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及分布
建水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探究

建水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探究沈新华【摘要】介绍建水县林地资源特点,分析林地保护利用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林地保护等级划分、占用征用林地规模控制和林地使用方向控制对建水县林地保护进行规划;基于林地功能分区、山地城镇建设和林地质量评级进行林地利用规划.并对林地保护利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合理配置林地资源,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强化林地征占用管理等保障措施.%The paper introduces resource features of Jianshui forestland, and analyzes the forest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otential and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 base of the foreslland protection levels, scale control of occupied forestland, direction control on the utilization of forestland, function partition of forestland, mountain city construction and forestlands quality ruling,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 of Jianshui forestland have been conducted, the risk also been analyzed. Supporting measures such as rational allocation of forest land resources, increasing forestland using efficiency,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f occupied forest land has been put forward.【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2(037)004【总页数】6页(P90-94,98)【关键词】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保护等级;征占用林地;山地城镇建设;林地质量评级;建水县【作者】沈新华【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营林分院,云南昆明6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F301.24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
云南植被研究概况与分布规律

云南植被研究概况与分布规律云南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省份,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其拥有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
云南植被研究是对云南省内各类植被的种类、分布规律、生态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包含高山、丘陵、盆地、平原等多种地形,气候类型多样,分布着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和高山冰川等不同气候带。
这种丰富多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云南的植被类型繁多,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云南的植被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亚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林、高山草甸和湖滨湿地等。
这些植被类型在云南的各个地域都有相应的分布,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
亚热带季雨林是云南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它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的热带雨林地带,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这种植被类型的特点是树种繁多,常见的有橡胶树、楠木、楝树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则分布在云南南部的海拔较高的丘陵和山地地区,主要是由于降雨量的递减和高温的影响。
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的山地地区,这是云南最为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该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条件也较为湿润,适宜生长各类常绿阔叶树种。
高山针叶林则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高山地带,像大雪山、梅里雪山等地就有大片的高山针叶林。
这种植被类型的特点是树种单一,主要是松树、冷杉等。
此外,云南的植被研究还包括高山草甸和湖滨湿地。
高山草甸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高山地带,气候寒冷,植被覆盖主要是草本植物。
湖滨湿地则分布在云南的湖泊和水库周围,这些湖泊和水库在云南的分布较为广泛,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湖滨湿地。
总体来说,云南的植被研究主要围绕着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分布规律和生态功能等方面展开。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云南植被的多样性和特点,为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云南的植被研究还是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开展的研究还涉及生态系统功能、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云南石漠化地区植被生态修复群落特征研究

41云南石漠化地区植被生态修复群落特征研究Communities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in Yunnan摘 要:石漠化是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系统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相互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
石漠化也是目前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修复与重建的重要障碍。
因此,石漠化地区的景观生态修复极为迫切。
以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5个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咨询专家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主要从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场地特征、植被物种构成、植被群落特征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为云南省石漠化地区植被生态修复物种规划以及提升修复植被的景观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园林植物;石漠化;植被修复;物种构成;群落特征文章编号:1000-6664(2017)11-0041-06中图分类号:S 688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12-26; 修回日期:2017-08-30基金项目:云南云投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云南石漠化环境生态治理的植物选择及治理措施”(编号YTJS15R01)资助Abstract: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s a process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dynamic evolution resulted from the fragile ecosystem in Karst mountainous regions and the improper economic activities of human beings. Rocky desertification is the biggest barrier for the southwest karst mountain ecosystem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s as much urgent as important to restore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By means of field reconnaissance, expert consulting and literature researching,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made a study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in Jianshui County, Honghe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through the aspects of si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provided an example and a reference to the vegetation species planning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in Yunnan.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s; rocky desertification; revegetation; species composition;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出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1]。
建水县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播种技术要点

建水县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播种技术要点建水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种植产区之一。
玉米是建水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
为了提高玉米的种植质量和效益,建水县引进了绿色高质高效播种技术,这项技术在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一、选择适宜播种期选择适宜的玉米播种期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建水县属于云南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于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进行春玉米的播种,9月中旬至10月下旬进行秋玉米的播种。
在这个时间段内,气温适宜,风调雨顺,适宜玉米的生长发育。
二、选择高质量玉米种子选择高质量的玉米种子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建水县玉米种植户在选择种子时应该选择高产、抗病性好的优质玉米种子,例如玉米种植户可以选择抗倒伏性好、耐冷耐旱的玉米新品种。
三、合理施肥施肥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绿色高质高效播种技术要点之一就是合理施肥。
建水县玉米种植户可以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施肥。
在播种前,可以施入慢效化肥以供应玉米的初期营养需要;在玉米拔节期前后,可以施入尿素和磷酸二铵等氮磷肥料,以促进玉米的茎秆和叶片生长。
四、采用科学的播种方式采用科学的播种方式可以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减少种子的浪费。
建水县玉米种植户可以选择适宜的播种机械进行播种,保证种子的深度和密度合理。
一般来说,春玉米的播种深度在3-4厘米左右,播种密度在6-8万株/公顷,秋玉米的播种深度在4-5厘米左右,播种密度在8-10万株/公顷。
五、科学管理玉米田科学管理玉米田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建水县玉米种植户可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时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科学的灌溉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六、用适宜的农业机械选择适宜的农业机械是绿色高质高效播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水县玉米种植户可以选择适宜的播种、施肥和收获农业机械,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七、定期检查管理了解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和水肥管理不足的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建水县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及分布

建水县植被类型建水县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云南松)、常绿阔叶林和灌木中的常绿种类为多,草本植物中也有常绿的蕨类植物。
由于地势起伏,气候、土壤基质条件不一致,形成垂直地带性植被明显分布的特点,加上长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多遭破坏,演替为次生植被。
可分以下几种主要植被类型。
一、北热带季雨林植被类型分布在建水县境南部红河北岸曼法、乍拉、格士、雨尼、阿土一带低热河谷,海拔230—1000米之间,显示北热带季雨林植被自然景观。
同时又因小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植被群落,植被组成较复杂,种类繁多。
高层植物多集中于村寨、道旁和低沟谷地带,山坡面多为稀树,树种有榕、红栎、酸角、火绳、荔枝、芒果、黄木、橄榄、攀枝花、大叶竹、菠萝蜜等。
中层植物主要有:三棱金刚、仙人掌及荆棘灌丛。
藤本植物主要有:血藤、腊藤、泡心藤等及其他附生植物。
禾本科牧草主要有扭黄茅、黄背草、青香茅等,在不同的小地形上可形成单优群落。
其次有臭根子草、铁杆草、木兰、荩草、马塘草、狗牙根、野花生、莎草,雀稗、竹叶菜、龙须草等,亦在不同的小地境上相互伴生。
有毒害草狼毒呈零星分布。
二、南亚热带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500米之间的坝区和半山区,范围较广。
植物类型的组合复杂,常见的高大乔木有云南松次生幼小疏林、思茅松幼树、攀枝花、乌桕、桉、榕、柏、柿、石榴、女真子及栎类次生矮灌丛等。
刺灌丛多见苦刺、牛角刺、鸡脚刺,绿皮刺等。
禾本科牧草有黄背草、青香茅、扭黄茅等,能构成单优群落,其次臭根子、沟颖、野古、荩、白茅、蔗茅草等,呈较多的分布。
田埂、地边的马塘、车前、莎、水蔗、双穗雀稗草等也较多。
恶性害草紫茎泽兰在沟谷、山麓等阴湿地形上已构成对自然草场原生植被的大量侵害,以致取代禾本科牧草形成单优群落。
三、中亚热带云南松和阔叶林植被类型分布范围较大,主要在海拔1500—1800米间的南部、西部、东部和东北部山地云南松疏林地带。
高层植物单优种主要为云南松,其次栎类阔叶植物林分布于山箐沟谷低洼地。
云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区植物

云南省分布的公家重点保护植物(1)根据《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实验室编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1999年8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该目录共包括246种8类(种以上的分类单元),其中云南就有114种8类,总总数达146种。
与国家发布的名录相比,云南游分布的146个物种中,以种为单元的有111种,其中,真菌类2种,为国家发布种类的100%;蕨类植物11种,占国家发布种类的33.3%;被子植被86种,占国家发布种类的43.1%。
在中以上的8类分类大院中,有蕨类15种,其中,蚌壳蕨科1种,桫椤科10中,水韭科水韭属2种、水蕨科水蕨属2种。
裸子植物20种,其中,苏铁科苏铁属14种,松科黄杉属2种,红豆杉科红豆杉属3种,榧属1种。
可见云南不仅完全具有这8类分类单元,而且具有极为丰富的种类,两种分类单元合计,蕨类植物达27种,裸子植物达34种。
书中收录的144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级别中,共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8种,占云南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26.4%,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06种,占云南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73.6%。
在受威胁程度评价方面,根据已有评价资料的124个统计物种中,濒危的占41.1%,稀有种占35.5%,渐危种占23.4%。
(2)根据《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李玉媛,司马永康等,云南植物研究,2003,25(2):181~189):云南省具有丰富的植物种类资源,是举世闻名的植物王国。
1999年8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了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共列植物246种8类(即2科和6属)。
其中,云南就有114种8类,种类数几为全国的一半。
因此,云南是中国植物种类最丰富的省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
云南主要造林树种分布情况及造林类型典型设计

云南主要造林树种分布情况及造林类型典型设计1云南造林树种分布情况1.1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本区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西与缅甸接壤,北部与西藏相连,东部与四川交界。
包括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地区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属的范围。
适宜发展的主要造林树种:大果红杉、长苞冷杉、苍山冷杉、油麦吊云杉、丽江云杉、黄背栎、川滇高山栎、红桦、川白桦、高山松、华山松、乔松、云南铁杉、秃杉、黄杉、云南松、云南油杉、麻栎、栓皮栎、多变石栎、旱冬瓜、冲天柏、银木荷、漆树、油桐、漾濞核桃。
1.2滇东北北部中山山原区本区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该区东南、东北面与贵州、四川接壤,西及西北部与四川省隔江相望。
主要包括昭通地区的绥江、永善、盐津、大关、彝良、镇雄、水富、威信等县。
适宜发展的主要造林树种:高山栲、峨眉栲、红桦、川白桦、华山松、乔松、秃杉、杉木、黄杉、云南松、麻栎、栓皮栎、旱冬瓜、黄樟、漆树、油桐、乌桕。
11.3滇东北南部中山山原区本区地处滇中高原东北部,东与贵州的水城、威宁、赫章等县相连,西以金沙江为天然界线,南与昆明市的禄劝,曲靖地区的寻甸毗连,北与昭通地区的大关、彝良接壤。
主要包括昭通、鲁甸、巧家、宣威、会泽和东川等6县市。
适宜发展的主要造林树种:高山松、华山松、云南铁杉、黄杉、苍山冷杉、黄背栎、川滇高山栎、峨眉栲、云南松、云南油杉、麻栎、栓皮栎、滇青冈、高山栲、冲天柏、刺柏、直干桉、蓝桉、油桐、漾濞核桃、乌桕、板栗、漆树。
1.4滇西中山山地区本区位于云南西部,其西面与缅甸接壤。
主要包括保山地区的腾冲、昌宁、保山和龙陵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永平、云龙、剑川、漾濞及洱源、巍山、南涧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北部及临沧地区的凤庆北部。
适宜发展的主要造林树种:华山松、云南铁杉、秃杉、黄杉、柳杉、云南松、思茅松、杉木、多变石栎、黄樟、云南油杉、麻栎、栓皮栎、高山栲、旱冬瓜、西南桦、冲天柏、红椿、银木荷、红2木荷、滇楸、香果树、油桐、漾濞核桃、板栗。
建水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地保护 了森林 ,又使农村 卫生 环境条件 大为改 观 ,有力 地
促进 了新农村 建设 。 3 森林 资源现状
3 . 1 森林面积
建水县 国土总面积3 7 8 2 0 4 h m 。其中 :林 地面积2 3 9 1 8 1 .
0 4 1 . 7 h m ,占0 . 8 5 %;灌 木林地 面积6 9 7 9 3 h m , 特 征 ,从 南亚热 带至 中温带 ,广泛分 布着 不 同的森林 植物 林 地面积 2
群落 。森林植被 为滇 中高原小 区 ,划分8 个植 被型 ,1 0 个植 占2 9 . 1 8 %;未成林造林地 面积 2 8 4 0 . 3 h m ,占1 . 1 9 %;苗 圃 地 面积 9 I . 5 h m ,占0 . 0 4 %;无立 木林 地 面积2 5 8 7 h m ,占 1 . 0 8 %;宜林 地面积1 6 1 2 0 . 6 h m ,占6 . 7 4 %。
推进农村 能源建 设 ,彻底 扭转 了农 村低 效用能 习惯 ,有 效
气 候类 型属亚热 带高 原季风性 气候 。具有 干湿分 明 ,雨热 同季 ,秋 春相 连 ,夏 长无冬 的气候特 点 。由于地形 复杂 , 海 拔悬殊 ,气候 垂直 变化突 出 ,又具 有 “ 一 山分 四季 ,十 里 不 同天” 的立体气 候特 点 。平 均气 温 1 8 . 5 c c,年 ≥ 1 0 ℃
平均 无霜期3 0 7 天 ,年平均 日照时数2 3 2 2 h , 年平 均降雨量 h m , 占6 3 . 2 4 %;非林 地面 积 1 3 9 0 2 3 h m , 占3 6 . 7 6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水县植被类型建水县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云南松)、常绿阔叶林和灌木中的常绿种类为多,草本植物中也有常绿的蕨类植物。
由于地势起伏,气候、土壤基质条件不一致,形成垂直地带性植被明显分布的特点,加上长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多遭破坏,演替为次生植被。
可分以下几种主要植被类型。
一、北热带季雨林植被类型分布在建水县境南部红河北岸曼法、乍拉、格士、雨尼、阿土一带低热河谷,海拔230—1000米之间,显示北热带季雨林植被自然景观。
同时又因小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植被群落,植被组成较复杂,种类繁多。
高层植物多集中于村寨、道旁和低沟谷地带,山坡面多为稀树,树种有榕、红栎、酸角、火绳、荔枝、芒果、黄木、橄榄、攀枝花、大叶竹、菠萝蜜等。
中层植物主要有:三棱金刚、仙人掌及荆棘灌丛。
藤本植物主要有:血藤、腊藤、泡心藤等及其他附生植物。
禾本科牧草主要有扭黄茅、黄背草、青香茅等,在不同的小地形上可形成单优群落。
其次有臭根子草、铁杆草、木兰、荩草、马塘草、狗牙根、野花生、莎草,雀稗、竹叶菜、龙须草等,亦在不同的小地境上相互伴生。
有毒害草狼毒呈零星分布。
二、南亚热带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500米之间的坝区和半山区,范围较广。
植物类型的组合复杂,常见的高大乔木有云南松次生幼小疏林、思茅松幼树、攀枝花、乌桕、桉、榕、柏、柿、石榴、女真子及栎类次生矮灌丛等。
刺灌丛多见苦刺、牛角刺、鸡脚刺,绿皮刺等。
禾本科牧草有黄背草、青香茅、扭黄茅等,能构成单优群落,其次臭根子、沟颖、野古、荩、白茅、蔗茅草等,呈较多的分布。
田埂、地边的马塘、车前、莎、水蔗、双穗雀稗草等也较多。
恶性害草紫茎泽兰在沟谷、山麓等阴湿地形上已构成对自然草场原生植被的大量侵害,以致取代禾本科牧草形成单优群落。
三、中亚热带云南松和阔叶林植被类型分布范围较大,主要在海拔1500—1800米间的南部、西部、东部和东北部山地云南松疏林地带。
高层植物单优种主要为云南松,其次栎类阔叶植物林分布于山箐沟谷低洼地。
藤本植物三叶藤、土伏苓随阔叶林伴生。
杉老树、毛木树、棠梨树等呈局部或零星分布。
刺丛多见苦刺、棠梨刺、黄泡刺、三棵针、倒勾刺等。
灌丛多为栎类次生幼林,黑果树、红果树等混杂木矮灌丛。
低谷因受小地形基质条件影响,植被构成较复杂。
常见牧草有松毛草,鸡窝草、野古草、金茅草、龙须草、扭黄茅、青香茅等。
火狼杆、紫茎泽兰等害草对草场造成小块侵害。
四、北温带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南部海拔1800—2000米地带,植被显示耐寒喜湿性。
高层植物多见云南松,果松、桤木、水杉和栎类阔叶林等。
常见的禾本科牧草有黄背草(局部小区构成单优群落)、红杆草、旱茅、金茅、野古,白茅、野荞、野燕麦等。
紫茎泽兰、狼毒、草乌亦有生长。
五、寒温带植被类型仅分布于南北两支山脉主峰顶部海拔2000~2500米间,自然植被趋于减少。
主要常见植物为云南松,栎类阔叶林亦趋于减少而小灌丛较多。
常见禾本科有旱茅、野古、黄背、荩草、白茅草等。
还有蕨类和苔藓植物地衣。
1.2.5 森林植被1.2.5.1森林植物的区系特点(1)起源古老境内不仅分布有苏铁科和许多木兰科植物,其中包括特产于中国的第三纪孑遗植物鹅掌楸,还拥有如三尖杉科和许多具有柔荑花序的植物类群,如壳斗科、胡桃科、桦木科、杨梅科、桑科等植物种类,无论是哈钦松学派还是恩格勒学派都认为较为原始的种群。
(2)树种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在建水境内,可以见到壳斗科的栲属、石栎属、栎属、青冈属,樟科的樟属、楠属、木姜子属,木兰科的木兰属、含笑属以及山茶科的山茶属、柃属、木荷属等森林植物。
建水县地处泛北极植物区与古热带植物区的分界线,热带成分的木棉、千张纸、重阳木、乌桕、红椿、羊蹄甲、火绳树、翅子木、罗望子植物种类和温带成分的华山松、栎属、槭属、桦木属、赤杨属等植物种类共存。
1.2.5.2森林植被类型及主要树种分布规律1.针叶林①云南松林分布区域:云南松几乎遍布于全县各乡镇海拔1000~2000m左右地区,部分分布下限可达650m。
在水平地域上则主要分布于盘江、利民、曲江、甸尾、普雄等乡镇的山区,坝区由于人为活动频繁,破坏严重,更新不及时,仅限于局部区域能见到云南松林分,而且多数郁闭度等级较低。
分布区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赤红壤等。
林分结构特点:现存的云南松绝大部分为天然林。
林相整齐,为典型的单层林,其林木组成单一,纯林所占比重较大。
由于经营管理上较为粗放,人为破坏不同程度地存在,林分质量不高,单位蓄积量低。
云南松林下较为干燥,且在分布区范围内降雨少,而蒸发量大,因而林下植被较为简单,下木多为小铁子、矮杨梅、水红木、糙叶水锦树、车桑子、马桑等,草本植物以紫茎泽兰、扭黄茅、黄背草、野古草和蕨类植物为多见。
②思茅松林分布区域:思茅松原产于云南热区北缘和南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在建水仅坡头的白沙水一带有天然林分布,分布海拔为1000m左右,土壤多为石灰岩红壤。
其余的思茅松林为飞播或人工直播形成的纯林和混交林,主要分布于临安、西庄、面甸等地。
林分结构特点:林分为单层纯林,林相整齐,外观近似于云南松林,林下地被物稀少,成分单一,多为禾本科的扭黄茅、黄背草、野古草、白茅、蕨类和紫茎泽兰;下木多单生,主要有马桑、苦刺、滇橄榄、车桑子等。
③滇油杉林分布区域:呈块状镶嵌在云南松的分布区中,与云南松林分布区基本一致。
林分结构特点:滇油杉林为天然林,林相整齐,为单层林,但纯林较为少见。
下木和地被物均较云南松丰富。
下木包括萌生栎类、云南含笑、杜鹃、水红木、矮杨梅等;地被物以禾本科草本植物、蕨类和紫茎泽兰较多。
④杉木林分布区域:仅限于南部的普雄、官厅和坡头等地的局部区域。
分布区海拔一般为1400-1900m,多为小群状分布。
土壤为石灰岩红壤和黄棕壤。
林分结构特点:现存于建水的杉木林均为人工林,林相整齐,纯林居多,郁闭度较高,林下下木多为耐荫喜湿的种类,盖度较低,草本以斑茅、铁芒萁等种类为多见。
⑤华山松林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青龙、官厅和普雄等地,面积小,分布海拔为1700-2300m,常以小片林分镶嵌于云南松林及阔叶林中。
土壤为石灰岩红壤、黄壤、黄棕壤等。
林分结构特点:人工起源,林相整齐,郁闭度一般大于0.6。
林内阴暗潮湿,林下植物多为耐荫的灌木和草本,如炮仗杜鹃、白花杜鹃、夹蒾、棠梨、柃木、厚皮香、风尾蕨等。
2.阔叶林①栎类林分布区域:几乎遍及全县,但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的利民、李浩寨和南部的普雄、坡头和官厅等地山区和半山区。
分布海拔多为1400-2300m,尤以1700-2100m范围最为集中。
适生土壤以红壤、石灰岩红壤及黄棕壤为主。
林分结构特点:多为天然林,郁闭度较大。
有相当大一部分为被采薪后萌生,树龄差异较大。
林内阴暗潮湿,下木及地被物盖度较大,下木有樟科、木兰科、杜鹃花科、蔷薇科、桦木科等种类多见;地被物除禾本科草类以外,还有蕨类、野姜等植物。
②旱冬瓜(桤木)林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青龙、普雄、官厅、坡头等地。
分布海拔在1400m以上,其中以1700-2200m最多。
土壤主要为红壤、黄壤、黄棕壤等。
林分结构特点:纯林较少。
林相较为整齐,下木多为一些耐荫的杜鹃、矮杨梅、悬钩子等,地被物多为禾本科草类及蕨类为主。
③木荷林分布区域:成片的木荷林主要分布在官厅和坡头等地海拔1700m 以上地区,纯林很少。
④桉树林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临安、西庄、李浩寨、青龙、面甸和南庄等地。
在南庄、临安、面甸等乡(镇),农地上常有小块状桉树分布。
主要种为兰桉、赤桉和直干桉。
四旁有大叶桉、兰桉、柠檬桉等种类。
林分结构特点:为人工种植,中龄林以上常因多年采枝、采叶而林分郁闭度极低,幼龄林郁闭度较高。
林下较为干净,少见灌木,草本以扭黄茅为主。
⑤其它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普雄、坡头、官厅等乡(镇),立地条件基本上与栎类一致。
树种有樟科、漆树科、木兰科、槭树科等的一些种。
林分结构特点:天然起源,多为异龄林,林分郁闭度较高,林内阴暗潮湿,下木及地被物盖度较大,下木多为樟科、木兰科、杜鹃花科、蔷薇科、桦木科的一些种类;地被物除禾本科草类以外,还有蕨类、野姜等植物。
阔叶林常为多个树种天然混交,很少有仅为同一树种组成的纯林。
混交树种主要有栎类、旱冬瓜及其它阔叶。
3.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主要有云南松-栲类-红木荷林、云南松(滇油杉)-栎类-旱冬瓜、华山松—栎类混交类型,常与各种针叶林和阔叶林镶嵌分布。
林分结构特点与阔叶林相似。
4.主要经济林①茶园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庄、南庄、李浩寨、官厅、甸尾等地,其中面积最大当属羊街农场的云龙山茶园。
②柑桔林分布区域:主产区在西庄、南庄、岔科、面甸、临安、李浩寨、曲江等地。
③石榴林分布区域:主产区为西庄、南庄、临安、面甸等地。
④板栗分布区域:成片的板栗园主要在西庄、曲江、盘江、岔科及李浩寨等地。
经济林的共同结构特点是经营强度较高,均为纯林,林下几乎无其它下木及草本,一般采取矮化密植。
近年来,农地中也发展了大量的经济林。
5.竹林主要有龙竹林、金竹林等,主要分布普雄、官厅、坡头等地,海拔1400-2000m,土壤以红壤、黄壤、黄棕壤为主。
近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和珠江防护林工程中也栽植了大量的竹林。
6.灌木林灌木林类型主要有萌生栎类林、车桑子灌木林、南烛—云南杨梅灌木林、清香木—小铁子灌木林、假虎刺灌木林、余甘子—算盘子灌木林、虾子花—水锦树灌木林,此外还有一些矮化种植的经济林。
除人工种植的灌木经济林外,多分布在岩石裸露率较高、立地条件较差的石灰岩地区及河谷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