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木结构A
《中国古建筑赏析》期末复习题(一)

《中国古建筑赏析》期末复习题(⼀)《中国古建筑赏析》期末复习题(⼀)⼀、单选题1、下⾯哪种对建筑的需求在古代⼗分突出,在现代⽐较少见?( B )A 居住B 祭祀C 通⾏D 购物2、下⾯哪那座古建筑属于⽊结构?( A )A北京天坛祈年殿B曲⾩孔庙棂星门C河北赵县赵州桥D希腊帕特农神庙3、下⾯不属于⽊结构优点的是:( D )A抗震性能好B造价低C易于施⼯D耐⽔⽕4、图0_1中的屋顶属于( B )A庑殿式B歇⼭式C悬⼭式D硬⼭式5、图0_2中的屋顶属于( D )A庑殿式B歇⼭式C悬⼭式D硬⼭式6、图0_3中的屋顶属于( C )A庑殿式D硬⼭式7、图0_4中的屋顶属于( A )A庑殿式B歇⼭式C悬⼭式D硬⼭式8、下图中属于攒尖顶的是CA、0_6B、0_7C、0_8D、0_99、0_10中的建筑构件是( B )A⽃栱B⽜腿C撑栱D榫卯10、下⾯有关⽃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为中国古建筑所特有B可以将屋顶⽀撑到更远的地⽅C费⼯费料,装饰意义⼤于实⽤意义D多见于悬⼭顶和硬⼭顶房屋11、0_11中圆圈部分所⽰为( C)A台基B夯⼟C柱础D阶条⽯12、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三部分?A A台基、柱⼦、屋顶B台基、墙⾯、屋顶D台基、柱⼦、墙⾯13、中国古建筑的建造顺序从先到后依次为:B A台基→柱⼦→墙⾯→屋顶B台基→柱⼦→屋顶→墙⾯C屋顶→台基→柱⼦→墙⾯D屋顶→柱⼦→墙⾯→台基14、0_12中所⽰的建筑构件是( B )A梁B枋C⽠柱D椽⼦15、长城最早修建于什么时期?B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C秦朝D汉朝16、下⾯哪个朝代⼏乎没有修建过长城?C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17、现在保留下来长城,基本是哪个朝代修建的?C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8、图1_1中,哪个是汉长城? A19、图1_2中所⽰的部分是? DA券门B步道C敌楼D射⼝20、下⾯哪座关城处于长城沿线?BB剑门关C雁门关D⼭海关21、长城城墙上的券门的作⽤是:AA便于守军出⼊城墙B便于守军出⼊敌楼C设在城墙两侧D设在城墙外侧22、下⾯关于烽⽕台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既可以点烟,也可以点⽕B利⽤烟、⽕的不同组合传递不同的信息C两座烽⽕台之间⼀般相隔⼏百⾥D信息传递效率很⾼,⼀天之内可以传递1000⾥23、在⼭区修建长城时,没有借助下⾯哪种运输⽅式?B A⼈⼒B骡马C飞筐⾛索D在冰⾯上拖拽24、关于秦长城,下⾯说法错误的是: BA在先秦长城的基础上修建B不仅修建于北⽅,南⽅也有C西起⽢肃临洮,东⾄辽东D修建⽬的是杜绝匈奴之患25、关于修建秦长城,下⾯说法错误的是:BA由于⼯程规模巨⼤,秦始皇征⽤了100万⼈参与修建B由于施⼯难度太⼤,秦长城未及修完即终⽌C修建长城导致秦朝国⼒迅速衰弱,民怨极⼤D直接导致了多起农民起义26、关于修建长城时的管理⽅式,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采⽤扁平化管理B采⽤“分段包⼯责任制”C将总任务分解,层层分配给“包⼯队”D将分⼯状况刻在城砖,筑进城墙,便于追查责任⼈27、下⾯哪个时期的北京城遭到了严重破坏? DA元末明初B明末清初C民国时期28、关于北京城的修建历程,下⾯说法错误的是: DA北京城始建于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当时叫做“蓟”B⾦⼈建都北京后,称之为“中都”C蒙古⼈攻陷北京后,按照《周礼》的要求重建新城,称为“⼤都”D清军攻陷北京后,在城内⼤肆破坏,因此现在北京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多为清朝所建,明朝以前的⼏乎没有29、北京城⾥,下⾯哪两座建筑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的? AA太庙——社稷坛B天坛——地坛C钟楼——⿎楼D西直门——⼴渠门30、北京城⾥,下⾯哪座建筑不是位于中轴线上? CA正阳门B太和殿C天坛D钟楼31、下⾯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学和建筑师的说法错误的是:BA由于建筑学被视为⼿艺⽽⾮艺术,因此地位很低B建筑师的名字常常出现在建筑的相关题记中C建造⽅法的传承主要靠“师傅带徒弟”D“样式雷”出现后,才开始保存建筑图纸和烫样32、关于“样式雷”,下⾯说法错误的是:AA是清朝⼀位杰出的建筑师B是清朝掌管样式房⼆百余年的建筑世家C专门负责建造皇家建筑D有部分烫样留存于世,是了解中国古建筑建造⽅式的重要资料⼆、多选题1、下⾯哪种艺术形式只具有精神功能,不具有物质功能?ABCA 绘画B 雕塑C ⾳乐D 建筑2、中国古建筑为什么多为⽊结构?下⾯哪些说法具有可能性?BCDA中国盛产⽊材,西⽅盛产⽯材B中国⼈更加偏爱五⾏对应的材料,⽽⽯在五⾏之外3、中国古建筑的屋顶通常具有哪些特点?ABCA屋顶为曲⾯型B檐⾓上翘C屋顶延伸于墙⾯之外D多采⽤平顶4、图0_5中的屋顶属于( BD )A单檐B重檐C庑殿顶D歇⼭顶5、下⾯说法正确的是:BCDA 由于秦长城能够满⾜需求,所以汉朝没有再修建长城B 康熙皇帝认为长城的军事作⽤有限,所以没有修建长城C 在⼭区,长城⼤多由砖⽯垒成D 在⼽壁地区,长城则就地取材,以夯⼟和红柳混合筑成6、关于烽燧,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A烽燧就是通常说的烽⽕台B烽燧的作⽤是利⽤烟雾或⽕焰来传递军情C烽燧的使⽤⽅式是⼀座发现情况后点燃,相邻的看见后也点燃,⼀座⼀座依次传递D烽燧的效率很⾼,往往24⼩时内就能将信息传递1000⾥7、长城的功能包括ABCD:A驻扎军队B侦察、巡逻C通报军情D防守和进攻8、下⾯哪座城市当初是根据《周礼·考⼯记》中的理念规划的?ADA北京B上海C⼴州D西安9、下⾯的城门中,沿中轴线对称的是ACDA西直门——东直门B天安门——正阳门D⼴安门——⼴渠门10、下⾯哪些⼈是北京城的规划和建设者?ABCDA张浩B刘秉忠、郭守敬、也⿊迭⼉C蒯祥D样式雷三、判断题1、建筑的物质功能取决于需求。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主要由梁、柱、枋、榫卯等构件组成。
木梁是悬在柱上的木制水平构件,承担着屋顶和地板等重量。
木柱是垂直支撑梁和屋顶的主要构件。
木梁和木柱之间通过枋连接,使结构更加稳固。
榫卯则是木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榫头榫眼的结构,使得构件能够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采用了木制榫卯结构,这也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一种结构形式。
榫卯结构有着很高的可塑性,可以实现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结构,例如大型木构建筑和小型的木构家居。
同时,榫卯结构还能够有效地分担负荷,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榫卯结构的特点是连接牢固、拆卸方便、结构简洁。
榫头和榫眼的设计非常巧妙,形状和尺寸经过精确计算和实践总结,使得构件可以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即使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也能够保持稳定。
同时,榫头和榫眼的设计也考虑了拆卸的需求,使得在需要维修或更换部分构件时能够方便地进行拆卸和重建。
除了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还采用了其他一些特殊的设计和加固方式。
例如,通过使用斗栱、斗拱和斗额等构件,可以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斗栱是木结构的桁梁,用于支撑梁的两端,增强梁的承载能力。
斗拱是一种将梁和柱连接在一起的结构,通过斗拱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斗额则是悬挑在屋檐下部的构件,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加固屋顶的结构。
此外,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还注重平衡和对称的原则。
例如,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中,常常采用对称的设计,使得建筑在外观上显得平衡和谐。
在建筑的结构上,也常常采用悬挑的设计,使得梁和柱之间的力能够平衡,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总体而言,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是一种巧妙而复杂的设计,表现出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术水平。
这种结构形式通过采用榫卯连接和其他特殊的设计和加固方式,使得建筑能够保持稳定和坚固,并且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不仅如此,木结构结构还体现出中国古代人民对平衡、对称和美的追求,为中国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古建筑木结构构件详解

古建筑木结构构件详解首先是柱。
古建筑中的柱是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主要构件,通常采用石柱、木柱或砖石柱。
木柱具有轻便、加工方便、吸震和保温的特点。
柱体通常用直径较大的木材制成,有的经过削磨处理,表面光滑,有的则经过雕刻,挂着彩绘等装饰,以增加建筑的美感。
梁是横向支撑结构的主要构件,用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使之传递到柱子上。
梁一般由木材制成,形状有方形、圆形等。
梁的两端通常通过插榫的方式与柱子连接,以增加其承载力。
梁可以根据需要分为水平梁、斜梁、竖梁等,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建筑结构需要。
桁架是一种由多个木材构件组成的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和稳定屋顶和天花板等上部结构。
桁架通常采用木制构件,由多个相互连接的梁和柱组成。
桁架能够分担梁柱的荷载,使建筑物更加稳固。
桁架的形式和结构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设计需要进行调整。
楹柱是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柱子,通常用于作为门户入口的柱子,具有装饰和象征性的意义。
楹柱一般由巨大的木材制成,形状粗壮,高大。
楹柱上通常雕刻着花鸟、神话故事等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楹柱在建筑中起到了装饰和象征的作用,使建筑更加庄重和美观。
檩椽是古建筑中连接梁和柱的重要构件,用来支撑梁和屋顶等上部结构。
檩椽一般由木材制成,形状扁平,有的经过雕刻处理,具有装饰性。
檩椽的设计和制作需要考虑到梁和柱的承载能力和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古建筑木结构构件具有多种特点和意义。
首先,木结构具有良好的吸震性能,能够在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时减少损失。
其次,木结构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再次,木结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可调性,可以适应不同的建筑设计需要。
最后,古建筑木结构构件具有丰富的艺术性,经常通过雕刻、彩绘等装饰工艺进行美化,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总而言之,古建筑木结构构件是古代建筑中使用的木质构件,包括柱、梁、桁架、楹柱、檩椽等。
这些构件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具有吸震、保温、可塑性、可调性等特点和意义。
古建筑木结构做法与工艺

古建筑木结构做法与工艺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其独特的木结构建筑风格是古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一。
在古代建筑中,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而木结构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至今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本文将介绍古建筑木结构做法与工艺。
一、木结构建筑的分类1. 木构架建筑木构架建筑是一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古代建筑。
它的主要特点是由横梁、竖柱和榫卯连接而成,构成木质框架。
这种建筑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常见,早在商代时期就已经出现。
如今,木构架建筑已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
2. 斗拱建筑斗拱建筑是一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它的特点是采用木制斗拱作为支撑结构。
斗拱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流行,主要用于宫殿、庙宇、楼阁等大型建筑。
3. 横梁式建筑横梁式建筑是一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它的特点是采用横梁作为支撑结构。
这种建筑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常见,多用于房屋和建筑物的搭建。
二、木结构建筑的做法1. 选材在制作木结构建筑时,首先要选择好的材料。
一般来说,选材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树种、木材的年轮、木材的含水率以及木材的质量等。
2. 制材在选好材料后,需要将原木进行加工。
制材是将原木进行裁剪、切割、修整等过程,将木材制成适合建筑的构件。
制材需要使用一些专用工具,如电锯、手锯、刨子等。
3. 接口加工接口加工是指将制材后的木材进行加工,使其能够与其他木材连接起来。
接口加工需要使用一些专用工具,如锯、刨子、凿子等。
接口加工是构筑木结构建筑的关键步骤,需要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工艺。
4. 组装组装是指将加工好的木材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木结构建筑。
组装需要在一个平整的地面上进行,并且需要使用大量的工具和辅助设备,如吊车、电动葫芦、脚手架等。
三、木结构建筑的工艺1. 榫卯技术榫卯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一种技术,它是将木材通过榫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
榫卯技术需要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工艺,因为每个榫卯都必须精确的制作出来,以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浅谈中国木结构古建筑

2021年第5期(总第401期)浅谈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侯艳芳1宋方方2郭靖1张艳1(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陕西咸阳712000;2.中铁建安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16)摘要:中国古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客观而忠实地反映了历史的发展面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将木材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建筑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体系,在世界建筑的画卷中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榫卯;斗拱Brief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ancient wooden structureHOU Yan-fang SONG Fang-fang GUO Jing ZHANG YanAbstract:Chinese ancient buildings contain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which objectively and faithfully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They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mankind.Chinese ancient buildings are dominated by wood structures,and the wood technology has been extreme.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has gradually formed a unique and complete system,presenting a unique style in the picture scroll of world architecture.Key Words:ancient building,wooden structure,mortise-tenon,bracket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一、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形式的基本演化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构架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准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迭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
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
房屋的屋面重量透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透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
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
《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2.穿斗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
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
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
穿斗式构架以柱承檩的作法,可能和早期的纵架有一定渊源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
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
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
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

中国古建筑的构造一、四种木构造体系抬梁式〔最主要〕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抬梁式构架是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假设干层,再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
在相邻两组梁架之间,用垂直与梁架方向,并且位于柱上部的水平联系构件“坊”,把两组梁架组合起来。
每层梁的两端上面,垂直于梁架方向放置檩。
檩不仅加强了梁架间水平方向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而且承受上部屋顶荷载。
抬梁式构架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使用格外普遍,尤其是在中国北方。
这是由于抬梁式可使室内柱子较少甚至是无柱。
但是,抬梁式构架用料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而且这种构架根本上不承受三角形这种最稳定的构件组合形式,所以稳定性较差。
穿斗式穿斗式构架是由柱距较密,直径较细的落地柱〔或与不落地的短柱相间布置〕直接承檩,在柱与柱之间沿房屋进深方向不设架空的梁,而是用一种叫做“穿”的枋木,把柱子组成排架,并用挑坊乘托挑檐。
排架与排架之间用纤子、斗坊合檩作横向连接。
这种构架因使用较细小的木料,所以节约木材;因柱距较密,所以作为山墙,抗风性能好。
但是,柱距较密,使室内空间促狭。
因此,很多建筑常在建筑中部使用抬梁式构架,以扩大室内空间;在两端山墙,使用穿斗式构架,以提高抗风性能。
穿斗式构架主要用于我国南方地区。
但其历史是悠久的,至少是在汉代已经相当成熟。
和抬梁式架构相比,因不再使用粗大木梁,穿斗式构架中大木的用料较少。
井干式这是一种不使用柱和梁的构造。
井干式构造使用原木,或者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叠叠,在转角处木料端部穿插咬合,构成壁架,再于两端壁架上立短柱以承脊檩。
我国早在商代墓椁已使用了井干式构造。
这种构造消耗木材量大,建筑确实定尺度合开门窗均受到限制,所以目前仅在林区还有使用的。
干栏式二、榫卯连接工艺。
古建试题及答案

古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中国建筑中,被称为“斗拱”的结构主要起到什么作用?A. 装饰B. 承重C. 防水D. 采光答案:B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建筑发展的黄金时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3.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A. 北京故宫B. 应县木塔C. 敦煌莫高窟D. 苏州园林答案:C4.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飞檐”设计主要是为了什么?A. 增加美观B. 增加采光C. 防止积水D. 增加通风答案:C5. 古代中国建筑中,常见的“歇山顶”是指什么?A. 屋顶形状B. 屋顶装饰C. 屋顶结构D. 屋顶材料答案:A6.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特点?A. 木结构B. 砖石结构C. 斗拱D. 玻璃幕墙答案:D7. 古代中国建筑中,常用的“榫卯”结构是为了什么?A. 装饰B. 承重C. 连接D. 防水答案:C8.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A. 孔庙B. 清真寺C. 佛寺D. 道观答案:B9. 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琉璃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装饰B. 防水C. 隔热D. 增加采光答案:A10. 古代中国建筑中,常见的“月梁”是指什么?A. 横梁B. 圆柱C. 拱形梁D. 屋顶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A. 悬山顶B. 硬山顶C. 歇山顶D. 平屋顶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A. 斗拱B. 飞檐C. 琉璃瓦D. 玻璃幕墙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材料?A. 木材B. 石材C. 砖D. 玻璃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主要用于承重。
(对)2. 古代中国建筑的屋顶设计主要是为了美观。
(错)3. 古代中国建筑中,屋顶的飞檐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水。
(对)4. 中国古代建筑中,月梁是一种屋顶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斗拱的类别
根据部位: 柱头科—柱头铺作 清代 平身科—补间铺作 宋代 角科——转角铺作 2. 根据做法(清式) 1) 一斗二升交麻叶与一斗三升斗栱。用于外檐和隔架 2) 翘昂斗拱。常用于外檐 3) 品字斗拱。用于楼房和城楼平座之下或天花藻井四围 4) 隔架科斗拱。用于室内梁、枋空档之间 5) 镏金斗拱。用于外檐。等级最高
一般在大式带檐廊的建筑物中,称挑尖梁。
一般用在庑殿顶建筑中,当庑殿建筑采用推山做法时,由于两山向 外推出,脊檩要随之加长,那么两端便悬空于梁架之外了,于是增 加了一梁一柱,“太平梁”和“雷公柱”
顺梁:在建筑稍间的柱间安置与建筑中面阔方向一致的梁称
为顺梁。常设在庑殿顶和歇山顶建筑中。它的位置在下金枋的 下面
故宫太和门
金枋: 在金檩下面平行安置于瓜柱间的枋木 称金枋。安置在上金檩下面的称上金枋, 安置在下金檩下面 的称为下金枋,在脊檩下面脊瓜柱间的枋 称为脊枋。 随梁枋: 在较大型建筑进深方向,两柱间大梁 下面紧贴着的为随梁枋。
正心枋: 在清式建筑斗拱的正心拱上,由槽升子承托的 枋木 穿插枋:用以辅助连接金柱和檐柱,一般在大式建 筑不用
五、椽
椽:指排列在桁檩背上以承托屋面荷载的细 木杆件
六、斗拱
(一)、斗栱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增加挤压面的作用 支承挑檐檩 联结柱网 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抗震 装饰作用 等级标志 模数作用
1. 增加挤压面的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一、柱
(1 )柱的位置 主要垂直承重构件,屋面荷载自上而下经此传至基础。 根据部位可以分为檐柱、中柱、金柱、山柱、角柱等 等 (2 )柱的截面形状 圆柱分为直柱和梭柱两种。 还有八角柱,方柱,梅花柱,雕龙柱等不同的柱式。
后檐柱 角柱 金柱
山中柱
山金柱
角柱 檐柱:前后檐处除 了角柱以外的柱 子 中柱:处于脊下的 柱子 金柱:其余的称金 柱 山柱 童柱(瓜柱):没 有落地的柱子
十八斗
2. 升:单向开口
槽升子:正心栱两端的升.外侧有槽,以 固定栱垫板. 三才升:除了槽升子,其余的升都是三才 升
槽升子
三才升
宋、清时期斗的名称的对应关系
清 宋 斗 坐斗————————————栌斗 十八斗———————————交互斗 升 槽升子 没有对应关系 齐心斗 三才升 散斗
斗
(二)斗拱的组成(清代)
②平身科(宋称补间铺作):坐落在柱间额枋之 上,将屋檐之重由斗拱传递到水平额枋,再由额枋 传递到其两端的柱头上。 ③角科(宋称转角铺作):坐落在角柱柱头之上, 将屋顶翼角之重传递到角柱之上。
清式斗拱正面
清式斗拱侧面
厢拱
(三)、斗拱的出跳
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 出跳的多少代表等级的大小。 宋称铺作,出跳与铺作的对应关系: 出一跳—四铺作,出二跳—五铺作,出三跳—六 铺作,出四跳—七铺作,出五跳—八铺作 清称跴(踩),跴与出跳的对应关系: 出一跳—三跴,出两跳—五跴,出三跳—七跴
三、檩(桁)
与屋脊平行、为安置在梁 架间支承椽、屋面板的 构件 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 例》:有斗栱之大木用 桁,无斗栱之大木用檩 取名方式与柱的名称一致: 檐檩、金檩 卷棚檩为双数 宋称:梁—栿 檩—槫(fu)
(1)檩的名称: 檐檩:在檐柱上的是檐檩 挑檐檩:在有斗拱的建筑中,位于挑檐枋上的是挑 檐檩 老檐檩:在重檐金柱上的是老檐檩 脊檩:在屋脊上的是脊檩 。在脊檩上安置有断面 为六边形的扶脊木。其上安脊桩以固定正脊,其两 侧剔椽窝以安脊椽
金檩:在脊檩与檐檩或老檐檩之间的都是金檩,若 有多数的金檩(在大式建筑中),则以上中下别之。 挑山檩:在悬山大木结构中,檩(桁)伸出山墙或 排山之外的檩。
四、枋
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 有额枋、随梁枋、穿插枋、平板枋等 进深方向:随梁枋、穿插枋 面阔方向:如图所示
(1)额枋(宋称阑额) 额枋。早期位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宋称阑 额,额枋的断面宽度为高度1/2~2/3,其出头部分 多做成霸王拳样式。较多建筑多有两层额枋,上面 断面较大的为大额枋、下层较小的为小额枋(宋称 由额)。之间填以垫板,位于柱脚处的称地栿。 (2)平板枋(宋称普拍枋) 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拱的构件。
1.
宋代
清代
角科
平身科
柱头科
宋式补间铺 作斗拱构造 示意.
鎮國寺万佛殿
几种不 同时代 的斗拱: 唐、五 代 (上)、 宋、辽 (中)、 金、元 (下)。
五、斗拱中的模数
1. 2.
宋代的材分制 清代的斗口制
1. 宋代的材分制
宋代 材分(fèn)制: 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 材 材的高宽比为3∶2 材分八等: 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 八等材3寸x4.5寸 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 即42分…45分之间
1. 2. 3. 4. 5.
斗 升 栱 昂 枋
3. 栱
翘:垂直于立面的栱 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
瓜拱:短的。位于柱头上平行于立面的叫正心瓜拱 万栱:长的。位于柱头上平行于立面的叫正心万拱 厢栱:最里、最外的
拱:置于斗或升内的短横木。 拱的位置: 翘:由内向外出跳的拱 正心瓜拱(宋称泥道拱):第一层横拱 正心万拱(宋称慢拱):第二层横拱 外拽(里拽)瓜拱(宋称瓜子拱):出坐斗左右的 第一层横拱 外拽(里拽)万拱(宋称慢拱):出坐斗左右的第 二层横拱。 厢拱(宋称令拱):跳头上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 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拱。 。
二 .梁 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二柱顶端 或其他梁枋上.依部位有大梁、抱头梁等。
在较大型的建筑物中,梁是放在斗拱上的,斗拱下面才是柱 子,而在较 小型的建筑物中,梁直接放置在柱头上。
( 1)梁的位置:单步梁、双步梁、三架梁、五架 梁、七架梁、顺梁、扒梁、、角梁 (2)梁的外观:直梁、月梁(虹梁) (3)梁头式样:挑尖梁头、批竹梁头、蚂蚱梁头
(二)、斗拱的组成(清代)
1. 2. 3. 4. 5.
斗 升 栱 昂 枋
1. 斗:双向开口
①斗的位置: 坐斗(又叫大斗,宋称栌斗):最下的构件 ②斗的组成: 斗耳:斗口两侧的突出部分 斗腰(宋称斗平):斗口下的平直部分 斗底(宋称斗欹):下面的倾斜部分 十八斗:除了大斗以外的斗全是十八斗
坐斗
角柱 前檐柱
瓜柱:一种比较短的柱子,它立在两层梁架之间或梁檩之间。 宋代叫“侏儒柱”或“蜀柱”
宋代称为副阶柱
又称为讹角柱
叉(插 叉( )柱造示 意图
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 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 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 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 称叉柱造或插柱造。插叉柱造 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 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
翘
单材瓜拱
正心瓜拱
单材万栱
正心万拱
4. 昂
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宋代时起杠杆作用,清 代做假昂。
跳头上置横拱的叫计心造,不置的叫偷心造。拱头 一般要卷杀。 拱的卷杀: 昂 昂是斗拱中的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有上昂下昂 之分。 昂的形式:批竹昂、琴面昂、象鼻昂 (2)斗拱的类别 斗拱按其所处的部位分类,可分为三类: ①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坐落于一般柱头部位 之上,屋檐之重直接由斗拱传递到柱上
2 .梁 ( 1)梁的位置:单步梁、双步梁、三架梁、五架 梁、七架梁、顺梁、扒梁、、角梁 (2)梁的外观:直梁、月梁(虹梁) (3)梁头式样:挑尖梁头、批竹梁头、蚂蚱梁头
扒(趴)梁:在两端安置于梁或桁上而不放在柱上 的梁。(在攒尖木构架上的扒梁一般分为上下两 层,做正交叠放,下面安置在檐檩上的为长扒梁, 其上 为短扒梁,两端或一端放于梁或桁上沿建筑纵向安 置的顺梁称顺扒梁) 抹角梁(递角梁):有45度方向安置的梁。
永定柱
永定柱是依做法及效果称谓的。 具体做法是裁柱入地.柱下以 樟木为“跗”,因其入地固定, 故称为永定柱。其上建立平坐 和上部殿身木构件的作法。称 为“永定柱”。
(3)柱的生起和侧脚 升起: 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使檐口 呈一缓和曲线,明清少用。(当心间不升起,次间升起2 寸,以下各间依次递增) 侧脚: 宋代建筑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 10/1000 ,在两山向内倾斜 8/1000 ,角柱则两个方 向都有倾斜,明清已多不用。
(3)雀替 雀替(宋《营造法式》中称绰幕枋)是置于梁枋与 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
雀替随开间的变化而变 长=1/4净开间,但宽度不变 雀替的设计随材料、形式的变化而变
骑马雀替
二、历史的演变
云岗石窟(北魏)
正定隆兴寺(金)
大同善化寺(辽、宋)
安平县文庙(明)
昌平明长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