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DS-过碳酸钠

合集下载

过碳酸钠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过碳酸钠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过碳酸钠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1.1 过碳酸钠的概况过碳酸钠是由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氧系漂白剂,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与酸中和生成相应的钠盐,并放出二氧化碳;遇水释放出氧原子而呈现出漂白和杀菌作用,加上其无毒、无害,适用于合成纤维的洗涤、食品餐具的消毒、水果的保鲜,还可用作污水处理剂、氧气发生剂、金属表面处理剂以及高分子聚合控制剂等,是一种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的无机精细化工产品。

过碳酸钠自70年代末日本开发成功并投入生产以来,欧美等国也竟相开发研究这一新产品,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才开始研究并生产这种产品,至今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1.2 过碳酸钠的理化性质过碳酸钠又称过氧化碳酸钠、过氧水合碳酸钠、碳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固体双氧水;英文名称:Sodium Percarbonate(简称SPC)。

过碳酸钠外观为白色松散结晶粉末状或颗粒状固体,是碳酸钠与过氧化氢以氢键结合在一起的结晶化合物,是一种固体形式的过氧化氢。

其分子结构包括3种类型,Na2CO3·2H2O2、Na2CO3·nH2O2·mH2O和2Na2CO3·3H2O2。

由于制法不同,性质也有所差异。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均属于Na2CO3·nH2O2·mH2O 类型,通常情况下用分子式2Na2CO3·3H2O2来表示。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过碳酸钠外观为白色、松散、流动性较好的颗粒状或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10℃时100g水中溶解度为12.3g,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相应增加。

过碳酸钠有吸湿性,由于碳酸钠与过氧化氢以氢键联接,其在水中有很好的溶解度,并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

其溶解度在5℃时100mL水时为12g,20℃时为14g,40℃时为18.5g。

水溶液呈碱性,稳定性较差。

100℃时直接分解放出氧气,活性氧质量分数为14%。

具有氧化性,低温下有漂白作用。

表1.1为过氧碳酸钠在几种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pH:
熔点(℃): 851 相对密度(水=1): 2.53
沸点(℃):无资料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分子式: Na2CO3分子量: 105.99
主要成分:纯品。

过碳酸钠MSDS

过碳酸钠MSDS

过碳酸钠MSDS化学品中文名称:过碳酸钠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过氧碳酸钠,固体过氧化氢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Percarbonate分子式:2Na2CO3·H2O2相对分子量:246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过碳酸钠15630-89-4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侵入途径:接触、食入。

健康危害:吞食有害或有严重后果;对眼睛有刺激性,易引发眼痛、眼红和其它不适症状;对呼吸道有严重的刺激性或造成灼伤,易引发咳嗽、打喷嚏、喉咙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皮肤有刺激性,易引起皮肤溃疡、灼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无重大危害。

燃爆危险:易分解,产生氧气有助燃作用。

与可燃物混合会发生爆炸。

在限制空间中受热有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

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遇热分解产生氧气,加剧易燃物燃烧。

遇潮气逐渐分解,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在密闭容器或空间内分解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的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保持空气流畅以排泄有毒气体和分解物。

用大量水喷洒,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转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过碳酸钠说明书

过碳酸钠说明书

过碳酸钠说明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过碳酸钠,化学名称为碳酸氢钠,英文名为Sodium Bicarbonate,简写为NaHCO3。

它是一种常见的碱性盐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工业、清洁剂生产等领域。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过碳酸钠的性质、用途以及使用方法。

一、性质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HCO3,其分子量为84.01 g/mol,外观为白色晶体粉末,易溶于水,呈碱性。

在常温下稳定,但遇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

过碳酸钠味若微咸,无毒无味,是一种安全、环保的化学物质。

二、用途1. 食品工业:过碳酸钠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作为发酵剂、膨松剂和调味剂。

在烘焙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过碳酸钠可以使面包、蛋糕等食品蓬松起来,口感更佳。

2. 制药工业:过碳酸钠在制药工业中常被用作中和胃酸、调节药品PH值的药物辅料。

3. 清洁剂生产:由于其碱性特性,过碳酸钠在清洁剂生产中常作为脱垢剂、除臭剂、消毒剂等原料使用,能有效清洁细菌、污渍。

4. 化妆品工业:过碳酸钠也被用于调节化妆品的PH值,使其更符合肌肤酸碱平衡的需求。

5. 医疗卫生领域:过碳酸钠还被用作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如胃溃疡、胃酸过多等。

三、使用方法1.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添加适量的过碳酸钠能够起到提升食品口感和质地的作用。

但在添加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2. 清洁剂生产:在清洁产品中使用过碳酸钠时,应根据具体清洁对象和需求,搭配其他清洁剂,在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发挥最佳效果。

3. 医疗用途:过碳酸钠在医疗用途中,通常以口服或局部敷用的方式使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引起不良反应。

四、注意事项1. 过碳酸钠虽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化学品,但仍需储存在通风干燥处,远离火源和易燃易爆物品。

2.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吸入过碳酸钠粉尘,避免接触眼睛和皮肤,遇到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3. 使用过碳酸钠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用途合理配置用量,不可随意增加。

碳酸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序號:067第1頁碳酸鈉/7 頁一、化學品與廠商資料化學品名稱:Sodium carbonate其他名稱:純鹼、蘇打、鹼灰建議用途及限制使用:用於製造玻璃、化學藥品、醫藥品、食品添加劑、洗滌劑、清淨劑。

製造者、輸入者或供應者名稱、地址及電話:景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苗栗縣頭份鎮蘆竹里工業路16號037-629988緊急聯絡電話/傳真電話:0975-009706/037-621090二、危害辨識資料化學品危害分類:急毒性物質第 5 級(吞食)、急毒性物質第 4 級(吸入)、嚴重損傷/刺激眼睛物質第 2A 級標示內容:驚嘆號象徵符號:警示語:警告危害警告訊息:吞食可能有害吸入有害造成嚴重眼睛刺激危害防範措施:勿吸入粉塵若與眼睛接觸,立刻以大量的水洗滌後洽詢醫療其他危害:-三、成分辨識資料純物質:中英文名稱:Sodium carbonate碳酸鈉同義名稱:Carbonic acid, Disodium salt、Bisodium carbonate、Calcined soda、Carbonic acidsodium salt、Carbonic acid sodium salt (1:2)、Soda、Soda ash化學文摘社登記號碼(CAS No.):497-19-8危害成分(成分百分比):-混合物:化學性質:危害成分之中英文名稱--濃度或濃度範圍(成分百分比)--四、急救措施不同暴露途徑之急救方法:吸入:1.若發生危害效應時,應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2.若無呼吸,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3.立即送醫。

3.受污染的衣物和鞋子於再次使用前,須徹底清洗和乾燥。

眼睛接觸:1.立即以大量清水沖洗眼睛 15 分鐘以上。

2.立即就醫。

食入:1.若食入,給予患者大量的水,不要催吐。

2.立即就醫。

第2頁/7 頁皮膚接觸:1.將受污染的衣物和鞋子移除,用水和肥皂清洗患處 15 分鐘以上。

2.若需要,立即就醫。

最重要症狀及危害效應:若吸入有害、黏膜灼傷、呼吸道刺激、皮膚刺激、眼睛刺激。

碳酸钠化学品(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化学品(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arbonateCAS No.:497-19-8分子式:Na2CO3分子量:105.99二、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碳酸钠三、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六、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点击数:1949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化学品俗名:纯碱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carbonate英文名称:Soda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CAS No.: 497-19-8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碳酸钠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过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过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过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Disodium carbonateCAS号:15630-89-4分子式:CH5NaO5分子量:120.0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吞咽有害。

造成严重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别:氧化性固体类别3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72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H302吞咽有害H318造成严重眼损伤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20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安全储存:——无•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健康危害:吞咽有害。

造成严重眼损伤。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新鲜空气,休息。

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冲洗(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

给与医疗护理。

食入:漱口。

不要催吐。

给予医疗护理。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不可燃,但可助长其他物质燃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危险品名称过碳酸钠
中文化学名碳酸过氧钠
英文化学名Sodium percarbonate
英文别名Disodium carbonate sesquiperoxide;Disodium carbonate, compound with
hydrogen peroxide (2:3);Hydrogen peroxide - sodium carbonate
aduct;Hydrogen peroxide, compd. with disodium carbonate (3:2);Oxyper;Peroxy
sodium carbonate
分子式C2H6Na4O12
相对分子质量154.01
CAS NO 15630-89-4
2. 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过碳酸钠
CAS NO 15630-89-4
3.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5.1氧化剂
健康危害吞食有害或有严重后果。

对眼睛有刺激性,易引发眼痛、眼红和其它不适症状。

对呼吸道有严重的刺激性或造成灼伤,易引发咳嗽、打喷嚏、喉咙痛和呼
吸困难等症状。

对皮肤有刺激性,易引起皮肤溃疡、灼伤。

燃爆危险易分解,产生氧气有助燃作用。

与可燃物混合会发生爆炸。

在限制空间中受热有爆炸危险。

4.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

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5.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遇热分解产生氧气,加剧易燃物燃烧。

遇潮气逐渐分解,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
燃烧爆炸的危险。

在密闭容器或空间内分解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的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保持空气流畅以排泄有毒气体和分解物。

用大量水喷洒,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转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
接触。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
泄漏:收集回收或运到废物处理场进行处理。

用大量水冲洗泄漏污染区。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
丁晴橡胶手套。

避免产品与眼睛、皮肤和衣服接触。

操作时保持周围环境
空气流畅。

切勿吞食,切勿吸入粉尘、薄雾、气体。

勿在工作环境内饮食、
吸烟。

避免与易燃物和有机物接触。

容器上应有标签,不使用时保持容器
密封。

操作后清洗手和其它身体接触部位。

储存注意事项属强氧化剂。

储存于干燥洁净、通风条件良好的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和直接的阳光照射。

室温30°C 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

注意
防潮和雨淋。

保持容器的密封,注意标签完好无遗漏。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注意保持容器压力排泄的正常。

雨天不宜运输。


与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硫、磷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

避免与其
它易引起产品分解的物质接触。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通常情况下不需特殊的防护,但是当作业环境不确定或粉尘多、或者环境危害程度超过上限时,应使用空气呼吸器、自给式呼吸器、氧气呼吸器、
过滤式防毒面具(半、全面罩)防尘口罩等防护器具。

眼睛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和防护面具。

身体防护避免皮肤与产品接触,佩戴防化学品手套(推荐材料:PVC,氯丁橡胶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穿戴各类作业防护服
9.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颗粒。

相对密度0.90 g/cm3 (20 C)(水=1)
主要用途用于漂白、清洗等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缓慢分解。

禁配物还原剂、水、酸类、易燃物、有机物、重金属盐。

避免接触条件强光、受热、撞击。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分解产物氧气、水,碳酸钠
14. 运输信息
UN编号2467
包装标志:氧化剂,腐蚀品包装类别:III类包装
包装方法:双层塑料袋密闭包装,通常25kg/袋。

运输注意事项: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损坏,雨天不宜运输。

切忌
混储混运,避
免与其它易引起产品分解的物质接触。

运输时应严格按照《危险货物运输
规则》中的危险货物装配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单独装运,严禁与碱类、易
燃物、有机物、还原剂等并车混运。

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16. 其它信息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