 g硝酸钾,向 B烧杯中加入 10 g水,并用玻璃棒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 ]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溶剂的质量是多少 ? 2.向原溶液中增加 10克硝酸钾 (全部溶解 )或增加 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 ?
3.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第二课时)
[复习 ]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投影 ] 将 1 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 9 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再向上述烧杯中 加入 10 mL水,搅拌。 (水的密度 1 g ·cm-3)
[提问 ]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 教学目标 】
课题 3 溶液的浓度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 溶质的质量分数, 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 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3.初步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活动 ](请三名学生分别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并提出异议
)
解析: 1.溶液的质量 =90克
溶质的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90克 × 1%0 =9克
溶剂的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90克 -9克 =81克
2. (1)增加 10克硝酸钾后:
溶质质量 =9克 +10克 =19克
[引导 ] 请同学们总结上述活动中涉及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哪类计算。 [学生思考总结 ] [板书 ] 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渡 ] 请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下述问题。 [投影 ]
例1.在农业生产上, 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要配制 150 kg
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 引导学生查看标签, 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培养学
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 教学重、难点 】
1、教学重点 (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 教学方法 】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 教具准备 】
解:设 100 g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x。 Zn+H2SO4====ZnSO4+H2↑ 65 98
13 g x
65 98
,
13g x
x=19. 6 g,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00%
溶液质量
19.6 g
=
× 10%0 =19. 6%。
100 g
答: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 6%。 [小结 ] 本节课学习了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两种计算类型。了解了不同计算类型的关键 点,并会分析题意,能找准各量之间的关系。
)
解析: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50 kg ×%16=24 kg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50 kg-24 kg =126 kg
答:需 24 kg氯化钠和 126 kg水。 [设问 ] 如何将上述计算类型作以归纳 ? [讨论 ] :略 [小结板书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 (1)增加 10克溶质后: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00%
溶液质量
9克 10克
=
× 100% =19%
90克 10克
注:若新增的 10克溶质未完全溶解,则上述计算错误。 (2)增加 10 克水后: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00%
溶液质量
9克
=
90克
10克 × 100% =9%
[小结 ] 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
[讨论 ]1.溶质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的关系。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小结板书 ]1.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学生活动 ]
(一名学生板演例题解析过程,其他学生提出异议。教师最后强调做题格式
溶剂质量 =81克 (不变 )
溶液质量 =19克 +81克 =100克 (增加 10克 )
即90克 +10克 =100克
(2)加入 10 克水后:
溶质质量 =9克 (不变 )
溶剂质量 =81克 +10克 =91克 (增加 ) 溶液质量 =9克 +91克 =100克 (增加 10克 )
即90克 +10克 =100克
[提示 ] 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 学生活动 ]50g × 9%8 =x × 2%0 解析: (同上方法 ) 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50 g × 9%8=x × 2%0 x=245 g
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 x。
245 g-50 g=195 g
答:把 50 g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 195 g。 [课堂练习 ]1.把 200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 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 =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投影 ] 例题:化学实验室现有 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 把 50 g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
[设问 ]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提示 ] 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
是什么 ?
?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
试管
溶液颜
溶剂质
溶质质
溶液质
溶质的质
编号
色比较
量/g
量 /g
量 /g
量分数
1
2 3 [学生活动 ] [交流活动结果 ] 1.填充上表结果 (略 )。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 ] 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 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那如何表明溶液 的组成呢 ?
[学生活动 ] [汇报结果 ]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
0.5 g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0%0 ≈4. 8%。
10 g 0.5g
1g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00% ≈9. 1%。
10 g 1g
1.5 g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00% ≈ 1%3 。
10 g 1.5g
[过渡 ] 根据以上所学, 同学们练习配制两杯简单的溶液,
[活动与探究 ](投影展示 ) 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
( ρ水=1 g ·cm -3)
溶质质量 /g
溶剂质量 /g
10
90
20
80
[ 学生活动 ]
[ 交流实验结果 ]
并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g
(1)
× 10%0 =10%。
[学生活动 ]50g × 9%8=(50 g+x) ×%20
解析: (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做题格式
)
解法 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 x。
50 g × 9%8=(50 g+x) ×%20
x=195 g
答:把 50 g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 195 g。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 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 课时安排 】 3课时
【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 学习情境 ]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 CuSO4溶液。
[ 介绍 ]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 设问 ]你观察到了什么 ?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
[作业 ] 习题 1、 2 板书设计 课题 3 溶液的浓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溶质质量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0%0
溶液质量
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10 g 90 g
20 g
(2)
× 10%0 =20%。
20 g 80g
[思考 ] 对两氯化钠溶液而言, 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 ?我们通常采用什么办法比 较溶液的浓稀呢 ?
[学生发言 ]1.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依稀。
2.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 [教师小结 ]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 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