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概论

近代汉语概论
近代汉语概论

近代汉语:晚唐古代到清朝前期这一段时间里的,以口语为基本的书面语,它是介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一门语言历史学科。

诸家对于近代汉语三点相同的认识:1、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2、大家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3、诸家对近代汉语上下限的划分有迟早不一的参差情形。

两条原则:1、认识主干部分的原则;2、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

早期著作晚唐五代的敦煌变文,有可能早于晚唐的王梵志文,五代时期成书的禅宗著作《祖堂集》,北宋的二程语录等。

晚期著作,清代中叶的《红楼梦》,中叶以后的《儿女英雄传》、《龙图耳录》,清末的《官场现形记》等作品。

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即长达六个世纪左右,如果适当考虑它的上下沿,可能共有十个世纪左右。

与古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1、产生大量的新的词语;2、古代汉语里的许多词语,在近代汉语里具有了新的意义;3、双音词、多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4、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成语、谚俗语、歇后语、偏义语、隐语、行业语、术语以及外来语等。

近代汉语语法也很有特点,如前缀、后缀的使用比较频繁,常见的前缀有“阿”(阿谁、阿你),兀(兀谁、兀那),老(老哥、老弟),打(打睡、打探),所(所愿、所烦),有(有负、有失),等等。常见的词尾有子,头,地,当,自,来,生,家,行等。在句法方面,近代汉语里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难道……不成?”“连……也…..”“……著”(表祈使)、“……则个”近代汉语语音也发生民显著的变化。声母方面,如从双唇音里分化出唇齿音,北方话里的全浊声母归并入清代声母,等等。韵母方面,如北方话里的韵尾-p、-t、-k消失了,闭口韵母-m并入-n,等等。声调方面,如北方话里的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原全浊声母的上声字转化为去声,入声字归并入平、上、去三声,等等。

科举制度状元、榜眼、探花、登科记、乡试、会试、殿试、

唐宋以来说书、戏曲、讲唱艺术的反映。说话”、“诸宫调”、“杂剧”、“戏文”、“弹词”、“道情”、“宝卷”、“生”、“旦”、“净”、“末”、“题目正名”、“得胜头回”等词语是唐宋以来说书、戏曲、讲唱艺术的反映。刻版印刷技术推广以后,又产生出“坊刻”、“家刻”、“版口”、“边阑”、“鱼尾”、“象鼻”等术语名称。许多佛教词语进入近代汉语,反映了外国文化和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诸如“方便”、“因缘”、“投机”、“叫化”、“信心”、“火坑”、“一尘不染”、“五体投地”、“不可思议”、“借花献佛”等等。“把茅盖头”是一把茅草盖在头上,实际上是指禅僧主持寺院。这种词语意义的形成,与禅家传教方式有关。

第一人称复数,至迟从金元时代起,在《董西厢》等作品中,“俺”表排除式,“咱”表包括式。系词“是”置于句尾的特殊判断句。系词既出现在正常的位置上,又重复地出现在句尾,一个判断句竟然使用两个位置不同的系词。元明时代文学作品中的上述特殊判断句式,是受到佛经典籍、佛教文学作品语言的影响的。造成唐、元两朝官话音系的显著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从西安转移到东部大都。

敦煌变文、禅宗语录、王梵志、寒山、拾得等僧人的通俗诗,是研究唐代口语的重要文献。宋儒语录是研究宋代口语的重要资料。

近代汉语主干时期最有价值的文献,话本、南戏北曲的剧本、明清小说等,《元代白话碑》、《老乞大》和《朴能事》等文献是民族交往和联系的产物。使用反切的《切韵》、《广韵》等韵书,分解和拼合声、韵、调的《韵镜》、《切韵指掌图》等韵图,这些语音著作的撰制,推其学术之源,可以上溯到佛经传入我国、汉人受到梵文等拼音文字的启发和影响。

二、文献

(标准)近代汉语文献按照反映口语的程度,分三种类型:1、充分反映,如《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等小说,元代杂剧中的宾白部分,许多禅宗语录等。2、有所反映,但多半是文白相间,如《三国演义》。3、略有反映,如宋代孙光宪所作笔记《北梦琐言》。

文言著作中出现口语成分,大抵有两种原因。1、作者受口语影响,有意无意地将口语词句杂进文言。2、由于记事的需要,不能不使用口语。

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一个特点:口语和文言相间杂。另一个特点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如敦煌俗文学作品多反映西北地区口语,金代诸宫调反映燕京一带口语,元代杂剧多用北方口语写作,宋、元、明时代的南戏用的多是浙江等地的江南口语,《拍案惊奇》也大致反映浙江口语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传》带有山东方言色彩,等等。

近代汉语的时间跨度约有十个世纪,在文献里的口语也随之发展演变,体现了语言的时间性。

使用近代汉语文献应注意的问题:1、错字。错字原因:形成致讹,音近致讹。2、夺文,衍文。夺文:漏脱了文字;衍文:误添了文字。3、错简,字句的次序颠倒紊乱。4、俗体字,通假字。5、句读,标点。

三、研究方法

常用调查方式有穷尽调查和抽样调查。

穷尽调查常使用于专书语言研究和语言共时研究。评议学界流传一句很有道理的话:说有易,说无难。穷尽调查让我们全面

地了解评议事实,为立论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且为深入探索打下扎实的基础。(“度”:递、交。)穷尽调查可以利用有关的文献索引、引得或通检,以减少逐例搜寻之劳。

在一种著作中选择部分篇幅作语言调查,称为抽样调查。使用抽样调查法进行研究,在立论时应该十分谨慎,防止以偏概全的毛病。一般地说,抽样调查可以证明有某种语言现象,而难以说明没有某种语言现象。

关于“好不”进行穷尽调查,调查结果:1、唐代以前的著作没有“好不”;2、明代中叶以前“好不”只有否定式用法;3、明代中叶到清代末期,“好不”的否定式和肯定式并存。

近代汉语是以其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重要区别而建立起来的学科。

1、与古代汉语比较;

2、与现代汉语比较:汉语中,助词“看”放在动词或动词结

构之后,有表示尝试的意思。如果拿唐宋时代的助词“看”

的用例来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明显区别。现代汉语里,表示尝试的“看”,它前面的动词须重叠或带动量、时量词,如“让我想想看”、“你给我量一下看”、“先做几天看”。然而,变文中的“看”,其前面的动词却不必重叠,也不必带动量、时量词。另一区别是,变文中的“看”可以重叠为“看看”,其表示尝试的作用与单音“看”相同。

3、近代汉语内部不同时间的比较;

4、近代汉语内部不同地域的比较。

敦煌变文中的“阿婆”一词是年老妇人的称呼。《丑女缘起》:夫主入来全不识,却觅前头丑阿婆。公主(即丑女)和王郎(即夫主)系少年夫妻,此例为年轻妻子亦称作“阿婆”的“确证”,这个“阿婆”相当于今天的“老婆”,无论年老、年轻都可以使用。

“瞥地”是领悟的意思,“疾瞥地”与词中的“速觉悟”意思相同。作“领悟”解释“瞥地”,源出于禅宗著作。这个词义的产生与禅宗提倡的悟道方式有关。

《游仙窟》有“不忆”一词,是“未曾,没有”的意思。这是一种约定俗成性质的语言心理习惯。

用“郑州梨”来比喻新婚夫妇,取其甜蜜之义。于此可见古今民俗之差异。

四、语音

汉语音韵学以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语音作为研究对象。传统的音韵学包括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三个主要学科。其中古音学研究上古时期语音,属于古代汉语。今音学以隋唐、宋代成书的《切韵》、《广韵》等作为研究中心,这是近代汉语上沿或前期的语音系统。等韵学产生于唐宋时代,其研究对象是《切韵》、《广韵》音系和唐宋以来的近代汉语语音。近代汉语音节里的声母,一般是用“字母”来表示。这三十六个字母代表唐宋时代语音里的三十六个声母。对于声母,古人或分类为唇、舌、齿、牙、喉“五音”。

汉语音韵学又把声母分为清声母和浊声母,清声母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浊声母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许多音韵学文献又进一步把清声母分成全清和次清,把浊声母分成全浊和次浊,三十六字母分为四类。

全清:帮、非、端、知、精、照、见、影、心、审

次清:滂、敷、透、彻、清、穿、溪、晓

全浊:并、奉、定、澄、从、床、群、匣、邪、禅

次浊:明、微、泥、娘、疑、喻、来、且

现代汉语里有四呼的区别:

开口呼:没有韵头,主要元音不是「i」、「u」、「y」

齐口呼:韵头是「i」,或者主要元音是「i」;

合口呼:韵头是「u」,或者主要元音是「u」;

撮口呼:韵头是「y」,或者主要元音是「y」。

音节具有声调,这是汉语拼音的一个特点。齐梁时代沈约等人明确提出四声说,唐宋时代基本是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类。如:同,徒红切。“同”是被切字,“徒”是反切上字,“红”是反切下字。反切上字的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母与声调,拼合成一个音节。

浊音清化是造成《中原音韵》(元,周德清)音系中声母数目大大减少的主要原因。

《切韵》音系中入声字有三种塞音韵尾:-p,-t,-k。在入声消失的过程中,这三个塞音韵尾都消失了。鼻音韵味尾共有三个:- m,-n,-η。

隋唐时候的入声字,在《中原音韵》中被归入平声、上声和去声,叫做入派三声。《中原音韵》依据并提倡的是以大都一带的中原之音为准则,以国内各地区、各阶层通用为要求的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五、词汇

近代汉语的词语呈现出不同于古代汉语的新貌。大量新的概念多半是用新产生的词语来表达的。如:状元、榜眼、探花、乡试、会试、殿试、平话、话本、戏文、书会、楔子、得胜头回、六阳魁首、渌老、躯老、爪老、白身人、着精彩,着精神、做大;许多词语虽在古汉语中已经出现,但在近代汉语文献里却有着新的意义,如:秀才、举人、进士、大夫、郎中、丈夫、头脑、惭愧。

近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单纯词里只含一个构词单位(词素),多为以下几种情况:1、叠音词。双音节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不能分解的词。如:兀兀、腾腾、刀刀;2、联绵词:两个音节联缀成义、不能分解的词。若两个音节专线相同,称为双声联绵词。如:尴尬、踌躇、郎当;3、象声词。双音节象声词常常是叠

词形式(AA),如:呀呀、哇哇、哈哈。4、译音词,如:阿者、大辣酥、木乃伊。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单位(词素)的词称为合成词。结构方式:1、加缀式:含有词缀的词为加缀式合成词。如:兀谁、阿你、打换、猛可、老婆问当、坐地。2、联合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类、相对或相反的实词素以并列的方式构成的词称为联合式合成词。如:门户、嘴舌。3、偏正式:第一类称为前偏后正式,即前面的实词素修饰后面的实词素,如:善为;第二类为前正后偏式,如:说开。4、主谓式:前后实词素之间有主谓结构关系的词称为主谓式合成词。如:口滑、头高。5、动宾式。前后实词素之间有动宾结构关系的词称为动宾式合成词,如:点胸、净手。

词的本来意义称为本义。

引申义是在词的原有意义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意义。比喻常造成词的新义,称为比喻义。如:“将那大海船底下凿碗来大数十个窟笼”、“上面都是窟笼”;第一例“窟笼”指洞,是本义;第二例意为破绽,漏洞,是由比喻而造成的引申义。指代也常能引起词义的引申。如:“吃着下酒没滋味,似泥土”的“下酒”意指下酒的菜肴果品之类。反语也能造成引申义,如“可憎”这个词有时也会有可爱的意思。如:向前搂定可憎娘。新生的意义不是从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才产生的,此类新生义称为影响义。“良久”有沉默、默然有意思。“良久”本来是“很久、颇久”的意思。“缁素”有分辨的意思。

“打”有“从”义,因为“打从”经常连用,“打”受“从”的影响,也具有了“从”义。“结裹”一词,有装殓、发送死者的意思,后来写作同音的“结果”。同音假借是书面语言有特有现象。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包括近义)词或反义(包括意义相对)词相互影响,在各自原有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类同方向的引申,产生出相同或相反的引申义,这种现象称为同步引申。“过”和“度”都有通过的意思,是一对同义词。“过”有“递、交”的引申义,“度”也有“递、交”的引申义。又如:“惭”和“愧”为同义词,两词皆有“感谢”的引申义。又如:“支持”和“支吾”是同义词,都有“对付”的意思和“胡说,搪塞”的意思。

词语意义的演变:

1、词语意义有所变化,如“浑家”,唐五代时候是“全家”

的意思,宋代以后则多指妻子;又如“容易”,唐宋时代多是“轻率,轻慢”的意思,“容易勿言兵”是勿轻率谈论兵事。“不得生容易”是不得生轻慢之心。“容易”作“不困难、不费力”解。又如“胡言乱语”最初指胡人言、汉人语,后有了胡言乱语的意思。2、词语的意思没有改变,或基本没有改变,但词语的外形却

有所改变。如“捞笼”、“罗笼”是“招致、控制”的意思,后扩展变化为“捞龙打凤”、“罗龙打凤”,宋代后写作“打凤捞龙”,又变化为“打凤凰”,也有招致控制某人的意思。“早晚”一词是“什么时候”的意思,元代以来,则多说作“多早(蚤)晚”,大概明代后,写作“多咎(咱)”。

3、相同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如唐五代

时赏给歌妓艺人的钱财称为“缠头”,宋代以下则称为“利市”,“利市”一词有赏钱、赏物的意思。

地域差异:

1、近代汉语文献里还有许多记载反映了词语的言色彩。如“蛮

子”是北方人对南方人的鄙称,清代江汉一带方言中,“毛”、“冒”可作“没有”解。

2、对于同一个概念,不同方言或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如元、

明以来,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则称“郎中”。

模式词语:有些词语有一次的字数,其中有不变的字,有固定的组合模式,有固定的意义类型,这种类型还具有能产性,可以造出同样结构的词语。

1、好A:好去、好住、好在、好与、好看;

2、若A若B:若草若木、若高若低;

3、是A是B;不A不B;七A八B;三A六B;

同一种词语模式中可以有两种或多种结构类型,同一种词语模式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类型。

倒序词语亦称倒辞,指字序可以颠倒但意义不变的词语。力气——气力;整齐——齐整。

倒序词语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双音词的组合存在着一个逐渐凝固的过程。在此过程的前期,即词的内部组合还不很牢固的时候,便容易发生字序颠倒的现象。2、由两个双音词语联合而成的四音词语,一般凝结得不很紧密,所以也可能发生倒序现象。3、有时倒序词语的形成与方言习惯有关。4、为了修辞的原因(调平仄、凑韵脚等),也有可能造成倒序词语。

说者口头的意思与心里的意思完全相反,名叫倒反辞。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相反的词语称为倒反词语。,不但有较为固定的、现其字面意义相反的意义,而且这一类词语还往往有一定的词语结构形式,如:不时常(意为时常、经常)、不甫能(意为甫能、刚刚能够)、不尴尬(意同尴尬)、不尴不尬(意同尴尬)、不端不正(意为很端正)、不零不落(意为零零落落)、没颠没倒(意为颠颠倒倒)、无颠无倒(同“没颠没倒”)、无颠倒(同“无颠无倒”)、没乱(同“没撩没乱”)。“不”、“没”、“无”实际上是表示肯定的语气,并且都带有强调的意味。

可耐:意为不可耐,含有可恼、可恨的意思;可憎:意为可爱。这种倒反词语多带或嫌恶、或者亲昵的感***彩。

近代汉语偏义词语包括偏义复词和偏义词组两类,其中一个成分表义,另一个成分不表义,只起辅助作用的词语。有些偏义复词的偏义具有摆动性,即有时偏义于前字,有时偏义于后字。如“这早晚”。偏义词语里的所谓无义词素或语素,虽无实在的词汇意义,可是具有结构和修辞上的作用,如使单音词变成双音合成词,或使双音词语变成四音固定词组。有时可以使文句的节奏更加和谐。有些偏义词语还有强调语气或表达某种感***彩的意味。

词语训释法:

1、排列归纳法:把某词语的若干用例排列出来,从中归纳出

该词语的意义,这种方法叫排列归纳法。如“扑”:“千回扑镜”、“扑碎骊龙明月珠”、“师曰:‘扑杀’”、“今日却被驴扑”;第一例“扑镜”意为砸镜、摔镜;第二例“扑碎”意为摔碎、砸碎;第三例“扑杀”意为摔杀;

第四例“被驴扑”意为被驴摔。把这几例意思归纳起来,便可得出“扑”的意思是“摔、砸”。

2、比较法;

3、因声求义法。

2019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2019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本考试是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入学资格之专业基础课考试。 二考试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具备“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理解这两门课程的基本概念,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简单的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的事实。 考生要用汉语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四考试内容 “语言学概论”部分 第一部分语言的性质,包括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其他派生功能、语言是自然形成的符号系统。 第二部分语音,包括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基础、音素、音位、音位的组合。 第三部分语法,包括语法的性质和单位、构词法、构形法、句法。 第四部分语义,包括词汇、词义、词聚、句义、歧义。 第五部分语言的发展,包括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 题型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 示例:洋泾浜不是自然语言。 答:对。洋泾浜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人在某些特定场合临时把各自的语言混合在一起而造成的交际工具,不当作母语使用,离开特定的交际场合双方都不再使用它,所以不是自然语言。 三简答 示例:两个同义词可以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答:同义词之间的差别:a语体色彩或风格色彩、b感情色彩、c形象色彩。 四分析 示例:指出下面每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复合词,还是派生词: 剪刀克隆taller 绳子棕色菠萝氧吧dancer 质子actually 答案:单纯词有“克隆、菠萝、taller”,复合词有“剪刀、棕色、氧吧、质子”,派生词有“绳子、dancer、actually”。

现代汉语概论纯文本

课件(一)主讲:徐国苓 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第二节一、语言的属性 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也就是说是劳动创造了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所谓社会性指的是语言产生于社会、依存于社会,没有社会,语言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而全民性指的是语言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从外部功能而言,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辞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跟思维有重要的关系,是思维的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没有语言,人类的社会生活就无法维持。从它的结构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美国语言学家撒皮尔对语言的定义是:“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来传达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它是一种文化功能,不是一种生活遗传功能。” 这个印度狼孩叫卡玛拉。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因大狼被打死而发现了两个狼孩,大的约7——8岁,小的约2岁,取名阿玛拉,小的一年后就死了,而这个叫卡玛拉的狼孩活到了16岁,经过人7年的精心教育,它只学会了45个单词。由此证明人的语言并非天生本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人的思维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在这个抽象的思维过程中语言的词、短语、句子始终主导、制约着整个思维的过程。从内部结构来看,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和义相结合的一套符号系统。它包括了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语言符号的重要特点是任意性、线条性。任意性:语言中的语音与意义、内容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线条性:语言符号是一个个的发出,随着谈话的时 二、什么是现代汉语 广义上:汉民族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狭义上: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其定义是: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 语言总属于一定的社会和民族。我国有56个民族,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使用汉语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汉语成了我国各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在东方文化史上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东亚、东南亚邻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缅甸等国家直到现在,汉语词汇在这些国家的的语言里还占有重要的地位。1973年联合国把汉语列为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 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从有甲骨文的殷商时代一直到秦、汉时期。 2.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公元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3. 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公元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 4.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的来源: 现代汉语是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宋、元以后北方方言产生了两种变化趋势: 一是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和口语脱节的文言逐渐向口语靠拢,产生了白话文学,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二是“官话”逐渐渗透到各个方言区。“官话”不仅流 行于明、清官场,而且也成为不同方言区的交际工具。明、清时曾在福建和广东设立“正音书院”,清政府甚 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1. 北方方言: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江淮等地,约占70%的人口。 2. 吴方言:江、浙以及上海一带,约占8.4%的人口。 3. 粤方言:广东及广西一部分,约占5%的人口。 4. 湘方言:湖南及湖北南部,约占5%的人口。 5. 闽方言:福建、台湾、海南及广东东部、浙江温州、玉环,约占4.2%的人口。 6. 客家话:广东梅州以及广西、江西、福建、四川的客家人居住区,约占4%的人口。 7. 赣方言:江西省,约占2.4%的人口。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吐血整理

现代汉语 第一章绪论 一、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一一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复辅音 (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2、词汇方面 (1 )1?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 (3 )双音节词占优势 3、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4 )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 (5)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二章语音 一、人的发音器官 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二、语音的物理性质(四要素) 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汉语

近代汉语概论

近代汉语:晚唐古代到清朝前期这一段时间里的,以口语为基本的书面语,它是介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一门语言历史学科。 诸家对于近代汉语三点相同的认识:1、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2、大家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3、诸家对近代汉语上下限的划分有迟早不一的参差情形。 两条原则:1、认识主干部分的原则;2、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 早期著作晚唐五代的敦煌变文,有可能早于晚唐的王梵志文,五代时期成书的禅宗著作《祖堂集》,北宋的二程语录等。 晚期著作,清代中叶的《红楼梦》,中叶以后的《儿女英雄传》、《龙图耳录》,清末的《官场现形记》等作品。 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即长达六个世纪左右,如果适当考虑它的上下沿,可能共有十个世纪左右。 与古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1、产生大量的新的词语;2、古代汉语里的许多词语,在近代汉语里具有了新的意义;3、双音词、多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4、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成语、谚俗语、歇后语、偏义语、隐语、行业语、术语以及外来语等。 近代汉语语法也很有特点,如前缀、后缀的使用比较频繁,常见的前缀有“阿”(阿谁、阿你),兀(兀谁、兀那),老(老哥、老弟),打(打睡、打探),所(所愿、所烦),有(有负、有失),等等。常见的词尾有子,头,地,当,自,来,生,家,行等。在句法方面,近代汉语里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难道……不成?”“连……也…..”“……著”(表祈使)、“……则个”近代汉语语音也发生民显著的变化。声母方面,如从双唇音里分化出唇齿音,北方话里的全浊声母归并入清代声母,等等。韵母方面,如北方话里的韵尾-p、-t、-k消失了,闭口韵母-m并入-n,等等。声调方面,如北方话里的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原全浊声母的上声字转化为去声,入声字归并入平、上、去三声,等等。 科举制度状元、榜眼、探花、登科记、乡试、会试、殿试、 唐宋以来说书、戏曲、讲唱艺术的反映。说话”、“诸宫调”、“杂剧”、“戏文”、“弹词”、“道情”、“宝卷”、“生”、“旦”、“净”、“末”、“题目正名”、“得胜头回”等词语是唐宋以来说书、戏曲、讲唱艺术的反映。刻版印刷技术推广以后,又产生出“坊刻”、“家刻”、“版口”、“边阑”、“鱼尾”、“象鼻”等术语名称。许多佛教词语进入近代汉语,反映了外国文化和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诸如“方便”、“因缘”、“投机”、“叫化”、“信心”、“火坑”、“一尘不染”、“五体投地”、“不可思议”、“借花献佛”等等。“把茅盖头”是一把茅草盖在头上,实际上是指禅僧主持寺院。这种词语意义的形成,与禅家传教方式有关。 第一人称复数,至迟从金元时代起,在《董西厢》等作品中,“俺”表排除式,“咱”表包括式。系词“是”置于句尾的特殊判断句。系词既出现在正常的位置上,又重复地出现在句尾,一个判断句竟然使用两个位置不同的系词。元明时代文学作品中的上述特殊判断句式,是受到佛经典籍、佛教文学作品语言的影响的。造成唐、元两朝官话音系的显著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从西安转移到东部大都。 敦煌变文、禅宗语录、王梵志、寒山、拾得等僧人的通俗诗,是研究唐代口语的重要文献。宋儒语录是研究宋代口语的重要资料。 近代汉语主干时期最有价值的文献,话本、南戏北曲的剧本、明清小说等,《元代白话碑》、《老乞大》和《朴能事》等文献是民族交往和联系的产物。使用反切的《切韵》、《广韵》等韵书,分解和拼合声、韵、调的《韵镜》、《切韵指掌图》等韵图,这些语音著作的撰制,推其学术之源,可以上溯到佛经传入我国、汉人受到梵文等拼音文字的启发和影响。 二、文献 (标准)近代汉语文献按照反映口语的程度,分三种类型:1、充分反映,如《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等小说,元代杂剧中的宾白部分,许多禅宗语录等。2、有所反映,但多半是文白相间,如《三国演义》。3、略有反映,如宋代孙光宪所作笔记《北梦琐言》。 文言著作中出现口语成分,大抵有两种原因。1、作者受口语影响,有意无意地将口语词句杂进文言。2、由于记事的需要,不能不使用口语。 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一个特点:口语和文言相间杂。另一个特点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如敦煌俗文学作品多反映西北地区口语,金代诸宫调反映燕京一带口语,元代杂剧多用北方口语写作,宋、元、明时代的南戏用的多是浙江等地的江南口语,《拍案惊奇》也大致反映浙江口语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传》带有山东方言色彩,等等。 近代汉语的时间跨度约有十个世纪,在文献里的口语也随之发展演变,体现了语言的时间性。 使用近代汉语文献应注意的问题:1、错字。错字原因:形成致讹,音近致讹。2、夺文,衍文。夺文:漏脱了文字;衍文:误添了文字。3、错简,字句的次序颠倒紊乱。4、俗体字,通假字。5、句读,标点。 三、研究方法 常用调查方式有穷尽调查和抽样调查。 穷尽调查常使用于专书语言研究和语言共时研究。评议学界流传一句很有道理的话:说有易,说无难。穷尽调查让我们全面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 (132)

语言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第四章语法 一、概念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词类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2.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4.复合词 复合词就是完全由词根语素与词根语素结合构成的词。 5.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 二、填空(25分,每空1分) 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注意:有些同学解题答案是单纯词、合成词,这两个概念是从结构角度划分出来的单位。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being”中的ing是(词尾),“reader”中的er是(词缀)。 7.(词尾)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10.(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1.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12.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三、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汉语概论(2)..

现代汉语概论(2) 整理:by汉师1407林颖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的含义:语法规则、语法学 二、语法的构成:词法+句法(内容) 三、语法体系: (一)词法规则+句法规则=语法体系 (二)词法学+句法学=语法学的体系对语法规则体系的认识结果主观性(三)语法体系性的表现 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2.语法成分和语法关系: (1)主语、谓语和主谓关系 (2)述语和宾语 (3)定语和中心语 (4)状语和中心语 (5)述语和补语 3.语法手段:语序、虚词(功能词) 第二节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词类概说 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语法功能 1.具体表现 (1)实词和实词之间的组合能力 (2)实词和虚词之间的组合能力

2.原因 (1)词的语法功能具有普遍性 (2)词的语法功能具有区别性 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总表 词类语法特点分类 实词核 词 体 词 名词 1.不受“不”的修饰(特殊情况: ①形容词性的名词根②特殊对举情 况) 2.能受数量成分的修饰(名词的特征) 3.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4.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谓语,构成名 词谓语句 5.有生名词后面可以加上“-们”表 示“群”的意义 6.能用“谁”“什么”提问,主 要完成指称的任务 1.普通名词 2.处所词(不受数量成分修饰) 3.时间词(常作状语。cf:表示时段的数量 词组、时间副词、非时点名词) 4.方位词:单纯方位词、合称方位词 量词 1.一般不单独使用,先同数词组合为数量 短语,然后充当定语、状语,一定条 件下还可以作谓语 2.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 一”或“多”或“逐一”含 义 1.物量词(名量词):个体、集合、度 量衡量、种类、不定、借用 2.动量词:专用、借用 3.复合量词:物量+物量、物量+动量 谓 词 动词 1.能受“不”的修饰,经常作谓语或 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1.动作行为动词 2.心理动词

近代汉语作业

第1题 (1.0) 分近代汉语中的“告身”是指 ()。 B、做官的凭证 第2题 (1.0) 分请看以下例句:①我早晚许你念经?②卿早晚放朕归去?③多早晚升厅?多早晚退衙?④这天多昝了,你往哪里去呀? 以上“早晚”、“多早晚”、“多昝”几个词语的意义是() D、什么时候 第3题 (1.0) 分反映近代汉语口语最充分的是下列文献中的 ()。 B、水浒传 第4题 (1.0) 分传统的音韵学中所说的“声调”是指 ()。 C、发音时声音高低长短的变化 第5题 (1.0) 分下列词语中属于动宾式的有 ()。 C、点胸 第6题 (1.0) 分若更有疑,任相公所问”,其中的“所”字属于()。 C、词头 第7题 (1.0) 分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在()时期才有所使 用。 C、唐代 第8题 (1.0) 分宋元时代的所谓“书会”是指 ()。 D、说书人、话本作者、艺人、编剧的同行组织

第9题 (1.0) 分“殿直把那简帖儿和两件物事度与浑家看。”句中“度”的意思是( )。 B、递交 第10题 (1.0) 分第二人称代词“你”是由古汉语中的()演化来 的。 C、尔 第11题 (1.0) 分“宋太公卧病在床,不能动止”。其中含有()。 A、偏义词语 第12题 (1.0) 分元代以后北方话的四呼与现代汉语的情况是相近的。没有韵头,主要元音不是[i][u][y]的韵母是()。 A、开口呼 第13题 (1.0) 分属于文言短篇小说集的是下列文献中的 ()。 B、聊斋志异 第14题 (1.0) 分“拔短梯”、“乌鸦嘴”、“另起炉灶”等属于()。 B、俗语 第15题 (1.0) 分以下诸例中的“和”相当于后世的 ()。 ①老去和头全换却。 ②此不是,则和前面皆不是。 ③被这一问,和我愁杀。 ④当时闻语,和俺也恓惶。 B、连 第16题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们”最早写成“弭”和“伟”,这个时间大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

练习题 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地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我地(一)个战友来了.(数词) .他去过三(次)上海.(量词,动量词) .我不(管)这种事.(动词) .青年们要到(山上)去.(名词) .桌子(上)有什么?(方位词) .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名词) .他刚刚走(进)山.(趋向动词) .他会干这种事(吗)?(语气词) .你给我地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地一本书.(指示代词) .这个人非常(出色).(形容词) 二、标明下列各组词地词性. 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动词) 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 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 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 答案——答应(名词——动词) 气愤——气魄(动词——名词) 批语——批示(名词——名词/动词) 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 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名词) 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 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 :道歉一抱歉(动词——形容词) 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 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 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地词性. .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动词) .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能愿动词,疑问代词) .对这个学生地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动词) .三十岁以上地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方位名词,能愿动词) .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名词,动词) 四、鉴别下列带黑线地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这里风景地确不错(副词)——这里风景确实不错(形容词) .长久没有好处(形容词)——永远没有好处(副词) 思考题 一、划分词类时形态标准和功能标准有什么区别? 形态标准,就是根据词地形态——词法范围内表示“性、数、格、时、体、态”等语法意义地语法形式来划分词类.在一些形态丰富地语言里,一个词属于什么词类,往往由词法上地形式来表示,它包括: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汉语地形态标志比较少,而且往往只有少数一部分词带有某种形态标志;汉语地形态变化很少,比如名词可以后加“们”表示不定量地复数,但不是所有地名词都能加,只有指人地名词可以加,而且即使不加仍然可以表示复数;动词加“了、着、过”等表示时态,但也不是所有地动词都可以带时态助词.这些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虽然对汉语词类地划分有一些帮助,但是由于缺乏普遍性,也没有强制性,所以只能够作为参考标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功能标准,所谓语法功能是指词地组合能力,即能够跟哪些词组合,不能跟哪些词组合,组合以后发生什么样地结构关系.按照此标准进行划分,可以把所有地语言地词进行分类.而且事实上形态标准也是功能标准地一个标志.所以从根本上讲,即使运用形态标准,也是功能标准在起作用.这就好比一个在校学生,戴上校徽(形态标志)时识别比较容易,但是即使不戴,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第一章语音 考试内容: 1)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 2)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 3)音节结构表 4)拼合规律表 5)变调的规则4条 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 2. 生理性质: 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 3. 社会性质: 要表达一定的意义 物理性质「音咼:指声音的咼低,v-1-t 宀十Hr-te 二?砧jk-1-t 4曰汉语声调 决定于发曰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 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语调 音长: 指声音的长短,、/4 切、厶4 -PL 一4 rr—P【、匚?!I AA h牟彳轻声 决定于发曰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J 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1 )发音体不同 (区分声母、韵母)2)发音方法不同 3 -)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单位 1 ?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一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 -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 2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3 .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 )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 gu dig 中的“ ng” 2 )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Ti , 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 末尾的n 是韵尾 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 1 )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女口:t d, xi d , gu ai 2 )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女口:g d n , g mg ,gu ① 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 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 例:判断音位个数 h cn和I印:共h ,1, a , n 4个音位 h cn和nd:共h , I, a 3个音位 (三)记音符号 1.汉语拼音方案 作用:1)给汉字注音 2 )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2 .国际音标 1886 年,国际语音学会于伦敦制订。 原则:“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 历年考题: 96年:加点字注音:漂浮pi①漂洗pi 0D 和平h e 附和h e

近代汉语自考复习

近代汉语 结论 ⒈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是什么? ⑴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 ⑵大家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 ⑶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是大家基本上能够同意的近代汉语时期。 ⒉袁宾提出的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是什么? ⑴认识主干部分原则;⑵前后阶段可以重叠原则。 ⒊什么是主干时期?什么是非主干时期? 近代汉语研究的主干时期是近代汉语诸方面的特点表现得较成熟、较典型、较充分的时期,是南宋、 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非主干时期是联系前后两个主干部分的纽带,也是前后两个语言历史阶段相 交替的时期。 ⒋哪几部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早期著作的代表? 主要抄写于晚唐五代的敦煌变文,有可能早于晚唐的王梵志诗,五代时期成书的禅宗著作《祖堂集》, 北宋的二程语录等文献,是近代汉语早期的研究对象。 ⒌哪几部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晚期著作的代表? 清代中叶的《红楼梦》《儿女英雄传》《龙图耳录》清末的《官场现形记》,是近代汉语晚期研究的 对象。 ⒍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在汉语史研究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从汉语史研究的角度着眼,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并无主次之分。 ⒎近代汉语的主干时期有多长?加上非主干部分总共有多长时间? 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即长达六个世纪左右,如果适当考虑它的上下沿,可能共有十个世纪左右。 ⒏近代汉语在词汇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 ⑴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词语。⑵古代汉语里的许多词语,在近代汉语里具有了新的意义。 ⑶从词语的内部结构来看,双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多种具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 语。⑷还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成语、谚俗语、歇后语、偏义语、隐语、行业语、术语以及外来语等。 ⒐近代汉语在词法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 ⑴前缀、后缀的使用比较频繁。⑵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 ⒑近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前缀和后缀? 常见的前缀有:阿、兀、老、打、所、有等等;常见的后缀有:子、儿、头、地、当、自、来、生、 家、行等等。 ⒒近代汉语里出现了哪些主要的新的句型? 在句法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如:难道……不成?连……也…… 动词教补语…… 著,表祈使……则个,表祈使被动词置于动词之后被动式、处置式混合句型。 ⒓近代汉语的语音发生了哪些变化?

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本考试是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入学资格之专业基础课考试。 二考试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具备“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理解这两门课程的基本概念,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简单的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的事实。 考生要用汉语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四考试内容 “语言学概论”部分 第一部分语言的性质,包括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其他派生功能、语言是自然形成的符号系统。 第二部分语音,包括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基础、音素、音位、音位的组合。 第三部分语法,包括语法的性质和单位、构词法、构形法、句法。

第四部分语义,包括词汇、词义、词聚、句义、歧义。 第五部分语言的发展,包括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 题型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 示例:洋泾浜不是自然语言。 答:对。洋泾浜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人在某些特定场合临时把各自的语言混合在一起而造成的交际工具,不当作母语使用,离开特定的交际场合双方都不再使用它,所以不是自然语言。 三简答 示例:两个同义词可以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答:同义词之间的差别:a语体色彩或风格色彩、b感情色彩、c 形象色彩。 四分析 示例:指出下面每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复合词,还是派生词: 剪刀克隆 taller 绳子棕色菠萝氧吧 dancer 质子 actually 答案:单纯词有“克隆、菠萝、taller”,复合词有“剪刀、棕色、氧吧、质子”,派生词有“绳子、dancer、actually”。 五论述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 1.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2.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和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3.语素: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义素:最小的不能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 5.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6.现代汉语最根本的特点: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语法 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7.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十类。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 虚词与实词相比有几个重要特点: 封闭(实词每一类数量开放,虚词则是可数有限的。) 黏着(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黏附在实词前后才能发挥作用。)定位(大部分实词在结构组合时位置是不固定的,虚词的位置相对固定。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典型的实词,连词、语气词、助词是典型的虚词。副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某些特点。) 9.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它包括词组和结构两类。 10.词组:实词与实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短语。 11.结构:实词与实词的非结构组合以及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叫结构。 12.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语义指向可以合理解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 歧义现象。) 13.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 单位。 14.复句的三个特点:a.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b.关联词是重要的语法标志C.停顿是分句 与分句之间的重要的形式标志 二.应用 1.语素,音节,词,汉字的个数区分 音节:从语言角度分析的结果;文字是书面记录的符号;语素是语言中构词的基本 成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音义结合且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一个汉字可代表不同语素。读音词性意义都可不同。乐:快乐;音乐 ·一个语素可以是两个以上的音节。联绵词口语词音译词 ·同一汉字是否是语素因场合而异马匹马达 2.语素类别: a成词能力成词语素:既能独立成词,又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不成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b成句能力自由语素:能独立运用。不自由/粘着语素:不能独立运用。 C位置:定位语素:组合时位置固定。不定位语素:组合时位置不固定。

现代汉语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语言共同的属性: (1)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译结合的符号系统。 (2)从功能上看, 人与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与客观世界: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 人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3.现代汉语两种形式:口语、书面语 (1)口语: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但是口语声音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时空受限。(2)书面语: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3)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文学语言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达力。并且不局限于书面语。包括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 4.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方言本身有一种完整的系统,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5.民族语和共同语的关系: 不是相互对立的。民族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以方言的消失作为前提。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而全国各地的方言也都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尽管如此,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 6.七大主要方言区: (1)北方方言: A华北、东北方言: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一部分地区。B西北方言: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语言也是西北方言。 C西南方言: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南角等。 D江淮方言: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于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 上海市、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分地区、浙江大部分。典型代表:苏州话。(3)湘方言,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南昌话为代表。江西大部分地区。 (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福建厦门为代表。 (7)粤方言,广东话为代表。 7.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言方面:

近代汉语复习资料[1]

近代汉语自学复习总题 第一章绪论 1、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是什么?P2 2、袁滨提出的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是什么?P3 3、什么是主干时期?什么是非主干时期?P4-5 4、哪几部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早期著作的代表?P5 5、哪几部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晚期著作的代表?P5 6、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在汉语史研究中的地位是怎样的?P6 7、近代汉语的主干时期有多长?加上非主干时期总共有多长时间?P6 8、近代汉语在词汇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P7 9、近代汉语在语法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P7 10、近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前缀和后缀?P7 11、近代汉语里出现了哪些主要的新句型?给你句子后能否自己归纳出句型来?P7 12、近代汉语的语音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P8 13、纯粹的复数标记“们”在唐代写成哪两个字?P10 14、近代汉语时期的文言文属于什么性质的语言材料?P12 15、哪些词语是伴随科举制度而产生的新概念、新词语?P13 16、哪些词语是伴随说书、戏曲、讲唱艺术而产生的新概念、新词语?P13 17、印刷术是在什么时代出现的?哪些词语是伴随印刷术而产生的?P13 18、哪些词语体现了外国文化和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P14 19、“把茅盖头”的实际意思指的是什么?这个词义的形成与什么文化现象有关?P15 20、从什么时候开始,汉语中表示复数的人称代词产生了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区分?哪个是排除式?哪个是包括式?最初是从什么作品中体现出来的?P16 21系词“是”放在句末的判断句和有两个判断词的判断句的出现是受到什么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P17 22、造成唐元两代官话音系显著差别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18 23、哪些是研究唐代口语的重要文献?P18 24、哪些是研究宋代口语的重要文献?所谓宋儒主要以哪几个人为代表?P18 25、近代汉语主干时期最有价值的文献有哪些种类?P18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2年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代码613)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2年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代码613)真题及详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面词语后一音节读轻声的是()。 A.上头 B.棉花 C.意义 D.瓜子 2.普通话里,能跟j、q、x相拼的一组韵母是()。 A.开口呼、合口呼 B.开口呼、齐齿呼 C.开口呼、撮口呼 D.齐齿呼、撮口呼 3.从字的结构方式看,属于指事字的是()。 A.家 B.亦 C.女 D.从 4.全是成词语素的一组是()。

A.美、梦、真、言 B.绿、圆、阿、苹 C.机、语、写、憾 D.水、又、不、吗 5.“肺”字在形音义关系上是属于()。A.一形一音一义 B.一形一音多义 C.一形多音一义 D.多形一音一义 6.下列结构中宾语属于受事的是()。A.我写钢笔 B.我一直吃食堂 C.烟囱冒着黑烟 D.修理钢笔 7.属于特指问的句子是()。 A.你不会不来吧? B.你来还是他来? C.究竟谁来? D.你来不来?

8.“他喝了了一杯苦酒”用的是()。 A.比喻 B.比拟 C.移就 D.拈连 9.“现代语言学之父”是()。 A.丹尼尔·琼斯 B.索绪尔 C.布龙菲尔傯 D.乔姆斯基 10.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日常见面的寒瞭不仅可以维持人际关系,更传达山一些实质性的信息,如“已经吃过饭了”、“天气下错”等. B.身势等伴随动作也能传递信息,所以它也是一种语言,称为“身体语言”。 C.人自言自语的时候,不存在交际对象。这时的话语体现不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 D.人说出来的话,不仅传递客观信息,也传递主观态度和情感。 11.有的方言区的人不能区分[n]和[l],这两个音在这些方言区的语音系统里一般都属于()。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150)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概要理论。本课程的任务:授予学生有关语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语言学理论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认识新事物.新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工作中自觉地科学地认识和使用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认识和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演课为主,辅以适量的练习,以巩固学到的知识并培养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能够正确解释和评说语言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一定的能力; 3、具有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三、学时分配 章节标题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语言的本质8 第二章语音 6 第三章语义和词汇 6 第四章语法 6 第五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4 第六章语言学的发展 4 合计36 四、大纲内容 绪论 第一节语言学概论的性质.作用和分类(2学时) 1.1 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2 语言学的功用 1.3 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语言学的分类 第一章语言的本质 第一节人类语言(2学时) 1、世界上的语言 1.1 世界语言概况 1.2 语言的亲属分类和结构分类 2、中国的语言

2.1 汉藏语系的中国语言 2.2 阿尔泰语系的中国语言 3、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 3.1 人类语言的遗传性和学习性 3.2 人类语言的创造性 第二节语言的功能(2学时) 1、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1.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2 语言是负载信息的工具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1 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2.2 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 3、语言的文化功能 3.1 语言本身是文化的一种 3.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第三节语言的结构(2学时) 1、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1.1 语言的符号性质 1.2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层级体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四节语言符号系统的特征(2学时) 1、任意性和强制性 2、线条性和层次性 3、自足性和开放性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的基本概念(2学时) 1、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质 1.1 语音的自然性 1.2 语音的社会性 2、语音单位的分析 2.1 音节.音素和音征 2.2 元音和辅音 3、音标 3.1国际音标的作用 3.2 音标和音素的关系 3.3 国际音标的使用 第二节音位和音系(2学时) 1、音位 1.1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2 音位和音位变体 1.3 音位归纳 1.3.1 对立和不对立 1.3.2 互混和互补 1.3.3 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3.4 音位归纳的原则 1.3.5 音位归纳的操作过程 2、音系 2.1 音系的定义 2.2 音系的内容 2.3 汉语普通话的音系 2.4 温州话的音系 第三节语音组合(2学时) 1、音节的切分 1.1 切分的依据 1.2 音节的结构要素分类 1.2.1 音峰和音谷 1.2.2 起音.领音和收音 2、音位组合的类型 2.1 同类音素是否连用:单.复辅音和单.复元单 2.2 音节收尾是否辅音:开音节和闭音节 2.3 元音和辅音的配置

现代汉语黄廖本_常考点整理部分

1、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其他所有的方言。 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A、没有复辅音B、元音占优势C、有声调 2、词汇方面:A、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B、双音节词占优势。 C、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3、语法方面:A、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 形态。 B、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C、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D、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3、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以话为代表,占汉民族总人口的73%。 有四个次方言区:a.华北、东北方言b.西北方言c.西南方言d.江淮方言 2、吴方言,典型的吴方言以话为代表,占7.2% 3、湘方言,以话为代表,占3.2% 4、赣方言,以话为代表,占3.3% 5、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占3.6% 6、闽方言,以话为代表,占5.7% 有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区。 7、粤方言,以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占4% 4、语音 语音的性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一)、物理属性 音高:声音高低,取决于发音体震动的快慢。 音强:声音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音长:声音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音色:又叫音质,指声音特色,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二)、生理属性 肺和气管:源动力:气流 喉头和声带:发声 口腔,鼻腔,咽腔:共鸣。 (三)、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在一种语音或方言中,什么意义用什么声音表达是约定俗成的,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 其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不同语音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语音的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 2、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有三个要素:声母,韵母,声调。 3、声母、韵母、声调 4、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

2013年春季《近代汉语研究》作业答案

1.第4题 “宋太公卧病在床,不能动止”。其中含有 ()。 A.偏义词语 B.倒序词语 C.倒反词语 D.模式词语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5题 下列词语中与科举制度有关的是()。 A.秀才 B.说话 C.家刻 D.信心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6题 “知彻澄娘”属于()。 A.唇音 B.舌音 C.牙音 D.喉音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7题

白居易《琵琶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含有()。 A.模式词语 B.倒序词语 C.倒反词语 D.偏义词语 答案:A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5.第8题 下列各字中,既能作前缀,又能充当后缀的有 ()。 A.阿 B.者 C.老 D.打 答案:C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6.第14题 “远公还在何处?”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远公(有分身法术)除了在这里,还在别的什么地方? B.远公还在别的什么地方(留下了金银财宝)? C.远公究竟在什么地方? D.远公躲藏在什么地方?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15题 “三言”“二拍”反映()口语色彩。 A.西北地区口语 B.燕京(今北京)一带口语 C.吴方言 D.山东方言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16题 《新编五代史平话》“从荣退与杨思权谋曰:‘大家左右有此等言语,我将废乎?’”中“大家”的意思是。 A.众人 B.婆婆 C.皇帝 D.有学问的人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21题 音韵学中所说的“五音”是指的()。 A.宫商角徵羽 B.五个声母 C.五个韵母 D.按发音部位将声母分为五类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