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施肥存在4大误区
果园施肥防误区

果园施肥防误区
一、施肥点离根越近越好。
不少果农认为肥离根远,根吸收差,养分用不上,施肥离树越近越好,结果是伤根损树。
二、施肥越多越好。
有的果农认为施肥越多越好,结果是树体营养供需不平衡,重者烧根死树,病虫滋生严重,轻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只长树,不结果,结果少。
三、施肥时间按忙闲。
不是依据果树需肥时期施肥,而是根据劳力忙闲确定施肥时间,“树需肥时无空施,人闲施肥树不需。
”
四、施肥种类随意定。
由于果园秋施基肥正好与麦田秋播施肥抢肥,不少果农便随意用化肥代替果园基肥,连年如此,结果是果园肥力下降,树势衰弱,产量降低,果质变劣。
五、重地下轻地上施肥。
很多果农习惯于地下施肥,对地上施肥即叶面喷肥的作用轻视,不能做到地下施肥和地上施肥相结合,结果导致黄叶病、小叶病、缩果病、早期落叶病等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叶片光合功能降低。
果园施肥误区与对策

果园施肥误区与对策一、施肥误区1、施肥点离树越近越好。
不少果农认为,施肥离树远,树根吸收差,养分利用不上,因而施肥时离树达近,有的距根颈不足半米,甚至挖出骨干根,结果是伤根烧根现象常常发生,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2、施肥量越多越好。
不是根据肥料的种类、树势强弱、树体大小、产量多少、地力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施肥量,而是盲目的信为,施肥量越多越好。
结果是树体营养供需不平衡,重者烧根死树,病虫滋生,轻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只长树,不结果,结果少。
3、施肥时间按忙闲。
不是依据果树需肥时期施肥,而是根据劳力忙闲施肥,“树需肥时无空施,人闲施肥树不需”。
结果是春季施肥变成夏季施肥,秋季施肥变成冬季施肥,花前肥变成花后肥,花后肥变成果后肥,错过了果树最佳需肥期。
4、施肥种类随意定。
由于果园秋施基肥正好与麦田秋播施肥抢肥,不少果农便随意用化肥代替基肥,或者用未经腐熟的作物秸秆代替厩肥等农家肥,连年如此,结果是果园肥力下降,树势衰弱,产量降低,果质变劣。
5、重地下轻地下施肥。
很多果农习惯于地下施肥,对地上施肥即叶面喷肥的作用轻视或认识不清,不能做到地下施肥相结合,结果导致黄叶病、小叶病、缩果病、早期落叶病等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叶片光合功能降低。
二、正确的施肥方法1、施肥离树远近深浅要适宜。
实际上,一般果树水平根的分布是树冠直径的2~4倍,果树根系分布范围很广。
实践证明,苹果、梨、桃、杏等果树开沟或挖穴离树干的距离在树冠垂直投影的外缘为宜,深度30~40cm,此位置果树的吸收根分布集中,养分利用率高。
2、施肥量因树因地因肥而宜。
无论是基肥、迟效性肥还是速效性肥,其施肥量确定的一般原则是:幼龄树低于成龄大树;未结果或初结果期的树低于盛果期的树;肥力差的园片应多于较肥沃的园片。
秋施基肥时,厩肥的施入量一般每667。
种植葡萄时的误区你中了没

种植葡萄时的误区你中了没随着葡萄近几年的发展,葡萄价格越来越可观,种植的地区也是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在种植葡萄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导致产量低,品质差,果民们收益惨淡。
由此我总结了几个种植葡萄时的误区,希望果民们能多多注意。
1.施的肥越多,产量就越高相比这个是很多,新手果民都会犯的错误,总以为施肥施的越多,葡萄果树长的就越好产量就越多,其实这是最大的错误。
不同的葡萄品种在不同的时期所需的施肥量都不同,只有做到刚刚好,不多也不少这才是最好的。
总是大量的施肥会使土壤逐渐酸化,土壤质量变差,使果树容易患病。
所以我们一定要合理施肥,见机行事,控制好树势与土壤和产量的平衡,不盲目的施肥催长。
2.采收完后秋季不剪裁。
葡萄果树在生长时是会边进行花芽分化的。
在采收完后秋分时刻开始都是会花芽分化的,非常的重要,这个时间我们要把一些老的,瘦弱的枝条裁剪掉,让新枝能得到充分营养,更好生长。
果实采收完后,会使葡萄果树营养流失,养分失去平衡。
因此我们在秋季这个时候要及时的施肥工作,要是拖到春季就晚了,不及时给果树补充营养,不然会影响以后树势生长。
3.只施化肥葡萄生长过程是需要多种营养元素的,如果总是施化肥,不补充土壤里是有机质,土壤有益菌就会导致失调,葡萄的品质也自然会下降。
因此我们在施化肥的同时,也要平衡有机肥与菌肥。
施用的方法也要正确,不然的话反而影响葡萄正常的生长。
我们一定要有机肥与菌肥搭配的使用,这样才能改善土壤的环境,使其营养均衡,促进发育。
4.调节剂用越多越好适当的使用调节剂可以控制葡萄生长,无核化,增加产量。
但是如果没有把握好使用调和剂的量的话,过度使用,反而造成严重的负面作用,影响整体的质量产量。
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调节剂的作用,再者就是根据情况合理规范的使用。
5.不了解市场,盲目种植我们种植葡萄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赚钱,那么我们肯定是要了解市场,不然最后只会导致自己吃亏折本,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当地市场,来挑选适合种植的葡萄品种。
葡萄种植几个误区

葡萄种植几个误区
第一坑:高产量,多施肥
连续高产导致葡萄树体衰弱,树势衰退。
多施肥导致土壤酸化,次生盐碱化,土壤功能减退,土传病害增加。
要合理密植,调整架式,控制单产,合理施肥。
产量和树势协调,树势和土壤状态协调。
不盲目催长。
第二坑:葡萄采收后不进行秋剪和秋喂
采收后直接去掉结果老枝条,让新枝充分发育可以得到更好的花芽。
秋喂会更好的回复树势,条例根系,春喂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第三坑:偏施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
根域覆盖,果园生草和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三大法宝
降低土壤盐害和酸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与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葡萄根系活力,培养健康树体。
第四坑:盲目赶早
提早破眠,提早升温,不顾休眠期和需冷量,不顾葡萄发育和生长规律。
第五坑:滥用调节剂,过于依赖调节剂
造成了葡萄内源激素的不平衡,树体早衰。
科学合理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不能盲目加大用量和次数。
第六坑:闭门造车,不顾市场需求
葡萄市场有特定的消费群体,而这个群体的声音在互联网时代逐渐变大,健康的,自然地葡萄是大家的需求,盲目生产,会吃大亏。
葡萄种植实战专家珍藏笔记(大部分种植户犯的错)

一、新栽葡萄树,新根没有长出来就施肥,或者基肥施得过浅,造成死苗。
新栽葡萄树,一般要到卷须长出时,才有新根长出来。
在新根长出前施过多的肥料,一方面造成苗木吸水困难,另一方面让新根难以生长,遇到高温天气,地上部分干枯死亡。
(注意:新根刚长出时,也不适宜用过高浓度的肥料。
)二、发芽后树叶黄化就大量施肥和浇水。
葡萄树从发芽到开花前,65%的营养来自于上年树体的储存,此时树表现黄化,主要是上年树体营养积累不足所致。
与其相关的因素如下:1、上年产量高,采收晚,营养积累不足;2、上年后期霜霉病致叶片早落;3、上年后期氮肥多,落叶时枝条不能正常成熟;4、上年后期土壤水分过大致沤根或施肥量过大烧根导致的根系大量死亡;5、基肥施得过晚或春天开沟施肥,根系大量受损。
所有这些原因,基本都和根系少而弱有关,早春气温升高快,地温上升慢,如果选择大量施肥和浇水,就会导致土壤温度更低,根系吸收能力更差,再加上根系本身就少弱,就会出现越是浇水施肥越不长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松土透气,提高地温,同时要叶面补充营养,可以参照上面的叶面施肥方案施用。
三、树梢黄化或整树黄化就盲目补铁肥。
有些果园,树梢叶片黄化,甚至整棵树叶片颜色淡黄,症状是很像缺铁症,并不一定是土壤缺铁,多是土壤冷湿,根系呼吸差,吸收能力弱,对铁等元素吸收困难,导致树上部黄化。
首先要做的是松土透气,排水降湿。
大棚葡萄要松土,及时放风,多放风,既能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水分消耗,又能降湿;对于地膜覆盖的果园,要尽快揭开地膜,松土。
同时叶面再补充营养,以供葡萄生长发育所需。
四、葡萄树生长缓慢就大量施肥。
很多葡萄树不见长,新梢难以长出,主要是土壤水分过大或者土壤板结不透气,根系呼吸困难,吸收能力低或者根系少、弱。
这时施肥导致土壤水分更大,透气性更差。
施肥量过大时,很容易烧根。
这种情况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壤通透性和根系呼吸活力问题,松土,排湿才是有效措施。
非常赞同有位老师说的“根系是发动机”的说法。
果树土肥水管理常见的四大误区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误区一:施肥越多,产量越高 • 误区二:忽视有机肥的使用 • 误区三:水分管理过于随意 • 误区四:不重视土壤改良
01
误区一:施肥越多,产量越高
过度施肥对果树的危害
01
02
03
土壤盐渍化
过度施肥会导致土壤盐分 积累,影响果树根系正常 吸收水分和营养,进而影 响产量和品质。
在干旱季节,可采用节水灌溉方式, 如滴灌、喷灌等,以提高灌溉效率。
注意观察土壤湿度,掌握果树的适宜 水分范围,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在多雨季节,应注意排水防涝,保持 土壤良好的通透性。
04
误区四:不重视土壤改良
土壤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土壤是果树生长的基础,为果树提供水分、养分和空气,对果树的生长和产量有 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改善土壤结构
有机肥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 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强土壤的保水 、保肥能力。
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使用
平衡营养供应
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可以相 互补充,平衡营养供应,满足果
树生长需要。
减少化肥使用量
合理使用有机肥可以减少化肥的使 用量,降低土壤盐分积累,减轻环 境污染。
提高肥料利用率
化肥和有机肥的配合使用可以相互 促进,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
合理施肥量
根据果树种类、生长状况、土壤肥力 等因素,合理确定施肥量,避免过度 施肥。
02
误区二:忽视有机肥的使用
有机肥对果树生长的重要性
提供全面营养
提高果实品质
有机肥富含果树生长所需的氮、磷、 钾等大量元素以及中微量元素,能满 足果树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
关于葡萄施肥与管理误区那些事

关于葡萄施肥与管理误区那些事一、关于葡萄施肥(一)氮肥的施用氮是葡萄需要量较大的营养元素之一,每生产100千克葡萄浆果约吸收0.3-0.6千克左右的氮素。
氮肥对葡萄树的生长和发育均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多施氮肥,有增加葡萄树的枝叶数量,增强葡萄的树势、协调树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副梢萌发,起到多次开花结实提高产量的作用。
但若施用氮肥过量,则会引起枝稍徒长,导致大量落果,引起产量降低,而且还可引起新生枝条和根系木质化程度降低,影响越冬能力。
由于养分的流失和土壤的固定,有一部分肥料不能被根系吸收利用。
因此,生产中,一般每667米2的年氮肥施用量在12-18千克。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占全年施用量的40%-60%。
施用时间最好是在采果后立即施入,此时根系的第二生长高峰还没有结束,叶片尚未脱落,施入后即可有一部分肥料被根系吸收,参与代谢、制造合成大量的有机营养,增加了树体的营养贮藏量,对恢复树势、促进花芽的分化有明显的作用。
追肥的施用一般在萌芽前、开花前、开花后、浆果着色初期等4个时期进行。
1.萌芽前追施氮肥主要是对没有施用基肥的葡萄树,起到促进枝叶和花穗发育、扩大叶面积的作用。
2.对花穗较多的葡萄树,在开花前追施氮肥并配施一定量的磷肥和钾肥,有增大果穗、减少落花的作用,用量为年施用量的1/5左右。
3.开花后,当果实如绿豆粒大小的时候,追施氮肥有促进果实发育和协调枝叶生长作用,用量根据长势而定,长势较旺时,用量宜少;长势较差时,施用量应大一些。
一般为年施用量的1/10-1/5。
4.在果实着色的初期,可适当追施少量的氮肥并配合磷钾肥,以促进浆果的迅速增大和含糖量的提高,增加果实的色泽,改善果实的内外品质,施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用量约为年施用量的1/10。
(二)磷、钾肥的施用葡萄树对磷的需要量较少,一般每生产100千克浆果大约需要吸收0.1-0.3千克的磷素。
由于土壤的固定等因素,葡萄树对磷肥的利用率较低,在实际施肥时的肥料用量较上述量高出较多,一般丰产葡萄园的年施用的磷肥量为每667米2 10-15千克五氧化二磷,相当于含磷量14%的过磷酸钙70-110千克。
葡萄种植过程中问题不少,要注意改正

葡萄种植过程中问题不少,要注意改正(1)葡萄生产中肥药施用存在的问题施肥不合理。
长期超量施用肥料,久而久之会发生土壤结构变差、酸化、次生盐碱化、氮磷钾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中微量元素严重缺乏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而造成葡萄植株免疫力低下。
以前葡萄每亩施入150kg鸡粪、1袋尿素、0.5袋二铵、1袋钾肥,葡萄就能产到4000~5000kg,而且品质、口感都很好,不愁销路,经济效益极佳,群众自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很高。
可现在葡萄种植户每亩施入鸡粪、豆粕、腐熟黄豆等400kg,尿素2袋、二铵1袋,钾肥施用量也为以前的几倍,再加上所谓的复混肥、葡萄专用肥等等,肥料越用越多,品质却不如以前。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土壤结构被破坏了,葡萄根系吸收能力变差,营养严重失调,导致品质变差。
用药不科学。
长期大剂量、高频次、重复单一的使用农药,造成病虫害抗性和交叉抗性越来越强。
本来滥施肥料已经造成土壤微生态平衡严重破坏,作物免疫力越来越差,再加上滥施农药造成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导致病虫害越来越难治,甚至无药可治。
比如防治红蜘蛛,以前打1次长效药管1个夏季,现在有的果园1个夏季打了3~4次长效药,效果仍不理想。
这当然和天气也有一定关系,但长期大剂量、不合理用药仍是主要原因。
还有重复用药,有些药听着名字不一样,看着成分也不一样,但实际上最后起作用的是同一种药剂,比如多菌灵和托布津,两种药一起使用很明显重复了。
单一种植。
老葡萄园的土壤多年来单一供给葡萄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容易造成土壤营养失衡、缺素、积毒问题越来越严重,病原体指数也会直线上升。
(2)防治对策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结构。
科学合理施肥不仅能促进当年葡萄的生长和结果,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便于葡萄对养分更好地吸收利用,防止土壤板结、酸化、盐碱化,增强树势,提高葡萄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还能相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频次。
把握好用药时机。
施肥一定要把握好施肥时期和种类,做到既不无端浪费肥料,给土壤造成负担,又能给葡萄生长和结果提供足够的营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施肥存在4大误区
葡萄是喜肥的作物,在它的一生中,因各生长期的需求特点差异,施肥量也不一样。
所以葡萄施肥有技巧,这样施肥,结果早,品质好,增产又增收,下面是葡萄施肥中存在的一些不科学方法,果农不妨对照一下,看是否存在这些问题。
一、新栽葡萄树早施肥,造成死苗。
新栽葡萄树,一般要到卷须长出时,才有新根长出来。
在新根长出前施过多的肥料,一方面造成苗木吸水困难,另一方面让新根难以生长,遇到高温天气,地上部分干枯死亡。
在新根长出之前,只适宜叶
面补充营养,可以用尿素水500倍液+农来欣磷酸二氢钾6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5天喷一次,连喷3次。
二、发芽后发现树叶黄化就大量施肥和浇水。
葡萄树从发芽到开花前,65%的
营养来自于上年树体的储存,此时树表现黄化,主要是上年树体营养积累不足所致,基本都和根系少而弱有关。
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松土透气,提高地温,同时要叶面补充营养,可以参照上面的叶面施肥方案。
三、树梢黄化或整树黄化就盲目补铁。
有些葡萄园,树梢叶片黄化,甚至整棵树叶片颜色淡黄,症状是很像缺铁症,并不一定是土壤缺铁,多是土壤冷湿,根系呼吸差,吸收能力弱,对铁等元素吸收困难造成的。
这种情况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壤通透性和根系呼吸活力问题,松土、排湿才是有效措施,生理性病害减少了,产量也就上去了。
四、施肥越多产量越高。
很多葡萄种植户认为,施肥越多葡萄就长得越好,产量越高。
事实并不然,施用高浓度肥料的葡萄园,与中、低浓度肥料的葡萄园比,反而产量更低,品质更差。
离树干过近施肥时,不但吸收利用率低,极易造成较粗根系烧坏,对树生长影响巨大。
如果上年有大量粗根死亡,病菌沿死亡的根系蔓延,会导致下年生长中的枝条突然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