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中医验方

合集下载

治疗胆囊息肉的家传中医秘方,用过的人都痊愈了!

治疗胆囊息肉的家传中医秘方,用过的人都痊愈了!

治疗胆囊息肉的家传中医秘方,用过的人都痊愈了!胆囊息肉系时下流行的常见多病病种之一,也是所谓的:“富贵病”。

近年来有许多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胆囊息肉是诱发胆囊癌的因素之一,尤其是胆囊息肉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如发现有胆囊息肉,应尽早接受治疗,胆囊息肉进一步发展会引起癌变可能,胆囊位置的特殊性,离肝脏较近,比较容易发生转移,要引起广大患者的足够重视,应及时早发现早治疗。

今天李海洲中医师为大家分享一个治疗胆囊息肉的方子,本方系本人家传方,经过临床实践对于胆囊息肉效果显著。

多年来本人用此方临床治愈近百例胆囊息肉患者,凡按照要求服用本方调养的患者治愈率达到100%,无一失手。

为利益众生,特将本方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郑重声明:这里所公开的方药,都是李海洲中医师临床经验的结晶,都是科学严谨,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子。

并非网络非专业人士流传的偏方、土方!一般只要诊断清楚,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方子,都会有很好的疗效,大家可以放心使用!胆息复原汤:组方:黄连10克龙胆草10克制香附15克青皮15克金银花20克野菊花各20克厚朴15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延胡索15克茯苓15克茵陈15克功效: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用法:每天1剂日服3次主治:胆囊息肉禁忌: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方药释义:胆囊息肉,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

本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柴胡、白芍、甘草、延胡索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

胆囊息肉不切也能消!这个验方,清热祛湿通腑利胆,除息肉不反复

胆囊息肉不切也能消!这个验方,清热祛湿通腑利胆,除息肉不反复

胆囊息肉不切也能消!这个验方,清热祛湿通腑利胆,除息肉不反复最近“过度医疗”、“医德”这个话题比较火。

其实,患者之所以会被套路,都是因为懂得少。

就像我老家这个亲戚,查出胆囊多发息肉,本要手术切除胆囊,结果被我几副草药轻松消掉。

右上腹痛需警惕胆囊息肉过程是这样的,他右上腹痛有两年了,时不时痛一下,过一会儿就好了,大男人嘛,一点痛也没放在心上。

后来肚子也跟着痛,饭都吃不下去,才想到去大医院做检查。

一查发现是胆囊多发息肉,医生直接建议手术切除整个胆囊。

胆囊息肉切除需谨慎亲戚虽然不懂医,但也觉得切掉“胆囊”这种事情需要慎重,于是把报告单拍照发我咨询。

仔细看了他的报告,胆囊息肉虽然个数多,但体积小,而且性质都是良性的,息肉都没必要切,更别说切整个胆囊了。

现在的部分医生,真的是只讲业绩,不讲医德。

胆囊息肉部分症状亲戚右上腹时不时绞痛,两胁偶尔也会发胀,有口苦咽干、嗳气烧心、纳差便秘、餐后饱胀、体重下降的症状,有长期慢性胃炎史。

观其舌苔,舌红苔薄黄。

辨证用药见奇效辨证属肠胃湿热、上蒸肝胆所致。

开方金银花、野菊花、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前胡、茯苓、茵陈、黄连、龙胆草、甘草,服药7天后,反馈口苦减轻,胁痛、右上腹绞痛症状缓解。

效不更方,用药半月,所有不适症状消失。

用药一月左右复查彩超,胆囊息肉基本全部消失。

又巩固用药一星期后停药。

现在每年过年走亲戚,我都会关心多问他两句,五六年了,老人家身体康健,连慢性胃炎的毛病都好了,食欲好,身体棒,精神也好。

如果当年切除了胆囊,现在老人家的身体状况绝对不容乐观。

消息肉秘方揭秘其实给我亲戚用的方子,并非什么秘方,而是我们中医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胆囊息肉的经验方,叫作双花连胆汤。

只要不是恶性的胆囊息肉,结合患者症状辨证加减后,效果都是十分不错的。

胆囊息肉产生原因因为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发生源于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劳逸过度、感受外邪等所致,以至于肝胆疏泻失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胆汁泌排不利、湿热蕴结、瘀血内停、日久形成癥瘕积聚之症,虚实夹杂。

【相艳英:乌僵薏柴汤-胆囊息肉】

【相艳英:乌僵薏柴汤-胆囊息肉】

【相艳英:乌僵薏柴汤-胆囊息肉】中医治疗胆囊息肉多因郁、痰、瘀三者互为果因所致,采用“乌僵薏柴汤”治疗,可使息肉缩小或消失。

组成:乌梅、僵蚕、枳壳、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柴胡、法半夏、水煎分两次服,或做成药丸,每次9克,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B超复查后息肉缩小则加服一疗程,若息肉消失则无需再服药。

倘若胆囊息肉过大(直径大于1厘米)则应请外科医生诊治。

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北京施恩中医胆囊医院,胆病专家相艳英教授说,人们现在的治病意识也不断提高,为了治疗胆囊息肉,四处奔波的找治疗胆囊息肉的偏方,但是在这里提醒大家,并不是什么中药都适合胆囊息肉的患者,最好到医院咨询一下医生后在服用。

乌僵薏柴汤”治疗胆囊息肉乌梅、僵蚕、枳壳、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柴胡、法半夏、三棱各9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或做成药丸,每次9克,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四君子汤处方:党参15 白术15 茯苓15 甘草6 黄芪15 鹿角霜9 黄芩12 蒲公英15 柴胡12 枳壳12 白芍15 山药15 茵陈蒿20 乳香6 没药6 丹参15以上药方服6剂后诸症明显缓解,虽然一再嘱咐患者尽量不要饮酒,但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所以饮酒并没有减少,由此可见此方收效良好,复诊患者自行要求以原方服用,后再开六剂。

药方功能:四君子汤治疗胆囊息肉、胆囊炎等胆囊疾病。

药方分析:在这里用黄芪在于补气升阳,脱毒生肌治疗胃溃疡,尤其鹿角霜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辩证为脾胃虚寒的久不愈合患者有奇效。

黄芩、蒲公英、茵陈蒿清热利湿除黄疸,解酒毒,乳香、没药消肿生肌、活血止痛,“丹参一味代四物”,活血祛瘀。

四逆散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诸方合用,针对患者的体质(本)和病因(标),所以收效明显。

双花连胆汤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

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

胆结石、息肉中药治疗

胆结石、息肉中药治疗

胆囊息肉中药治疗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柴胡l0g、生白芍l0g,积壳6g,制香附l0g、川芍l0g、三棱l0g,莪术l0g、延胡索l0g,苍术l0g、焦山植30g、乌梅30g、炙甘草6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服药10剂,诸症渐失。

前方奏效,再进原方。

治疗中,根据不同症状适当更换1-2味药,共服药30余剂,诸症皆消,B超复查胆囊息肉已消失。

方药:柴胡9g,枳壳10g,白芍15g,薏苡仁30g,乌梅10g,僵蚕10g,白芥子10g,连翘15g,三棱9g,法半夏9g,甘草6g。

加减: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或制成丸剂,每次9g,每日3次。

一般2~3个月为1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

疗效:临床应用10余年治疗患者50余例,疗效尚满意。

祖国医学认为,胆囊息肉系气、血、湿、热日久所致的症块。

采用舒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软坚散结的中药内服效果满意。

方药组成及使用方法:川黄连、炮姜各6克,广木香、炙甘草、川椒各10克,柴胡12克,青皮、陈皮、枳实、元胡、郁金各15克.用参20克.生薏苡仁120克(布包),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一疗程,连续用药4个疗程。

经师床治疗胆囊息肉患者98例,B超复查绝大多数息肉消失或明显缩小。

柴胡15g、当归20g、杭芍20g,、茯苓20g、白术20g,姜黄20g,栀子15g、郁金15g,菌陈20g,威灵仙2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飞、丹皮20g,赤芍20g,重蒌20g、木香10g、延胡15g、甘草10 g。

柴胡、黄芩、蒲公英、苦参、皂刺、莪术各10g,猪苓、海藻、丹参各30g,生薏苡仁60g水煎内服,首煎与复煎各取200ml,混合后分2次口服2个月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

若湿热较甚加龙胆、山栀;伴结石加金钱草、鸡内金;气滞较甚加枳壳青皮;痰湿较甚加半夏、陈胆星;瘀血较甚加三棱、山甲。

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专方

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专方

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专方治宜疏肝清胆,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常用简裕光老中医"柴胆牡蛎汤"合张锡纯"培脾舒肝汤"取效。

药用:柴胡10g,生牡蛎30g,胆草3—6g,白术10g,黄芪10g,陈皮10g,厚朴6g,生麦芽10g,炒谷芽10g,鸡内金6g,白芍12g,生姜6g,生甘草5g;方中柴胡,生麦芽疏肝达郁;胆草,生牡蛎,白芍清敛胆火;黄芪,白术,甘草健脾升清;陈皮,厚朴,炒谷芽,生姜和胃降浊。

加减法:口苦甚者,胆草加至10g;胸膈满闷甚者,去白术、白芍,加薤白10g;大便长期偏稀者,加黄连3g,山药15g,仙鹤草30g;肩背板滞掣痛者,加姜黄10g.近年来转向试用经方,如本案之柴胡桂枝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疗效亦较满意。

肝郁胆热,脾虚胃寒,夹气滞湿阻。

治宜疏肝清胆,健脾温胃,行气化湿。

予柴胡桂枝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柴胡15g,黄芩6g,法夏10g,党参12g,甘草3g,生姜5g,桂枝10g,白芍12g,干姜5g,生牡蛎30g,天花粉12g,姜黄10g;2剂。

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胆囊息肉。

因叹服诊断正确,治疗续上方加乌梅20g,威灵仙10g,僵蚕6g,地龙6g(后2味烘熟轧细吞服)。

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之合方。

若以六经辨证及治法观之,小柴胡汤可以从少阳之枢,运太阳之气,而领邪外出,故可通治"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人,与正气相搏"的诸般病证;而以脏腑辨证及治法观之,则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疏肝清胆,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健脾和胃,实为从整体上调理肝胆脾胃之妙方。

再说桂枝汤,前贤有"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之美誉。

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此为少阳病兼水饮内结,故用本方和解少阳,逐饮散结。

而本例借用之者,则是取方中之柴胡、黄芩疏肝清胆,桂枝、干姜、甘草温化脾胃之寒饮,生牡蛎、天花粉逐饮散结。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1、双花连胆汤一、方剂:自拟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

每天1剂,分3次服(早八点左右,下午两点左右,晚十点左右,没时间的话,就一天分2次服吧),疗程为30天。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二、适应症状:胆囊息肉,它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三、治疗原理: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

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

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

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

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2、胆囊息肉,胆囊息肉食疗及胆囊息肉的中医疗法乌僵薏四汤:由柴胡 ,法夏,三棱各 9克 ,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 10克 ,薏苡仁3 0克 ,白芍,连翘各 15克 ,甘草 6克组成.水煎服 ,每日 1剂 ,煎服 3次 ,.或制成水丸 ,每次 9克 ,每日服 3次.一般 2—3个月为一个疗程 ,重者需 2— 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 ,腹胀重者加厚朴 ,便秘者加生大黄 ,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 ,疏通肝络 ;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 ,枳壳行气化滞 ;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 ,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僵蚕化痰散结 ,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三棱为血中气药 ,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 ,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如果胆囊息肉超过 1厘米 ,还是以外科手术摘除为妥.。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
双花连胆汤
一、方剂:自拟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

每天1剂,分3次服(早八点左右,下午两点左右,晚十点左右,没时间的话,就一天分2次服吧),疗程为30天。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胆囊息肉根据其性质分为胆囊炎性息肉、胆固醇型息肉和腺瘤型息肉,一般前两者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后者是需要手术治疗的,腺瘤型息肉一般多见于单发性超过一公分的息肉。

一公分以下的息肉多见于胆固醇型息肉,没有必要手术,可以通过药物从病因调理入手,治疗胆囊息肉。

另外平时饮食等各方面需要注意一下,少吃一些油腻以及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

另外不要喝酒,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避免熬夜、生气等不良刺激
A、蜂蜜加白醋减肥法:
在日常饮食规律不变的情况下,将蜂蜜和白醋以1:4的比例食用,具体方法如下:
1、早餐前20分钟空腹喝
2、中餐和晚餐后立刻喝
注意:挑选白醋时要选择经大米、高梁、黄豆等加工而成的,尽量避免含有化
学品的,同时建议不要使用果醋,因为果醋是保健醋,相对于减肥就逊色些。

蜂蜜和白醋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调整。

B、早饭以前可以在喝水时加入蜂蜜,午饭与晚饭时则吃少量的粥。

一般人在
吃蜂蜜两天后就感觉到身体轻松,心情愉快。

五天以后可以吃面条类容易消化的东
西,然后慢慢恢复原来的饮食。

蜂蜜可以消除体内垃圾,使人体恢复原来的新陈代谢功能。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的药物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的药物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的药物
关于《中医治疗胆囊息肉的药物》,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针对胆囊息肉很多人并不了解,这类病的来源于是和生活起居有关系的,大部分是由于饮食搭配的不留意,人体过度疲惫都是导致本病的产生,那麼该如何开展医治,在这儿为大伙儿详细介绍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的方式,下边我们来掌握本文.
中医学觉得,胆囊息肉多因郁、痰、瘀三者因果性引发,选用“乌僵薏柴汤”医治,可使囊肿变小或消退。

其中药方剂构成是:乌梅干、僵蚕、枳壳、白芥子各10克,薏米仁30克,黄芩、法半夏、三棱各9克,赤芍、莲翘各15克,甘草6克。

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或制成药粒,每一次9克,
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治疗过程。

b超复诊后囊肿变小则加服一治疗过程,若囊肿消退则不用再吃药。

假若胆囊息肉过大(直徑超过1公分者)则应请外科医师医治。

各位看以上为大伙儿解读了中药治疗胆囊息肉,针对这类病症,不愿开展手术治疗的小伙伴们,能够挑选应用中药材来开展保守治疗,但实际效果会较慢,假如动手术会造成人体大伤元气,并不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人收集部分偏方,分享给广大病友,以餐读者。

偏方一:胆囊息肉民间偏方
(1)芹菜小汤:芹菜1 50克,奶油5 0毫升,牛奶1 50毫升,面粉适量,芹菜用相同重量的水煮开,并将食盐、奶油及2匙面粉调入牛奶内,一起倒入芹菜汤后,煮开即成,佐餐食用。

益气养血,柔胆止痛。

(2)芹菜粳米粥:芹菜40克,粳米50克,葱白5克,锅中倒入花生油烧热,爆炒葱白,添加米、水和少许的食盐,一起煮粥后,再加入芹菜,稍煮后,调入味精即可。

佐餐食用。

益胆养阴。

偏方二:济生乌梅丸
一般认为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并存的治疗手术是首选,若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手术,可以试用中药治疗。

提供一个用过的有效方剂供参考,病例附后。

2012-02-20 李*荣女 49岁彩超提示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2个(0.3*0.3 0.2*0.2)脂肪肝、肝囊肿。

胆囊息肉胆结石中药治疗处方:济生乌梅丸乌梅1500克(酒醋泡去核) 僵蚕500克穿山甲50克象牙屑30克,打细粉炼蜜为丸(9克).每服1丸每日三次。

2012-5-26复查:胆囊息肉及结石消失,胆囊壁稍厚。

偏方三:乌僵薏四汤治疗胆囊息肉中药方
组成:乌梅500克僵蚕500克象牙屑30克人指甲15克(可用炮山甲30克代之)酒醋适量。

用法:乌梅放酒醋中浸一晚,以浸透为度,去核焙焦存性,僵蚕(半拌炒黄为度),人指甲用滑石粉炒至黄色鼓起,四味研粉蜜丸,每丸9克。

成人早、中、晚各1丸,白开水送下。

儿童酌减,1剂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主治:各种息肉。

疗效:用本方治疗各种息肉都有显著效果,斐氏验证2例结肠息肉收效满意。

用上方治疗直肠、声带息肉收效满意。

某患者声带息肉服用西药和中药百余剂不效而加重,以上方加减(乌梅250克僵蚕200克桔梗200克丹参200甘草30克,每服9克,每日3次),一料后息肉完全消失。

附方乌僵薏四汤治疗胆囊息肉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多因郁、痰、瘀三者紧密结合,互为因果所致。

在10年中,我采用自拟的乌僵薏四汤治疗50例″胆囊息肉″病人,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乌僵薏四汤由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
组成。

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

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

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

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

僵蚕化痰散结,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

三棱为血中气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

笔者曾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

如果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还是以外科手术摘除为妥。

如果患者自服所抄处方而引起不适或者其他意外,笔者概不负责!偏方四:运动疗法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

多是因为胆汁分泌多,胆囊营养不足,当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易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之胆囊壁局部增生,就形成息肉。

治疗胆囊息肉,还是以消炎利胆为主,多运动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1.端坐在床沿上或椅子上,臀部着座1/3,两腿分开,双手按
揉小腹,做深呼吸1 次,呼吸结束时,上身前俯,头部低于双
膝,同时,双手紧按小腹;使横隔膜上升,将肺内余气尽量排出;双手放松,头,引颈前伸,缓缓做深吸气,并慢慢将上身抬起,恢复原坐姿;慢慢呼气,同时将头及上身再慢慢下俯,尽量将余气排出。

如此反复进行,共做 8~16次。

结束后,站立,双腿交替抬高若干次,再做7-8 次下蹲动作,即可收功。

2.自然站立,先迈左足向左前方,斜行进身,重心移于左脚;两手握空拳向左侧,自下向上呈半月、形摆动,右足跟随左足在后,脚尖着地,稍停,稳住身形。

迈右足向右前方,斜行进身,两手如前向右侧自下而上半月形摆动,左足跟随右足之后,同样脚尖着地。

如此左右反复进行。

进身时,要塌腰下劲;以前足领,后足随之,踩蹬而行进其身势。

反复行10~ 15分钟。

偏方五:中草药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中药治方:金钱草、白花蛇舌草、煅蛤壳各30克,炙鳖甲20克,醋香附、当归、桃仁各15克,赤芍、莪术、凌霄花、五灵脂(包
煎)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

验方六:平息吞噬方
平息吞噬疗法: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引起人们体内生长息肉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内分泌的一种高肽化合物,---致息因子。

要想治疗息肉,必须防止体内分解这种因子,简称平息。

临床中发现有多种中药可以吞噬.消散息肉,简称吞噬。

所以平息吞噬疗法可从根本上彻底治疗息肉,达到标本兼治。

平息吞噬疗法中药配方作用机理
1、疏肝理气、清肝利胆、调节人体体液、胆汁的成份及酸碱度,清理清除致息因子,从而抑制胆囊息肉的再生、生长,达到"平息"效果。

2、软坚散结、解热除湿。

收缩息肉根部的微血管,阻断息肉的营养途径,使息肉缺血性萎缩。

平息吞噬疗法曾萎缩最大息肉为:胆囊内1.25cm(萎缩后0.21cm)、胆总管内:0.91cm(萎缩后0.13cm)、肝内胆管中:0.63cm(萎缩后0.01cm)。

3、滋补肝阴、养肝柔肝。

激活人体内免疫系统,提升肥大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坏死脱落的息肉碎片,从而达到"吞噬"效果。

平息吞噬疗法曾吞噬最大息肉为:胆囊内0.71cm、胆总管内:0.68cm、肝内胆管中:0.42cm。

患者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3岁5个月。

4、祛邪扶正、活血化淤。

正象改变息肉性质,使恶性息肉转向良性发展,降低恶变系数、消除恶变可能。

附赠:胆囊息肉饮食要点:
胆囊息肉吃哪些食物好: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5)、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

胆囊息肉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2)、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3)、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

《完》
祝胆囊息肉病友早日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