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检测之《二十四孝图》练习(附答案)
《朝花夕拾》第三章(教师版)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知识点一】第三章《二十四孝图》【预习检测】1.阅读《二十四孝图》,概括让鲁迅惊惧的往事。
【答案】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样的孝道故事让“我”不解甚至发生反感。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概括。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写道“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
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
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可见《二十四孝图》中让鲁迅惊惧的事是: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样的让他感到不解甚至发生反感的所谓“孝道”故事。
2.鲁迅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哪来的?【答案】一位长辈的赠品。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写道:“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
”因此,鲁迅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3.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答案】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的本质。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主旨的把握。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由于“孝道”源于原始的氏族社会,发展于和强化于封建社会,因而它必然带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是成了官方“以孝治天下”的理论之后,产生了逆来顺受的、愚孝的、迷信的、因果报应的观念,甚至有与人性相背离的地方。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斥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着重分析了哪几个孝道故事?【答案】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5.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着重分析的孝道故事作用是什么?【答案】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课外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题型整理及答案

《二十四孝图》1. "我"收到长辈赠送的二十四孝图是一种怎样的反应?恐惧,害怕他父母把他杀了,煮成肉汤给他奶奶吃。
2. 读完后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更害怕了。
害怕他父母把他杀了,煮成肉汤给他奶奶吃。
3. 列举7个有关二十四孝图的成语故事.陆绩怀橘,哭竹生笋,卧冰求鲤,割肉喂母,杀子喂母,典子为母,卖身葬父4. 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所列举的孝子们的做法持什么态度?鄙视的态度5. 他认为应该怎样孝顺父母才是正常的?根据生产力的实际情况,简单的赡养照顾6. 作者虚拟自己仿效"陆绩怀橘" "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揭示道德家们的虚伪(包括现代人),他们故意捏造那种现实中不存在的道德高标,以突显自己的价值,7. 这些话,绅士们自然难免要掩住耳朵的,因为就是所谓“跳到半天空,骂得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
”而且文士们一定也要骂,以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损于“人格”。
岂不是“言者心声也”么?“文”和“人”当然是相关的,虽然人间世本来千奇百怪,教授们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人格而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的特别种族。
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还没有爬上“象牙之塔”去,正无须怎样小心。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这段议论是针对那些反对白话文的人的,顺便讽刺了陈西滢对他的攻击。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这话听起来很恶毒,歇斯底里,和西洋绅士的体面格格不入,所以绅士不愿听,要掩住耳朵。
后面带引号的是陈西滢攻击鲁迅的话,说他喜欢骂人。
鲁迅引用他的话讽刺了他一下。
意思是我就是要骂人,你这种西洋装逼绅士一定要堵着耳朵。
是一带而过的讽刺。
文格就是人格,这是一个传统的说法,文章的品位代表着人品。
这个传统很远,大概是来自孟子。
所谓论文必须要知人。
言者心声,这都是中国古典的诗论、文论,出自扬雄的法言,当然扬雄也是从古代的诗言志那一套发展来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朝花夕拾 课外名著阅读作业训练 《二十四孝图》

朝花夕拾课外名著阅读作业训练
《二十四孝图》 2019年11月16日周末阅读姓名:
【导读】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不久,当时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十分激烈,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北洋军阀政府一方面疯狂镇压革命运动,一面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二十四孝图》、《百孝图》等沉渣在社会上重新泛起。
以“甲寅派”为代表的封建复古势力争相附和,叫嚷“读经救国”,提倡文言,攻击白话,胡适、陈西滢等买办资产阶级文人也与他们沆瀣一气,疯狂地向“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起反扑。
本文一开始,鲁迅就以犀利的文字对这伙反动的复古势力发出愤怒的诅咒,表示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三个“最黑”的形容词充分表达出鲁迅对这些封建余孽的刻骨仇恨,作者还申明:“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绝不改悔。
”进一步表明同复古派誓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
一、读一读,写一写(组词成句)
《太平御览》冥冥之中痴心妄想斑斓之衣黄金一釜整饬伦纪
白璧无瑕诬蔑枯燥窟窿性命之虞
二、填空题
1、文中“子路负米”、“”和“陆绩怀桔”均着墨不多,写这些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主要是为了衬托后者,因此后面的“哭竹生笋”、“”叙说得较为详细,说明它们有悖常理,是骗人的鬼话。
在对上述五例作了较为概括的叙述之后,接着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深入剖析“”和“”两个故事,因为这是鲁迅最“不解”、最“反感”,也是最能揭示“孝道”本质的两件事。
这样安排,使文章层层深入,重点突出,更富于战斗性。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麻胡子”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2、“鼗”是什么?文章里怎么说的?。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名著阅读复习《朝花夕拾》检测卷附答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名著阅读复习《朝花夕拾》检测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1分)1.下面不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是()A.孔乙己B.寿镜吾老先生C.藤野先生D.范爱农2.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的《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时的故事。
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
C.《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
D.《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文章既讽刺了庸医,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4.在每日阅读中,同学们通过研读《朝花夕拾》,加深了对鲁迅的理解,培养了读书的兴趣,也消除了与经典之间的隔膜。
下面是同学们在读书笔记中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5.《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又名()A.周敦人B.周建人C.周伟人D.周树人6.根据《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爱与憎”,选出下图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说明:图示人物所在区域关联的坐标轴表示鲁迅对人物的态度。
如图示“藤野先生”,表示鲁迅对藤野先生既敬又爱。
《二十四孝图》练习一(含答案)

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把孝融于生活之中,实实在在去孝敬父母和长辈。
孝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一种现实的东西,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鲁迅说他可以做到“陆绩怀橘”,可是他做不到“哭竹生笋”和“卧冰求鲤”。
1.鲁迅认为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2.鲁迅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3.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是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4.鲁迅认为如果仿效卧冰求鲤,可能会有性命之虞5.在《二十四孝图》中,最使鲁迅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6.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
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
句中的这东西指的是奶瓶。
7.郭巨埋儿的故事让鲁迅心有余悸,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去做孝子了。
8.《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黄香扇枕、哭竹生笋、郭巨埋儿三个孝道故事。
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用原文填空),“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9.在阅读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惑?请写下来。
恭喜你闯过了基础知识练习关,下面请挑战全文内容梳理关吧!【赏析与评价阅读】10.依据《二十四孝图》篇章,说说“我”对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的原因。
(1)因为书中有图,鬼少人多,这本书又归我一人独有,所以高兴。
(2)听完二十四孝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接着便扫兴了。
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11.《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既高兴又扫兴?因为“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独有”,所以很高兴;可是那上边宣扬的是封建的伦理道德,让他“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使他扫兴。
【对比阅读】(1)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检测之综合练习(附答案)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检测之综合练习(附答案)一、填空1、鲁迅先生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两位老师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者是一位方正质朴的博学宿儒,后者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填人物特点)的学者,他的相片多年后还被鲁迅先生挂在书桌对面的墙上。
(3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篇作品,分别记叙了“我”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3分)3、《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先生曾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这话中“他”指的是_________。
(4分)4、《朝花夕拾》是一本正文只有十篇文章却内容丰富而思想深刻的经典作品,“温馨的回忆,深沉的情感,__________”交织在其中。
如________中描述“我”在童年的乐园中获得了无穷的趣味,即使在看似严厉的老先生眼皮底下也能偷得其乐,这些“温馨的回忆”都表现出儿童欢乐自由的天性,也让人感受到到鲁迅先生对__________的深深怀念之情。
而在两个场景、两段生活的对比中,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也得以凸显。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温馨的回忆”中,寄托了对长妈妈深深的的感恩与悼念之情。
而通过孩子对长妈妈的爱与恨,我们也可以看见长妈妈的可爱与可悲,她善良质朴却愚昧迷信,终究是__________的受害者。
(7分)5.梳理《朝花夕拾》正文篇目,完成习题。
(10分)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1)写“我”与小动物为友的篇目有__________;(填序号)(2)写“我”日本留学经历的篇目有__________;(填序号)(3)写“我”家乡赛会风俗的篇目有__________;(填序号)(4)写“我”与父亲的关系的篇目有__________;(填序号)(5)《朝花夕拾》正文十篇,多是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文章,但__________(填篇目)例外,这是一篇以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散文。
七年级《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情况检测(含答案)

七年级《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情况检测(建议用时:30分种)一、选择题1.在《朝花夕拾》中,提到鲁迅弃医从文原因的文章是()A.从《阿长与〈山海经〉》B.《藤野先生》C.《父亲的病》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重读《朝花夕拾》时,老师布置了“寻找长妈妈”的主题阅读任务,请问下列哪篇文章不用阅读()A.《父亲的病》B.《二十四孝图》C.《五猖会》D.《狗·猫·鼠》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可以借助这本小说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里路程。
B.《五猖会》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C.书中以简洁舒缓的文字叙事,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D.这本书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和风气。
4.经典著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藏着人类几千年灿烂的文明。
为打造书香校园,实验学校开展了“与名著为伴书香浸润成长”的读书系列活动,邀你参加。
【内容梳理】《朝花夕拾》中,前七篇记述了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和三篇作品,记述了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A.《范爱农》B.《父亲的病》C.《无常》D.《狗猫鼠》5.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了《朝花夕拾》。
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被六一公公发现,不但没有受到责怪,反而得到一堆豆子,这个故事很有趣。
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还有质朴而博学寿镜吾先生……二、填空题6.鲁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妨害白话文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写了很不喜欢《二十四孝图》中、等孝道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必读书目《朝花夕拾》(二)卷

七年级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二)《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阅读《二十四孝图》,完成下列各题。
1.鲁迅先生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不难做到的是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三个孝道故事。
认为“可疑”的故事是哭竹生笋;认为“有性命之虞”的故事是卧冰求鲤;而最为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
2.《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既高兴又扫兴?答:因为“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独有”,所以很高兴;可是那上边宣扬的是封建的伦理道德,让他“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使他扫兴。
3.“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这是鲁迅读了郭巨埋儿故事后发的感慨。
4.文中“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
子路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
”鲁迅在文中说,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
这里用以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5.“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检测之《二十四孝图》练习(附答案)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也猛烈地抨击了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思想倾向。
语段精读推荐: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
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练习:
1、“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的赠品:_________。
读过之后,“我”觉得其中“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有“子路负米”,“___________”,“陆绩怀橘”之类,而“___________”的故事则有些可疑,“___________”的故事更让“我”心生畏惧。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诬蔑了古人,____________”。
3、《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
A、封建忠义
B、封建迷信
C、封建孝道
D、封建家庭
4、《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____________”的愤怒之情。
5、《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作者对封建孝道持有怎样的态度?
6、对比阅读:
(1)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
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材料1是孔子关于“孝”的教导,材料2是小时侯鲁迅对“孝‘的认识。
请结合二者和你的经验,谈谈你对孝的认识。
参考答案:
1.黄香扇枕、哭竹生笋;郭巨埋儿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肉麻当作有趣;教坏了后人
3.C
4.妨害白话者
5.答:揭露和斥责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6.示例:材料2讲小时的孝是孝顺,长大的孝是赡养;材料1指出孝不仅应养,更应是怀着敬爱之心的。
如果没有敬爱,孝就只是一种物质上的义务。
尤其是在父母老去之后,若只能养父母,却无敬爱之心,不关心父母的精神、情感需求,这样的“孝”是有缺憾的。
(孝敬,孝是发自内心的敬爱的表现,能从两则材料中分析出这点,言之有理有序方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