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透镜课堂练习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1《透镜》 同步练习2

《透镜》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3.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为了使灯丝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灯丝放在( )A.焦点处B.焦点以内C.焦点以外D.任意位置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
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
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5.甲、乙是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是5 cm 和10cm,平行光线经过它们的折射之后,使光线偏折角度更大的是( )A.甲B.乙C.一样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6.某人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其中心的厚度为1.7 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______1.7 m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2011·娄底中考)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 cm.8.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所示,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紫光比红光的焦距___________ (选填“长”或“短”)。
三、简答题9.找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容器(如冰淇淋盒)做两个冰块,然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叠放在一起。
这样,在冰块内就形成了一个呈凸透镜形的空气层。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一节-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二物理(北师大版)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一节-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 ( 2分) 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可使用的光学元件是()A. 一定是平面镜B. 一定是凸透镜C. 一定是凹透镜D. 可能是凹透镜2. ( 2分) 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来表示,而是用度来表示,其度数D等于焦距f(以米作单位)的倒数的100倍,即D═,已知小明的左眼镜片焦距为0.25m,其度数应为()A. 100B. 200C. 300D. 4003. ( 2分) 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为透镜,透镜左侧的两束光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如图所示。
甲、乙两图中的虚线方框内()A. 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B. 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C. 甲、乙都为凸透镜D. 甲、乙都为凹透镜4. ( 2分) 取一段铁丝,绕制一个内径约为3mm左右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圆环上布满水膜,此时辨别水膜相当于“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最可靠方法是( )A. 用手摸B. 透过水膜看物体C. 用强光照射D. 用刻度尺测量5. ( 2分) 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设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f一定大于lB. f一定小于lC. f一定等于lD. f可能小于l6. ( 2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由于放大镜有放大作用,所以无论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怎样总是放大的B. 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无论如何移动屏也接收不到光斑,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C. 光经过透镜的时候方向可以不改变D. 光经过透镜的时候方向一定改变7. ( 2分) 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
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 B. C. D.8. ( 2分) 不平行的光束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A. 不能交于一点B. 一定是平行的C. 可能交于一点D. 一定交于一点二、多选题9. ( 3分) 如图,光路图正确的是:A. B.C. D.10. ( 3分)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该凸透镜的焦距f和L存在的关系可能是()A. L>fB. L<fC. L=fD. L>2 f11. ( 3分) 用一直径为20cm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光轴的光屏,光屏上显现出一个直径是10cm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是()A. 10cmB. 20cmC. 30cmD. 无法确定12. ( 3分) 下列光路图画法正确的是()A. B. C. D.13. ( 3分) 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B.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C. 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远视镜D. 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反射矫正视力的三、填空题14. ( 2分) 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如图甲):(1)烧杯底上放一个凸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________作用.(2)烧杯底上放一个凹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说明凹透镜对光有 ________作用.15. ( 1分) 近视镜镜片的边缘厚度与中间的厚度相比________ (选填“比较薄”、“比较厚”、“薄厚一样”)16. ( 3分) ________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________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在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__(填序号).17. ( 5分) 凸透镜和凹透镜是透镜的两种基本类型.在做透镜实验时,我们有时要选用凸透镜或凹透镜,可是面对外形相似、都有边框的透镜,如何分辨呢?周捷同学想出了以下两种方法,请你将他的方法补充完整:方法一:把透镜靠近镜________(选填“前”或“后”)的手指,通过透镜观察手指是否放大,若放大则为________透镜,否则为________透镜;方法二:用手摸,________的为凸透镜,________的为凹透镜。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6.1透镜 同步练习 (含解析)

6.1透镜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如图所示的两个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凸透镜,b为凹透镜B.都是向右凸出的,为凸透镜C.光经过透镜发生偏折是光的反射现象D.透镜b对光有会聚作用2.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A.B.C.D.3.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所用透镜是凸透镜的是()A.①B.②C.③D.①②③④都是凸透镜4.小明用放大镜看说明书上很小的字,当距离字15cm时能看清楚,则该放大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5.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6.下列光学器具中,能会聚太阳光的是()A.穿衣镜B.潜望镜C.凸透镜D.凹透镜7.要使光线经过某一个光学元件后发生图示的偏折,可供选用的元件有: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
能达成该目标的所有光学元件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8.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必过焦点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光一定会聚在焦点9.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不同,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种类,现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
则根据这两个光斑()A.甲、乙均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B.甲、乙均不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C.甲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乙不能D.乙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甲不能10.小科同学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纸面上得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透镜(同步练习题)

第一节透镜一、填空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如:放大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如:门上的猫眼。
2. 对光有会聚作用,对光有发散作用。
3.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4、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 ,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透镜,由此说明,能会聚于一点的透镜(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5、如有上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作用二、选择6、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7、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
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A .平面镜B .三棱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 8、如右图,一束光线射向O 处的光学元件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 点,取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A 、平面镜B 、凹面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 9、一束光线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是平行光束B 、一定是会聚光束C 、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D 、一定是发散光束10、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三、作图题 SS1 O11、如图,一束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上,请画出:(1)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2)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12、请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四、开放探究13、入夏,骄阳似火,气候干旱,某森林景区在游客游玩当天,发生了严重的森林大火,事发后发现引起火灾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游客遗忘在森林中的一瓶矿泉水!请分析原因。
答案一、填空1、凸透镜凹透镜 2 凸透镜凹透镜3主光轴4发散凹不一定 5 凸透镜会聚二、选择6 D7 C8 C9 C 10B三、作图题1112四、拓展探究13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夏天光线较强,矿泉水瓶将光会聚引燃落叶,所以引发火灾。
初二物理光的透镜练习题

初二物理光的透镜练习题在物理学中,光的透镜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分散,对我们的视觉感知和光学仪器的设计都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是一些初二物理光的透镜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练习题1:一根直径为4厘米的凸透镜,其中心厚度为2厘米,折射率为1.5。
请计算该透镜的焦距。
解答1:首先,根据透镜的类型,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凸透镜。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透镜公式来计算焦距。
透镜公式为:1/f = (n - 1) * (1/R1 - 1/R2)其中,f代表焦距,n代表折射率,R1和R2分别代表透镜两侧的曲率半径。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折射率n = 1.5透镜的曲率半径R1 = R2 = 2厘米代入透镜公式可得:1/f = (1.5 - 1) * (1/2 - 1/2)化简后可以得到:1/f = 0因此,该透镜的焦距为无穷大。
练习题2:一个凹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距为20厘米。
请计算像距和放大率。
解答2:给定的信息中,焦距f = -10厘米,物距p = 20厘米。
因为凹透镜的焦距为负值,代表凹透镜的凸面位于右侧。
我们可以使用透镜公式来计算像距q:1/f = 1/p + 1/q将给定数据代入公式可得:1/-10 = 1/20 + 1/q化简后可以得到:1/q = 1/-10 - 1/20继续化简:1/q = -2/20 - 1/20= -3/20因此,像距q = -20/3 厘米 = -6.67 厘米(保留两位小数)。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放大率公式来计算放大率A:A = -q/p将给定数据代入公式可得:A = -(-20/3)/20= 1/3因此,放大率A为1/3。
练习题3:一束平行光线垂直射入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
请问光线在透镜的哪一侧汇聚,并计算最终像的位置。
解答3: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光线垂直射入透镜。
对于凸透镜来说,光线会经过透镜后汇聚到焦点处。
因此,光线最终会在凸透镜的凹面一侧汇聚。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专题训练及答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一节透镜1.(上海19大同中学杯)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玻璃体,在它的中心轴线上有一球形气泡,柱体低面是磨砂的毛面,当平行光沿轴方向向下照射时,在磨砂的毛面上可能会看到()A.圆形亮斑 B.圆型暗斑C.圆形暗斑且中心有一亮点 D.圆形亮斑且中心有一暗点2.(11常州) 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 上的微雕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
(1)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如图所示透镜中的 (选填序号)进行观察。
(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 cm。
(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小明看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
A.小于5 cm B.大于5 cm且小于10 cmC.等于10 cm D.大于10 cm3.(10年学而思杯初二)如图所示S是发光体,S′是它通过凸透镜成所的像,请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并找出焦点(一个即可)。
4.(10年学而思杯初二)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这可以利用两块透镜的组合来解决,请在下图的两个方框中各画出一种组合方式。
5.(趣味链接)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和门客著有《淮南鸿烈》,又名《淮南子》。
《淮南子•万毕术》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
”这就是说,把一块洁净的冰两面削成球面状,实际上就是用洁净的冰块削成一凸透镜,用它对着太阳,使平行的太阳光折射,让太阳光的能量聚集到焦点上,再把易燃的艾绒放到焦点处,最后被点着起火。
你认为该方法可行吗?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1.D 【解析】当平行光沿轴方向向下照射时,对准气泡周围入射的光,方向不变,在磨砂面(相当于“光屏”)上有光到达,形成亮斑。
气泡和它竖直方向上、下层玻璃共同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即平行光经这个“凹透镜”后会发散,使磨砂面中心无光,形成暗斑。
2021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1《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1《透镜》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凸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凸透镜只有右侧的焦点B.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随时变化的C.过光心的直线都叫作主轴D.直径相同的凸透镜,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2.如图所示,在MN处放有一个透镜,太阳光从上方射向透镜。
在透镜的附近放一张小纸片,在纸片上可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由此可判断( )A.若纸片是放在P处,则在MN处放的是凸透镜B.若纸片是放在P处,则在MN处放的是凹透镜C.若纸片是放在Q处,则在MN处放的是凸透镜D.若纸片是放在Q处,则在MN处放的是凹透镜3.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4.如图所示,MN为透镜L的主光轴,AB为一条从左边射向透镜后折射的光线,由此可以判定()A.若L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L的焦点B.若B点是L的焦点,则L一定不是凸透镜C.若B点是L的焦点,AB的入射线一定平行于主光轴D.若AB的入射光线是从无穷远处主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则L一定不是凹透镜5.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现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C.甲、乙都为凸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6.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太阳光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10cm<f<20cmB.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看到正立的像C.当蜡烛向焦点方向移动时,光屏要向右移动,在某一位置光屏再次成像时,物距的变化△µ小于像距变化△v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镜片,应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8.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一透镜习题1新版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一透镜习题1新版北师大版一、选择题1、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B、20 cmC、12 cmD、以上都不对2、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A、大于2f,小于fB、大于2f,小于2f,大于fC、小于2f,大于f,大于2fD、大于f,大于2f3、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A、100 mm以外B、50 mm以内C、略大于50 mmD、恰为50 mm4、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5、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二、填空题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的位置,在相当于____的胶片上得到____的____的____像。
2、幻灯机和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____镜,物体应放在____,像在____,像的性质是____。
若要使银幕画面更大些,幻灯机与电影机应离银幕____些。
3、透过装水的玻璃杯看到的手指是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这是因为装有水的玻璃杯可看成。
三、作图题1、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透镜
一、填空题
1.透镜有两类:中央厚边缘薄的叫_________,又叫_________透镜,因为它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____,又叫_________透镜,因为它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2.对光起发散作用的光学元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取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点,则该镜一定是()
A.凸镜 B.凹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4.如图所示,一束光通过放在O处的光学元件后改变了传播方向.则O处的光学元件()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凸透镜
C.只能是凹透镜
D.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有可能
三、作图题
5.在下列方框中,填入适当的光学元件
6.画出图中光的大致传播方向,(已知水面与凸透镜主轴重合)
四、简答题
7.如何用较简单的办法粗略地测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参考答案:
一、1.凸透镜.会聚,会聚;凹透镜,发散,发散;2.凸面镜、凹透镜
二、3.答:D
都在元件O的同侧,由此可知,此元件为透镜,故应排除面镜A
点拨:由题图可知,会聚点S和
和B,有元件时,会聚于S点,无元件时,会聚于
的“会聚程度”大,这说明元件对光起了发散作用(只是没有发散开),由此可知,此元件是发散透镜,应是凹透镜.
4.答:D
三、5.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是一种功能.而会聚光束和发散光束是一种结果.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都是相对入射光束而言的.会聚作用指后来的光线相对原来的光线“靠拢些”,即在入射光线延长线的内侧;发散作用指后来的光线相对原来的光线“发散”些,即在入射光线延长线的外侧.图甲中的折射光线虽会聚于一点,但较入射光线的“会聚程度”小一些,说明此方框中元件对光起了发散作用(只是没有发散开),应填凹透镜,图乙中的折射光线虽是发散的,但“发散程度”不如原来大.元件对光起会聚作用.应填凸透镜.同理丙填凸透镜,丁图填凹透镜.答:如图所示.
6.答:如图所示
四、简答题
7.答:(1)在阳光下固定一凸透镜,让阳光垂直照射凸透镜;(2)在凸透镜后面放一白纸,前后移动白纸,直到在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为止固定白纸位置;(3)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和白纸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