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能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对待西方各种政治学说。

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他于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当时译为“麦喀士”,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朱执信还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进行了评述。

当时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思想。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理解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

2.正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在中国第一个扛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

此外,他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相关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大量阅读了关于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积极投身到改造中国的实践中来,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转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途径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途径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19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途径及启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计划,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所固有的矛盾被空前激化,一大波原本热衷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工人运动也在许多国家再次高涨起来。

1917年,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灭亡,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1]这极大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也让当时世界上的殖民地、半殖民国家和备受压迫的民族看到了新的希望。

毛泽东曾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可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国人民迅速觉醒,意识到社会主义在落后的俄国可以实现,在中国也必然可以成功。

中国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探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个国家内忧外患。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度,使得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919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亡,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发起新文化运动。

[2]以磅礴的气势给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这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启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主觉悟,为各种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途径翻译典籍,创办报刊杂志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翻译一些西方典籍,但是相关机构大多由外国传教士主持操纵。

1899年4月,广学会的《万国公报》登载了由西方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华人蔡尔康所撰的《大同学》,文中第一次提到马克思。

尽管当时传教士介绍社会主义的目的在于诱导人们相信要依靠宗教的力量才能清除社会的弊端,言辞之中对社会主义多有诋毁,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也首先介绍了社会主义,使得一部分人注意到了社会主义。

早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

早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人们能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对待西方各种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后,在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欧洲。

孙中山、朱执信、梁启超等人虽也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与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不过,在开始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还只是一种朦胧的向往。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十月革命后,他于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认定资本主义文明“当入盛极而衰之运”。

在同年11月、12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文中,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个别的人物。

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才在中国传播开来的。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1. 引言1.1 介绍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也受到了国际环境的影响。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已经在欧洲和俄国等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这种国际背景下,一些中国留学生和社会活动家开始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其带回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的困境和现实问题,以及国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传播。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

1.2 探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途径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外国传教士和留学生的介绍。

在近代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的政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中国留学生开始前往欧美国家学习,其中就有一部分留学生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他们将自己在海外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思想带回中国,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尤其是一些进步的传教士因为对中国社会的不满,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革的思想。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另一个途径是通过翻译和出版。

一些翻译家将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著作翻译成中文,并通过书籍和报刊的形式在中国传播。

这些翻译作品使得中国知识界能够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从而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一些进步的出版社也开始出版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著作,为中国社会提供了思想的资源。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通过外国传教士和留学生的介绍以及翻译和出版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入中国社会。

这些途径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2. 正文2.1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最早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通过海外留学生和翻译家带回来的。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在海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将其引入中国,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简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简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简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器物阶段的学习;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政治体制方面的学习;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层次的学习。

五四运动则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来说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标签: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中国革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大门。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早期的器物学习到政治体制学习的过程,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掀起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又一个新层次——思想文化层面的学习。

但在先进的中国人一味地学习西方的时候,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中国人认清了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则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本文通过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探讨先进的中国人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转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转变过程,并揭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来说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两次鸦片战争的炮火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清帝国被动的进入了近代化进程,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甚至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于是,从“师夷长技以自强”到办议会﹑兴民权﹑闹革命,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起的自强运动到新兴的资产阶级发起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不再也没有能力执行“以夷制夷”的对外政策了,中国人对西方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味地鄙夷﹑抵制﹑不接受到逐渐的接近﹑了解﹑学习,这些思想意识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也逐渐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着,并指导着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着更为深刻的变化。

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几千年形成的社会观念、思想意识﹑民族心态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更新甚或丢掉。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渐引进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政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进、早期传播和对中国的深远影响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详细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进主要是通过海外留学生的传播。

在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一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欧洲、美国等地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回国后开始向国内传播这一新思想。

邹容、康有为等留学生是首批引进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之一。

他们通过翻译、撰写文章等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传播到了国内,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之路。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文字传播。

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阶段,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书刊、报纸等印刷物的形式传播。

一些留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带回国内,或者自己翻译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作品,发表在各类刊物上,使广大的读者有机会接触到这一新思想。

一些知识分子也通过自己的文章和著作,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介绍和解释,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接受这一新思想。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还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变革。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变革的时期,国家政治动荡不安。

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民众对传统秩序和思想体系的不满逐渐增加。

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深受一部分知识分子和被压迫阶层的欢迎。

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寻找改造社会的出路。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马克思主义的引进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格局,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更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让中国知识分子和民众发现了一种新的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激励了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改革。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纵观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由众多因素促成的:既有多方面的国内条件,又有多种有利的国际因素,还有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

纵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而中国的内在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国内因素马克思主义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广泛传播并被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所信仰,从此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演进,五四时期的中国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种因素。

1.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对中国封建主义发动了空前猛烈的进攻。

新文化运动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武器批判中国的封建专制,批判维护封建专制的纲常礼教。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封建主义,砸碎了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思想上的解放。

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国已经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二十年代初,中国的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一战以后西方各国受到很大的创伤,给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机会,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黄金时代”。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外国在华企业的增加,到五四时期,中国的产业工人已有约200万人。

虽然中国的产业工人总数还不多,且有一定数量的女工和童工,但中国的无产阶级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因受三重压迫,已经积蓄了很强的反抗力量。

第二,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及一些行业,便于组织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原因及条件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原因及条件
李 满足了当时社会需要 , 同时社会变革 、 东西文化碰撞以 刊 。新文 化 运动 的主要 倡导 者 是 陈独 秀 、 大钊 等 人 , 他们高举 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开展前所未有 的思想 及 主体 性 的 内在机 制都 为 马 克思 主义 的最初 传播 创 造 了现 实 可 能 ; 实 用 主义 的选 择 、 以致用 的方 针 、 而 学 理 启蒙 运动 。“ 民主 ” 是指 资产 阶级 的 民主思 想 和 民主制

_
பைடு நூலகம்
蒙运动 ,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 了思想基础。 辛亥革 命 以后 , 中国仍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 这种局面使很多 中
国人产 生 了苦 闷彷 徨 、 世嫉 俗 的情绪 。 着西 方 民主 愤 随
中国传统文化 的大同理学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 主 义和各 种 社会 主义 思潮 的纷 至 沓来 ,中 国的先 进 知 广泛传播的思想文化渊源 ,而中国先进分子 的传统文 识分 子首 先 举 起 民主 与科 学 的旗 帜 ,掀 起 了思想 解放 化素养和近现代中国文化 的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在 中 的思潮。这场被称为启蒙运动 的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 是 95 月《 ( 新青年》 的创 ) 国广泛传播 的思想源流。 五四前后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志 , 11 年 9 青年杂志》后改为《

锯 22 鼻‘0 。 12

55 —
CANGS ANG
同年 l 月 , 2 在李 大钊 的倡导 下 , 又公 开成 立 了“ 北京 大

。 陈独秀于 12 90年 5 月组 三 社会基础 i j | l 学社会主义研究会” 在上海 , 嚣 I i l √
织 了 “ 克思 主 义 研 究 会 ” 成 员 先 后 有 李 汉 俊 、 望 马 , 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人们能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对待西方各种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后,在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欧洲。

孙中山、朱执信、梁启超等人虽也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与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不过,在开始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还只是一种朦胧的向往。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十月革命后,他于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认定资本主义文明“当入盛极而衰之运”。

在同年11月、12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文中,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
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个别的人物。

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才在中国传播开来的。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

瞿秋白说:“中国人民几十年受剥削,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乏的民主主义的噩梦。

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

而在这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中,一些人经过比较,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得到传播。

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