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碳酸钠MSDS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片 碱环境影响 MSDS

片碱环境影响 MSDS片碱环境影响 MSDS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片碱环境影响的物质安全数据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简称MSDS)的相关信息。
2. 片碱的环境影响概述2.1. 片碱的性质片碱,也称为碳酸钠片碱,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化学式为Na2CO3,分子量为105.99 g/mol。
2.2. 片碱的主要用途片碱广泛用于生产玻璃、清洁剂、肥皂和纸张等工业产品。
此外,片碱也用于水处理、农业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2.3. 片碱的环境释放途径片碱可能通过以下途径释放到环境中:- 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 残留于生产设备和管道中的余留物- 活动污水和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3. 片碱对环境的影响尽管片碱在合理使用和处理的情况下对环境影响较小,但过量或不当的释放可能造成以下环境问题:3.1. 水体污染- 片碱在水中具有碱性,过量释放可能导致水体变碱。
- 高浓度的片碱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3.2. 土壤污染- 片碱直接释放到土壤中可能导致土壤碱化。
- 长期大量释放可能对土壤环境及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3.3. 大气污染- 片碱的粉尘可能在空气中扩散,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 片碱粉尘的吸入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片碱环境保护建议为减少片碱释放对环境的影响,请遵循以下环境保护建议:- 合理控制片碱的使用量,防止过量使用和浪费。
- 建立适当的废水处理系统,合规处理和排放片碱废水。
- 采用合适的气体处理设备,降低片碱粉尘的排放。
-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正确处置和处理片碱废弃物。
5.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关于片碱环境影响的MSDS,介绍了片碱的性质和主要用途,并详细探讨了片碱对水体、土壤和大气环境的潜在影响。
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请遵循相关的环境保护建议进行合理使用和处理片碱。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法律意见。
在使用和处理片碱时,请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和保护环境。
过碳酸钠MSDS

Causes eye irritation. May cause conjunctivitis. May cause permanent corneal opacification.
Skin:
Causes skin irritation. May be harmful if absorbed through the skin.
Ingestion:
May cause irrit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May be harmful if swallowed. May cause nausea, vomiting, and diarrhea, possibly with blood.
Inhalation:
Skin: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gloves to prevent skin exposure.
Clothing:
Wear a chemical apron.
Respirators:
Follow the OSHA respirator regulations found in 29 CFR 1910.134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Use a NIOSH/MSHA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approved respirator if exposure limits are exceeded or if irritation or other symptoms are experienced.
Chronic:
No information found.
Section 4 - FIRST AID MEASURES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纯碱(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碳酸钠 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点击数:1949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化学品俗名:纯碱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carbonate英文名称:Soda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CAS No.: 497-19-8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碳酸钠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碳酸钠化学品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化学品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碳酸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食品等领域。
但是,这种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碳酸钠的安全使用方法,生产厂家通常会提供一份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是Materials Safety Data Sheet的缩写,是一份针对特定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在使用碳酸钠之前,我们应该首先阅读其安全技术说明书,以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
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化学性质安全技术说明书首先介绍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学式、分子量、外观性状、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判断碳酸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
二、健康危害碳酸钠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其安全技术说明书也必须对这些危害进行详细说明。
比如,碳酸钠吸入过量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喉咙疼痛、咳嗽、喘息等症状;误食会引起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接触皮肤和眼睛也会引起刺激和化学灼伤等。
因此,在使用碳酸钠的时候,我们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避免吸入和误食等。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避免与眼睛、皮肤接触等操作细节,以确保安全。
三、安全措施安全技术说明书还会介绍一些处理意外事故的措施。
比如,在碳酸钠堆积或泄漏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清理方法,防止对环境造成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紧急救援的方式和领域,以减少意外发生时的损失。
此外,安全技术说明书还会详细介绍碳酸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操作规程,让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清楚地了解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存储和运输注意事项安全技术说明书还包括了关于碳酸钠的存储和运输注意事项。
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如包装、防撞、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等。
碳 酸 钠MSDS

碳酸钠MSDS标识中文名:碳酸钠英文名:S odium carbonate分子式:N a2CO3分子量:Na2CO3 CAS号:497-19-8RTECS号: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性状无水碳酸钠的纯品是白色粉末或细粒。
主要用途:基本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医药、造纸、冶金、玻璃、纺织、染料等工业,用作食品工业发酵剂熔点:851℃沸点:1600℃相对密度(水=1):2.532g/cm³相对密度(空气=1):饱和蒸汽压(kPa):溶解性:碳酸钠易溶于水和甘油。
20℃时每一百克水能溶解20克碳酸钠,35.4℃时溶解度最大,100克水中可溶解49.7克碳酸钠,微溶于无水乙醇,难溶于丙醇。
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燃烧(分解)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酸、铝、氟聚合危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包装储运危险性类别:危险货物包装标志:包装类别: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毒性:4090 mg/kg(大鼠经口)2300mg/m³,2小时(大鼠吸入)健康危害:切勿吸入粉尘。
刺激眼睛。
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过氧化碳酸钠水合物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过氧化碳酸钠水合物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 peroxyhydrate化学品别名:过碳酸钠CASNo.:15630-89-4ECNo.:239-707-6分子式:2Na2CO3.3(H2O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氧化性固体,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远离服装和其他可燃材料。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不适用。
安全储存:不适用。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不燃烧,但会增强火势。
与木材、纸张、油类或金属粉末等可燃物质接触,能引起自燃或剧烈分解。
因释放氧气有助燃效果。
物质含有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可通过供氧使火势加强并让火焰自身维持。
灭火行动对已发生的火灾可能无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碳酸钠MSDS
化学品中文名称:过碳酸钠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过氧碳酸钠,固体过氧化氢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Percarbonate
分子式:2NaCO?HO 相对分子量:246 232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过碳酸钠 15630-89-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侵入途径:接触、食入。
健康危害:吞食有害或有严重后果;对眼睛有刺激性,易引发眼痛、眼红和其它不适症
状;对呼吸道有严重的刺激性或造成灼伤,易引发咳嗽、打喷嚏、喉咙痛和呼吸困
难等症状。
对皮肤有刺激性,易引起皮肤溃疡、灼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无重大危害。
燃爆危险:易分解,产生氧气有助燃作用。
与可燃物混合会发生爆炸。
在限制空间中受
热有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10~15min,如有不适
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及
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
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遇热分解产生氧气,加剧易燃物燃烧。
遇潮
气逐渐分解,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
危险。
在密闭容器或空间内分解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的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保
持空气流畅以排泄有毒气体和分解物。
用大量水喷洒,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转移至
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
穿消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
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
运到废物处理场进行处理。
用大量水冲洗泄漏污染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丁晴橡胶
手套。
避免产品与眼睛、皮肤和衣服接触。
操作时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流畅。
切勿吞
食,切勿吸入粉尘、薄雾、气体。
勿在工作环境内饮食、吸烟。
避免与易燃物和有
机物接触。
容器上应有标签,不使用时保持容器密封。
操作后清洗手和其它身体接
触部位。
储存注意事项:属强氧化剂。
储存于干燥洁净、通风条件良好的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
源和直接的阳光照射。
室温30?C 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
注意防潮和雨
淋。
保持容器的密封,注意标签完好无遗漏。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
损坏,注意保持容器压力排泄的正常。
雨天不宜运输。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
硫、磷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
避免与其它易引起产品分解的物质接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3中国 PC-TWA(mg/m):
美国 (ACGIH)TLV-TWA: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保持室内空气通畅,配备空气流通装置。
避免粉尘和气雾,勿在密闭的空间
内操作,应经常观测以确定接触危害值,保持接触危害值处于防护标准值之下。
呼吸系统防护:通常情况下不需特殊的防护,但是当作业环境不确定或粉尘多、或者环
境危害程度超过上限时,应使用空气呼吸器、自给式呼吸器、氧气呼吸器、过滤式
防毒面具(半、全面罩)防尘口罩等防护器具。
眼睛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和防护面具。
身体防护:避免皮肤与产品接触,佩戴防化学品手套(推荐材料:PVC,氯丁橡胶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穿戴各类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洗眼器,安全淋浴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靴。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工
作后,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颗粒。
pH值:约10.5(3%溶液)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熔点(?):无资料
沸点(?): 无意义
相对密度(水=1):0.9~1.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意义饱和蒸气压(kPa):
无意义燃烧热(kJ/mol):无意义分解温度(?):50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水中溶解度14.5(20?C),不溶于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于漂白、清洗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缓慢分解。
禁配物:还原剂、水、酸类、易燃物、有机物、重金属盐。
避免接触的条件:强光、受热、撞击。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分解产物:氧气、水,碳酸钠。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 2400 mg/kg(大鼠经皮);LD>2000 mg/kg(兔子经口);LD>4580
mg/kg 5050 50
大鼠吸入
刺激性:无资料,可参照过氧化氢。
致突变性:无资料,可参照过氧化氢。
致癌性:无资料,可参照过氧化氢。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降解产物对环境低毒。
生物富集:非生物积累性。
非生物降解性:能非生物降解。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经水稀释分解放出氧气,将废液排入废水系统。
安全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3378
包装标志:氧化剂,腐蚀品
包装类别:III类包装
包装方法:双层塑料袋密闭包装,通常25kg/袋。
运输注意事项: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损坏,雨天不宜运输。
切忌混储混运,避
免与其它易引起产品分解的物质接触。
运输时应严格按照《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
的危险货物装配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单独装运,严禁与碱类、易燃物、有机物、还
原剂等并车混运。
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2009);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危险化学品名录。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