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下编 修 辞【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考研真题和答案

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考研真题和答案

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考研真题和答案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上编语法第1章语法概说第2章各级语法单位的特点、分类及区别第3章汉语的词类划分第4章句法分析方法第5章汉语句法问题解难第6章汉语语法学简史下编修辞第1章修辞概述第2章词语的锤炼第3章句式的选择第4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一)第5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二)第三部分章节题库上编语法第1章语法概说第2章各级语法单位的特点、分类及区别第3章汉语的词类划分第4章句法分析方法第5章汉语句法问题解难第6章汉语语法学简史下编修辞第1章修辞概述第2章词语的锤炼第3章句式的选择第4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一)第5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二)第四部分模拟试题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试看部分内容名校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语法[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

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2.自然语言和算法语言[武汉大学2011年研]答:(1)自然语言自然语言通常是指一种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

例如,英语、汉语、日语为自然语言。

有时所有人类使用的语言(包括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以及人造语言)都会被视为“自然”语言,以区别于如编程语言等为计算机而设的“人造”语言。

自然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算法语言算法语言是计算机词汇,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杨月蓉著《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辞格及辞格辨异(一))【圣才出品】

杨月蓉著《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辞格及辞格辨异(一))【圣才出品】

第4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一)4.1复习笔记一、辞格简述1.辞格的特点(1)辞格是民族语言中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言语结构格式,是艺术修辞的主要表现方式。

辞格的研究是修辞学的重要内容。

(2)辞格是在人们的语言运用中形成并在全社会成员的反复运用中确定下来的,是人民群众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结果。

(3)辞格也如其他语言现象一样,既有一定的稳定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2.判断辞格的要素确定判断一个辞格,应该从三方面观察:形式、意义和效果。

(1)辞格的形式是指语句的结构格式,这种格式是在语言活动中长期反复出现而固定下来的。

(2)辞格的意义是指辞格所表示的客观事物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3)辞格的效果是指运用辞格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3.辞格的特征(1)辞格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形式或意义的特异性。

(2)有的辞格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特殊形式构成,如仿拟、排比、对偶等。

(3)有些辞格是利用词语的特殊意义构成,如借代、借喻、拈连、移就、婉曲等。

4.作用在说话写作中,适当运用辞格,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使之生动、鲜明、形象。

辞格的运用必须适合题旨、情境。

5.辞格选用的标准(1)选用辞格要切合题旨、情境,要结合辞格本身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效果进行选择。

例如:“四人帮”横行时期,人们不敢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所以天安门诗词中多用双关、婉曲、借喻等辞格曲折隐晦地表达出对“四人帮”的愤恨。

(2)辞格所表现的内容也必须切合题旨、情境。

例如朱自清、叶圣陶的作品中都有对雨的比喻: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从车上跨下,急雨如恶魔的乱箭,立刻湿了我的长衫。

朱自清是描写春天的雨景,作者用牛毛、花针细丝等纤细的东西作喻体,既符合实际,又表现出作者安宁、恬适平和的心境。

叶圣陶是描写急雨,把急雨比作恶魔似的乱箭,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反动统治者残酷屠杀进步人士的愤恨、憎恶的心情。

6.辞格的分类根据辞格的构成特点把辞格分为三大类:(1)联想型通过词语意义的联想构成,包括比喻、借代、比拟、拈连、移就、夸张、双关、婉曲、对比、衬托、呼告、换算等。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章节题库(词语的锤炼)【圣才出品】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章节题库(词语的锤炼)【圣才出品】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章节题库第2章词语的锤炼一、名词解释平仄相间答:平仄相间是指一联之内的两句上下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上下对应相反。

在近体诗里,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

这两大类声调在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也就造成了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在现代诗歌和散文中,适当注意平仄变化,充分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使作品获得音乐美感是必要的。

二、简答题1.词语的锤炼包括意义的锤炼和声音的锤炼,汉族人怎样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请举例说明。

答:(1)词语锤炼的内涵词语的锤炼,古人称作“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表意贴切,声音和谐,才能使词语及其所关联的句子具有深刻的含义、高远的意境,收到比较完满的表达效果。

(2)词语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实现方法汉族人通过对词语的锤炼,从而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具体表现在:①注意音节整齐匀称古人写诗作文,喜欢用偶句,讲究对称句法;现在写作固然不必求工整藻饰和严格骈俪,但适当注意音节配合,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气势。

例如,回味常常妙不可言,所谓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伤感处,止不住泪眼婆娑;激愤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

这难道不是回味的一种境界?同格式的动补短语(忍、止、耐、憋)与成语或四字格语词接连对称使用,节奏分外鲜明。

②注意声调平仄相同在律诗里,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

这两大类声调在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也就造成了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例如,瑰丽端庄的中山花园,绿树成荫,花坛巧布,彩练横空,千红万紫。

③力求韵脚和谐声音美同押韵有密切关系,诗歌是讲究押韵的。

杨月蓉著《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汉语句法问题解难)【圣才出品】

杨月蓉著《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汉语句法问题解难)【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5 章 汉语句法问题解难
5.1 复习笔记
一、连动句和兼语句的判断 1.连动句的特点和类型 (1)连动句的特点 连动句是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充当,共同陈述同一主语,彼此之间没有 主谓、动宾、联合、偏正、补充等关系,当中没有关联词语,也没有语音停顿的句子。 (2)连动句的类型 从连动句各部分谓词性词语的意义关系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表示前后相连的动作,如:我们放了学一道走。 ②后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目的,如:这小孩常下河洗澡。 ③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如:指挥员挥着左手宣布起义。 ④前后两部分有因果关系,如:他母亲去年生病死了。 ⑤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说明同一动作行为,如:总理抓住他的手不放。 ⑥动宾短语和中补短语连用,或者动宾短语和动宾短语连用,中心动词相同,前一部分 说明行为,后一部分说明结果、情况,如:小明看外国电影看得多。 ⑦第一个动词是“有”的情况: a.有的前一部分表示条件,如:我们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 b.有的前一部分表示原因,如:班长有重要事找你。 c.带“有”的部分放在后边的情况,如:我找司令员有事。
3 / 33
圣才电子书

我找他商量一下。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我找பைடு நூலகம்,他商量一下。(与兼语句不同)
*我找他,我商量一下。(与连动句不同)
二、复指 复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指称同一事物的现象。复指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1.相连的复指 两个词或短语前后相连,同指一件事物,同作一个成分,具有互相解释说明的作用。 (1)两部分结合紧密,当中没有语音停顿 ①复指短语 通常作为一个单位使用,具有一般名词性短语的特点,在句中主要作主语、宾语或定语。 ②复指短语与偏正短语、联合短语的区别 a.复指短语的两部分共指同一事物,偏正短语的前一部分具有修饰限制后一部分的作 用,联合短语各部分分别表示不同事物。 b.偏正短语的定语后可用“的”来连接,联合短语各部分之间可用“和”来连接,复 指短语中间既不能插入“的”,也不能插入“和”,有的当中可插入“是”,例如:

杨月蓉著《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语法概说)【圣才出品】

杨月蓉著《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语法概说)【圣才出品】

第1章语法概说1.1复习笔记一、语法和语法系统1.语法语法是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

(1)语素是能够表示意义的最小单位①一般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如“早、工、不、民”;②有时几个字共同表示一个语素,如“伶俐”、“巧克力”。

(2)词由语素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规则例如,汉语中有一种“词根+复音词缀”的形容词,如“红通通、绿油油”,我们就不能改变它的结构说成“通通红、油油绿”。

(3)词语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例如,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的)”,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BB”,如“红——红红的”、“清楚——清清楚楚”。

(4)句子由词构成,有一定的结构规则句子的构造有一定规则,只要掌握了有限的规则,人们就可以理解和生成无限多的句子。

(5)词法和句法,都是从无数的语言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在概括语法规则时,舍弃了各个词的具体意义,只抽象出一般的、普遍的规则。

2.语法学语法学是以语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1)语法的两重含义①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则;②语法学家的语法学说,即语法学家对客观的语法规则的主观认识。

(2)主观认识与语法规律的关系①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之间总有一定距离,人们认识反映客观规律的过程,是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逐步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②语言是动态变化的,人们对语法规律的认识过程永远不会完结,绝对正确的语法学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③是否符合客观语法规律是判断一种语法学说、一种语法观点正误优劣的唯一标准。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1.语法形式、语法意义的含义(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

例如,“调查调查”与“调查”相比,词汇意义相同,但前者还有动作时间短暂的意义,这种意义是由动词重叠这种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语法意义。

(2)语法形式(语法手段)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

汉语的语法形式可以分为两类:①显性语法形式可以从听觉或字面感知的语法形式,如语序、虚词、重叠、语调、重音、停顿等;②隐性语法形式不能从听觉或字面上感知,要经过一定的语法分析才能发现的语法形式,如结构的层次、可能的变换形式等。

杨月蓉著《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辞格及辞格辨异(二))【圣才出品】

杨月蓉著《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辞格及辞格辨异(二))【圣才出品】

第5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二)5.1复习笔记一、组合型辞格1.对偶(1)定义对偶是用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语句来表达相对立或相对称的意思。

(2)分类对偶按上联和下联在意思上的联系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

①正对上下两联意思相似或相近,互相补充,互相映衬。

例如:处处造林林如海,家家植树柳成荫。

②反对上下两联意思相反或相对,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语句形式看,是对偶;从上下两句的意思看,是对比,因此,反对是对偶兼对比。

例如: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③串对上下两联意思相承(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李绅《悯农》)(3)作用对偶可以在很短的两句话中包含丰富的内容,凝练集中,概括力很强,并且字数相等,富于节奏感,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

2.排比和层递(1)排比①定义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这是进步与倒退、真理与谬论、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②作用运用排比,句式匀称,节奏感强,能增强语势,很适合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

排比的各部分常有共同的词语。

③排比和对偶的异同a.相同排比和对偶都能构成整齐的句式。

b.不同第一,排比由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构成,而对偶只有上下两句。

第二,排比的各部分字数不一定相等,而对偶对字数要求较严。

第三,排比句的各部分常有相同的词语,而对偶上下两句忌用相同的词语排比各部分表达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除了可以表示相近的意思之外,还可以表示相反或相承的意思。

(2)层递①定义层递是按照事物的大小、长短、高低、轻重、远近、难易、深浅等差别排列语句,或者逐层递增,或者逐层递减。

②分类a.逐层递增的叫顺层递,或递升。

b.逐层递减的叫逆层递,或递减。

③作用运用层递,可以使要表达的思想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加强,从而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④层递和排比的异同a.相同层递和排比都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排列。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课后习题(各级语法单位的特点、分类及区别)【圣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课后习题(各级语法单位的特点、分类及区别)【圣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课后习题第2章各级语法单位的特点、分类及区别1.什么是语素?语素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分类?答:(1)语素的含义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语素的分类①根据意义的虚实,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例如,“天”、“功”是实语素,“的”、“木头”的“头”等是虚语素。

②根据在词中的位置固定与否,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例如,“石头”的“头”是定位语素,“适应”、“合适”的“适”是不定位语素。

③根据能不能单独成句,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例如,“大”、“车”、“华盛顿”等是自由语素,“特”、“斤”、“向”等是粘着语素。

④根据音节的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例如,“好”是单音节语素,“崎岖”是双音节语素,“巧克力”是多音节语素。

⑤根据语素的成词功能和在词中的位置,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a.自由语素是能单独成词,组词时位置自由的语素,如“人(人民、工人)”。

b.半自由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组词时位置自由的语素,如“民(人民、民主)”。

c.不自由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组词时位置不自由的语素,如“子(桌子、杯子)”。

2.词根和词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在划定词缀范围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答:(1)词根和词缀的主要区别是:①词根是指构成词的词汇意义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语素,词缀是指附加在词根上只表示附加意义或没有意义只起构词作用语素;②词根意义大多实在,词缀意义虚灵;③词根是自由语素或者粘着语素,词缀是粘着语素;④词根位置大多不固定,词缀位置固定。

(2)在划定词缀范围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的原因是:汉语的词缀一般由词根虚化而来,这个过程是长期的、缓慢的,有的语素已完全虚化,成为地道的词缀,如“者、儿、老、阿”等。

但也有一些语素还没完全虚化,正处于一种过渡状态中,因此究竟是词根还是词缀不好判断,如“性、度、可”等。

3.下面是个笑话,从语法的角度看,乙犯了什么错误?甲:你懂不懂法文?乙:别说法文,连达尔文我也懂。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章节题库(辞格及辞格辨异 二)【圣才出品】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章节题库(辞格及辞格辨异 二)【圣才出品】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章节题库第5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二)一、名词解释1.顶真答:顶真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它是指一种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辞格,也称“联珠”。

顶真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格之一,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的文章中。

例如,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给人以流畅明快的蝉联美感。

2.仿词答:仿词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的辞格。

仿词是仿拟形式之一,也称“仿化”,还包括仿句和仿调。

它是在现有词语基础上进行仿造,要通过更换现成词语的部分语素来完成仿拟,因此仿词和被仿的词往往同时出现。

形式上既保持着与原有词语近似的特点,内容上又获得新意。

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又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仿词可分为音仿和义仿两类。

3.对偶答: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辞格。

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

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4.层递答:层递是指用结构相似的平行语句表达层层递进或依次递降的事理的辞格。

它主要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

无论是递升或递降,都是层层深入的。

并借助步步推进,使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化,对表达的事理产生深刻的印象。

比如“一根火柴,它自己熄灭了,却把别人点燃起来,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以致数万万倍的熊熊大火。

”二、选择题1.“记忆是抹不去的,抹不去的是记忆。

”句中运用的修饰手段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编修辞
第1章修辞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修辞
答: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二是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着力探讨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语体
答: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

语体是为了满足广泛交际的需要,所以社会性是语体产生的条件,言语性是语体存在的根据。

语体为人们的特定交际活动提供了语用框架,根据交际目的不同,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多种类型。

二、分析题
比较下面两个例子,说明文艺语体、科技语体的主要特点。

①三株名松都在这里。

“卧龙松”与“抱塔松”同是偃仆的姿势,身躯奇伟,鳞甲苍然,
有飞动之意。

“九龙松”老千槎丫,如张牙舞爪一般。

若在月光底下,森森然的松影当更有可看。

此地最宜低回流连,不是匆匆一览所可领略。

(朱自清《潭柘寺戒坛寺》)
②细菌有三种主要形态: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及螺旋形(螺旋菌)。

但在这三类之间,还有许多不显著的过渡形态。

细菌的形体虽然如此之小,但各类细菌间,其体积的差别很大。

最小的杆菌,长约0.5微米,宽约0.2微米;一般杆菌为2×0.5微米。

(李杨汉《植物学·细菌》)
答:例①是文艺语体。

它的特征是语言的描绘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努力追求艺术化。

例②是科技语体。

它的特征是语言表达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不追求艺术化。

三、论述题
1.试论语法、逻辑、修辞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语法、逻辑、修辞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法、逻辑、修辞的区别
语法、逻辑、修辞的区别主要在于三者研究对象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①语法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

人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用词造句符合不符合这种语言的结构规律,这是语法的范畴。

②逻辑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

从说话写文章的内容上考察思维符合不符合逻辑规则及规律,也就是反映、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正确不正确,这是逻辑的范畴。

③修辞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

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词语用得确切不确切,句子造得是不是明白而有力,整段的话或整篇的文章条理清楚不清楚,生动不生动等等,这就是修辞的范畴。

(2)语法、逻辑、修辞的联系
修辞和语法、逻辑三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混同起来,但是这并不是说它们彼此孤立,各不相关。

事实上它们之间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的,具体表现在:
①在一般情况下,修辞要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
修辞要求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如果连事理都不合,那怎么能提高表达效果呢?违反事理,就是逻辑上有问题,这不是修辞手段所能掩饰的。

而语法是修辞所必须具备的初步条件。

如果句子的结构也不能掌握,连正确的表达都有困难,却一味追求生动的修辞手段,那肯定是要失败的。

②修辞的特点同语法的特点密切相关
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某些修辞现象会转化为语法现象,而汉语修辞手段的特点有一部分是由汉语语法的特点所决定的。

例如,汉语中的短句子,具有明快有力的表达效果,长句子的结构则比较严密、细致。

因此运用短句子或长句子也形成了不同的修辞手段。

又如,某些成分的省略,原来是一种修辞手段,因为常常用到,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格式,就转化为一种语法现象了。

③对同一语言事实的分析,往往同时涉及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方面
同样的语句,从它的结构规律着眼,是语法的事;从它所表达的思维方法着眼,是逻辑的事;从表达效果着眼,就是修辞的事了。

例如,有的病句在词语的配合上有问题,属于修辞的范围,可是也不能不牵涉到语法和逻辑。

又如,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有时用关联词语
表示不同的关系,这是逻辑分析的结果;至于为什么有时候要用上关联词语,有时候又不要用,这就是从修辞方面来作出解释了。

2.从语言的交际职能说明修辞的功用,并谈谈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答:(1)修辞的功用
修辞是为了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语言交际过程中,修辞运用是否得当关系到我们说话时词语用的是否准确,句子是否明白有力,整段话是否条理清楚,生动不生动。

(2)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①语法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

人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用词造句符合不符合这种语言的结构规律,这是语法的范畴。

②修辞学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

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词语用得确切不确切,句子造得是不是明白而有力,整段的话或整篇的文章条理清楚不清楚,生动不生动等等,这是修辞的范畴。

③二者关系密切,讲究修辞要以合乎语法为基础。

话语说得或写得合乎语法,才有调整加工的可能,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的先决条件。

话语和文章的意蕴、气势、力量、情彩、跌宕等方面的效果往往要靠句式的选用和调整,要靠句群的有效组织来体现,如讲求句的长短、句的整散、句的分合,讲求句的繁简、句的常式与变式等。

有时看来不合语法的句子,却是修辞上的妙语佳辞,那是利用超常特点加工的结果。

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某些修辞现象会转化为语法现象,而汉语修辞手段的特点有一部分是由汉语语法的特点所决定的。

例如,汉语中的短句子,具有明快有力的表达效果,长句
子的结构比较严密、细致,因此运用短句子或长句子也形成不同的修辞手段。

3.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原因在于:
(1)修辞手段为内容服务
修辞研究的是语言的表达形式,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原则仍然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和内容要完美地统一。

因此,它同片面地讲究形式美,单纯地追求华丽辞藻的“咬文嚼字”是根本不同的。

(2)修辞是语音三要素的综合运用
①“雕琢词句”只是修辞手法的一种,指通过筛选、锤炼的角度去研究词语运用;
②语音方面,不少修辞方式是利用语音条件体现效果,如双关、对偶、拈连、歇后、摹声、同字、谐音、讳饰、借代、飞白等;
③语法方面,没有并列句就没有修辞的对偶、对比、错综、排比、顶真、回环等手法;
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修辞是三要素的高级体现。

(3)修辞承担重要交际作用
修辞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格外突出,有助于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学习修辞,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提高表达效果,圆满地完成交流思想的任务,正确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单纯认为修辞的目的是“卖弄文字技巧”是不正确的。

第2章词语的锤炼
一、名词解释
平仄相间
答:平仄相间是指一联之内的两句上下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上下对应相反。

在近体诗里,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

这两大类声调在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也就造成了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在现代诗歌和散文中,适当注意平仄变化,充分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使作品获得音乐美感是必要的。

二、简答题
1.词语的锤炼包括意义的锤炼和声音的锤炼,汉族人怎样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请举例说明。

答:(1)词语锤炼的内涵
词语的锤炼,古人称作“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表意贴切,声音和谐,才能使词语及其所关联的句子具有深刻的含义、高远的意境,收到比较完满的表达效果。

(2)词语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实现方法
汉族人通过对词语的锤炼,从而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