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体格生长

合集下载

3.体格发育

3.体格发育

• 6.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
平脐(小婴儿取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
一周的长度
2岁前胸围与腹围大约相等 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者需测量腹围
二、与体格发育相关的指标
• (一)颅囟(囟门)
• 1.概念 新生儿颅顶各骨骼未完全发育,骨缝间 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骨缝间的纤维 组织膜较大,称为颅囟。 • 生理学意义 在胎儿出生经过产道时改变头部的形 状,避免发生颅内损伤;还可保证颅骨随大脑的 发育而不断扩大。
二、与体格发育相关的指标
• (一)颅囟(囟门) • 2.主要分类 前囟 后囟 蝶囟 乳 突囟 • 前囟 位于颅顶部,是额骨和顶 骨形成的菱形间隙。正常婴幼 儿1~1.5岁闭合。 • 后囟 脑后枕部三角形的间隙。 通常在婴儿6~8个星期就关闭了。 人字缝
枕骨 后囟 顶骨 顶骨 矢状缝 额骨 额骨 额缝 对边中点 连线 前囟
身高(长)测量
< 3岁
卧位测 ---身长
≥3 岁
立位测 ---身高
身长测量
身高测量
(二)身长的增长指标
• • 2.坐高(顶臀长)(crown-rump length or sitting height) 坐高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小儿仰卧位测量,称为顶臀长。 坐高主要反映婴幼儿躯干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躯干和下肢的比例关系。 • 坐高/身高:由出生时的66%降至6岁时的55%,14岁时53%。此百分比显 示了身材上下部的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匀称性。
牙齿萌出迟。
出牙反应: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 牙齿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
减低、先天愚型等
第二节 其他年龄期的体格发育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 第一章 婴幼儿生长发育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 第一章 婴幼儿生长发育
第一章 婴幼儿生长发育
01 婴幼儿体格发育 02 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
03 早产儿体格发育 04 婴幼儿生长发育评价
第一节 婴幼儿体格发育
一、体格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二、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1.1 婴幼儿体格发育
一、体格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 (一)体格发育的规律 • 1. 生长的连续性、非匀速性、阶段性 • 2. 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和协调性 • 3. 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 4. 个体差异
成熟;3 岁时神经元细胞分化基本成熟;8 岁时神 经元细胞分化水平接近成人。 • 2. 脑功能的发育 • (1)大脑。 • (2)小脑。 • (3)脑干。
1.2 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
一、神经系统发育
➢ (二)脊髓的发育 • 足月儿出生时脊髓重 2 ~ 6g,脊髓功能相对成熟。脊髓
下端在胎儿期位于第 2 腰椎下缘,4 岁时上移至第 1 腰 椎。脊髓的髓鞘由上而下逐渐形成,约于 3 岁时完成髓 鞘化。 • 出生时听神经的神经纤维髓鞘化程度高,出生后 3 周视 神经才完全髓鞘化。 • 大多数神经纤维髓鞘化在胎儿或婴儿期就已经开始,一 直持续到 10 岁左右才结束。 • 胼胝体的髓鞘化则到 21 岁左右完成。
1.1 婴幼儿体格发育
二、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 (四)生殖系统的发育 • 生殖系统的发育可分为胚胎期性分化和青春期生殖系统发育两个阶段。胚胎期性分化
主要包括性决定和性分化,涉及诸多相关基因的级联调控机制,胎儿 6 周之前性腺既 可发育成睾丸,也可发育成卵巢。胎儿 8 ~ 12 周时,在位于 Y 染色体短臂的 SRY 基 因的作用下,原始性腺分化为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芽胚。女性具备两 条 X 染色体,无 SRY 基因,胎儿 12 周后原始未分化性腺逐渐分化为卵巢、输卵管及 子宫。人类性别决定于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凡结合成 XY 型的受精卵发育成男 性,XX 型的则为女性。 • 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生殖系统迟至青春期前才开始发育。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 第二章 婴幼儿生长发育偏离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 第二章 婴幼儿生长发育偏离

2.1 婴幼儿体格生长偏离
二、身高发育偏离
➢ (一)身材矮小 • 1. 特发性矮小 • 2. 内分泌疾病 ➢ (二)身材过高 • 身材过高是指身高(长)大于同年龄、同性别婴幼儿正
常均值加 2 个标准差(>+2SD)或位于第 97 百分位以 上,常见于性早熟、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和家族性高 身材。
2.1 婴幼儿体格生长偏离
等而发展出来的许多紧张和习惯性动作中,跟吸吮手指原因类似。 ➢ (二)干预方法 • 婴幼儿咬指甲的干预方法除了参考前文吸吮手指的干预方法以外,还要
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2 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障碍
三、习惯性交叉擦腿
➢ (一)原因 • 习惯性交叉擦腿的初始原因可能是外阴局部刺激引起的瘙痒,如
外阴部炎症、湿疹、包皮过长、包茎、蛲虫感染等,继而发展成 习惯性动作。有的婴幼儿因无聊而玩弄外生殖器,或大人逗玩小 儿生殖器,也会使婴幼儿逐渐养成习惯动作,这种情况多见于男 孩。另外,不良的生活环境、婴幼儿情绪紧张和焦虑等也可引发 或加剧这种行为,他们会将此作为缓解焦虑和自慰的一种手段。 ➢ (二)干预方法 • 1. 提高认识,正确看待此行为 • 2.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和作息习惯
2.2 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障碍
七、喂养障碍
➢ (一)原因 • 1. 生理因素 • 婴幼儿发育迟缓、患慢性疾病、神经肌肉或颌面部功能失
调、胃食管反流、食物过敏等都可导致喂养障碍。 • 2. 心理因素 • 父母经验不足、喂养方法不当,会造成婴幼儿对进食的恐
第二节 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障碍
一、吮手指 二、咬指甲 三、习惯性交叉擦腿 四、屏气发作 五、攻击性行为 六、屏幕儿童
七、喂养障碍 八、异食癖 九、反刍障碍 十、语言发育障碍 十一、精神发育迟滞 十二、学习障碍

新生儿体格生长评估标准

新生儿体格生长评估标准

新生儿体格生长评估标准
新生儿体格生长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重:正常足月出生的新生儿,男童出生体重为±,女童出生体重为±。

新生儿时期体重增长应大于600g,一般满月时体重为\~。

最新统计表明,新生儿平均体重已经达到了,目前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巨大儿出生率同样有所提高。

2. 身高:正常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cm左右。

出生到满月时,身高增长在4cm\~5cm之间。

3. 头围:新生儿诞生时平均头围是33\~35CM之间。

由于新生儿平均体重在增加,平均头围也相应增加,最新统计表明,新生儿平均头围已经达到了35CM。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关于新生儿体格生长评估的疑问,建议咨询儿科医生或专业医疗保健人员。

婴幼儿各体格生长指标计算公式

婴幼儿各体格生长指标计算公式

婴幼儿各体格生长指标计算公式
婴幼儿的体格生长指标是对婴幼儿身高、体重、头围等参数的测量和
评估,用于判断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正常。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计
算公式。

1. 体重指数(Weight for age)
体重指数用于评估婴幼儿的体重发育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婴幼儿体重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体重指数=(实际体重-平均体重)/标准差*10+50
其中,实际体重是婴幼儿的实际体重值,平均体重和标准差根据年龄
和性别可以在WHO的生长发育曲线表中找到。

2. 高度/身高指数(Length/height for age)
高度/身高指数用于评估婴幼儿的身高发育情况。

计算公式与体重指
数类似:
高度/身高指数=(实际身高-平均身高)/标准差*10+50
其中,实际身高是婴幼儿的实际身高值,平均身高和标准差可根据相
应的生长发育曲线表中找到。

3. 头围指数(Head circumference for age)
头围指数用于评估婴幼儿头围的生长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
头围指数=(实际头围-平均头围)/标准差*10+50
实际头围是婴幼儿的实际头围值,平均头围和标准差可在相应的生长发育曲线表找到。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生长指标可以使用,比如体重与身高的比值(身高体重比,Body Mass Index,BMI)等。

0—3岁婴幼儿体格生长指标

0—3岁婴幼儿体格生长指标

0—3岁婴幼儿体格生长指标0-3岁是婴幼儿最关键的生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体格生长指标对其正常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0-3岁婴幼儿体格生长指标的详细描述。

0-3个月期间,婴儿的身长和体重都会有快速增长。

正常情况下,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会长高2.5厘米到3.8厘米,体重会增加500克到900克。

在出生后的第三个月,身高会再增长2.5厘米到3.8厘米,体重会增加1.3千克到1.8千克。

此外,头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指标,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每个月都会增大1.5厘米至2.5厘米。

从3个月到1岁之间,婴儿的生长速度会减缓,但依然较快。

从3个月到6个月,婴儿的身高每个月增长1.2厘米到2.5厘米,体重每个月增加600克到900克。

6个月到1岁期间,身高每个月增长0.8厘米到1.5厘米,体重每个月增加450克到600克。

头围的增长速度会放缓,通常每个月增大0.6厘米至1厘米。

在1岁到3岁之间,婴幼儿的生长速度进一步减缓。

身高的增长速度通常小于1岁时,每个月增长0.4厘米到0.8厘米;体重的增长速度也较小,每个月增加300克到500克。

头围的增长速度几乎相对稳定,每个月大约增大0.4厘米。

此外,测量体重和身高是评估孩子是否正常生长的重要指标。

通常,男婴比女婴稍微重一些,但身高差异不明显。

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婴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会经历体重下降,然后开始迅速增长。

饮食营养也是婴幼儿体格生长的重要因素。

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全面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母乳应该是婴儿的首选食物,至少喂养到出生后的前6个月。

此后,可以逐渐引入辅食,包括粥、果泥、蔬菜和肉类等。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多样化的食物有助于婴幼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展。

婴幼儿体重身长

婴幼儿体重身长

婴儿期各阶段体格发育平均值对照500-600克,身长每月平均增长约2.0-2.4厘米。

有部分孩子在6个月左右萌出第一颗乳牙,一般为下门牙。

4-6个月男童体格发育月龄体重(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4个月7580 65.06 42.14 42.515个月8240 67.46 43.24 43.526个月8770 69.66 44.44 44.354-6个月女童体格发育月龄体重(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4个月7140 63.98 41.39 41.585个月7620 65.89 42.18 42.596个月8270 68.17 43.31 43.577-9个月此期小儿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前面6个月来说,继续减慢,体重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左右,身长平均每月增长1.5厘米。

7-9个月男童体格发育月龄体重(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7个月9120 71.2 44.9 44.98个月9520 72.9 45.4 45.59个月9720 74.2 45.9 45.77-9个月女童体格发育月龄体重(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7个月8580 69.2 43.8 44.18个月8900 71.2 44.4 44.59个月9150 72.6 44.8 44.810-12个月体格生长进一步放慢。

体重每月平均增加150-200克,每月身长增高1-1.5厘米。

乳牙萌出月4-6颗门牙。

10-12个月男童体格发育月龄体重(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10个月9900 75.4 46.3 4611个月1017 76.7 46.6 46.412个月1042 78 46.9 46.810-12个月女童体格发育月龄体重(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10个月9400 74 45.2 45.211个月9520 75.2 45.4 45.312个月9640 76.4 45.6 45.413-18个月出生第二年起体格生长开始明显较前减慢。

婴幼儿体格生长发育规律

婴幼儿体格生长发育规律

婴幼儿体格生长发育规律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发育,简直是一场神奇的旅程,像是大自然精心设计的一场表演,每个阶段都让人又惊又喜。

你可能会问,婴儿是怎么从一个小小的球状生命,变成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家伙呢?答案就在那一个个不经意的变化里。

刚出生的宝宝,完全就是个小肉团,四肢蜷缩得像是包子馅儿。

别看他小,真得给他点时间,他可是有“成长的秘诀”的。

第一阶段就是在吃奶、睡觉之间来回转换,嘴巴不停地吸,眼睛闭着,呼吸平稳,身体慢慢长大。

你别小看这时候的宝宝,虽然他一整天都在睡觉,但体重是悄悄地在涨。

特别是刚出生那几个月,宝宝一周长的体重就能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多!话说回来,宝宝的骨骼和肌肉并不是一开始就“硬朗”的。

其实他们一开始的骨头是软软的,像橡皮泥一样。

你有没有发现,新生儿的头会稍微有点扁,摸上去软乎乎的?这就是骨头还在发育呢,像是正在慢慢塑形的雕塑。

所以这时候,妈妈可得小心了,别让宝宝的头受什么撞击。

宝宝的体型比例也很特别,头部明显大于身体,别小看那小小的脑袋,它可承载了整个宝宝的思维雏形。

慢慢的,宝宝的动作越来越有“意思”。

从2个月开始,他们会开始有意识地抬头,像是在告诉你:“看我多强!”当宝宝在趴着时,抬起头来四处张望,别提多让人兴奋了。

那时,你只需要看着他努力的模样,就会觉得,天啊,这孩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厉害。

不仅能抬头,手脚也开始变得有力量了。

虽然看起来像是晃晃悠悠的,但是他总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不久之后,他就能自己翻身了。

翻个身,开心得要命,这算是他们的小胜利!而到了四个月,宝宝的眼神开始变得活跃,跟你对视的时候,仿佛能透过眼睛看到他的小小世界。

那时的他,还不会爬行,但你能看到他为了抓玩具,已经努力伸手,时不时还会发出开心的笑声。

别说,这笑声听得妈妈心花怒放啊!其实从这时起,宝宝的协调性已经悄悄地在培养了,虽然他还不能一下子抓住东西,但慢慢的,他能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小物件,眼睛也越来越明亮有神。

再接下来的6个月,宝宝的发育速度真的是肉眼可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格生长(一)影响因素遗传:5岁以后的儿童逐渐显现出遗传的特性。

人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但是,环境因素对遗传的性格特征可以起加强或暴露、减弱或掩盖的作用。

环境:营养- 物质基础。

年龄越小受营养影响越大。

疾病、理化因素、社会环境及其他- 直接或间接影响家庭- 重要影响。

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父母职业、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及保育条件等皆对儿童身心发育及性格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胎儿期早期(受精卵分化开始 -- 胎龄12周):细胞快速分裂和分化,是机体重要器官和其他结构形成的时期,此期胎儿身体基本形成。

中期(胎龄16 -- 24周):胎儿骨骼发育时期,是人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阶段。

晚期(胎龄28周 -- 出生):胎儿肌肉、脏及皮下脂肪增长为主的体重增长期,是人一生中体重增加最快的阶段。

(三)出生后的体格生长一、常用评价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上下部量、指距等。

体重和身高在婴儿期(尤其前3个月)和青春期出现2个生长高峰。

1、体重:反映近期营养状况和评价生长发育单位:千克kg,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儿童期体重非等速增加,评价宜以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宜用公式计算和人群均数为绝对标准。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2-3天由于摄入尚少、不显性失水和排大小便,体重可减轻3% ~ 9%,至7-10天可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予及时喂哺可减轻或避免发生。

平均出生体重约 3 kg3月为出生时2倍正常足月婴儿在生后第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5 kg6月……….....2.5倍生后前3个月体重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3 kg)1岁………….3倍2岁………….4倍2岁~青春前期体重年增长值约2 Kg体重估算公式(kg):3-12月(月龄+9)÷21- 6岁年龄×2+87-12岁(年龄×7-5)÷22、身高:反映长期营养状况和骨骼发育。

记录至0.1cm 。

身高估算公式(cm):2-12岁年龄×6+773岁以下- 卧位身长(立位测量不易准确)3岁以上- 立位身高立位与卧位测量数可相差1-2cm,上午比下午可高1-1.5cm 。

出生平均身长50cm生后前3个月身长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11-12cm)1-6月平均每月增长2.5cm 6月约65cm7-12月……………….1.5cm 1岁约75cm1-2岁平均每年增长10cm 2岁约85cm2-12岁平均每年增长5cm青春期终止生长停止3、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顶-臀长),可受臀部软组织厚度的影响。

代表上、下部量的测量,评估脊柱和头的发育,可间接反映下肢与躯干的比例。

记录至0.1cm。

出生时坐高占身长的66% ,4岁占身长60% ,6岁后则<60% 。

有些遗传、分泌疾病可使身体某些部分比例失常,故测量上部量(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和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新生儿上部量占60% ,下部量占40% ,身高中点在脐上;1岁时中点在脐下;6岁时中点下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之间;12岁左右上、下部量相等,中点恰在耻骨联合上缘。

4、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外隆凸最高点绕头一周的最大周径,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

2岁以测量头围最有价值。

记录至0.1cm 。

头小畸形(头围<-2SD)大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常见脑积水。

平均值:新生儿34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cm,与成人接近。

1-6月平均增长8-10cm7-12月………....2-4cm生后前3个月头围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6cm)5、胸围:经胸部乳头下缘和两肩胛下角水平绕体1周的围度。

取平静呼吸的中间读数至0.1cm 。

代表胸廓和肺的发育。

平均值:新生儿 32cm,比头围小1~2cm;婴儿期增长最快,1岁末46cm,与头围相等;2岁 49cm;3-12岁平均每年增加1cm,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周岁数减1;到青春期增长加速。

初生胸围<头围 1-2厘米1岁胸围 = 头围1岁-青春前期胸围>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cm;2岁以上,胸围未超过头围,属胸廓发育差)6、上臂围: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可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

在无条件测身高体重的地区可以此筛查营养不良。

测量:取左上臂自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中点,以臂围尺水平绕上臂一周,软尺轻贴皮肤即可,记录至0.1cm。

1岁以增加迅速。

1-5岁增长缓慢,约1-2cm 。

1-5岁>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6、指距:两上肢向左右平伸两中指尖的距离。

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5岁以上儿童可加测指距。

记录至0.1cm。

正常时,指距略小于身高。

若>身高1-2cm,对诊断长骨的异常生长有参考价值,如马凡综合征的蜘蛛样指(趾)。

8、皮下脂肪厚度(皮褶厚度):直接反映体脂肪量,故以评估营养状况。

专用量具:皮褶卡钳。

方法:右手握钳,左手拇指、食指捏起测量部位的皮肤和皮下脂肪,捏时两指距离3cm,要使脂肪与下面的肌肉充分离开,以卡钳测量。

记录至0.5mm. 。

部位:(1)肩胛下角部(背部)- 取左肩胛下角下稍偏外侧处,皮褶自下侧至上中方向,与脊柱呈45°角;(2)肱三头肌部–上肢在身体侧面放松下垂,位于肩峰与鹰嘴连线的中点上,皮褶方向与上臂长轴平行;(3)腹部–锁骨中线平脐处,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

二、评价方法营养不良1、低体重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反映儿童急性或近期营养不良。

轻度(视为正常):均数-2SD ≤年龄别体重<均数-SD中度:均数-3SD ≤年龄别体重<均数-2SD重度:年龄别体重<均数-3SD2、生长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均数-2SD ,反映儿童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3、消瘦身高别体重<均数-2SD ,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超重和肥胖身高别体重>均数+2SD 的儿童,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 / 身高的平方m²超重P97th > BMI >P85th肥胖 BMI > P97th三分法 [上中下等]:均数加减标准差或百分位数上>均数+2SD 或>P97下<均数-2SD 或<P3中均数-2SD ~ 均数+2SD 或P3 ~ P97三、评价容1、发育水平 [横向评价]某一年龄时点儿童的某一体格生长指标(体重、头围等)与该人群参考值比较所达到的程度,了解群体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和个体儿童体格生长达到的水平。

不能说明个体儿童过去存在的问题,也不预示该儿童未来的生长趋势。

通常用均值离差法表示(系单项指标评价,变量呈常态分布)。

2、生长速度 [纵向评价]通过定期、连续测量某项生长指标(身高、体重等),获得该项指标在某一年龄段增长情况与参考人群值进行比较的情况,多用于评价个体儿童。

通常用百分位数(变量正态或非正态分布)和曲线图(定期、连续、动态)表示。

以后者为简单、直观。

3、身体匀称度 [两两指数评价] -- 反映体重、身高、胸围等指标之间的关系。

方法:①相关法:将身高、体重、胸围、上臂围等多项指标实测值结合起来,进行体格生长综合评价,了解被评价者的体形。

如匀称型、促转型、纤细型体型。

②指数法:(1)身高体重指数quitelet index 此指数随年龄增加而加大。

体重kg────× 1000身高cm(2)Kaup指数(评价营养状况)将身高的平方设想为小儿的体积,此指数表示一定体积的重量和机体组织的密度。

< 15有消瘦倾向;15-18正常;> 18有肥胖倾向。

婴儿:体重g幼儿:体重kg 4─────× 10 ─────× 10(身高cm)² (身高cm)²(3)身高胸围指数------ 此指数与小儿的胸廓发育及皮下脂肪有关,在生后3个月有一定的增加,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粗壮型此指数较高,纤细型此指数较低。

胸围cm────× 100身高cm(4)维尔维克指数Ververck index------ 反映人的体型、营养状况并与心肺功能有关。

体重kg +胸围cm─────────× 100身高cm(5)坐高与下身长比值------ 反映人体上下身长比值,代表身材的匀称性。

初生时为2.00坐高cm─────────身高cm ―坐高cm(6)身高坐高指数------ 反映人体上下身长比值。

随年龄增长,上身占身长比例逐渐减少,而下身占身长比例渐增加。

坐高cm─────× 100身高cm(7)胸围臂围比值新生儿3.10 ~ 3.17 ,生后半年2.97 ~ 3.01 ,6 - 7岁3.40 ~ 3.61 。

胸围cm─────臂围cm(8) 体重指数( 体块指数 BMI )------ 代表体型匀称性。

与血压、血脂、脂蛋白及发展为成人肥胖的相关性很强,故推荐为确定肥胖症最适用指标。

体重kgBMI = ──────身高²(m ²)四、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四)相关系统生长发育一、头颅囟门 前囟 出生时对边中点连线大约1.5 - 2.0cm ,随颅骨的发育稍增大。

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多在2岁前闭合。

前囟大小和闭合时间有个体差异,判断异常与否应作全面分析。

早闭 <4月 小头畸形?晚闭 >3岁 严重佝偻病?脑积水?甲低?发育不良?前囟力大小是重要的临床体征,颅压升高时前囟饱满,脱水或极度消瘦时前囟凹陷。

后囟 出生时已近闭合或很小,一般在生后6-8周完全闭合。

颅骨骨缝 在出生时稍分开,在3-4个月完全闭合。

二、脊柱新生儿脊柱是直的。

出生后2-3个月,小儿会抬头时,出现颈曲;6个月会坐时,出现胸曲;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45 120-140 1:3 <1岁 30-40 110-130 1: 3 ~ 4 2-3岁 25-30 100-120 4-7岁 20-25 80-90 1:48-14岁 18-20 70-901岁左右能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曲。

随着小儿从卧位向坐位、站立和行走的发展,脊柱的三个弯曲便自然形成。

但到6-7岁时脊柱的自然弯曲才被韧带所固定。

因此,当坐立行走或写字、背书包等姿势不正确时,可引起脊柱弯曲。

三、骨骼骨龄bone age通过X线检查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及干骺端融合的情况判断骨骼发育的年龄,反映儿童发育成熟度较实足年龄更为准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如甲减、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时骨龄落后;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则超前。

可通过骨龄百分计数法和TW2成骨中心图谱相对照进行评定。

腕部是骨龄检查常选的部位。

出生时无骨化中心。

3个月左右出现头状骨、钩骨,约1岁出现下桡骨骺,2-3岁出现月骨及大、小多角骨,5-6岁出现舟骨,6-7岁出现下尺骨骺,9-10岁出现豆状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