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亭记》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苏轼《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苏轼《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苏轼《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抃.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

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亭以雨名,志.喜也志:记载B.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名:命名C.雨麦于岐山之阳.阳:山的北面D.农夫相与抃.于野抃:鼓掌,表示欢喜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周公得禾,以.名其书/举匏尊以.相属B.以为休息之.所/唯江上之.清风C.官吏相与庆于.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五日不雨,可乎./相与枕藉乎.舟中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B.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C.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D.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引经据典,借古代周公、汉武、叔孙等历史名人的史实说明以喜名物古已有之,表示不忘的用意。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喜雨亭记苏轼的阅读答案
篇一:喜雨亭记苏轼的阅读答案
篇二:喜雨亭记苏轼的阅读答案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注释】①志:记。

②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

③忭:喜乐,欢欣。

④荐饥:连年饥荒。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②是岁之春()
③以属客而告之()
④五日不雨则无麦()
(2)下列句中的“以”与“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以怪之矣b.以啮人,无御之者c.不以物喜d.祭以尉首。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及答案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及答案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及答案《喜雨亭记》节选阅读及答案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②余至扶风之明年2.下列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示不忘一也/长烟一空B.以为休息之所/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为亭于堂之北/武陵人捕鱼为业D.五日不雨可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4.《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处。

参考答案:1.①题名,命名②第二年2.D3.①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

②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4.关心人民疾苦(意思对即可)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喜雨亭记》节选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1.2.3.4.5.6.7.8.。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1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②余至扶风之明年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示不忘一也/长烟一空B.以为休息之所/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为亭于堂之北/武陵人捕鱼为业D.五日不雨可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4.《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处。

参考答案:1.①题名,命名②第二年2.D3.①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

②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4.关心人民疾苦(意思对即可)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2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喜雨亭记》阅读附答案

《喜雨亭记》阅读附答案

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完成8—11题。

(14分)亭以雨名,志①喜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注释】①志:记。

②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

③忭:喜乐,欢欣。

④荐饥:连年饥荒。

荐,重。

【小题1】.(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②是岁之春 ( )③以属客而告之 ( )④五日不雨则无麦( )(2)下列句中的“以”与“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固以怪之矣) B.以啮人,无御之者C.不以物喜D.祭以尉首【小题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2分)今天不遗斯民【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小题4】.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小题1】(1)①到②这③同“嘱”④下雨 (2)D【小题1】今/天不遗斯民【小题1】(1) 引来了水,种上了树,把这儿当作休息的地方。

(2)略【小题1】表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与百姓同忧患、共欢乐的思想感情。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雨亭记节选》阅读答案1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⑤,虽欲优游⑥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注】①扶风:凤翔府,位于现在陕西省境内。

1061年,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②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

③忭(biàn)欢乐。

④荐饥:连年饥荒。

⑤二三子:你们。

⑥优游:悠闲自得。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予至扶风之明年▲(2)是岁之春▲(3)既而弥月不雨▲(4)五日不雨则无麦▲1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17.丁卯三日后,苏轼在朋友圈发了以下内容。

请联系文本内容,分析其原因。

(6分)阅读答案:15.(4分)(1)第二年(2)这(3)下雨(4)就16.(2分)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17.(6分)苏轼是在喜雨来临后,扶风百姓和乐,才关注到“亭”的建成,说明苏轼在建亭之时,更多关注的是“雨”的情况。

《醉翁亭记》《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3)既而弥月不雨(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有共通之处。

(4分)1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答:答案:二、(15 分)7.(3分)(1)跟从,随从(2)第二年(3)下雨8.(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分)(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10—13题。

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10.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治:修建。

B.亭以雨名,志喜也。

名:命名。

C.雨麦于岐山之阳阳:山的南面。

D.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狱:监狱答案:选D项。

狱,诉讼案件。

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丁卯大雨,三日乃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惟江上之清风C.忧者以喜,病者以愈故为之文以志D.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答案:选B项,皆为结构助词,译为“的”。

(A项,才,副词;竟然,副词。

C项,因为,介词;来,目的连词。

D项,在,介词;从,介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喜雨亭记》一反亭台游记的通常写法,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交错并用,可谓运笔生辉,出手不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完成8—11题。

(14分)亭以雨名,志①喜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注释】①志:记。

②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

③忭:喜乐,欢欣。

④荐饥:连年饥荒。

荐,重。

【小题1】.(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是岁之春 ( )③以属客而告之 ( ) ④五日不雨则无麦( ) (2)下列句中的“以”与“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固以怪之矣) B.以啮人,无御之者C.不以物喜D.祭以尉首【小题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2分)今天不遗斯民【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小题4】.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小题1】(1)①到②这③同“嘱”
④下雨 (2)D【小题1】今/天不遗斯民【小题1】(1) 引来了水,种上了树,把这儿当作休息的地方。

(2)略【小题1】表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与百姓同忧患、共欢乐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