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笔记

合集下载

中医执医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图表总结归纳

中医执医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图表总结归纳
4.关格
脾肾阳虚,湿浊内蕴
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温脾汤&吴茱萸汤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滋补肝肾,平肝息风
杞菊地黄丸&羚角钩藤汤
肾阳衰微,邪陷心包
温阳固脱,降浊开窍
急用参附汤&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
气血津液病症
1.郁证
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丹栀逍遥散
痰气郁结
行气凯郁,化痰散结
瘀血阻窍
去瘀生新,活血通窍
通窍活血汤
3.中风
中经络
风痰入络
祛风化痰通络
真方白丸子
风阳上扰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天麻钩藤饮
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镇肝熄风汤
中脏腑
痰热腑实
通腑泄热,息风化痰
桃仁承气汤
痰火瘀闭
息风清火,豁痰开窍
羚角钩藤汤
痰浊瘀闭
化痰息风,宣瘀开窍
涤痰汤
脱证(阴竭阳亡)
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参附汤&生脉散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真武汤
瘀水互结
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桃红四物汤&五苓散
2.淋证
热淋
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
石淋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石苇散
血淋
实证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
虚证
肾阴虚
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知柏地黄丸
脾气虚
益气养血通淋
归脾汤
气淋
实证
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沉香散
虚证
补气健脾,利湿通淋
补中益气汤

中医执医-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图表总结归纳

中医执医-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图表总结归纳
温补脾肾
补气运脾汤
5.呃逆
胃中寒冷
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丁香散
胃火上逆
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竹叶石膏汤
气机郁滞
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五磨饮子
脾胃阳虚
温补脾胃,降逆止呃
理中丸
胃阴不足
养胃生津,降逆止呃
益胃汤
6.腹痛
寒邪内阻
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良附丸&正气天香散
湿热壅滞
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大承气汤
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半夏厚朴汤
心神失养
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甘麦大枣汤
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归脾汤
心肾阴
滋养心肾
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
2.血证
鼻衄
热邪犯肺
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桑菊饮
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玉女煎
肝火上炎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气血亏虚
补气摄血
归脾汤
齿衄
胃火炽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加味清胃散&泻心汤
阴虚火旺
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逍遥散&木香顺气散
食滞痰阻
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六磨汤
积证
气滞血阻
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柴胡疏肝散&失笑散
瘀血内结
祛瘀软坚,扶正健脾
膈下逐瘀汤&六君子汤
正虚瘀结
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八珍汤&化积丸
4.鼓胀
气滞湿阻
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柴胡疏肝散&胃苓汤
水湿困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笔记汇总-共10页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笔记汇总-共10页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一、感冒-解表达邪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八、痰饮-温阳化饮
九、心悸
十、心痛-祛邪治标,扶正固本“补,通”
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十五、厥证
十八、胃痛
十九、痞满-苦辛开降,理气消痞
二十、呕吐
二十一、呃逆
二十二、噎嗝
二十四、泄泻
二十五、痢疾-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重者用血药,白重者重用气药。

二十七、胁痛
二十九、积聚(略)
三十一、头痛
三十二、眩晕
三十四、郁病-理气开郁,怡情易性
三十五、瘿气-养阴清热,解郁化痰
三十六、痉证(略)三十七、颤振(略)
四十、癃闭-六腑以通为用
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
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便自通。

四十二、腰痛-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
四十三、关格(略)
四十五、虚劳-补益
四十六、内伤发热(略)四十七、疟疾(略)
四十八、痹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五十、癌症(略)。

中医内科学笔记表格

中医内科学笔记表格
肾阴虚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合二至丸


虚热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上下相资汤
实热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热固经汤
血瘀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逐瘀止血汤
痛经
气滞血瘀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少腹逐瘀汤
湿热瘀阻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清热调血汤+车前子、苡仁、败酱草
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圣愈汤
肝阳头痛
平肝潜阳熄风
天麻钩藤饮
血虚头痛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加味四物汤
痰浊头痛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半夏白术天麻汤
肾虚头痛
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大补元煎
瘀血头痛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通窍活血汤


肝阳上亢证
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天麻钩藤饮
气血亏虚证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归脾汤
肾精不足证
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左归丸
痰湿中阻证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归脾汤
齿

胃火炽盛证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阴虚火旺证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燥热伤肺证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桑杏汤
肝火犯肺证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证
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百合固金汤


胃热壅盛证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泻心汤合十灰散
肝火犯胃证
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中医内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内科学》表格整理
暑湿伤表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鸡苏散、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新加香薷饮
香薷散内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中医内科学》考点精华总结
序号
病证
辩证
分型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方歌
1
感冒
风寒束表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
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排脓解毒
加味桔梗汤/桔梗白散(胸部胀满,喘不得卧,大便秘结)
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恢复期
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卡吐浓痰渐少,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纳好转.或有胸胁隐痛,难以平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口燥咽干,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或见咳嗽,咯吐脓血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
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煎:二陈汤+熟地、当归
4
喘证
实喘
风寒壅肺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中医内科学笔记表格

中医内科学笔记表格
藿香正气散
食滞内停证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保和丸
痰饮内阻证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肝气犯胃证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四七汤


脾胃气虚证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香砂六君子汤
脾胃阳虚证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理中汤
胃阴不足证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麦门冬汤
郁证

肝气郁结证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证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肝阳头痛
平肝潜阳熄风
天麻钩藤饮
血虚头痛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加味四物汤
痰浊头痛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半夏白术天麻汤
肾虚头痛
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大补元煎
瘀血头痛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通窍活血汤


肝阳上亢证
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天麻钩藤饮
气血亏虚证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归脾汤
肾精不足证
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左归丸
痰湿中阻证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补血荣筋丸


邪壅经络证
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羌活胜湿汤
肝经热盛证
清肝潜阳,熄风镇痉
羚角钩藤汤
阳明热盛证
清泄胃热,增液止痉
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心营热盛证
清心透营,开窍止痉
清营汤
痰浊阻滞证
豁痰开窍,熄风止痉
导痰汤
阴血亏虚证
滋阴养血,熄风止痉
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肺热津伤证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清燥救肺汤

《中医内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内科学》考点精华总结序号病证辩证分型临床表现治法1感冒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辛温解表风热犯表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辛凉解表暑湿伤表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清暑祛湿解表气虚感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益气解表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阴虚感冒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解表2咳嗽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燥伤肺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内伤咳嗽痰热郁肺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中医内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内科学》考点精华总结
序号
病证
辩证
分型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方歌
1
感冒
风寒束表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
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风痰哮
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风热犯表
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风燥伤肺
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温燥)或杏苏散(凉燥)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中医内科学笔记表格

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参附汤合生脉散



风痰瘀阻证
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解语丹
气虚络瘀证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补阳还五汤
肝肾亏虚证
滋养肝肾
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风水相搏证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越脾加术汤
湿毒侵淫证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证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证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


脾阳虚衰证
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
肾阳衰微证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瘀水互结证
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热淋
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
石淋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石韦散
血淋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
气淋
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沉香散
膏淋
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
劳淋
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证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冷哮证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证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证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中医内科学表格归纳

一、感冒-解表达邪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证型1.风寒束表证2.风热犯表证3.暑湿伤表证4.气虚感冒5.阴虚感冒治法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祛湿解表益气解表滋阴解表代表方药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新加香薷饮参苏饮加减葳蕤汤第一节感冒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葱豉桔梗汤连翘,竹叶栀子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表里双解汤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方歌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方歌一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方歌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成八味,阴虚感冒用毋违。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谓。

二、咳嗽-外感咳嗽应祛邪利肺;内伤咳嗽标实者祛邪止咳,本虚者扶正补虚。

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证型1)风寒袭肺证2)风热犯肺证3)风燥伤肺证4)痰湿蕴肺证5)痰热郁肺证6)肝火犯肺证7)肺阴亏耗证第二节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方歌一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肺泻肝、顺气降火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代表方药三拗汤合止咳散桑菊饮桑杏汤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清金化痰汤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沙参麦冬汤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
整理笔记
中医内科学证治表格整理一、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
十五、厥证
二十、呕吐
二十一、呃逆
二十四、泄泻
二十九、积聚(略)
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
四十一、消渴-养阴生津,清热润燥
四十二、腰痛-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
实者祛邪活络为要
四十三、关格(略)
四十四、遗精-实证以清泄为主,虚证以补肾固涩为主
四十五、虚劳-补益
四十六、内伤发热(略)四十七、疟疾(略)
四十八、痹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四十九、痿病-调理脾胃,补益肝肾,育阴清热,不妄用风药为基本原则
五十、癌症(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