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1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1.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3.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丹江口水库向四周迁移,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第3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
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迁走;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答案 2.C 3.D下图中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正值为迁入。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甲、丙B.乙、丁C.丙、丁D.甲、丁5.如果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匈牙利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6.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人口变动情形的是 (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4题,将图中各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差额率转换后相加即可求出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
第5题,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科威特、索马里等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受邻国战争及石油开采的影响,科威特的人口迁入量较大。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较强,向往城市 生活,渴望融入 城市
以口信、书信为 以电话、网络为
主,信息量少, 主,信息量大,
频率低,速度慢,频率高,速度快,
与传统农民接近 与现代市民接近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 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 [提示] 相同点:都是为了寻求更多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 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 不同点: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如就业 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 是城市的拉力,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 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
B.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
C.建设交通枢纽城市
D.控制城市房价上涨
考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 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 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 对迁
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 入地
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②影响人口年龄结构;③影 对社 响经济、文化的发展;④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 会、 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⑤ 经济 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人类生产活动的发 展;⑥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十年来该市( D )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1.根据人口迁移相关数据判断人口迁移情况a.利用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据判断人口迁移情况(1)(2018全国Ⅰ文综,8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C)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解析:户籍人口包括登记户口仍然常住在该地的人口和登记户口但外出的人口,常住人口包括登记户口仍然常住在该地的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
读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因此可以推断登记户口但外出的人口大于外来常住人口,即外出务工人口多于外来务工人口,故A项错误。
图中只反映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变化,没有反映该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因而无法判断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故B项错误。
图中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即外出务工人口与外来务工人口的差值呈减小趋势,说明本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故C项正确。
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上升趋势减缓,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增加,故D项错误。
2)该直辖市是(D)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析:四个直辖市中,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可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故其常住人口应大于户籍人口,故A、B、C项错误。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导致外出务工人口较多,故D项正确。
此题也可以结合人口数量判断,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市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其户籍人口超过3000万,而其他三个直辖市的户籍人口都少于3000万,故判断该直辖市是重庆市。
b.根据人口迁移比例判断所属国家或地区(2)(2019改编,8分)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
读图,回答1~3题。
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1910年B.1970年C.2005年D.2010年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A.黑龙江B.上海C.西藏D.三峡库区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该地区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2004年前人口迁移率也大于零,说明人口数量是持续上升的,只是最后几年增长速度放慢。
第2题,解析见上题。
第3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北等地人口“闯关东”使黑龙江人口迁入率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北等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闯关东”人数减少,甚至出现“雁南飞”现象,最后导致黑龙江人口迁移率降低为负值。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江西省净迁入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入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项正确。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达标练人口的空间变化(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云南省曲靖高三质量监测卷)户籍人口是指已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某地一定时间 (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2006— 2016年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1 •根据材料,近十年来该直辖帀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 A. 迁入率与迁出率基本平衡B. 青壮年人口数量增加C. 劳动力需求比例下降D. 人口生育率上升2 •该直辖市() A.城市化水平最高 B •经济高度发达 C.城市化速度较慢D •发展速度较快 【解析】:1.B 2.D 1.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 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 既包括 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 “外来人口”据图可知,■Mm IWSO —8? 人口仍人—户■人口【解析】:3.A 4.D 第3题.广东经济增长快,就业机会多对外吸引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由图可 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 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 量有所增加,青壮年人口数量增加;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 都涉及到 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故 B 项正确。
2•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 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 于常住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发展较快,故 D 项正确 (2019黑龙江哈尔滨高三调研)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GDP 和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据图回答下列各题3. 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B. 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C. 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D. 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4.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B. 2006年20- 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广东 GDP 占全国比重下降C. 只有使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 GDP 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D. 东北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 ■ ■ T -------------------- * UT k --------------------------- " F ' ' 份声声我炉褂尹 声声尹炉炉护力大,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A正确;东北经济持续下滑,人口外迁现象突出,青少年儿童比例会下降,人口的增长会下降,B错;影响人口模式变化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并不会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也不会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 -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C、D错。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梳理】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由欧洲迁移到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温馨提示]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重难讲解】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如表所示:(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4.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5.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6.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专练卷: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专练卷:人口的空间变化经济与人口增长是困扰我国以后开展的两大效果。
下表是我国浙江省2021~2021年人口统计表。
据此完成1~3题。
1.2021~2021A.人口增长快,失业压力大B.休息密集型企业集聚,吸引外来劳工C.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外迁D.经济增长缓慢,对外来休息力拉力减小2.2021~2021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的状况是()A.机械增长率<0B.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C.自然增长率<0D.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3.构成2021~2021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状况的最主要缘由是()A.产业转移,外来休息力大幅增加B.环境污染严重,本省人口大幅度外迁C.我国二孩政策出台,人口出生率大增D.城市化开展快,城市人口出生率偏低答案:1.B 2.A 3.A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
以下图为1985~2021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表示图。
读图,回答4~6题。
4.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5.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清楚的主要影响要素是()A.经济开展水平B.资源状况C.国度政策D.交通条件6.2021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缘由是()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C.产业结构优化晋级D.限制人口迁入答案:4.B 5.A 6.C以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21年、2021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完成7~8题。
7.与2021年相比,2021年该县从事农业消费的农民()A.人均消费规模扩展B.休息力价钱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增加8.该县能够位于我国()A.珠江三角洲地域B.京津地域C.长江三角洲地域D.川渝地域答案:7.A8.D以下图区分为甲、乙、丙、丁四地域人口变化状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要素图。
高三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的迁移
❖ 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 生改变。
❖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的三个条件:
例: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 2、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3、聚居在约旦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1、人口的迁移
❖ 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 生改变。
的地区Βιβλιοθήκη 肥沃的土壤有 土壤 利于农垦,提
高作物产量
美国老人退休后向南 部和西部“阳光地带” 迁移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因素
原因
典例
自然
(过去 的决定 因素)
动植物的生长 水源 以及人的生存
需要水
因发现、开发 资源 某种矿产资源
吸引大量人口 迁入
我国游牧民族的逐水 草而居
大庆——石油资源的 开发
因素
原因
典例
中么国要的他离们民开为家工什乡潮,
来到大城市呢?
“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 了源源不断的农民工。
❖ 他们离开家乡,来到经济发达地区,成为城市经济建 设的一支生力军。
必修二 第一章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迁移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国内人口迁移
有计划 有组织
为开发内地和边疆,大 量专业人员有组织地移 民到东北、内蒙古、新 疆、青海、西藏等地, 支援其工农业建设。
20世纪80年代务工经商流动人口
北京市
经济发达, 就业机会 多,收入 高,医疗、 教育、居 住条件好;
长江三角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单选题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9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19—2019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19年和2019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 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 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 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 外来务工人员剧减2.2019年后该省A. 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 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 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D. 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下图为“我国某市2019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流入人口中A. 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B. 老龄人口比重较大C. 女性人口比重较大D. 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4.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A. 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B. 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C. 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D. 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近年来,离开“北上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2019年第二季度全网移动用户的大数据显示,“北上广”迁出的人群主要流向了重庆、杭州、成都、厦门、苏州等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与“北上广”相比,重庆等地A. 生活服务设施较完善B. 人均消费水平更高C. 城市的拥堵指数更高D. 房地产价格较低6.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应当重点A. 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入B. 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C. 加强对迁入人口的职业培训D. 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能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现为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高的省市城市病最突出B. 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C. M低的省市处于高水平均衡阶段D. 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快8.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A. 降低城市化速度B. 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C. 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D. 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A. ①B. ②C. ③D. ④10.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住房紧张B. 产业升级C. 技术人才外流D.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11.下列做法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是A. 加快工业发展B. 大量迁入人口C. 利用区域外的资源D. 进行人工降水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
“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背篼军”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 新疆北部B. 华北平原C. 珠江三角洲D. 大巴山地13.“背篼军”的出现可以A. 方便城市居民生活B. 解决农村增收问题C. 有利于城市治安稳定D.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14.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小组经过研究得出,“背篼军”正逐步走向消失,下列选项能成为其论据的是①城市工资水平升高②城市服务行业兴起③国家户籍管理改革④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二、综合题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火地岛夏凉冬冷,气温较低,岛上雪山重峦叠嶂,森林密布。
图a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
材料二考察中发现,该岛东部与西部白然差异显著;在对南部某自然保护区考察时,还发现大多树木低矮,或匍匐在地,或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或“醉汉林”景观(如图所示)。
材料三鸟斯怀亚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是火地岛地区的首府、行政中心,也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常住居民仅16000人左右。
该市距离南极大陆最近处仅800千米,整个城市都呈现出南极风光。
乌斯怀亚传统民居;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如图)。
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风光,每年吸引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旅游旺季时,游客可达5~6万人。
(1)结合材料一,描述火地岛东西部降水分布差异,并简述其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在该岛出现许多“醉汉树”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乌斯怀亚市常住人口少而外来人口多的原因。
(4)简述乌斯怀亚的传统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玛瑙斯多雨期一般是从11月至次年5月,而里约热内卢多雨期在12月至次年4月。
巴西政府于1960年4月21日正式把首都从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迁至新建的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市起初人口不足20万,随后大量外州移民涌入,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全国较大城市之一。
巴西幅员辽阔,可耕地面积有3亿多公顷,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有1亿多公顷。
巴西农业增产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近几年来,一连串的玉米和大豆丰收,使得国际粮食市场供应过剩、价格下降,严重削弱了巴西品牌农业的“王者”地位,加之巴西国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抬升,引起粮食生产成本上涨,导致巴西农业面临危机。
下图为巴西等高线地形略图。
(1)与玛瑙斯相比,分析12月至次年4月里约热内卢多雨成因的不同之处。
(2)说明巴西利亚迁都后吸引大量外州移民涌入的理由。
(3)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极大的自然原因。
第1页/共5页(4)针对巴西农业面临的危机,试为巴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7.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巴库为阿塞拜疆(1922年加入苏联,1991年独立)的首都,该市居民有多个民族,主要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俄罗斯和犹太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在19世纪末约为4万人,到1939年达35万,目前降至10万左右.20世纪初巴库油田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油田之一.材料二巴库附近区域略图和M、N两地气温统计图.(1)简述虚线框内区域河流的水系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2)简述M、N两地气温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3)简析巴库俄罗斯族人口数量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
(4)简述油田开发对巴库第二产业的影响。
1.【小题1】B【小题2】C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判读及影响。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B对,D错;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A错;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C错。
故选B。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
根据材料“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可知,人口出生率变化不大,A错;读图可知,2019年后该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为正,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C对;安徽省劳动力充足,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明显,BD错。
故选C。
3.【小题1】C【小题2】D本题考查人口迁移与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读图可知,流入人口中男女性别比小于户籍人口的男女性别比,说明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小,即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的比重大,C 正确;与户籍人口相比,流入人口的劳动力比重较大,老龄人口、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小,ABD 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有增加了该市的就业压力、加大了该市的环境压力、加大了该市的基础设施的压力,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增加,对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不大。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小题1】D【小题2】B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北上广”生活成本高是导致流动人口外迁的推力因素,与“北上广”相比,重庆等地经济发达程度稍逊,在生活服务设施、城市拥堵方面、人均消费水平方面均不如北上广,房地产价格较低,ABC错,D对。
故选D。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的方向。
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应当重点承接科技导向型产业人员的转入,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对迁人人口的职业培训应是用人单位或打工人员的自主行为,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B正确,ACD错。
故选B。
7.【小题1】B【小题2】D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半城镇化率。
半城镇化率M越高,说明该地迁入人口多,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
【解答】由题可知,人口半城镇化率M越高,经济越发达。
M高的省市不一定城市病最突出,城市病还和城市的管理相关,故A错误;M高的地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迁入该地,故B正确;M低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也比较低,故C错误;M的高低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快慢,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半城镇化的问题在于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解答】由半城镇化率的定义可知,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在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中,无法享受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因此降低城市化速度、加速郊区城市化、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重视以人文本的城市化进程,改变这部分人口的不平等待遇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小题1】D【小题2】B【小题3】C本题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判读。
【解答】人口自然增长率与迁入率的和为正时,人口数量增加。
图示四个时期都为正值,所以该地区人口一直在增加。
最后时段④人口最多,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第3页/共5页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紧扣题目“最有可能”这个信息。
【解答】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
③时期以后,是迁入图示地区的迁移率开始降低,但仍然是迁入状态,迁入人口开始减少;而环境恶化、住房紧张、技术人才外流、本地人口大量外迁等都会使人口迁出。
所以最有可能的是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劳动力需求的减少,B对,AC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解答】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与其拥有的资源数量有关,利用区域外的资源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可直接提高环境承载力。
C对,ABD错。
故选C。
12.【小题1】D【小题2】A【小题3】B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和获取、解读图形信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