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阮籍

合集下载

阮籍的性格怎么样

阮籍的性格怎么样

阮籍的性格怎么样阮籍喜爱儒家典籍,也以古代贤者为榜样。

阮籍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少年时候学习击剑,剑术居于全城前列。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阮籍的性格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阮籍的性格介绍阮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最被世人津津乐道的除了他优秀的文学作品与独特的诗作风格之外,还有他那奇特的性格。

纵观阮籍的一生生平事迹,可以看出阮籍不贪图功名利禄,厌恶世俗礼教,率性不羁以及他的真性情。

阮籍作为一个贤名远播的名士,肯定会有诸多有权有势之人招揽他,就例如兖州刺史王昶曾在听闻他的贤名后邀请阮籍见面谈话,但是阮籍却整日都不开口说一句话;又有太尉蒋济听闻他非常有才之后邀请他来自己手下做事,阮籍又加以拒绝。

甚至在之后对于朝廷多次对他的征召,阮籍也都以生病为由推辞掉。

可见阮籍并不热衷于功名富贵,对于那些名利看得非常淡。

阮籍对于世俗礼教的厌恶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关于他不按照世俗礼法行事的故事有很多,可能最为令人震动的还是阮籍丧母的故事。

阮籍母亲快要去世的时候,阮籍正在与人下围棋,当传来他母亲的死讯后,阮籍铁青着脸色,不顾与对手的阻止,坚持要将那盘棋下完,分出胜负。

等到下完棋,阮籍喝了几口酒后才放声痛哭,还吐血数升。

在之后丧事期间,阮籍还不合礼法地喝酒吃肉。

之后还对前来吊丧的嵇喜白眼相待,对携带琴酒前来的嵇康青眼相加。

从中就能看出阮籍对于世俗礼教的厌恶与不屑,为人行事也颇为率性不羁,堪称是个真性情的人。

阮籍有什么兴趣爱好阮籍爱好喜欢喝烈酒。

关于阮籍和烈酒还有一个故事。

司马昭想要拉拢阮籍,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两家成为秦晋之好。

司马昭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当即就派最好的媒婆到阮家说亲,要为自己的儿子求娶阮家女。

阮籍非常清楚司马昭的心思,哪里肯轻而易举地答应?可是司马昭权倾朝野,阮籍总不能直接对他说自己根本就不想跟司马家结成亲家,那不得让司马昭自此记恨上阮家,给阮家带来无妄之灾。

阮籍为拒亲想了一招,那就是醉酒。

阮籍每天开始拼命的喝酒,等到媒婆上门的时候,他早就醉得不省人事。

浅谈《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

浅谈《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

浅谈《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作者:唐王婕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9期内容摘要:人们对于阮籍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世说新语》的描述,分析《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中的阮籍形象,将有助于全面认识阮籍其人极其性格的矛盾性,让人们窥见了阮籍既狂放又痛苦的时代形象,也从中显示了既声闻于当世又垂范于后代的魏晋风流。

关键词:《世说新语》阮籍矛盾性阮籍,字嗣宗,陈留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建安七子”中阮瑀之子。

在《世说新语》中,关于阮籍的条目分别见于《德行》、《文学》、《赏誉》、《伤逝》、《栖逸》、《任诞》、《简傲》、《贤媛》八章。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这样描述阮籍,后世对阮籍的印象始终停留在“猖狂”两字上,可以说是源于此处。

这位夹缝中生存的文人究竟是否真的放荡不羁、无拘无束?一.轻礼与重情丈夫的去世给她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只是由于对子女的怜爱,才使她获得勉强生活下去的勇气,强忍着丧夫之痛,肩负起育子之责。

母子相依为命,母子之情必然深厚,母亲的去世必然会带给阮籍巨大的打击。

但是在《世说新语·任诞》中写到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当时晋文王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却在宴席上喝酒吃肉,这样的行为从外观上来,足见其为人狂放、不尊礼教。

这不禁令人大跌眼镜,甚至大呼“礼岂为我辈设耶?!”礼法之士多次在司马昭面前郑重建议,为了实现践行以“孝”治天下,必须杀了阮籍这种无视礼教之人。

阮籍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难道阮籍就是这样一个不孝之子吗?是个历史上最大的无礼毁礼之人吗?诚然,阮籍的行为尤其是服丧期间的做法,在世人看来是夸张了,甚至狂放得过度。

但是,我们仔细解读就会发现,在这些阮籍一类的魏晋士人狂诞的骇俗之举下,其实浸透着他们沉重的无奈、悲哀和苦痛。

从阮籍的“吐血三升”、“哀毁骨立”等实际情形看,他对母亲的离世是极其悲痛的,但是外显的行为却与之大异。

世说新语十个人物介绍

世说新语十个人物介绍

世说新语十个人物介绍
好的,以下是《世说新语》中的十个著名人物介绍:
1. 刘伶:字伯伦,晋代文学家、书法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自然、无为,喜好饮酒,书法造诣也很高。

2. 阮籍:字嗣宗,晋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具有强烈的政治热情,但深受压抑,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苦闷。

3. 嵇康:字叔夜,晋代文学家、音乐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自然、无为,喜好饮酒,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

4. 王羲之:字逸少,晋代书法家。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风格影响深远。

5. 王戎:字茂叔,晋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性格豁达,喜好饮酒,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6. 谢安:字安石,晋代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曾主持过“淝水之战”。

7. 裴楷:字叔则,晋代书法家。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草圣”,他的草书风格影响深远。

8.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治国良才”,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9. 陶渊明:字元亮,晋代文学家、诗人。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自然、无为,喜好饮酒,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10. 慕容垂:字永奇,前燕建立者慕容孛之子,前燕、前秦、后燕三朝元老,著名将领。

他是前燕时期最强的将领之一,曾打败过苻坚。

浅谈《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

浅谈《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

浅谈《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作者:侯振龙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2期摘要:成书于南朝宋的《世说新语》是一部杰出的志人小说,它主要记述了魏晋名士们的轶事和言行,全面生动地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性情风尚。

阮籍作为“竹林七贤”之一,是魏晋风流名士的典型代表,无疑是《世说新语》中重点刻画的角色。

他才能卓著,却最终选择了寄情山水、长醉不醒,以此来明哲保身。

他复杂矛盾的形象背后,饱含着对这个特殊时代的叛逆与无奈。

关键词:阮籍;世说新语;魏晋一、有情有义的放荡君子阮籍的故事多集中在《任诞》篇。

“任诞”顾名思义即任性放诞,在人们印象中,魏晋名士多是些放荡不羁、不拘礼教的人,阮籍自然也不例外。

如第七则: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

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从今天的观念看,小叔子送别嫂子不算什么大事,但《礼记·曲礼》规定叔嫂不能相通,阮籍不仅与嫂子送别,甚至还大放厥词。

这种与礼教公然唱反调的姿态,在当时确乎是不多见的。

又如第八则: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

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可见,阮籍绝非那种假借醉酒来占妇女便宜的卑鄙小人,他为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故不在乎世俗眼中所谓避嫌之事。

他反对封建礼教束缚下的虚伪的情,他所推崇的情,是自然而不加修饰的真情。

这一点在“阮籍丧母”一事中体现地很清楚。

《任诞》第二则写“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弹劾阮籍违礼,希望司马昭治阮籍的罪,好在司马昭“爱其通伟,而不加害”。

反观阮籍呢,则是“饮噉不辍,神色自若”。

母亲病逝,竟然能喝酒吃肉、神态自若,在当时本来就是一件大逆不道之事,更何况司马氏主政,强调“以孝治天下”,此举愈发显得丧尽天良。

然而,不遵礼法并不代表没有孝心,阮籍饮酒后大口吐血,恰恰表明他内心是极度哀痛的,他的做法虽然有违礼制,但他对母亲的爱却丝毫不逊于别人,这大概就是魏晋名士独有的行为艺术吧!二、委曲求全的魏国忠臣在世人面前放荡恣肆的阮籍,内心充满了无奈和苦衷。

浅谈《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

浅谈《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

2016.09学教育作家研究内容摘要:人们对于阮籍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世说新语》的描述,分析《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中的阮籍形象,将有助于全面认识阮籍其人极其性格的矛盾性,让人们窥见了阮籍既狂放又痛苦的时代形象,也从中显示了既声闻于当世又垂范于后代的魏晋风流。

关键词:《世说新语》阮籍矛盾性唐王婕浅谈《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阮籍,字嗣宗,陈留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建安七子”中阮瑀之子。

在《世说新语》中,关于阮籍的条目分别见于《德行》、《文学》、《赏誉》、《伤逝》、《栖逸》、《任诞》、《简傲》、《贤媛》八章。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这样描述阮籍,后世对阮籍的印象始终停留在“猖狂”两字上,可以说是源于此处。

这位夹缝中生存的文人究竟是否真的放荡不羁、无拘无束?一.轻礼与重情丈夫的去世给她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只是由于对子女的怜爱,才使她获得勉强生活下去的勇气,强忍着丧夫之痛,肩负起育子之责。

母子相依为命,母子之情必然深厚,母亲的去世必然会带给阮籍巨大的打击。

但是在《世说新语·任诞》中写到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当时晋文王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却在宴席上喝酒吃肉,这样的行为从外观上来,足见其为人狂放、不尊礼教。

这不禁令人大跌眼镜,甚至大呼“礼岂为我辈设耶?!”礼法之士多次在司马昭面前郑重建议,为了实现践行以“孝”治天下,必须杀了阮籍这种无视礼教之人。

阮籍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难道阮籍就是这样一个不孝之子吗?是个历史上最大的无礼毁礼之人吗?诚然,阮籍的行为尤其是服丧期间的做法,在世人看来是夸张了,甚至狂放得过度。

但是,我们仔细解读就会发现,在这些阮籍一类的魏晋士人狂诞的骇俗之举下,其实浸透着他们沉重的无奈、悲哀和苦痛。

从阮籍的“吐血三升”、“哀毁骨立”等实际情形看,他对母亲的离世是极其悲痛的,但是外显的行为却与之大异。

世说新语人物简介01

世说新语人物简介01

1.陈仲举:陈蕃,字仲举。

东汉名臣,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

汉灵帝时宦官专权,陈蕃与外戚窦武合谋诛宦官,事败被害。

2.周子居:周乘,字子局,汝南安城(今属河南)人。

东汉时,曾为泰山太守(太守:战国时设置在边境上的武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隋朝初期废除)3.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人。

东汉末年太学生首领,不肯做官,一直隐居乡里。

4.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汝南(今属河南)人,当时名士。

5.李元礼: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

东汉时曾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权力很大,相当于现在国家监察部首长)、长乐少府(少府在不同历史时期职能不同,东汉时,除为皇帝私人会计外,兼管宫廷所用服御诸物、宝货、珍膳等,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大管家)。

后与陈蕃等谋诛宦官失败,死狱中。

6.旬淑:字季和,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

东汉名士,传说有高明的见识。

曾补朗陵侯相(侯相:诸侯国相,朗陵侯相相当于朗陵县县长),又称荀朗陵。

有八个儿子,颇有名气,人称“八龙”。

三子旬靖,字淑慈。

六子旬爽,字慈明。

孙子旬彧,子文若,三国时曹操的重要谋士。

7.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

传说有高尚的品德。

8.陈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昌(今属河南)人。

曾为闻喜令(山西闻喜县县长)、太丘长(河南太丘镇镇长)。

长子陈纪,字元方。

三子陈谌,字季方。

孙子,陈长文,陈纪之子,有超群的才能。

9.荀巨伯:汉桓帝时颍川(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10.华歆:字子鱼,东汉末年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

官至尚书令(内廷官职,制度上属于少府,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总览事权。

),魏明帝时拜太尉(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历朝均为正一品)。

11.管宁:字幼安,东汉末年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

东汉末,避乱居辽东几十年。

后入魏,魏文帝、明帝几次让他做官,他都坚辞不就。

初中语文-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阮籍葬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阮籍葬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阮籍葬母《世说新语》【导读】父母的亡故,做儿女的自然会悲痛万分、痛哭哀号。

故而,在丧葬期间人们总会恸哭不已,甚至披麻戴孝也仍然延续至今,以此来表达对去世长辈亲人的不尽哀思,这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可怕的是丧葬之礼,有严格而烦琐的程序,在古代甚至连何时哭拜、何时止哭等等都有森严的规定,错了就是违礼。

那么在当时常被人切齿指斥为无礼败俗的阮籍又会如何呢?【选文】阮籍当葬母①,蒸一肥豚②,饮酒二斗③,然后临诀④,直言:穷矣!都得一号⑤,因吐血,废顿良久⑥。

【注释】①阮籍:字嗣宗,三国时魏国诗文家,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

②豚:小猪。

葬母亲而饮酒吃肉,在当时是违反礼制的。

③斗:盛酒器,有柄。

④临决:到遗体前作最后的告别。

⑤穷矣:完了,走投无路了。

是孝子哭丧语,按照派晋时习俗,孝子遭受父母之丧时循例要哭唤奈何或穷已(矣)。

号:大声哭⑥废顿:昏厥。

【译文】阮籍在安葬他母亲的时候,蒸了一只很肥的小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

(他)直接喊了一声穷矣!总共大哭了一次,就此吐血,昏厥了好长一段时间。

【阅读欣赏】面对亲人的去世,或哀号哭泣,或身穿素服,以寄托哀思,是内心真情的自然迸发。

但是,若要按照当时的礼法来强行地规定何时该哭与止,这哪里还有真情可言?在这样虚伪的礼法之下,自然助长了许多虚伪之风,如当时的许多所谓的名士明明是盼望父母早死,却偏偏在葬礼上表现出悲痛欲绝、形销骨立的样子。

所以阮籍在其《大人先生传》里严厉地抨击了这种虚伪的礼法。

为此,阮籍在葬母的时候,偏要与这种礼法作对,在人前装出一幅毫不在意的样子,依然蒸肉煮酒,将悲痛埋藏在心底,直到诀别之时才抑制不住,只说了喊了一句、哭了一声后,就吐血并晕厥。

这样的哀痛真情,岂是几声形式化地痛哭所能比拟的?阮籍所真正无情以对的是虚伪的世俗礼法,对自己的母亲却是怀有最真切的哀情的。

也难怪迂腐而虚伪的礼法之士,会时常切齿指斥他为无礼败俗了。

世说新语中的阮籍

世说新语中的阮籍

阮籍《》陈留阮籍、谯国、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

琅邪王戎①。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注释】①契:契会;约会。

按:竹林七贤都是意气相投、纵酒清谈的着名人物。

【译文】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

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

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①。

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②。

”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③!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④!”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注释】①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任大将军时,调阮籍任从事中郎,后阮籍求为步兵校尉,放诞不羁,居丧无礼。

参看《德行》第15 则注①。

②重丧:重大的丧事,指父母之死。

③毁顿:毁指因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顿指劳累。

④固丧礼也:按:《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

”可见饮酒食肉并不违反丧礼。

【译文】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

”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①。

【注释】①步兵校尉:官名。

汉代京师置屯兵八校尉,步兵校尉掌管上林苑屯兵。

厨:指步兵营的厨房,其酒为犒劳军队而酿造的。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①。

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注释】①或讥之:按礼制,叔嫂不通问,所以认为阮籍不遵礼法而指责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阮籍
《世说新语·任诞》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

琅邪王戎①。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注释】①契:契会;约会。

按:竹林七贤都是意气相投、纵酒清谈的著名人物。

【译文】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

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

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①。

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②。

”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③!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④!”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注释】①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任大将军时,调阮籍任从事中郎,后阮籍求为步兵校尉,放诞不羁,居丧无礼。

参看《德行》第15 则注①。

②重丧:重大的丧事,指父母之死。

③毁顿:毁指因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顿指劳累。

④固丧礼也:按:《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

”可见饮酒食肉并不违反丧礼。

【译文】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

”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①。

【注释】①步兵校尉:官名。

汉代京师置屯兵八校尉,步兵校尉掌管上林苑屯兵。

厨:指步兵营的厨房,其酒为犒劳军队而酿造的。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①。

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注释】①或讥之:按礼制,叔嫂不通问,所以认为阮籍不遵礼法而指责他。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

夫始殊
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译文】阮籍邻居的主妇,容貌漂亮,在酒庐旁卖酒。

阮籍和安丰侯王戎常常到这家主妇那里买酒喝,阮籍喝醉了,就睡在那位主妇身旁。

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别的意图。

(9)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①!”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②。

【注释】①豚:小猪。

穷:穷尽。

按:当时孝子哭,大概照例要呼喊“穷、奈何”,是一种习俗。

②都:总共。

废:指身体损伤。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

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①。

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便去②。

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

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③。

”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注释】①“阮方”句:依丧礼,阮籍坐在坐床上是离了丧位,箕踞而坐,也不合礼法。

下文客人席于地,而孝子坐在床上,更是不合礼法。

②吊喭:同“吊唁”。

③仪轨:指礼法,礼制。

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①。

步兵曰:“仲容已预之,卿不得复尔!”
【注释】①阮浑:字长成,是阮籍的儿子。

按:联系下文,这一句的“长成”似长大成人之意。

【译文】阮浑长大成人了,风采、气度像父亲,也想学做放达的人。

他父亲阮籍对他说:“仲容已经入了我们这一流了,你不能再这样做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步兵啸,闻数百步①。

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

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②。

籍商略终古,上陈黄。

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讫然不应③。

复叙有力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④。

籍因对之长啸。

良久,乃笑曰:“可更作。

”籍复啸。

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口酋)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⑤。

顾看,乃向人啸也。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栖逸第十八注引〈魏氏春秋〉》
《世说新语·简傲》
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①。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又封为晋王,死后谥为文王。

阮籍在世时,他只是晋公。

坐席:座位,这里指满座的人。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

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

痛饮放纵,不改常态
《世说新语·德行》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①。

【注释】①阮嗣宗:阮籍,字嗣宗,魏代人,竹林七贤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

在大将军,晋文王司马昭辅政时,任大将军从事中郎。

步兵校尉。

对可马氏的黑暗统治抱消极抵抗的态度,谈玄学,纵酒,不议论别人,行为狂放,不拘礼法。

玄远:奥妙深远。

臧否(Pǐ):褒贬;评论。

【译文】晋文王称赞阮嗣宗是最谨慎的,每逢和他谈话,他的言辞都很奥妙深远,未曾评论过别人的短长。

醉酒避亲
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罪,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详见《晋书·阮籍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