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指南
【2024版】中心静脉导管规范化操作

插管部位
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管术置管部位 右颈内静脉 股静脉 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置管部位 首选右侧颈内静脉 其他部位:左侧颈内静脉、颈外静脉
选自《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只有颈内和颈外静脉不能使用时才使用锁 骨下静脉。最好不在有内瘘或准备做内瘘的一 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
国家
通路 比例
德国
日本
西班牙
意大利
法国
新西兰
英国
瑞典
比利时
加拿大
美国
动静脉内瘘 移植血管
72
5
69
1
64
5
61
58
2
50
4
37
3
31
9
27
26
4
16
15
插管
23 27 31 39 40 46 60 58 73 70 69
其它 3
2
血管通路的分类
临时性血管通路:直接动静脉穿刺、动 静脉外瘘、经皮中心静脉插管等。
选自《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中心静脉导管的适应症
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适应症 肢体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 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动静脉内瘘分流的患者 部分腹膜透析患者,因各种原因需暂停腹透,或短期可以
肾移植,用血液透析过渡,可选择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 病情较重,或合并有其他系统的严重疾患,预期生命有限
纤维蛋白鞘
导管作为异物在血管内,血液流过时,纤维蛋 白沉积在导管周围,从而形成一层包裹在导管在 导管周围的套袖样纤维蛋白鞘。
采取介入套取方法将纤维蛋白鞘取出。其成 功率据报道可达92%---98%但也有报道仅为31%;
取栓失败可通过导丝更换新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下机)操作规程

中心静脉导管(下机)操作规程
下机
准备阶段
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
2.用物准备:治疗车或治疗盘、置管换药下机包(碘伏棉签2包、治疗巾
1块、碘伏纱布2块、无菌干纱布2块、清洁手套1副、无菌手套1副、弯盘2个)、封管液、无菌敷贴、胶带4条必要时备用。
4.患者:告知患者下机,消除紧张情绪,颈内留置导管患者戴口罩。
1.按照SOP流程下机操作。
2.测体温及生命体征。
3.打开治疗巾,打开无菌纱布,保证留置导管的导管腔不处于开放状态,
回血完毕,用碘伏纱布消毒连接处,分离接头,分别用碘伏棉球消毒管口及螺纹,用生理盐水10ml将管内的血液脉冲式冲洗变白,根据管腔上标明的容积注入肝素盐水封管,关闭导管夹,加盖肝素帽。
4.再次消毒导管,用双层无菌干纱布包裹,妥善固定在皮肤上。
5.揭去无菌干纱布,再次消毒导管插管处皮肤及清除胶布痕迹。
6.伤口敷料贴于置管处皮肤上,并注明换药时间、换药者工号。
7.教育和指导患者进行留置导管的生活护理管理。
宣教内容
1、股静脉导管患者保持会阴清洁,患侧下肢不得弯曲90度并受压,也不
宜过多起床活动,以防血栓形成
和血管壁损伤。
2、留置导管患者穿脱衣服时注意保护导管,以免导管拉出,引起出血,
有出血者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拔管止血。
3、留置导管期间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周围皮肤感染。
出现
胃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告知医生。
中心静脉置管规范流程

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规范流程㈠适应证1.快速静脉输液、输血或血液制品补充血容量,快速给药。
2.血流动力学监测(测量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导管。
3.为长期胃肠道外营养提供途径。
4.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
5.给外周静脉差的病人提供静脉通路。
6.长期给药:如肿瘤病人输注化疗药物.7.特殊用途(如安装心脏起搏器等).8.抽除气栓.㈡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穿刺部位的感染、创伤或静脉血栓形成;有严重出凝血功能障碍时,慎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最好在其纠正后再行穿刺。
㈢位置可用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和腋静脉.㈣操作流程主要介绍右颈内静脉插管(Seldinger法).1.病人评估和准备、物品准备、导管检查和准备。
2.病人头转向左侧,轻度后仰,置病人于Trendelenburg位(垂头仰卧位),但病人有颅内高压、严重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呼吸困难不应取此体位.3.术者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手套,皮肤消毒铺单,显露锁骨上切迹、锁骨、下颌骨下缘、胸锁乳突肌外缘和乳突,定位于乳突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连线的中点,可由胸锁乳突肌内侧进入颈内静脉(前路法)或在胸锁乳突肌二头顶点的内侧进入(中央法),避免误穿颈外静脉。
4.用1%利多卡因1-2ml局部浸润麻醉,手指轻柔地扪及颈总动脉,在动脉外侧将引导针与皮肤成15°-30°进针,大致指向同侧腋窝(前路法)或乳头(中央法)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5.拔除引导针,再用18G穿刺针(或经静脉套管)以相同部位、角度和深度刺入。
当进入血管或置管时,用注射器抽吸血液应顺畅;松开、然后拔除注射器(抽吸再次证实)。
在心电监护下通过穿刺针或套管置入导丝,沿导丝拔除穿刺针(或套管),可用刀片将穿刺口扩大.一边轻按压住穿刺口皮肤,一边沿导丝送入扩张套管,旋转扩张套管可能有利于置入。
然后一边送入中心静脉导管,一边拔除导丝,导管和输液端口排除残气后,用肝素化盐水冲洗.固定导管于皮肤上,盖好敷料。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医学操作,它可以为许多需要输液、输血或药物治疗的病人提供必要的支持。
现在,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其在临床运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基本原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将一根导管插入体内的中心静脉,目的是在该静脉内留置导管,以方便输液、输血或药物治疗。
常用的中心静脉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等。
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穿刺部位和导管的留置时间等相关事宜。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前的准备工作1、患者评估和护理: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床旁评估,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方面的检查,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设备准备: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设备,如导管、穿刺针、消毒液、敷料等。
医生需要确保这些设备都处于正常状态,并做好消毒和准备工作。
3、穿刺部位的准备: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前,医生需要将穿刺部位进行特殊的准备工作,包括彻底清洁和消毒。
消毒工作要求严格,必须保证无菌,否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和定位:在开始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定位,确定穿刺部位,并进行局部麻醉。
穿刺部位要避开动脉和神经等重要组织。
2、穿刺:医生需要使用穿刺针进行中心静脉穿刺。
在穿刺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引导针或引导导管。
3、导管留置:一旦成功穿刺到中心静脉,医生就可以将导管插入到静脉内,并确保导管处于正确位置。
这一步操作需要医生对导管位置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确认。
4、固定导管:一旦确认导管已经留置到正确位置,医生就需要将导管固定到患者的皮肤上。
这样可以确保导管不会脱落或移位,并减少患者接受治疗时的不适感。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程序(标准版)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程序【操作评估】1.掌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①严重创伤、休克及急性循衰竭等危重患者无法作周围静脉穿刺者。
②需接受大量快速补充血容量或输血的患者。
③经中心静脉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者。
④需长期静脉输注高渗或有刺激性液体以及实施全静脉营养者。
⑤利用中心静脉导管测定中心静脉压,随时调节输入液体的量和速度。
⑥需长期多次静脉取血化验以及进行临床研究者。
⑦循环功能不稳定及施行心血管和其他大而复杂手术的患者。
(2)禁忌证:①锁骨外伤。
②凝血功能障碍。
③局部有感染。
④患者兴奋、躁动、极为不合作者。
2.评估患者(1)全身情况:患者目前病情、治疗、用药情况。
(2)局部情况:评估血管及皮肤组织情况,插管途径,有无外伤手术史;插管侧有无放疗史。
(3)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焦虑等,以及合作程度。
(4)健康知识:对疾病与中心静脉置管的认识。
3. 评估环境是否清洁、符合置管要求,根据情况做好环境准备,置管前半小时停止卫生工作。
4. 评估用物包括用物准备:中心静脉置管包(内有无菌巾3块、孔巾1块、纱布3块、弯盘2个、不锈钢药杯2个各装4个棉球、血管钳2把、无菌剪刀1把,扩张器,手术刀片、手术逢线、穿刺针、卡板)、无菌手套2副、20mL 注射器2个、5mL注射器1个、皮肤消毒剂、生理盐水 500mL×2瓶、2%利多卡因10~20mL、无菌敷贴、透明贴膜、绷带、笔、置管记录单、肝素注射液、可来福接头。
仔细检查各种物品是否在灭菌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好,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
5. 操作者自我评估评估操作者对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操作者穿戴整齐、洗手、戴口罩。
【实施步骤】1.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1)穿刺路径:①前路,前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入颈内静脉。
②中路,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上缘构成颈动脉三解,在此三角形顶穿刺。
③后路,在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中下1/3交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
三甲医院中心静脉置管室工作手册

三甲医院中心静脉置管室工作手册一、前言中心静脉置管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输液方式,具有安全、高效、方便的特点。
为了确保中心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中心静脉置管室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本工作手册旨在指导中心静脉置管室工作人员在置管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二、中心静脉置管室人员配置及职责1. 人员配置:中心静脉置管室应配备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及技术人员,负责置管操作、维护及管理工作。
2. 职责:(1)医生:负责患者的评估、置管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护士:负责置管前的准备、置管过程中的配合、置管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
(3)技术人员:负责置管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故障处理。
三、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流程1. 患者评估: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血管条件、过敏史等,以确保置管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2. 置管前准备:护士应准备置管所需的器材、药品,并进行无菌操作。
3. 置管操作:医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置管途径,进行置管操作。
护士应在置管过程中密切配合,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4. 置管后护理:护士应定期观察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5. 并发症处理:如发现置管部位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四、中心静脉置管室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制度:中心静脉置管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 器材管理制度:置管器材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器材的性能稳定。
3. 消毒管理制度:中心静脉置管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环境的清洁、无菌。
4. 患者管理制度:患者在置管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五、中心静脉置管室应急预案1. 意外脱落:如置管意外脱落,应立即停止输液,按压置管部位,防止出血。
2. 感染:如发现置管部位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
中心静脉置管术

右颈内静脉穿刺中路途径
后路
体位:
• 同前路,穿刺时头部尽量转向对侧
穿刺点与进针:
• 在胸锁乳突肌的后外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 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 下面略偏外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 指向锁骨上窝方向
• 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穿 入气管内
锁骨下路
• 试穿成功后,即可换用导管针穿刺置管,一旦进入锁骨下静脉
的位置后即可抽得大量回血,此时再轻轻推进0.1~0.2cm,使 导针的整个斜面在静脉腔内,并保持斜面向下,以利导管或导 丝推进入上腔静脉 • • • 令患者吸气后屏息,取下注射器,以一只手固定导针并以手指 轻抵针尾插孔,以免发生气栓或失血 将导管或导丝自导针尾部插孔缓缓送入,使管端达上腔静脉, 退出导针。如用导丝,则将导管引入中心静脉后再退出导丝 抽吸与导管连接的注射器,回血通畅,说明管端位于静脉内
利弊:
• 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
胸膜腔的方向前进,较锁骨下路安全 • 不需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针穿刺时可直
接将套管送入静脉,不需要用钢丝导入,到位率较高, 很
少发生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情况。 • 缺点是由于进针点位于锁骨上窝,导管不易固定
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穿刺分为前路、中路、后路三种 颈内静脉起源于颅底,颈内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
• • •
覆盖,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 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下 行至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继续 下行与对侧的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一般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右侧无胸导管 右颈内静脉至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几乎为一直线 右侧胸膜顶部较左侧低。
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一、适应证1.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2.快速补液、输血或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3.需长期静脉输注高渗或有刺激性可导致周围静脉硬化的液体及实施胃肠外营养。
4.特殊用途如插入肺动脉导管、心导管检查、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5.进行血液净化如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浆置换。
6.需长期多次静脉取血化验及临床研究。
7.无法穿刺外周静脉以建立静脉通路。
二、禁忌证1.出血倾向(禁忌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2.穿刺常用部位局部皮肤外伤或感染。
三、术前准备1.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前应明确适应证,检查患者的出凝血功能。
对清醒患者,应取得患者配合,并予适当镇静。
准备好除颤器及有关的急救药品,床旁B 超定位及引导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试穿损伤。
2.准备穿刺器具包括消毒物品、深静脉穿刺手术包、穿刺针、引导丝、扩张管、深静脉导管(单腔、双腔或三腔)、缝合针线等,以及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100ml+肝素6250U)和局麻药品(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图129-1)。
图129-1深静脉穿刺置管套装四、常用置管途径及技术原理常用置管途径可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
深静脉置管技术原理主要是Seldinger 技术,即经导丝引导导管置入技术。
五、操作步骤(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血管解剖乙状窦穿颅底颈内静脉孔后成为颈内静脉上端,向下走行并在锁骨的胸骨端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颈内静脉最初位于颈内动脉后方,之后经颈内动脉外侧,最后位于动脉的前外侧。
颈内静脉的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连接处,经筋膜与肌肉的后表面相连。
2.体位患者去枕仰卧位,最好头低15°~30°(Trendelenburg体位),以保持静脉充盈和减少空气栓塞的危险性,头转向对侧,肩背垫高。
3.颈部皮肤消毒,术者穿无菌手术衣及手套,铺无菌单,显露胸骨上切迹、锁骨、胸锁乳突肌侧缘和下颌骨下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刺部位的定位方法
根据解剖标志定位法
超声辅助定位法
颈内静脉解剖
★★ ★
颈内静脉解剖
气管正中
★
颈外侧缘
颈内静脉超声
颈内静脉穿刺操作步骤
患者平卧,建议取头低脚高位,患者头部偏向对侧(30度左右) 使用解剖或超声定位,并标记 消毒铺巾 局部麻醉:0.5~1%利多卡因2毫升皮肤皮下浸润麻醉 以细针试探穿刺 选用Valve针与皮肤夹角30~45度,穿刺针进入静脉后,小心扶稳针 头,将导丝沿注射器侧孔送入血管内6~8厘米
每天对导管必要性进行评估,如果不再需要就及时拔除导管 局部应用抗生素软膏对感染无效,反而会加速产生耐药菌并增大真菌菌群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性并发症:
动脉刺破、血肿、气胸、血胸,心律不齐及导管位置不当 如果穿刺到动脉,应当放弃此部位而改其它部位穿刺置管 优先选择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进行置管是并发症最低
颈内静脉置管超声引导能显著减少试穿次数并减少并发症
中心静脉置管增加中心静脉血栓形成及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血栓并发症:
锁骨下静脉的血栓并发症发生风险最低
尽早拔除导管以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
谢谢大家参与!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 穿刺置管操作并发症 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 机械性并发症
血栓性并发症
感染性并发症。 穿刺操作和抢救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致: 局部出血 气胸 抢救治疗过程可能出现 导管脱落 局部红肿感染 导管打折破裂 导管性败血症 空气栓塞 血栓致导管阻塞 血肿形成 血胸 邻近动脉 神经受损 导丝导管折断残留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穿刺
感染性并发症:
插管部位局部感染 沿导管外缘扩散 感染经管腔内途径或血行播散途径形成输液系统内细菌定植
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推荐以下五个步骤
手部消毒 最大程度的防护措施 用洗必泰进行皮肤消毒
选择最优的置管部位
器材
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市售中心静脉穿刺包 导管的内径、腔室数量及长度应满足临床需要 测压、采血或给药均应通过单独的腔室,不宜混用
中心静脉置管的部位及定位
常用穿刺部位
颈内静脉穿刺,按进路主要有前、中、后路 锁骨下静脉为静脉营养的最佳通路,分上下二进路
股静脉入路因靠近会阴部,不便于管理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临床操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刘
斌
中心静脉置管的目的
测定中心静脉压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能够快速输注液体 输注刺激性药物或急救药物
全胃肠外营养
中心静脉置管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穿刺静脉局部感染、血栓形成 相对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
中心静脉置管前的准备
准备
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解释相关风险及整个穿刺过程 推荐在全身麻醉后进行穿刺操作 常规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和脉搏氧饱和度 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应冲洗导管,预充封管,导丝与穿刺针是否配套
颈内静脉穿刺操作步骤
通过导丝插入皮肤扩张器,送入有明显的突破感后撤出扩张器 将导管沿导丝滑入血管 导管进入血管后的留置深度以导管尖端位于心房返折上方2cm为佳 建议用含心电图转换电缆的Valve针套件实时监控导管尖端位置, 可减少导管过深或导管位置错误所带来的许多并发症 超声检查也可确定导管位置,保持导管于该位置深度,并退出导丝 肝素盐水冲洗管腔,确认导管尖端在血管腔内位置正确,固定
穿刺过程中若误入动脉怎么办?
及时发现处理,颈内静脉中路法穿刺时或将误刺动脉向颈椎方向压迫 若未有明显血肿,可尝试原位或调整穿刺点再次尝试(可超声引导) 若虽有血肿,但同侧颈外静脉浮露明显,可尝试用18G套管针穿刺 若同侧血肿明显,可换对侧尝试颈外静脉穿刺 注意
对于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失败是由于误入并损伤颈动脉者,在选择是否需要 进行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的时候,需要评估衡量如再次误伤左侧颈动脉,双侧 颈动脉血肿压迫对患者可能产生的脑缺血并发症的严重危害,因此建议这种 情况下,不必尝试左侧颈内静脉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