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概论(2)..
考研资料——现代汉语

郑州大学考研资料
(一)概论
1.现代汉语: 狭义的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 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广义的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既有多种方言,也 有民族共同语。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普通话。先秦时期就有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春秋雅言、汉代通语、明代官话、辛亥革命国语、 新中国普通话。(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 3.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 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 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莆田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三)文字
1.造字::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许慎“画成其屋,随体诘诎”。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事物的外形特 征具体的勾画出来。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 女等。 指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在象形的基础上通过增添某些笔画来表达 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撝(同挥)”,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武、信、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形声: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 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的表音,叫声符。如:江、河、杨、柳等。 2.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整理:简化笔画、精简字数。 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定量,使之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定形, 使之规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定序,是规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分为义序法、音 序法、形序法。 3.怎样看待仓颉造字说 文字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画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 造出来的。所以仓颉造字说这种一个人创造或者把汉字神秘化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现代汉语概论语法试题题库完整版.doc

现代汉语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1、语法这一术语有(C)含义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2、“人、百、个”这三个词都是(A)A体词B谓词C加词D代词3、(D)能用数量短语修饰。
A代词B动词C形容词D名词4、(C)不能用“不”修饰。
A动词B形容词C名词D副词5、(B)表示动作的量。
A名量词B动量词C时量词D形量词6、能带宾语的是(B)。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7、“上来”是(C)A助动词B判断动词C趋向动词D及物动词8、“国营、民用、大型”是(D)A动词B名词C副词D区别词9、“不、没”都是(D)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范围副词D否定副词10、“很、挺、十分”是(A)A程度副词B范围副词C语气副词D情态副词11、“我、你、他”是(C)A指示代词B疑问代词C人称代词D名词12、“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C)A动词B副词C介词D方位词13、“了、着、过”是(B)。
A结构助词B动态助词C其他助词D语气词14、“哎哟”是(C)A拟声词B语气词C叹词D助词15、“今天星期日”是(A)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D偏正短语16、“彻底解决”是(D)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D偏正短语17、“去打电话”是(B)A主谓短语B连动短语C兼语短语D同位短语18、“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D)A主谓短语B联合短语C偏正短语D同位短语19、“你的到来”是(A)A体词性句法结构B谓词性句法结构C加词性句法结构D主谓短20“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A)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C中性主语D谓词性主21、“跑跑有益健康”中的“跑跑”是(D)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C中性主语D谓词性主语22、“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C)A施事宾语B体词性宾语C谓词性宾语D受事宾23、“问他一件事”中的“一件事”是(C)A近宾语B双宾语C远宾语D补语24、“累得要命”中的“要命”是(D)A可能补语B趋向补语C情态补语D程度补语25、“我认识他,那位连长”中的“那位连长”是(C)A宾语B同位语C复说语D插说语26、“这条鱼,往少里说,也有二斤”中的“往少里说”是(D)选项同上27、下列句子中的(A)是名词句。
《现代汉语》考点总结

现代汉语考点总结概论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古代汉语1.定义: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看,五四以前的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
2.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形式:(1)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今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9DC末期出现12、13DC成熟3.古代汉语学习对象:文言文(二)现代汉语★1. 定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狭义)1955年确定(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普通话和方言★(一)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在同一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
(汉语方言只是为某一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不仅在社会交际作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发展趋势中也是向普通话靠拢的。
)在民族共同语形成之后,方言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二)口语和书面语1. 口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共同口语形式比书面语晚出现,最晚14DC,“官话”(一种全民族公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基础上开始形成,清朝时已全国通行。
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其源头:白话文)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通行全国。
3.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国语运动”(由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使民国初年“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统一口语的读音)代替了“官话”。
4.在春秋时代,汉民族共同语被称为“雅言”,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到了现代,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普通话。
(2016年填空)(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七种方言的划分并非地理划分,其主要依据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方言间亲疏关系不同,闽、粤方言与共同语差别最大,其后依次是吴方言、客、赣、湘;按使用人口排列: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语音最突出,词汇次之,语法最小1.北方话:北京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约汉族人口总数70%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徐州,蚌埠)(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长江以北,淮河以南)2.吴方言(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8000多万,占汉族人口8.4%,第二大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以及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
《现代汉语概论》的继承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 : 0 . H19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3 4 2 1 )104 -3 17 - X(0 1 0 -0 00 4
作者筒介 : 李晓飞( 92一) 男, 苏东台人 , 18 , 江 硕士 , 究方向为现代 汉语语法。 研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陆续 出 版 了许 多 种 各 有 特 色 的 《 现代汉语》 教材 , 最近几年 , 又有几部新编的《 现代汉 语》 教材面世。近 日 读到的邵霭吉、 冯寿忠 (09 《 20 ) 现 代汉语概论》 ¨ 是其 中一种 , 笔者觉得它是 一部与时
21 0 1年 1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un lo u e iest fE u ain o r a fH b i Unvri o d ct y o
Jn 2 1 a.0 l
V0. 8 No 1 12 .
第 2 卷第 1 8 期
《 现代 - 又语概 论》 的继承和创新
李晓 飞
一
、
者之一的宁方民 20 04年就 曾发表文章 , 建议《 现代汉 语法单位。但五级语法单位说还是有缺陷 , 比如“ 生 语》 教材要“ 压缩 ‘ 汉字演变 ’ ‘ 和 造字法 ’ 等与其他教 产力” 中的“ 生产” “ 、无后坐力炮 ” 中的“ 无后坐力” 之 材内容重复 的部分 , 建立现 代汉字学 理论体 系” 。 J
近几年出版和修订的《 现代汉语》 教材都加强 了“ 现代
( 南京师 范 大学泰 州学院 中文 系 , 苏 泰 州 2 50 ) 江 2 30
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考研笔记整理.

《现代汉语通论》笔记写在前面:从南师大历年真理来看,南师大非常注重考察基础知识,所以大家要非常认真地看书并把后面的练习做好。
这个笔记主要是根据学长学姐们的复习经验,给大家一些复习提示并在相关章节后附录了真题,以便大家对考题类型心中有数,此外本笔记对《通论》无而黄廖本有的内容作出了提示,而复习时仍以书本为重。
另外,“”符号表示后面的内容比较重要,大家要掌握好。
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复习提示:根据历年真题来看,本节的知识点主要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方式出现,所占分值是全试卷的百分之十左右。
本节作为学习现代汉语的基础,大家要高度重视,在复习本节时,要掌握现代汉语的性质、含义和特点,了解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形成过程,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熟悉现代汉语的各种变体。
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语言的属性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
2.现代汉语的定性: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1.汉语的定位►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五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了解这六种语言分别属于哪个语系和语族。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新版 自考 汉字学概论 知识点及课后题汇总(现代汉字学 第2版 杨润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第一节文字的共性文字:文字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说“文字是作为社会记录和交际工具用的和语言日益适应的书写的符号体系。
”狭义的定义是“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一、文字起源于图画(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1、发展的三个阶段:(1)图画:欣赏或巫术。
(2)文字画:文字的前身,用来记事或传递信息。
(3)图画文字:从文字画到图画文字,质的转变在于,浑然一体的图画逐步变成了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独立的表意符号。
当这些表意符号借助假借的手段,能够完整地按语言中的词的顺序去记录实词和虚词的时候,成熟的文字体系就诞生了。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以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二、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文字存在的首要理由就是记录和传播语言,把听觉符号变成视觉符号,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得以广泛流传。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三、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是能指;语义是语言的内容,是所指,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传统认为,汉字有形、音、义三大要素,其实属于汉字本身的仅仅是“形”而已,而音和义都属于语言。
第二节汉字的个性一、从记录语言的切入点看汉字的性质1、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字形与声音没有直接的联系。
从语义切入记录语言。
(汉字)2、表音文字:指的是根据语音构形的文字体系。
从语音切入记录语言。
3、意音文字(汉字):汉字记录汉语既与语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不仅从语义切入,也1部分以音节为单位由语音切入,而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比重高达90%,所以有人称汉字为意音文字。
二、从记录语言单位的不同看汉字的性质1、音节文字:都是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如日本的假名。
汉字 学概论2

汉字学概论第一章 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文字的共性: (1)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
由文字画儿到图画文字,质的转变就在于浑然一体的图画逐步变成了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独立的表意符号。
当这些表意符号借助假借的手段,能够完整地按语言中词的顺序去记录实词和虚词的时候,成熟的文字体系就诞生了。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2)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首要的存在理由就在于记录和传播语言,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流传异地,流传久远。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3)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音和语义既然是不可分割的,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不可能是单纯的语音或单纯的语义。
由于汉字构形的特点,有些人认为汉字可以不通过语音直接表示观念,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3.汉字的个性:分析汉字的性质需要贯彻“比较”和“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这两个原则。
(1)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
如果全面地分析汉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第一种,来源于象形字(日、月、山、川)、指事字(一、二、上、下)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取、逐、森、雀),是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的。
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的联系,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读音是在意义的基础上确定的。
第二种,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其、或、我、求),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毫无关系,只是借来记录语音,并通过语音表示意义。
第三种,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芳、旱、财、忆),既与意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
现代汉语讲义全部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论一、语言(一)语言的特征1.本质特征: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2.功能特征:思维工具,交际工具;3.结构特征: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二)语言的构成语言的构成要素有三:语音、词汇、语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是词汇、语法的表现形式。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是语言材料的组织方式。
(三)语言的功能变体:口语、书面语。
•二、现代汉语(一)汉语的分期: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二)现代汉语指的就是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汉语(白话和白话文)。
古代汉语指的是"五四"以前的汉语。
实际指的是古代书面语,即文言。
"现代汉语通常有广、狭两种含义。
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则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本课程讲述的是普通话。
•(三)汉语的世界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大国之一,汉族是文化发达最早并且是具有高度成就的民族,对人类的文化有很多有价值的贡献,在世界的文化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语言是文化的形式,因此汉族在输出文化的同时,汉语的语词也输出了,给其他民族语言以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亚洲各民族语言的影响更加显着。
如:•日本语中的汉语借词很多,有人统计日语中的汉语借词占日语全部词汇的55%,如"中国"、"中华"、"京师"、"疾病"、"生徒(学生)"、"先生"、"汉书(中国书)"、唐风(中国式)、"电话"、"散步"、"手表"、"落花生"、"砂糖"、"米"、"书"等等。
日本的文字可以说有两个组成分,一是汉字,一是假名。
汉字中有一部分是日本自造的字,1981年日本公布的常用汉字还有1945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概论(2)整理:by汉师1407林颖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的含义:语法规则、语法学二、语法的构成:词法+句法(内容)三、语法体系:(一)词法规则+句法规则=语法体系(二)词法学+句法学=语法学的体系对语法规则体系的认识结果主观性(三)语法体系性的表现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2.语法成分和语法关系:(1)主语、谓语和主谓关系(2)述语和宾语(3)定语和中心语(4)状语和中心语(5)述语和补语3.语法手段:语序、虚词(功能词)第二节现代汉语词类系统词类概说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语法功能1.具体表现(1)实词和实词之间的组合能力(2)实词和虚词之间的组合能力2.原因(1)词的语法功能具有普遍性(2)词的语法功能具有区别性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总表词类语法特点分类实词核词体词名词1.不受“不”的修饰(特殊情况:①形容词性的名词根②特殊对举情况)2.能受数量成分的修饰(名词的特征)3.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4.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谓语,构成名词谓语句5.有生名词后面可以加上“-们”表示“群”的意义6.能用“谁”“什么”提问,主要完成指称的任务1.普通名词2.处所词(不受数量成分修饰)3.时间词(常作状语。
cf:表示时段的数量词组、时间副词、非时点名词)4.方位词:单纯方位词、合称方位词量词1.一般不单独使用,先同数词组合为数量短语,然后充当定语、状语,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作谓语2.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一”或“多”或“逐一”含义1.物量词(名量词):个体、集合、度量衡量、种类、不定、借用2.动量词:专用、借用3.复合量词:物量+物量、物量+动量谓词动词1.能受“不”的修饰,经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1.动作行为动词2.心理动词2.动词受副词修饰,但不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心理动词除外)3.动词后可附上“着、了、过”等动态助词,表示不同的动态4.部分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少量、短暂或尝试的语法意义3.存现动词4.使令动词5.系属动词6.双宾动词:给予类、索取类、称说类7.能愿动词(常作状语)8.趋向动词(常作补语)9.形式动词形容词1.能受“不”“很”的修饰2.经常作定语、状语、补语,也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3.一般不带宾语4.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1.性质形容词2.状态形容词修饰词数词1.语法功能较弱2.主要作定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1.基数词:位数词、系数词(基数词+一定的成分,可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等)2.序数词区别词1.只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非谓形容词)2.可以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3.不受“不”修饰,可以受“非”修饰△cf名词:不受数量短语修饰1.音节:单音节区别词、双音节区别词2.意义:性状、规格等级、产用、体制cf形容词:不能受“很”的修饰cf副词:不能修饰谓词副词1.只能修饰谓词等陈述性成分,作状语。
(表范围、时间的副词还可以修饰数量短语或数量名短语)2.大部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一些表示肯定否定、时间、语气的副词可以单说)3.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可以用来连结动词、形容词性成分(先后、条件)4.个别程度副词可作补语1.程度副词2.范围副词(总括、限制)3.时态副词(过去、当时、将来)4.频次副词(低频、高频、节奏、重复)5.态式副词(情态、方式)6.确定否定副词(肯定、否定)7.语气副词(反诘、追究、猜测、转折)8.处所时间副词叹词1.表示感叹、呼唤、应答,同时也表示一定的感情或情绪2.常做独立成分3.也可以作谓语、状语、定语等句子成分拟声词(象声词)1.可重叠,表多或连续2.主要作状语和定语,还可以作谓语和补语3.可充当独立语,也可以单独成句虚词介词1.不单独充当句子成分2.作用是引介体词性成分进入句法结构,同时标记引介成分的语义性质1.时空介词2.对象介词3.依据方式介词3.介词经常跟名词性成分组合成介词短语4.原因目的介词5.比较排除介词连词1.连词连接功能的区别2.同一个连词可以表示多种语法逻辑关系1.词语连词2.分句连词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2.句中语气词:用于并列成分后,表示停顿和列举;用于句子开头的某些成分后;用在假设分句之后,有缓和语气的作用助词1.结构助词2.动态助词3.比况助词4.其他助词代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指示代词近指、远指、虚指疑问代词1.疑问用法2.非疑问用法:①任指(周边性任指、呼应性任指)②虚指③列举概括第三节现代汉语短语系统一、短语概说(一)定义:短语也叫词组,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没有语气和语调的语言片段,是静态的、过渡性的语法单位(二)构成方式:1.实词和实词按照它们的语法功能和一定的语序组合起来2.实词借助于虚词的帮助组合起来,或者实词和虚词组合起来(三)词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有语序、虚词、词类、语法关系等二、短语的结构类型(一)偏正短语(修饰语+中心语):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二)方位短语(方位词+名词性、谓词性词语)(三)主谓短语(主语+谓语。
主谓关系通过词类、语序来表示。
谓词性短语)(四)述宾短语(述语+宾语。
述宾关系通过词类、语序来表示。
有些述语可以带谓词性宾语。
宾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和事物多种多样。
双宾短语)(五)述补短语(述语+补语。
结构助词“得”是述补短语的标志)(六)联合短语(一般由同类词语构成。
连接方式有:不用关联词、词语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停顿加语气词、用关联词语【连词或副词】。
整体功能同构成短语的词语的功能相同。
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七)连谓短语(连谓关系:动作行为的连续关系、方式和动作行为的关系、动作行为和目的的关系、条件和动作行为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事物转移关系、正反共述关系)(八)兼语短语(述宾+主谓。
兼语成分兼职充当前一个述宾短语的宾语和后一个主谓短语的主语。
谓词性成分具有时间上的顺序关系。
类型:意愿和目的关系、给予和行为关系、判定及其行为关系、存在与状况关系)(九)同位短语(名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
前后两个成分指称的对象基本相同,语法地位也是平等的。
名词性短语。
构成方式:名词+名词、代词+名词、代词/名词+代词、名词或代词+数量+(名词)、名词+指量短语+名词、代词+“的”字短语、动词或形容词+指量+名词(十)量词短语:指量词+其他词语,可以分为数量短语、指量短语、疑量短语(十一)介词短语(由介词引入指称性成分构成,其间是介宾关系。
介词宾语大部分是名词性的,但也有一部分是谓词性的成分。
语法功能主要是作状语,可修饰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十二)“的”字短语(指称性短语。
构成方式:名词性词语/代词+的、形容词/区别词+的、动词性词语+的)(十三)比况短语(修饰性短语。
经常同动词“像、好像”配合使用)(十四)“所”字短语(构成方式:①指称性短语:所+及物动词。
②修饰性短语:嵌入主谓短语,所+及物动词+的)三、短语的功能类型(一)体词性短语(指称)名词性联合短语、定中短语、同位短语、“的”字短语(二)谓词性短语1.动词短语(陈述说明)动词性联合短语、以动词为中心语的状中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2.形容词短语(说明修饰)形容词性联合短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状中短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述补短语、比况短语四、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原则:(一)功能原则:对一个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要能按照成分的语法功能进行组合。
(二)意义原则: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要有意义;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不仅要有意义,而且还要符合被分析短语的原意;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要能按照成分的语法功能进行组合。
(三)结构原则: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应该是语言中允许有,并且被分析的短语也允许有的结构体。
五、歧义短语(一)词语多义(二)层次构造相同,结构关系不同(三)结构关系相同,层次构造不同(四)层次构造、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都不同(五)层次构造和结构关系都相同,语义关系不同第四节单句和复句系统一、定义: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也是比短语高一级的语法单位二、特点:1.从构成上来说: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
大部分词、短语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或交际的需要加上一定的语气和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
2.从表义上来说,句子可以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3.从语音形式来看,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这是汉语的句子同短语和词最重要的区别。
4.每个句子的末尾都有语音停顿。
在连续的话语中,句子和句子之间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等点号表示。
三、句子的分类1.句型:句型是句子的结构分类。
根据句子的结构可以把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类:句类是句子的语气和表达功能的分类。
3.句式:句式是句子的局部特点的分类。
现代汉语句型系统总表句型特点分类单句主谓句名词谓语句1.名词谓语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2.名词性谓语通常是判断性的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动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是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1.述宾谓语句2.述补谓语句3.连谓谓语句4.兼语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汉语中的主谓结构是陈述性的,可以作谓语。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作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作1.领属性主谓谓语句2.受事性主谓谓语句谓语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基本结构:大主语+主语谓语短语(小主语+小谓语)3.施事性主谓谓语句4.与事性主谓谓语句5.工具性主谓谓语句6.关涉性主谓谓语句7.评述性主谓谓语句8.周边性主谓谓语句9.复指性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复句联合复句并列复句1.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即各分句彼此平行,不分先后轻重2.常用排列分句语序的方式构成,也可以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的方式1.平行式并列复句2.对比式并列复句顺承复句基本格式:A,然后B前后分句按照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排列,连贯地叙述连续的动作行为或事件的过程,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解说复句基本格式:A,就是B1.前后分句一般是解释和被解释、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
意义上相互承接2.解说复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1.解说式2.总分式3.分总式选择复句基本格式: 1.取舍式(先舍后取、1.与其A,不如B2.A,或者B 先取后舍)2.无取舍选择复句(或此或彼、非此即彼)递进复句基本格式:不仅A,而且B表达的是程度、数量、范围、时间的比较或变化1.单面递进式2.两面衬托式(正面衬托递进、反面衬托递进)3.三层递进式(实质上是衬托+单面)偏正复句转折复句基本格式:虽然A,但是B前面的分句(偏句)表达一种意思,后面的分句(正句)则转到相反或相对的意思上去1.重转式2.轻转式条件复句基本格式:只有A,才B前后分句之间有条件和结果的推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