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二物理透镜练习题和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解析版)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秋•伍家岗区期末)如图四种玻璃透镜中( )A.只有a是凸透镜B.只有b是凸透镜C.只有a和b是凹透镜D.只有d是凹透镜【答案】D。
【解答】解:由图可知,a、b、c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d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2.(2021秋•江津区期末)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答案】C。
【解答】解: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幻灯片是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3.(2021秋•兴山县期末)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B。
【解答】解:(1)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①正确,②错误;(2)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B。
4.(2021秋•西峰区期末)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其口径越大越好C.用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小于两倍焦距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答案】B。
(完整版)初中物理透镜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不能正确理解透镜的作用例1.如图1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近视/远视)眼的矫正.错解:甲透镜近视解析:很多同学看到光线经过甲透镜折射后没有相交成一点,而是逐渐远离,认为甲是凹透镜,而认为乙是凸透镜,这是错误的。
我们将入射光线AB、AE沿直线延长,即图2甲中的BC和EF,把它们与经凸透镜射出的光线BD、EG比较,显然折射光线是相互“靠近”了,这就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表现。
相反,如果我们把甲换成凹透镜,则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情况应该如图2乙所示。
乙正解:乙透镜近视反思:透镜对光是会聚还是发散,不是看折射光线是否相交,而是体现在它们使入射光线变得相互“靠近”了还是“远离”了。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聚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会聚于一点。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不能会聚于一点。
二、混淆实像和虚像的概念例2.关于虚像和实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实像则相反C.平面镜成的一定是虚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D.由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虚像,由于光的折射成的像一定是实像错解:选B(或C、D)解析:虚像和实像的区别有两点:①成像的原理不同。
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叫做实像;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不能相交,反向延长交于一点,人眼误以为光从这点发出的,所成的像叫做虚像。
②承接的方法不同。
虚像只能用人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人眼直接观看。
正解:A反思:虚像和实像只有成像原理及承接方法的不同。
解:A、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只是进入人眼的光是发散的,并不是没有光进入人眼,若真的是没有光进入人眼,将什么也看不到,故A错误;B、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但不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如小孔成像;我们从岸上看水中的东西,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C、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所以实像能呈在光屏上,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所以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故C正确;D、因为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故D错误.故选C.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出错例3.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透镜》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如图所示的虚线框内有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 通过透镜后与MN交于Q点.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B.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D.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2.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A. B.C. D.3.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下面的光学元件中可以实现的有()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②③4.小敏有两个直径都为d的透镜,为辨别两透镜的种类,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
则根据这两个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B. 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C. 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D. 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5.学习了透镜的相关知识后,为了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小王同学找来了三只薄透镜,其中凸透镜L1的焦距是5cm,凸透镜L2的焦距是3cm,凹透镜L3的焦距是2cm。
小王分别设计了图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的是()A. B.C. D.6.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的现象,如图所示,移动光屏使光斑最小、最亮,此时光斑离凸透镜10cm.据此,我们可以确定此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7.如图将平面镜放在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的位置,凸透镜和平面镜相距为d,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透镜,经平面镜反射后会聚于两镜的中点A,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A. dB. 0.5dC. 1.5dD. 2d8.如图是口径和材料都相同的两个透镜,关于它们的焦点和折射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的焦距大,甲对光的折射能力强B. 甲的焦距大,乙对光的折射能力强C. 乙的焦距大,甲对光的折射能力强D. 乙的焦距大,乙对光的折射能力强9.如图所示,一块矩形玻璃砖切割成图中形状的左右两部分,彼些拉开一段距离,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左面射入后,则从另一部分的右面射出的光线()A. 可能是平行光线B. 一定是发散光线C. 一定是会聚光线D. 可能是会聚光线,也可能是发散光线10.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一定有会聚作用B.凹透镜对光线不一定有发散作用C.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D.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3、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A.凹透镜聚光B.平面镜成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D.光的色散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5、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④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①③C.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是①②D.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③④6、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7、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
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比凹透镜的光线更亮B. 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比凹透镜的光线更暗C.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与光线的亮度无关D.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与光线的亮度有关答案:C2.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3.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4.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A5.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6.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B7.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当物体在焦点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C8. 凸透镜成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会聚作用B. 凸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有会聚作用C. 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发散作用D. 凸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没有会聚作用答案:B2.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发散作用B. 凹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有发散作用C. 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有会聚作用D. 凹透镜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没有发散作用答案:B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D. 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1.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______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二倍焦距2. 凹透镜成像时,无论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如何变化,所成的像总是______的。
答案:虚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答案:当物体距离透镜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物体距离透镜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当物体距离透镜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 请说明凹透镜成像的特点。
答案:凹透镜成像时,所成的像总是正立、缩小的虚像,且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
四、计算题1.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为15cm,求成像的性质及像距。
答案:由于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但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距可以通过透镜公式1/f = 1/u + 1/v计算得出,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
代入数据得1/10 = 1/15 + 1/v,解得v = 30cm。
2. 已知凹透镜的焦距为-5cm,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为20cm,求成像的性质及像距。
物理八上透镜试题及答案

物理八上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那么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A. 会聚B. 发散C. 既不发散也不汇聚D. 以上都不对答案:B2.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A. 彩虹B. 影子C. 看水里的鱼D. 看水中的筷子弯曲答案:B3. 以下关于凸透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 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D.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D4.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A.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B.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C. 物距和像距总是相等D. 物距和像距没有固定关系答案:A5. 以下关于光的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 反射角大于入射角C. 反射角小于入射角D. 反射角与入射角无关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它决定了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
答案:透镜到焦点的距离2. 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_,它决定了透镜对光线的发散能力。
答案:透镜到虚焦点的距离3.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通过透镜的光线将______。
答案:平行于主光轴4. 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都位于______。
答案:同一平面内5.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
答案:小于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特点。
答案: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焦点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为什么我们看水中的物体时,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位置要高?答案: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由于空气的折射率比水的折射率小,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我们看到的物体的像比实际位置要高。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透镜按照其形状可以分为几种类型?A. 一种B. 两种C. 三种D. 四种答案:B2. 凸透镜对光线有怎样的折射作用?A. 发散作用B. 汇聚作用C. 既不发散也不汇聚D. 反射作用答案:B3. 以下哪个是凹透镜的特点?A. 中心厚,边缘薄B. 中心薄,边缘厚C. 使光线汇聚D. 使光线平行答案:B4.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像的性质是什么?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5. 凹透镜成像时,像的性质是什么?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正立、缩小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二、填空题6.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内时,会形成一个________的虚像。
答案:正立、放大7. 透镜的焦距是指从透镜的________到焦点的距离。
答案:光心8. 凸透镜成像时,如果物距等于焦距,将不能形成________。
答案:像9.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发散10. 望远镜的构造中,靠近眼睛的透镜是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是________。
答案:目镜;物镜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对应的像的性质。
答案: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时,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计算题12.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距离透镜20厘米,求像的性质。
答案:根据题目条件,物体距离透镜20厘米,大于2倍焦距(2*10厘米=20厘米),因此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原理以及透镜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n
g s
1
初二物理透镜练习题和答案
A 卷
一、选择题
1、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形状如图所示,下面关于它的讨论正确的有( )
A .这些水构成一个凸透镜,它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 .透镜必须是固体,水不可能成为凸透镜。
C .水的下表面虽然近似于球面,但上表面却是平的,所以它不可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C .只要是透明物质,就有可能构成透镜。
2、下列各镜中,不能改变光束会聚或发散性质是(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镜 C .平面镜
3、如图所示,四幅图均表示光线通过凸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C .
4、一凸透镜的焦点为F ,一凹透镜的焦点为F′,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
太阳,则在两透镜的另一侧的焦点上,F 与
F′的温度相比( )
A .F 点的温度较高
B .F′点的温度较高
C .两点温度一样高C .无法判断
5、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行射向凸透镜的一束光,经折射一定交于凸透镜的焦点。
B .经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一定交于一点。
C .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生会聚作用。
C .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一定不改变传播的方向。
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在凸透镜前25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7、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 的地方,在离物体45cm 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90cm ,像是放大的。
B .凸透镜的焦距是18cm ,像是放大的。
C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像是放大的。
C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像是缩小的。
8、某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凸透镜距离为20cm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f<10cm
B .10cm<f<20cm
C .f>20cm C .无法判断
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量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24cm ,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20cm
B .15cm
C .12cm C .10cm
10、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当物体放在距焦点5cm 处,一定能得到(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实像或正立放大虚像
提示: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根据凸透镜的性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6、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7、由题可知,物距为30cm,像距为15cm
8、f<20cm<2f 所以10cm<f<20cm
9、24cm>2f 即 f<12cm
第1题 正确答案为 AD
第2题 正确答案为 D
第3题 正确答案为 C
第4题 正确答案为 A
第5题 正确答案为 D
第6题 正确答案为 A
第7题 正确答案为 D
第8题 正确答案为 B
第9题 正确答案为 D
第10题 正确答案为 D
B卷
二、填空题
1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凸透镜的位置,直到地上的亮斑最小最亮,这亮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是________,亮斑所在的位置就是该凸透镜的
_________。
12、当凸透镜焦距为20cm时,要在光屏上成一
缩小的像,蜡烛可在距凸透镜___________移动,
要使像变大些但仍是缩小的,蜡烛应(填“远
离”或“靠拢”)凸透镜,同时光屏离凸透镜
应___________(填“近”或“远”)些。
13、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a、b、c、d各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则:(其中F为焦点,P为二倍焦距处)
(1)在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2)在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3)当屏上出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4)当屏上观察不到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5)当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凸透镜不可能成像。
(6)若把蜡烛入在C点上,能成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把屏和蜡烛的位置颠倒一下,则成
___________的、倒立的实像。
答案:
11、焦距;焦点
12、40cm之外;靠拢;远
13、⑴ c;⑵ a;⑶ b;⑷ d;⑸ F;⑹放大;缩小
三、综合题
14、给你一些透镜,你怎样鉴别它们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写出三种方法。
2
3
答案:
(1)观察法: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聚焦法:把透镜正对太阳,上下移动透镜的位置,能在地面上找到会聚点的是凸透镜,反之为凹透镜。
(3)成像法:将透镜靠近书本等物体,能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反之为凹透镜。
15、如图所示,光射到某光具上,要使出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请在图中画出三种不同的光学元件。
解答:
如下图所示
中考解析
一、中考要求
透镜及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历年中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有透镜的种类及光学性质、凸透镜成像的条件和规律。
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作图题。
二、中考新题例说
1、(上海)在下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
答案:高度 靠近透镜
2、(陕西省)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 、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使烛焰位于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使烛焰位于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 .使烛焰位于a 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 .使烛焰位于d 点时,成放大的实像答案:D
3、(黄冈市)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
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 .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 .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 .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显影答案:D
课外拓展
1、我国历史上的冰透镜
早在我国西汉(前206~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
艾承其影,则火生.”其后,晋朝张华的《博物志》中也有类似记载。
冰遇阳光会熔化,冰透镜对着太阳却能聚光使艾绒着火,令人怀疑。
清代科学家郑复光(1780一?)根据
《淮南万毕术》的记载,亲自动手做过一些实验,证实冰透镜的确可以取火。
他在“镜Array镜冷痴”中写道,将一只底部微凹的锡壶,内装沸水,用壶在冰面上旋转;可制成光滑
的冰透镜,利用它聚集日光,可使纸点燃。
2、水透镜聚光取火
如图所示,用粗铁丝弯成圆圈;圆圈上蒙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在薄膜上面倒入适
量的水,薄膜受到水的压力作用下坠,形成了水透镜.将水透镜支在一定的高度,让阳
光穿过透镜,在地面上聚焦,便可以将放在地面的纸片点燃。
实验中的这种水透镜也经常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如在人迹罕至的热带丛林,常常发生神秘的
大火,使大片森林付之一炬,许多鸟兽葬身火海。
起初人们并不知道森林起火的原因,经过长期的调查与研
究,终于后来发现了起火的原因.原来,每天清晨,林木的树叶上常挂着露珠,由于地处赤道附近,太阳虽
然刚刚升起却已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阳光照在露珠上,而每颗露珠又恰似凸透镜使阳光会聚于焦点.假若
恰好有枯草或干树叶位于这个焦点上。
它们很快就会被点燃起来.特别是小鸟爱用干草或枯枝在树枝上搭巢,
森林大火常从鸟巢烧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