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2唐前期政治史共42页
第2课 唐前期的兴盛(中华书局)(32张PPT)

历史 中华书局版
第2课 唐前期的兴盛
1、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2.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 之波流恶难尽。”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哪个成语与此有关?
一、唐朝的建立
1.建立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李渊 ◆都城:长安
一、唐朝的建立
(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 担 (4)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程 咬 金
李 靖
秦 叔 宝
房 玄 龄
杜 如 晦
长 孙 无 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 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1 `、这首诗描述的是那 一个时期的景象? 开元盛世 2、诗中体现了唐朝哪 些方面的盛世景象? 社会经济—粮食产 量的增加 杜 甫 —
公稻小忆 私米邑昔 仓流犹开 廪脂藏元 俱粟万全 丰米家盛 实白室日
第2课 唐前期的兴盛
1、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 2、唐太宗改革措施: ①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轻徭薄赋 减轻农民负担。 ③改善民族关系。 ④重用贤才。 3、“贞观之治” :唐太宗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3、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社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4、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
姚 崇 宋 璟 狄仁 杰
武则天时的名臣
3、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
1、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 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她还首创了殿试和 武举制度 。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589
宋元
907 1368
明清
1840
原始社会 221BC 220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远古时代-221BC) 时间线索 远古时代
2070BC
夏朝Leabharlann 商朝1600BC西周
1046BC
春秋
战国
770BC 475BC 221BC
第一阶段 阶段特点
远古时代(2070BC之前)
二者 关系 演变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 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 存。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成 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长期分裂割据的祸根,秦统一后被 郡县制全面代替;西汉初年出现“郡 国并行”局面,经“七国之乱”和“ 推恩令”分封制名存实亡,诸侯王只 是“衣食租税而不治民”,失去对封 地的实际管理权 政治·制度
7、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 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 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铁农具使用的历史: 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 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 战国时期:铁器使用范围扩大。
分封制与宗法制
7、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 “尊 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 也 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8、(2010· 上海卷)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 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中国古代史 -唐朝

次子 李世民 秦王
598- 649
三子 李玄霸
早夭
四子 李元吉 齐王
603- 626
吐谷浑
太原 长安
晋阳兵变。甘肃、山西太原留守;刘武周(定阳国)、王仁恭 ;王威、高君雅、
突厥。617年,李渊以“安定隋室”为旗号,自称大将军,李建成为陇西公,李世民
敦煌公,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攻破长安,拥立隋代王杨侑(yòu)为帝,即隋恭帝,隋 炀帝为太上皇,李渊为大丞相,封唐王。行长安初政。618年,隋炀帝死,李渊称帝。
唐朝法律体系:格、令、律、式
▪ 格,皇帝敕令的汇编,属于补充性的 单行法规。文武百官的职责范围,作 为考核官员的依据。
▪ 令,国家的制度和政令。 ▪ 式,各级官府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序。
工作章程。 ▪ 律,刑律,用于司法部门定刑,判罪
的依据。
5、礼制与法律
▪ 《开皇律》(隋文帝) ▪ 《武德律》(唐高祖) ▪ 《贞观律》(唐太宗) ▪ 《永徽律》(唐高宗) ▪ 《永徽律疏》(唐高宗) 《永徽律疏周上柱国窦毅与 襄阳长公主之女(宇文泰外孙女)。 李渊称帝后,追封,只此一后。
《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 “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 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 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 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 于我帝。”
李渊嫡子
长子 李建成 太子
589- 626
失提出建议。 ▪ 西:“伸冤”,有冤抑者投之。 ▪ 北:“通玄”,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
法门寺,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高宗李 治以后的皇家寺院。
试评武则天
乾陵述圣纪碑 (武则天撰李显书)
乾陵无字碑
六、李隆基与开元之治
1、李隆基其人
中国古代政治史笔记

中国古代政治史笔记概述中国古代政治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政治理论的学科。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经历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统治者,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朝代和政治制度1. 秦朝(221-206 BC):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实行了严格的法家政治和封建制度。
2. 汉朝(202 BC - 220 AD):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之一,采用了儒家思想和官僚制度,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3. 三国时期(220-280 AD):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存在三个并立的政权,政治动荡,军阀混战。
4. 隋朝(581-618 AD): 隋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实行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唐朝统治的基础。
5. 唐朝(618-907 AD):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实行了科举制度和寺院管理制度,政治稳定,文化繁荣。
6. 宋朝(960-1279 AD): 宋朝实行了士大夫主导的政治体制,注重文化教育和考试选拔,科技进步迅速。
7. 元朝(1271-1368 AD):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非汉人政权,以行政中心和外交重要性的北方政府的创建为标志。
8.明朝(1368-1644 AD): 明朝恢复了汉民族的统治,实行了严格的封建制度和官僚体制,政治相对稳定但存在政治斗争。
9.清朝(1644-1912 AD):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实行了满族的统治,政治道德比较腐败,后期出现了对外侵略。
政治思想和理论1.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君子治国和仁义道德,对政治治理和人伦关系有重要影响。
2.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注重法治和中央集权,提倡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权力集中。
3. 兵家思想: 兵家思想强调军事力量和战争策略在政治中的重要性,对战国时期的国家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
4. 墨家思想: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和公平,对社会和政治制度有一定影响。
政治事件和影响1.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通过战争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
第2课 唐前期的兴盛

另外
唐太宗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民族关系上 选官用人上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又重视 州县长官的人选,提高了地方官员的素质。 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 安定。
开元盛世
探究:开元盛世形成原因 1.国家的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2.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
3.唐玄宗的个人才能; 4.唐玄宗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 发展的政策;
课堂练习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B.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政治上 经济上 民族关系上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又重视 州县长官的人选,提高了地方官员的素质。 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 安定。 坚决抵抗外族侵扰,加强国内各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 经济、文化交流。 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从隋朝的速亡中汲取教训,力戒奢侈,提倡节俭,减 轻百姓负担。
经济方面
姚 崇
宋 璟
狄 仁 杰
武则天时的名臣
无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 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 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 米,宽2.l米,厚1.49米,但 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武 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 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 执不休,众说纷纭。那么我 们究竟应该怎样来评价她呢?
复习巩固:
三点 四段 五河
隋炀帝统治后期, 暴虐无道,终于 引发隋末农民大 起义。618年, 炀帝在江都被部 将所杀,隋朝灭 亡。
中国古代史政治专题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政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经济、思想、文化的集中反映。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包括古代王朝更替。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统一、各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
农民战争等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社会最高首领的更替制度: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1. 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2. 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建立: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确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2. 发展和演变:①西汉时汉武帝在汉景帝“削藩”的基础上,又颁布“推恩令”;后来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彻底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除此之外,汉武帝宣传“大一统”思想,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并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②隋朝时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继续采用,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另外,唐朝还进一步完备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可以凭借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从而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③北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北宋时,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并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编选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北宋政府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了中央,有力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了割据局面的出现。
④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管理。
第13章(1):唐代前中期

一、唐朝的建立
李虎
独孤信
杨忠
宇文泰
李 独孤 昞 夫人
隋 独孤 文 皇后 帝 隋 炀 帝 杨 皇 后
周 武 帝 周 宣 帝 周 静 帝
独孤 周 皇后 明 帝
宇文 窦 夫人 毅
唐 高 祖 唐 太 宗
窦 皇 后
周 隋 唐帝室 亲属关系图
与隋的杨氏一样,李渊 与隋的杨氏一样, 家族也出自于关陇军事贵族 集团, 集团,其祖父李虎曾是西魏 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 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 封唐国公。 封唐国公。其父李昞袭封唐 国公爵,其母独孤氏为隋文 国公爵, 帝皇后的胞妹。 帝皇后的胞妹。李昞与周明 隋文帝是联襟, 帝、隋文帝是联襟,李世民 的外婆是宇文泰的长女襄阳 公主(窦毅夫人), ),李渊与 公主(窦毅夫人),李渊与 隋炀帝则是表兄弟。 隋炀帝则是表兄弟。
第十三章
唐朝
课程目录
第十三章 唐朝(公元618年 907年 唐朝(公元618年~ 907年) 618
引论 唐朝概况 第一节 唐朝前期的政治
共经历21帝 包括武则天), ),289年。 唐朝 共经历 帝(包括武则天), 年
唐朝概况
须注意的重点:(1) 隋末农民大起义和隋王朝的灭亡,给新建 须注意的重点: 隋末农民大起义和隋王朝的灭亡, 立的唐朝统治者以极深刻的教训。为了巩固李唐政权, 立的唐朝统治者以极深刻的教训。为了巩固李唐政权,唐初统 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统治政策,在隋制的基础上补充、 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统治政策,在隋制的基础上补充、发 展和完善中央集权。(2)唐太宗实行开明政治 缓和了社会矛盾。 唐太宗实行开明政治, 展和完善中央集权。(2)唐太宗实行开明政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3)从唐太宗 贞观之治” 经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 从唐太宗“ (3)从唐太宗“贞观之治”,经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到唐玄宗 开元年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各民族之间联系加强, 开元年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各民族之间联系加强,学 术文化繁荣、国际往来频繁,达到唐朝的顶峰。 术文化繁荣、国际往来频繁,达到唐朝的顶峰。唐朝也是当时 世界上最先进富强的封建大国。 世界上最先进富强的封建大国。(4) 在唐王朝国力达到鼎盛的 时候,统治阶级也开始日益腐朽,均田制、府兵制逐渐败坏, 时候,统治阶级也开始日益腐朽,均田制、府兵制逐渐败坏, 统治机器运转失控,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深化。 755年,爆发了 统治机器运转失控,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深化。 755年 安史之乱” 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唐后期, “安史之乱”,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5) 唐后期,北方社会 经济残破,经济重心南移,两税法代替了租庸调。 经济残破,经济重心南移,两税法代替了租庸调。政治上宦官 专权,官僚党争,藩镇割据发展。 唐朝末年, 专权,官僚党争,藩镇割据发展。(6) 唐朝末年,阶级矛盾步 步激化,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 步激化,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黄巢领导的起义军虽然最后失 唐王朝也已名存实亡。907年 唐朝被朱全忠所灭。 败,唐王朝也已名存实亡。907年,唐朝被朱全忠所灭。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中国古代政治史一、王朝沿革(一)从史前到夏商1、中华文明的起源(距今1万年前后到距今约四千年) [原始农耕、炎黄传说] 中华民族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核心地区(黄河中下游中原地区)2、夏(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禹、启3、商、殷(前16世纪到前1046年)(二)从周到秦[社会大变革]1、西周(前1046到前771)定都:镐京2、春秋(前770到前476)周平王迁都洛邑3、战国(前475到前221)4、秦(前221到前206)赢政定都:咸阳(三)两汉到南北朝分合1、两汉(前202到8)刘邦定都:长安2、新(9到23?)3、东汉(25到220)刘秀定都:洛阳4、魏:(220~265)曹丕吴:(229~280)孙权蜀:(261~263)刘备5、西晋6、东晋(十六国)7、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8、隋(四)隋唐(创制、鼎盛)1、隋:(581到618)杨坚定都:长安2、唐(618到907)李渊定都:长安(五)两宋、元1、辽(916到1125)[五代北宋西夏]{被金所灭}2、五代3、北宋(960~1127)[辽西夏]{被金所灭}4、南宋(1127~1279)[金西夏蒙古(元)]{被元所灭}5、西夏(1038~1227)[辽金北宋南宋蒙古]{被蒙古所灭}6、金(1115~1234)[辽西夏北宋南宋蒙古] {被蒙古所灭}7、蒙古(1206~1271)[金西夏南宋]元(1271~1368)[南宋](六)明清1、明(1368~1644)朱元璋定都:应天,后迁到北京2、后金(1616~1636)清(1636~1912)皇太极到溥仪定都:沈阳到北京认识:1、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古代社会的演进。
2、推动人类社会形态不断前进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政令)[中央与地方]2、发展1)初步形成:战国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君主集权制2)正式建立: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3)巩固:西汉汉武帝设内外朝,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