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故事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二则文言文

《世说新语》二则文言文

《世说新语》二则文言文《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其中有二则文言文,饶有趣味,发人深省。

其一为《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更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谢太傅大笑起来,感到十分快乐。

这位女子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这则故事通过对谢家子女咏雪诗句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文学才华和想象力。

胡儿将雪比作撒盐,虽然形象,但略显直白。

而兄女把雪比作柳絮,更具诗意和美感,展现出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谢太傅的“大笑乐”,既体现了他对孩子们机智回答的赞赏,也反映出家庭氛围的轻松和谐。

其二为《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世说新语中的孝行故事

世说新语中的孝行故事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其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孝行的故事,以下是其中的两则:
1. 王祥事母:王祥的生母早逝,继母朱氏对他不好,经常在王祥父亲面前说他坏话,导致王祥失去了父亲的宠爱。

但王祥依然很孝顺朱氏,父母有病时,他日夜侍候,不离病床,朱氏想吃活鱼,当时正值天寒地冻,王祥便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融化冰面来捕鱼。

王祥的孝行感动了很多人,他也因此被誉为“孝圣”。

2. 陈遗贮焦:陈遗是吴郡人,他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

陈遗每次煮饭,都会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等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再送给母亲吃。

有一次,陈遗所在的地方发生了叛乱,他不得不逃到山里避难。

由于情况紧急,他忘记了带上储存焦饭的口袋。

在避难期间,陈遗没有东西吃,饿得几乎快要死了。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储存的焦饭,心中十分懊悔。

叛乱平息后,陈遗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焦饭口袋。

幸运的是,焦饭还在,他立刻拿出来献给母亲,并向母亲道歉。

母亲看着陈遗手中的焦饭,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些故事展示了古人对孝道的重视和推崇,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

它们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和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

《世说新语》的故事

《世说新语》的故事

《世说新语》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有许多故事,以下是其中两个故事:
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治地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簿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对商容十分尊敬。

一个敬贤礼士的人,对有才能的人以礼相待,有什么不应该呢?”
管仲相齐。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他通过智慧和勇气帮助齐桓公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君主。

管仲注重经济和农业发展,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成为当时的强国。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人物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才智,也向读者传递了一些道理和人生智慧。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人们可以汲取历史经验,提升自我修养。

世说新语二则解析

世说新语二则解析

世说新语二则解析
《世说新语》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编写的一部鸟瞰类杂记。

它记录了当时
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物、事件和故事,被人们广泛引用和传颂。

本文将对《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进行解析。

第一则故事是《抚恤鄢陵》。

故事中,曹操早年征战,苦苦为百姓谋福祉。


曾亲自前去鄢陵查看当地民众的生活情况,然后向朝廷请求增加对该地的抚慰款项,以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这一举措充分展现了曹操为国家和民众着想的一面。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身体力行,深入了解民情,关心人民的疾苦,才能真正做到为民众谋福利。

第二则故事是《连珠逐顾》。

故事中,华歆担任太傅时,经常与曹操一起商讨
国家大事。

一次,他上台阶时没有扶手,曹操看到后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赶过去扶住华歆,再继续工作。

这个小小的细节展示了曹操对华歆的尊重和关心。

华歆因此感到十分感动,对曹操的重视和人格魅力更加敬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注重细节,关心员工的感受,树立正面的领导形象。

通过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世说新语》不仅用细腻的笔墨记载了那个时
代的人物、风俗和文化,更蕴含了许多人情世故和领导智慧。

读者在细细品味这些故事时,可以获得启示和教益,对于理解人性和领导之道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世说新语是著名的古代语言学习材料之一,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言行举止,文化风俗,以及与人相处的技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以此来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和处世之道。

故事一:贾僭贾僭,字公叔,东汉末年人。

他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他有着独特的处世之道,以及非凡的智慧和见识。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关于贾僭的一则故事。

从前,贾僭尝试试图通过种植油菜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事情并不如他所愿。

于是他不惜代价地购买种子,然后亲力亲为地种植,清除杂草,并且细心地呵护,最终他的田地成了一片繁茂的油菜地。

然而,正当他准备收获的时候,却遭到了雨水的侵袭,油菜田被洪水冲毁了,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

贾僭的朋友们纷纷劝他不要再种植油菜了,但贾僭却坚定地说:“我不会永远停留在此地,我会找到适合油菜生长的土地。

”最后他果然找到了一片合适的土地,并且成功地种植了油菜,从而实现了他的理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即使遭到挫折也不要轻易放弃。

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故事二:孺子牛《世说新语》中还有一则关于孺子牛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孺子牛,他勤奋好学,却并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有一天,他听说了名师管仲的大名,便决定前去拜访。

管仲对孺子牛的声望一无所知,因此,接待他的态度非常冷淡。

但是孺子牛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坚持不懈地拜访了三次。

第三次,管仲终于对他称赞道:“你真是个孺子牛。

”孺子牛听后,当即离开了。

到了晚上,管仲在回想这天所见到的一切,才恍然大悟:孺子牛所谓“离开”,并不是真的离开,而是在暗示自己应该对他关心呵护,培养他成才。

于是,管仲派人叫回了孺子牛,并且对他精心关照。

孺子牛终于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人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而是要给予每个人机会展示自己的价值,也要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

以上两则故事展示了《世说新语》中的一些精彩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不仅能从中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还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道理。

世说新语出名的故事

世说新语出名的故事

世说新语出名的故事1. 《乘船避难》有一次啊,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呢!眼看贼人就要追上来啦,这可咋办呀!王朗着急地说赶紧让那求救的人上船吧,华歆却皱着眉头不同意,哎呀呀,你说这得多纠结啊!但后来呢,情况更危急了,王朗却又想把那人扔下船,这时候华歆可不干啦,他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怕会出现这种情况呀!现在怎么能扔下人家不管呢!”哇塞,这华歆可真有道义啊!这就像是我们在困难时刻,不能随便承诺又反悔呀,得讲信用呢!我觉得华歆做得太对啦!2. 《割席断交》管宁和华歆曾经是好朋友呀,有一天他们同在园中锄草,突然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照样挥着锄头,就像没看见一样,华歆呢却高兴地拾起金子,这不就有差别了嘛!还有一次呀,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有个达官贵人乘车路过,管宁专心读书,华歆却出去看热闹了。

管宁一气之下就把席子割开,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哎呀呀,这管宁也太果断了吧!这不就像我们交朋友,要是发现价值观不同,也得果断点呀!真的让人深思呢,反正我觉得管宁很有自己的原则!3. 《周处除三害》你们知道周处吗?他呀以前可是个大坏蛋呢!那时候呀,义兴水里有条蛟龙,山里有只白额虎,再加上周处,一起危害百姓,这可太可怕啦!后来有人就劝周处去杀虎斩蛟,周处居然真去啦!他和蛟龙 battle 了三天三夜呢,百姓们都以为周处死啦,高兴得不得了。

结果周处活着回来啦,看到大家这个反应,他才恍然大悟呀!于是他改过自新啦!这就像我们有时候犯错了,只要肯悔改,还是可以变好的呀!我真为周处的改变感到开心呢!4. 《王戎识李》王戎这小孩可机灵着呢!据说呀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路边看到一棵长满李子的树,别的小孩都欣喜地跑过去摘李子,就王戎站着不动。

大家就奇怪啦,问他为啥不去摘呀,他说:“这棵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的呀!”后来一尝,真的是苦的呢!哇塞,王戎太聪明啦!这就好比我们遇到事情呀,可不能只看表面就盲目行动呢,得像王戎一样动点脑子呀!我真心觉得王戎太厉害啦!5. 《小时了了》。

世说新语二则的意思

世说新语二则的意思

世说新语二则的意思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东晋时期人物言行的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有趣、智慧的故事和富有哲理的格言。

其中的两则故事是《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则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讲述了晋代宰相王导的故事。

王导在出使吴国时,吴王夫差询问他对吴国的看法。

王导回答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这句话传达了王导的宽宏大量和胸怀天下的思想。

他认为天下人都是一家人,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这个故事体现了王导的忠诚和智慧。

第二则是《衣以袋中,人以虑中》,讲述了晋代宰相王衍的故事。

王衍在担任宰相期间,非常节俭,常常穿着破旧的衣服。

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节俭,他回答说:“衣服可以放在袋子里,但是人的思考和虑虑却无处可容。

” 这句话意味着人应该注重内在修养和思考,而非过于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

这个故事传达了王衍的淡泊名利和崇尚内在品质的价值观。

总体而言,《世说新语二则》通过这两个故事展现了晋代宰相王导和王衍的高尚品质和智慧。

他们以胸怀天下、关怀他人为宗旨,提倡节俭和注重内在修养,以身作则,成为后世仰慕的楷模。

这两个故事也是《世说新语》中的经典之作,传递了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对读者具有启示作用。

世说新语二则翻译

世说新语二则翻译

世说新语二则翻译世说新语是一部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记录了晋朝时期(公元265年至420年)的一些人物言行和故事。

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幽默的风趣笔调,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面是其中的两则故事的翻译。

一、勇敢而坚定的与死神搏斗晋武帝时期有一位名叫卢毓的大臣,他性格刚烈而勇敢。

有一次,卢毓与一位朋友一起乘船,突然遭遇了一场暴风雨。

船只摇摆不定,大家惊慌失措,纷纷求生。

但卢毓却毫不畏惧,站在船舷上,大声喊道:“我卢毓愿以我之命,与天公做比!”朋友们听了,心生敬佩,并纷纷向卢毓请教如何与死神较量。

卢毓回答道:“人死之后有何可惧!听说地府上有许多官职,我若死后,愿为地府总管。

一旦亲身经历了死亡,回来告诉你们他的真实面目。

”这番豪言壮语激励了大家的勇气,他们停止了恐惧,依靠着卢毓的坚定,渡过了暴风雨。

卢毓的勇敢和坚定的信念,不仅使他自己安然度过危险,还帮助了其他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信念是战胜困难和恐惧的重要力量。

二、心灵的力量胜过物质的压力晋代有两个人,一个是许静,一个是郭丰。

许静是一位很贫穷的人,而郭丰却是一位富有的财主。

有一天,许静来拜访郭丰,见他家中金银财宝累累,心生嫉妒之情,忍不住对郭丰说:“你拥有如此财富,真是太幸运了!”郭丰对许静说:“你以为我很幸运吗?其实并非如此。

你没看到我身后的金银山和宝库吗?这些财富让我感到压力重重,我感到无处可放。

而你虽然贫穷,却自由自在,没有这样的束缚。

”许静听了郭丰的话,恍然大悟。

他意识到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而内心的自由和宁静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质的压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内心的自由和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贫穷,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能够过上幸福而自由的生活。

通过以上两个故事的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世说新语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这些故事鼓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坚定自己的信念,同时也告诉我们物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内心的力量才是最真实和有价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