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__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地球化学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通过对地球表层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来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环境污染等信息的一门技术。
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地球化学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矿石、岩石和土壤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组成,可以确定矿床的类型、规模和储量等关键信息。
例如,通过对矿石中金属元素的分析,可以判断出金矿床的存在与否,并进一步评估其开采潜力。
此外,地球化学技术还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成因和演化过程,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地球化学技术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同时,地球化学技术还可以追踪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路径,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可以确定污染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此外,地球化学技术在水资源勘查和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而地球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水体中的溶解物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判断水源的类型、水质的优劣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例如,通过对地下水中同位素的分析,可以判断水源的补给方式和水体的循环过程,为合理开发和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随着地球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在勘查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一方面,随着分析技术的提高和仪器设备的更新,地球化学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组成,提供更可靠的勘查数据。
另一方面,随着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技术的进步,地球化学技术可以更好地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和环境演变规律,为勘查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总之,地球化学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油气领域上的应用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油气领域上的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同位素的分布、变化和地球化学过程的一门学科。
在油气领域,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用于研究油气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通过分析油气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确定油气的来源和成因。
例如,通过测定油气中的碳同位素比值,可以判断油气是来自海相还是陆相沉积环境,从而指导勘探工作。
同时,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可以揭示油气的演化过程。
例如,通过测定油气中的氢同位素比值,可以判断油气的成熟度和演化过程,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用于判别油气的来源和成因。
不同地质环境和沉积条件下形成的油气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特征。
通过测定油气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确定油气的来源和成因。
例如,通过测定油气中的氮同位素比值,可以判别油气的有机质来源,如海洋生物还是陆地植物。
同时,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可以用于判别油气的类型和成分。
例如,通过测定油气中的氧同位素比值,可以判别油气中是否存在生物碳酸盐的组分,从而判断油气的类型和成分。
第三,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用于研究油气的运移和储集过程。
油气在地下储层中的运移和储集过程受到地质构造、岩石孔隙结构和流体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测定油气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揭示油气的运移和储集过程。
例如,通过测定油气中的氦同位素比值,可以确定油气的来源和运移路径,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可以揭示油气在地下储层中的运移和储集机制。
例如,通过测定油气中的硫同位素比值,可以判断油气中硫化氢的来源和生成机制,从而揭示油气在地下储层中的运移和储集过程。
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可以用于研究油气的污染和环境影响。
随着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不断深入,油气的污染和环境影响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测定油气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揭示油气的污染来源和迁移路径,为油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测定地下水和土壤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油气污染,从而指导油气污染防治工作。
地质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地质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在当今的能源领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对于满足全球能源需求至关重要。
而地质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手中的地图和指南针,为寻找深埋地下的油气宝藏提供了关键的线索和方向。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科学。
在油气勘探中,地质学家们运用各种地质理论和方法,对地下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沉积环境等进行深入分析,以评估油气存在的可能性和潜力。
首先,地层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
地层就像是一本记录着地球历史的“书籍”,每一层都蕴含着特定时期的地质信息。
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了解不同地层的形成年代、沉积顺序和岩性特征。
在油气勘探中,特定的地层往往与油气的生成、储存和运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某些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地层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可以生成油气,而砂岩等渗透性较好的地层则可能成为油气储存的良好场所。
沉积学的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同样不可或缺。
沉积环境决定了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进而影响了油气的生成和储集条件。
例如,在三角洲、滨海等沉积环境中,往往会形成大量的砂体,这些砂体由于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有可能成为优质的油气储层。
地质学家通过对沉积岩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等特征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古代沉积环境的类型和演化过程,从而为寻找油气储层提供重要的依据。
构造地质学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地下的地质构造就像是一个复杂的迷宫,而构造地质学则是解开这个迷宫的钥匙。
地质构造控制着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例如,背斜构造是油气聚集的常见场所,因为它能够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空间,使得油气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聚集。
断层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或者封堵油气的屏障。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预测油气可能聚集的位置,为钻探提供目标。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岩石学的研究也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前景地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成分、构造、成因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其应用广泛,对资源勘探具有重要作用。
地质地球化学方法以其高效、准确的特点,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
本文将探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前景,并阐述其在矿产勘探中的重要性。
一、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的应用前景地质地球化学方法是以地质学、化学学科为基础,结合物理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地壳化学元素的分布,控制地质过程,以及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其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在矿床评价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判断地质体内是否存在矿化作用及其成矿潜力。
地球化学方法能够综合考虑矿床成因的多种因素,如地质、矿化特征、矿床类型等,对储量、品位、成矿规模等进行评估,为找矿方向和勘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其次,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在矿石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巨大。
矿石中的杂质元素对矿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地球化学方法能够准确测定矿石中的杂质元素含量,为矿石的选择、分选等加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地球化学方法还能够对矿石中有毒元素进行分析,为矿石的环境友好型加工提供保障。
此外,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球化学方法在环境监测、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进行分析,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在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可以通过对矿石中各种元素的分析,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的成因进行研究,为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同时,地球化学方法还能够对含油、含气岩石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油气资源,为勘探的精细化提供支持。
二、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在矿产勘探中的重要性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在矿产勘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

自然科学SI L I C o NL L E Y●l:,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郭军(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试验技术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摘要]利用有机质中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干酪根显微组分及类型划分、能力、有机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
评价目标区不同洼陷原油物理化学特征,一步勘探指明了有利方向。
棒薄层色谱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兴隆镇中生界乍油层及附近新牛代生油层的生油通过油源对比技术解决了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油气来源问题,为该区进行卞【关键词]烃源岩地球化学油源对比有机质锦150区块辽河油区西部凹陷两斜坡中国分类号:T E X XX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20016一01一、引育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十五”以来,辽河油田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老及勘探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目标越来越复杂,寻找储量的难度和风险不断增大,资源接替矛盾越来越突出[1]。
而两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是辽河油区少有的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明确该区下一步勘探方向十分重要。
近年来,在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锦]50区块附近相继发现S2和娩两套油层,获得工业油气流。
s2原油与l I z原油物性丰H差较大,它们分别从何而来呢?如果中生界油层的油气来自北侧的中生代凹陷.那么,围绕中生代凹陷还会有很好的勘探前景:而若中生界油层的油气来自南部和东南部的清水凹陷与鸳鸯沟凹陷,那么油气运移的距离已经足够远,接近边缘,向西部勘探的价值已不大.因此需要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解决上述问题。
=、工区地质概掘该区地质条件复杂。
东部和东南部比邻清水门陷与鸳鸯沟凹陷,北部为兴隆镇中牛界凹陷沉降中心。
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基岩埋藏深.沉积岩厚度大,下第三系各地层组发育完稚。
就其区域构造特征来看,其东部为埋深大于5000m的清水洼陷,东南部的鸳鸯沟洼陷其埋深也达5000余m。
地球化学的应用实例

地球化学的应用实例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地球表层的化学组成、结构、演化以及地球化学过程的学科。
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地球内部岩石矿物的成因、大气和水体的化学特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地球化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地球化学的应用实例。
一、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表和地下水体、土壤、岩石等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地下矿体的存在和分布。
例如,在铜矿勘探中,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铜元素在地壳中的赋存状态,确定铜矿的形成环境和矿体的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二、地球化学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监测环境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质的浓度和分布。
这些数据可以评估环境的污染状况,并为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水源地保护中,地球化学分析可以确定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和迁移途径,为水源的保护和治理提供支持。
三、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研究地下水体、土壤、岩石等样品的化学特征,判断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例如,在滑坡灾害的预测中,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土壤中的水分、有机质和重金属元素等,判断土壤的稳定性,并提前预测滑坡的可能性,为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四、地球化学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古环境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古代岩石、古土壤、古植物等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重建古环境的演化过程。
例如,在古气候研究中,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古代岩石中的同位素含量,推测古气候的变化,并了解古代地球环境的特征和演化规律。
五、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地球内部岩石、矿物、地幔物质等的化学分析,可以揭示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
石油勘探中的地球化学勘探技术

石油勘探中的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石油勘探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勘探手段和技术,寻找和发现地下潜在的石油资源。
其中,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领域中,为勘探人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在勘探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概述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是通过对地质样品和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的化学成分和特征,以识别石油的勘探前兆和石油相关的地下构造。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球化学测量和地球化学分析两个方面。
地球化学测量是指通过对地质样品和地下水样品进行采集和测试,获取其化学特征和地下构造信息。
常用的地球化学测量手段包括地电化学测量、重力测量、磁力测量等。
这些测量手段能够对地下构造和地质体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为石油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地球化学分析是指通过对地质样品和地下水样品进行各种化学分析,以获得其中的化学成分和特征信息。
常用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包括元素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等。
这些分析手段能够直接反映地下岩石和地下水的组成和性质,为勘探人员确定石油资源的分布和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石油勘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提供关于地下构造、岩石性质和石油资源分布等方面的信息,为勘探人员确定勘探目标和制定勘探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发现石油前兆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能够通过分析地下水中的石油指示物和化学元素分布,发现潜在的石油前兆。
例如,地下水中苯系列和烷基苯系列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可能意味着附近存在石油资源。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通过对地下水样品的分析,能够为勘探人员提供重要的地下信息。
2. 确定石油资源分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能够通过分析地质样品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含量。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能够准确地识别地下岩石中的有机质类型和含量,从而帮助勘探人员确定石油资源的丰度和质量。
地质学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与意义

地质学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与意义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其勘探和开采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而地质学,这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科学,在石油勘探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地质学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沉积盆地的研究上。
沉积盆地是石油生成和储存的重要场所。
地质学家通过对盆地的形成机制、演化历史、沉积环境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判断该盆地是否具备生成石油的条件。
例如,在研究沉积环境时,他们会关注沉积物的类型、来源和分布规律。
如果一个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一个富含有机质的浅海或湖泊环境,那么就有可能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地层学的知识在石油勘探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地层就像是地球的“千层饼”,每一层都记录着特定时期的地质信息。
地质学家通过对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年代测定,可以了解地层的沉积顺序和年代关系。
这对于确定石油储层的位置和分布范围非常关键。
比如,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地层特征,可以追踪石油可能的运移路径,从而找到潜在的油田。
构造地质学对于石油勘探同样意义重大。
地质构造就像是地球内部的“骨骼框架”,控制着油气的聚集和分布。
褶皱和断层等构造不仅可以形成油气圈闭,还会影响油气的运移通道。
一个良好的圈闭构造能够有效地阻止油气的逸散,使其在一定的空间内聚集形成油田。
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构造的分析,能够识别出有利的圈闭构造,为石油勘探指明方向。
在石油勘探中,岩石学的应用也不可小觑。
岩石的类型、孔隙度、渗透率等特征直接影响着石油的储存和运移。
例如,砂岩通常具有较好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常见的石油储集岩;而页岩的孔隙度较低,往往作为盖层阻止油气的向上逸散。
通过对岩石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评估岩石的储油能力和封盖性能。
地球化学在石油勘探中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通过对岩石和土壤中烃类物质的检测和分析,可以指示地下是否存在油气藏。
同时,对原油和天然气的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帮助了解油气的来源和演化过程,为勘探提供重要的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的研究内容 有机质数量(丰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任何评价工作都涉及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问 题。烃源岩的定性评价也不例个。选择具有明 确地球化学意义的参数和适合的评价标准是烃 源岩评价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二、有机质类型
5. 据干酪根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3C ) 判识干酪 根的类型 13
陆相干酪根的δ C(‰) 与其类型的关系
黄第藩(1991) 标准腐泥型 含腐殖腐殖型 中间型或混合型 含腐泥的腐殖型 标准腐殖型 Ⅰ1 Ⅰ2 Ⅱ Ⅲ1 Ⅲ2 -28.2~31.0 -27.5~28.2 -26.0~-27.5 -24.5~-26.0 -20.0~-24.5 三分法(王大锐,2002) 典型腐泥型 Ⅰ Ⅱ Ⅲ -28.0~30.2 -27.0~29.3 -25.5~27.2 -21.0~26.0 SY/T 5735-1995 <-30 -30~-28.0 -28.0~-25.5 -25.5~-22.5 >-22.5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二、有机质类型
1.据有机质的来源划分有机质的类型 2.据干酪根的元素组成判识有机质的类型 3.据有机质(干酪根)的显微组分组成鉴别有机质的 类型。 4. 据岩石(或干酪根)的 Rock-Eval 热解特征划分有 机质的类型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二节 烃源岩定量评价
一、氯仿沥青法
Q总=S· H· A· ρ/(1-K运) 式中,Q总——为评价目标的总生油量; S——烃源岩的面积; H——烃源岩的厚度; A ——氯仿沥青A的平均含量(%; ρ ——烃源岩的比重; K运——烃源岩中石油的运移系数。 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将评价目标划分为有限个评价单元,分 别计算各个单元的生烃量后求和。 这一公式实际上是由物质平衡原理,即 Q生=Q残+Q运=S· H· A· ρ+Q运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二节 烃源岩定量评价
二、基于成烃机理的成烃率法 按照现代油气成因机理,单位源岩中油气的生成量取决于有机质 的丰度(数量)、类型(反映单位重量有机质的生烃能力)和成 熟度(反映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程度的成烃转化率)。这样,某 评价目标中油气的生成量应该为: Q=S· H· ρ· TOC· IH· X 式中,S· H· ρ——源岩的重量; TOC——源岩中有机碳含量,可采用恢复后的原始有机碳; IH—— 单 位 质 量 有 机 质 的 原 始 生 烃 潜 力 ( 如 mgHC/gTOC 或 kgHC/tTOC, 反映有机质的类型); TOC· IH 则反映了单位重量源岩 的生烃潜力; X——成烃转化率(无量纲,或用%百分数表示)计算生油量时用 成油转化率,计算生气量时用成气转化率。IH· X 则反映了单位重 量有机碳的生烃量; 具体各变量的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组合。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一、有机质数量(丰度)评价 (一)有机质数量(丰度)指标
1、总有机碳(TOC,%)或有机碳Corg 2、氯仿沥青“A”(%)和总烃(HC,ppm) 3、生烃潜量Pg 4、显微组份全岩体积百分含量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一、有机质数量(丰度)评价 (二)有机质数量(丰度)评价标准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二、有机质类型
5.依据红外光谱(官能团)特征划分有机质的类型
有机质的红外谱带可以分为脂族基团、芳香基团和含氧基团三 大类。依据这些基团(谱带)的强度,可以选择许多比值来表 征有机质的类型。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5年颁布的行业标准中 就有由红外参数判识有机质类型的方案
吸光度比 2920cm-1/1600cm-1 1460cm-1/1600cm-1 Ⅰ1 - - Ⅰ2 >4.3 >1.00 Ⅱ 4.3~1.6 1.00~0.40 Ⅲ1 <1.6~0.5 <0.40~0.15 Ⅲ2 <0.5 <0.15
S0:气态烃量,mg烃/g岩 S1:液态烃量,mg烃/g岩 S2:热解烃量,mg烃/g岩 S4:残余有机质二氧化碳量, mgCO2/g岩 Tmax:最高热解峰温,是热解烃S2峰 峰顶的温度,与烃源岩的成熟度有关
分析结果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岩 石 热 解 分 析 (Rock-Eval) 烃源岩热解参数计算及参数意义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二)有机质数量(丰度)评价标准
中国煤系泥岩生烃潜力评价标准(陈建平,1997)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一、有机质数量(丰度)评价 (二)有机质数量(丰度)评价标准 与不同学者于不同时期所给出的泥质烃源岩 的评价的下限标准均比较相近 (0.4%~0.5%) 明显 不同,关于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评价, 不同学者、不同时期所给出的评价标准有很大的 差别。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二、有机质类型
4.据岩石(或干酪根)的 Rock-Eval热解特征划分有 机质的类型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二、有机质类型
4.据岩石(或干酪根)的 Rock-Eval热解特征划分有 机质的类型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陆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SY/T 5735-1995)
生油岩类型 差 中等 好 最好 <0.4 0.4~0.6 >0.6~1.0 >1.0~2.0 >2.0 淡水-半咸水 TOC(wt%) 0.2~0.4 >0.4~0.6 >0.6~0.8 >0.8 咸水-超咸水 <0.2 “A”(wt%) <0.015 0.015~0.050 >0.050~0.100 >0.100~0.200 >0.200 -6 HC(wt10 ) <100 100~200 >200~500 >500~1000 >1000 <2 2~6 >6~20 >20 (S1+S2)(mg/g 岩石) 注:表中评价指标适用于成熟度较低(Ro=0.5%~0.7%)烃源岩的评价,当热演化程度高时,由于油气大 量排出以及排烃程度不同,导致上列有机质丰度指标失真,应进行恢复后评价或适当降低评价标准。 指标 湖盆水体类型 非生油岩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四、生烃潜力综合评价 结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 机质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第十四章Βιβλιοθήκη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二节 烃源岩定量评价
以干酪根生烃理论的建立为标志,地球化 学家对有机质成烃的认识实现了从现象到本质 和机理的升华。这就为科学、定量地计算生油 气量奠定了基础。因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 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计算就成为烃源岩研究的重 要发展趋势之一。烃源岩定量评价的实质就是 油气资源问题。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二、有机质类型
5.依据红外光谱(官能团) 特征划分有机质的类型
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红外光谱(傅家漠,1995) Ⅰ型(侏罗纪 Ro =0.65 %;ⅡA(第三纪, Ro =0.56 %) ;ⅡB 型 ( 第三纪, Ro = 0.56 %);Ⅲ型(第三纪, Ro = 0.42%)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二节 烃源岩定量评价
二、基于成烃机理的成烃率法
一旦确定了有机质的成烃(油、气)转化率X(等 于已生烃量/总生烃潜力),生烃量的定量评价问 题就迎刃而解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准确得 到X 。 求取成烃转化率的方法有很多,概括起来,可分 为三大类,即热模拟实验法、化学动力学法和物 质平衡法。相应地,有关的生烃量计算方法也可 分别按这三种方法来命名。
总有机碳:TOC(%)=(0.83×(S0+S1+S2)+S4)/10 氢指数:IH( mg烃/g。TOC)= S2 /TOC)×100 烃指数:IHC( mg烃/g。TOC)=( S0+S1) / TOC)×100 氧指数:IO( mgCO2/g。TOC)=(S3 /TOC)×100 有效碳:Cp(%)= 0.083×(S0+S1+S2) 降解率:D(%)=(Cp/TOC)×100 生烃潜量:Pg(mg烃/g。岩) = S0+S1+S2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二)有机质数量(丰度)评价标准
过去给出的碳酸盐岩作为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 下限较低,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项非常 重要的考虑,这就是我国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的 丰度普遍较低,大多在0.2%左右,且成熟度较 高。如果按照前述陆相源岩的标准,就在很大 程度上否定了我国碳酸盐岩覆盖区(约占陆地 面积的1/3)内大部分地区的油气勘探潜力。 按排气量的大小确定的工业下限值约为0.25 %~0.3%。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烃源岩评价 油气成因理论 油气源对比 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藏成藏地球化学研究 沉积盆地热流和热史研究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化探) ……
第十四章
有机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烃源岩定性评价
烃源岩的定性评价是其定量评价和油气资源 量评估的基础。也是油气资源评价体系中的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勘探早期是对烃源岩的一 种鉴定工作。主要回答勘探区是否存在烃源岩? 哪些是烃源岩?烃源岩的品质如何?由于前已 述及,油气是由有机质生成的,因此,岩石中 有机质的多少、有机质生烃能力的高低及有机 质向油气转化的程度就成为决定烃源岩生烃量 大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