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小故事
世说新语5个小故事

世说新语5个小故事陈季方1、泰山桂树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译文」有客人问陈季方(陈湛)︰'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 '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
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点评:季方巧妙的回答,不失轻重,却突出了父亲的学问,可谓不卑不亢,让人拍手叫绝。
启示: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2、舍生取义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
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 '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
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
'胡人听罢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
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点评:文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世说新语文言文小故事

以下是符合要求的《世说新语》文言文小故事: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
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2.魏武王与太祖并骑从西城行,韩暹进曰:“天子在许。
”并人马并走,太祖马行日六
十里,太祖疑,按六韬曰:“凡马行三十里。
”暹曰:“使君不知吾能马行日绝远,非人所能也。
”
3.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
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
4.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
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
5.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
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何乃异前之言乎?”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如需更多《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建议查阅原文或相关文献。
世说新语 故事

世说新语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刘义庆的文学家,他所著的《世说新语》是一部集合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轶闻的书籍。
这些故事,或许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或许是后人虚构的,但它们都承载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观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说新语》中的一些精彩故事吧。
故事一,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开国皇帝,他是一位仁德之君,深受人民爱戴。
而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刘备为了寻找贤才,三次到诸葛亮家中拜访,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加入,成就了后来的蜀汉盛世。
故事二,曹操赔罪。
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但在《世说新语》中,也有一则曹操赔罪的故事。
有一次,曹操误伤了部下夏侯惇的眼睛,深感愧疚的他,亲自前去看望夏侯惇,并且赔罪道歉。
这个故事展现了曹操的仁德一面,也让人更加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故事三,王导让位。
王导是西晋时期的一位重要宰相,他在位时勤政爱民,深得人民拥戴。
但在晚年,他主动让位给年轻有为的王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留下了良好的政治局面。
这个故事展现了王导的胸怀和大公无私的品格,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故事四,孔明借箭。
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智勇双全,被誉为"睿智之士"。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孔明借箭的故事。
当时孔明率军攻打南蛮,箭矢不足,于是他设计借箭于姜维,最终成功解决了箭矢不足的难题。
这个故事展现了孔明的智慧和谋略,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以上便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些精彩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汲取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也可以从中领悟到做人处世的道理,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世说新语十则故事

世说新语十则故事
以下是《世说新语十则故事》:
第一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负而行。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故事多有意思呀,就好像我们和朋友约好了,结果朋友半天不来,那咱肯定也不乐意呀!
第二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帝复问会:“卿何以不汗?”会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哎呀,你说这俩小孩多机灵,一个说汗出如浆,一个说汗不敢出,真绝了!
第三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哇塞,王戎七岁就这么聪明,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咱七岁的时候在干啥呢?
第四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家人在一起讨论得多欢快呀,一个说像撒盐,一个说像柳絮,你觉得哪个更像呢?
第五则:。
世说新语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刘义庆的文学家,他编纂了一部名为《世说新语》的书,书中记载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或许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它们却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思考。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世说新语》中的一些小故事吧。
故事一,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将领,他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以仁义之心,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戴。
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刘备三顾茅庐,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加入,为自己的事业锦上添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有时候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故事二,曹操与华佗。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权谋之士,他一生都在争霸天下。
而华佗则是当时的名医,他的医术高超,备受人们的敬仰。
然而,曹操因为一时疏忽,错过了请华佗为自己治病的机会,最终失去了这位名医的帮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抓住机会,不要让它从我们指缝间溜走。
故事三,王敦与谢安。
王敦和谢安都是晋朝的名将,他们之间有着一段传奇的友谊故事。
王敦曾经对谢安说,“我有一颗心,可以放在你的肚子里,你有一颗肝,可以放在我的肚子里。
”这句话深深地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无私的,它不在乎地位和利益,只在乎心与心之间的真诚。
故事四,陶渊明与韩信。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与韩信的故事也是流传甚广。
陶渊明曾经说,“韩信虽然功业赫赫,却不是我所敬仰的人。
”这句话表明了陶渊明对韩信的不屑和不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功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故事五,司马迁的坚韧。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
然而,在编纂《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遭受了许多磨难和折磨,他被刑讯逼供,双目被剜,最终死于牢狱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关键。
这些小故事或许在当时并不起眼,但它们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启示。
世说新语10个小故事

1、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
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
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
”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
”蓝田云:“你谓我堪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释义】王蓝田性子很急。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
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
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
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
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
”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
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
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
”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2、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释义】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簿报告:“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3、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
世说新语出名的故事

世说新语出名的故事1. 《乘船避难》有一次啊,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呢!眼看贼人就要追上来啦,这可咋办呀!王朗着急地说赶紧让那求救的人上船吧,华歆却皱着眉头不同意,哎呀呀,你说这得多纠结啊!但后来呢,情况更危急了,王朗却又想把那人扔下船,这时候华歆可不干啦,他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怕会出现这种情况呀!现在怎么能扔下人家不管呢!”哇塞,这华歆可真有道义啊!这就像是我们在困难时刻,不能随便承诺又反悔呀,得讲信用呢!我觉得华歆做得太对啦!2. 《割席断交》管宁和华歆曾经是好朋友呀,有一天他们同在园中锄草,突然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照样挥着锄头,就像没看见一样,华歆呢却高兴地拾起金子,这不就有差别了嘛!还有一次呀,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有个达官贵人乘车路过,管宁专心读书,华歆却出去看热闹了。
管宁一气之下就把席子割开,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哎呀呀,这管宁也太果断了吧!这不就像我们交朋友,要是发现价值观不同,也得果断点呀!真的让人深思呢,反正我觉得管宁很有自己的原则!3. 《周处除三害》你们知道周处吗?他呀以前可是个大坏蛋呢!那时候呀,义兴水里有条蛟龙,山里有只白额虎,再加上周处,一起危害百姓,这可太可怕啦!后来有人就劝周处去杀虎斩蛟,周处居然真去啦!他和蛟龙 battle 了三天三夜呢,百姓们都以为周处死啦,高兴得不得了。
结果周处活着回来啦,看到大家这个反应,他才恍然大悟呀!于是他改过自新啦!这就像我们有时候犯错了,只要肯悔改,还是可以变好的呀!我真为周处的改变感到开心呢!4. 《王戎识李》王戎这小孩可机灵着呢!据说呀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路边看到一棵长满李子的树,别的小孩都欣喜地跑过去摘李子,就王戎站着不动。
大家就奇怪啦,问他为啥不去摘呀,他说:“这棵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的呀!”后来一尝,真的是苦的呢!哇塞,王戎太聪明啦!这就好比我们遇到事情呀,可不能只看表面就盲目行动呢,得像王戎一样动点脑子呀!我真心觉得王戎太厉害啦!5. 《小时了了》。
世说新语小故事简短

世说新语小故事简短
故事一:狐假虎威
从前有只狡猾的狐狸,它总是用欺骗和威胁来欺负其他动物。
一天,它遇到了一只虎,于是便跟虎说自己是山中的狮子,拥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和力量。
虎被狐狸吓得心生畏惧,不敢违背狐狸的命令。
于是,狐狸逍遥自在地享受了一段时间。
不久,有一天,狐狸路过一片田地,看到了一只兔子在吃草,便准备欺负它。
狐狸假装生气地大叫:“小兔子,你敢吃我的草!我是山中的狮子,你要给我道歉!”兔子一听,心中明白狐狸的诡计,但表面上却不敢违抗,便低头假装承认错误。
过了一会儿,兔子找到了一只猎犬,告诉它狐狸的骗局。
猎犬非常愤怒,决定揭穿狐狸的谎言,并向狐狸发起挑战。
狐狸感到非常害怕,但面子上却不敢示弱,只好跟猎犬对峙。
最终,猎犬展示出了自己真正的力量,在激烈的斗争中,狐狸败下阵来,承认自己其实只是一只狐狸,并向其他动物道歉。
从此以后,所有的动物都明白了,狐狸只是靠欺骗和威胁来迫使别人屈服,它并没有真正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别人的威胁所吓倒,要用真实的力量和勇气去面对欺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石争豪”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互不示弱。
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
他曾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与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葳蕤,相映成趣,少有可与之媲比的。
王恺拿来给石崇看,自鸣得意,谁知石崇看后,就用铁如意敲它,应手而碎。
王恺既惋惜,又觉得石崇在妒忌他,一时声色俱厉。
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
”于是叫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尽数取出,不乏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且光彩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
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启示:目光短视、敝帚自珍者,必须打破。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绰,为什么不呢?”
不一会儿,强盗尾随而至,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
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担虑这一点。
现在已经答允了他,又怎可出尔反尔,抛下他置之不管呢?”
启示:不要轻易许诺;既已许诺,就要善始善终。
“郗太傅招婿”
郗太傅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去书信,打算在王家子弟当中挑一个做女婿。
王丞相对信使说:“你到东厢房随便挑选吧!”
信使回去禀报郗太傅:“王家的小伙子都不错。
只是一听说您来招女婿,就都拘谨起来,惟独有一个袒露肚皮躺在床上,没听到似的。
”
郗太傅捋着胡须说:“这个人才是我的贤婿啊!”于是又派人去探访,得知是王羲之,遂将女儿许配给他。
启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保持自己本色的人往往更受欢迎。
“雪夜访戴”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
一夜忽然下起大雪,他睡醒过来,踱步出屋,酌酒赏雪,情不自禁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触景生情,他想起了住在百里之外的剡县的戴逵,于是当夜乘小船溯江而上,次日天亮才到了戴逵家门,但他并没进门,而是折船返回。
同行的人十分纳闷,就问他,王徽之坦然地说:“我原本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启示: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要适可而止,但求尽兴。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
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
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寔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寔便不再等候友人自己先走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寔的儿子陈纪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
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陈纪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真没道德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先走了。
”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来拉起陈纪的手。
陈纪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
王子敬原先并不认识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
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顾辟疆非常生气,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做视别人,这是无理。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
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
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