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下学期选题
毛概 论文 选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研讨参考选题(2011-2012学年)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2.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4.数字中国: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惟一正确道路6.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8.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不可以并行/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须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10.企业发展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发展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11. 文化建设应先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应先于文化建设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贵在实践—以广西为例13.让社保的阳光普照全民—以(你们所在的地区)为例14.广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与成就调研15.广西文化建设调研16.广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7.中国各城市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18.低碳经济现状调查与分析19.当代矿难问题调查与反思20.贫富分化现状与解决途径探析21.医疗制度改革现状透析22.政府公信力现状调查与分析23.当前学生手机月消费状况调查分析2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25.“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与祖国统一的展望26.社会新阶层的社会影响27.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8.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讨论题来源:社科部作者:匿名发表日期:2009-12-17 13:49:01 阅读次数:3351 查看权限:普通文章讨论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我们得到什么启发?2.我心中的毛泽东3.我心中的邓小平4.为什么要“始终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5.为什么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6.为什么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毛概论文选题大学生

毛概论文选题-大学生引言《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大学中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高的课程,它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历程。
针对学生们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和应用,本篇论文选题将探讨中国大学生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难题:困惑于理论指导与实际结合的问题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时,很多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理论指导与实际结合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作为一门理论性课程,内容众多、复杂,其中包含了许多抽象的思想和观点。
然而,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却并不容易。
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挑战: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超然看待另一个挑战是学生们对于毛泽东思想的超然看待。
由于将毛泽东思想概论作为一门普通课程学习,很多大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无关紧要的科目,因而对于课程内容抱有消极态度。
他们可能会怀疑毛泽东思想的实际应用价值,觉得毛泽东时代的理论已经过时,不适合当下社会的需要。
解决方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概论知识,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相关案例,将抽象的理论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课程的实用价值。
2.强化实践操作:除了理论学习外,我们还应该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毛泽东思想的应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实践毛泽东思想提倡的人民群众路线,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与时俱进:尽管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是以毛泽东时代的理论为主,但我们也应该将其与时下社会现实相结合。
通过引入当代的社会问题和挑战,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持续影响和应用意义。
结论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并与当下社会实际相结合,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概论知识。
大二第二学期毛概期末题库

大二第二学期毛概期末题库第一部分:选择题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指导。
下列哪个不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A.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B. 科学的社会主义制度C.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 武装斗争和军事战略2.毛泽东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指农村革命根据地向城市发起攻势的道路。
以下哪种作战方式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方式?A. 武装游击战B. 集中进攻C. 防守为主D. 突然袭击3.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
那么以下哪个观点不属于唯物史观?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 社会制度是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D. 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4.毛泽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其中包括“群众路线”的原则。
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A.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B. 民主集中制C. 实事求是D. 群众的独立自主精神5.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他也提出了一条和平过渡的道路。
下列哪个选项表达了和平过渡的思想?A.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C. “和平、民主、团结、动员”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第二部分:简答题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2.解释并总结毛泽东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简述毛泽东思想中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
4.解释并举例说明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
5.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他也提出了一条和平过渡的道路。
请解释这种和平过渡的思想。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任选一个进行论述。
1.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请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2.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启示和时代价值。
提示•注意回答问题时要清晰明了,措辞准确,表达条理清楚。
毛概论文选题大学生

毛泽东思想论文选题指南──探究大学生对毛概的学习态度与影响因素引言《毛泽东思想概论》是大学生在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深入学习和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人生观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篇论文旨在调查大学生对于毛概课程的学习态度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大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效果。
正文1.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概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作为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原著、理论与实践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大学生透彻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内涵和实践。
2. 大学生对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学习态度调查为了了解大学生对《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学习态度,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并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毛概课程的认可度较高,超过7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有重要影响。
同时,有近60%的学生表示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充满兴趣,愿意深入探究其中的理论与实践。
3. 大学生学习态度与影响因素分析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学习态度与影响因素,我们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以下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几个主要因素:• 3.1 个人兴趣与认同感:学生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态度与个人兴趣、价值观等密切相关。
拥有对思想概述的浓厚兴趣以及对实践成果的认同感可以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与思考。
• 3.2 教学质量与方式: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方式是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清晰明了的讲解和合理设置的学习任务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3.3 学习环境与氛围:学习环境与氛围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对于毛泽东思想的重视程度、知识传授与学习支持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4. 提高大学生毛概学习效果的建议为了提高大学生对《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学习效果,我们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4.1 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保证毛概课程的教学质量。
毛概论文-12选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文考试选题指南
一、本次课程考试为闭卷撰写论文。
二、闭卷考试时会在下列给出的12个选题中随机抽选6个选题,请你在6
个选题中任选一个,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撰写论文。
要求观点正确,论述深刻,论证严谨,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行文规范,至少2000字。
三、选题:
1、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2、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的理解
4、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5、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思考
6、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认识
7、对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思考
8、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9、生态文明理念与建设美丽江西的思考
10、浅析新形势下的医患关系及其处理
11、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
12、群众路线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毛概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选题1、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3、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4、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5、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6、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7、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8、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和再确立及其意义9、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0、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1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的探索和贡献12、论毛泽东党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的地位13、论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1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探索始末15、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左”、右倾错误及其根源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1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论析1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19、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析20、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考察2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22、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贡献23、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24、论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25、论毛泽东的人民观26、论毛泽东的人本思想27、论毛泽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与实践28、论建国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29、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时代特征30、毛泽东经济思想述评31、毛泽东军事思想要论32、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33、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评述34、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35、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感36、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37、读《论持久战》有感38、读《论十大关系》有感39、读毛泽东诗词有感40、我心目中的毛泽东41、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42、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创新发展43、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44、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45、论邓小平理论创立的主观条件46、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47、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48、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中的思想交锋49、论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及其在21世纪的历史地位50、论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51、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52、论邓小平的科学社会主义观53、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54、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55、论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基本特点56、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邓小平理论57、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比较研究58、浅论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59、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60、浅析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1、论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62、论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63、论邓小平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64、论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65、试论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66、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67、试论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现实意义68、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新发展69、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探析70、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71、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践性特征7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7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必然性刍议74、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几点思考75、论邓小平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76、浅论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7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探析7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探析80、论邓小平对于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81、论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82、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8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政策创新84、浅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体系85、全球化与邓小平的开放理论86、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87、"一国两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刍议88、"一国两制"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89、论邓小平的实践品格与批判精神90、论邓小平的理论思维特色91、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92、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93、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95、党的历史方位与“三个代表”96、论“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9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98、“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之理论探析99、“三个代表”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10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现实意义101、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102、“三个代表”与党的作风建设10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色104、论“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特色105、把握“三个代表”中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106、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理论、制度和科技创新107、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政治过程中的引导提升作用108、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109、简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的重大意义110、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111、简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112、“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理论的基本总结113、加强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党建上的创造性运用115、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16、“三个代表”的提出与党对“历史周期率”的跨越1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118、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1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120、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12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内容和意义122、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3、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4、“三个代表”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25、如何理解“以人为本”1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1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史演变128、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129、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130、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毛概讨论选题

毛概讨论选题引言《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教材,也是一本思想宝库,包含了毛泽东主义的经典思想和原则。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主义的基础上,毛概是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毛概中的某些重要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作为毛概讨论选题的思考方向。
选题一:毛概的当代价值背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
然而,一些人认为毛概仍然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并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探讨。
问题1.毛概在当代中国是否还具有指导意义?2.毛概中的哪些思想和原则对于解决当前社会问题仍然有启示作用?3.毛概中的哪些思想和原则需要进行重新解读和思考?讨论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的价值。
毛泽东思想是否仅仅适用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还是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2.毛泽东思想的创新性和包容性。
毛泽东思想是否仅仅是一种理论框架,还是具有创新性和包容性的理论体系?3.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性。
毛泽东思想是否仅仅适用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还是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结论经过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毛概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其中的一些思想和原则仍然能够对解决当前社会问题起到启示作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重新解读和思考毛概中的某些思想和原则,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选题二:毛概中的人民群众问题背景《毛泽东思想概论》中,毛泽东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和改革的过程中,人民群众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讨论的焦点。
问题1.当前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如何?是否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和挑战?2.毛概中的人民群众问题与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有何联系和区别?3.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感?讨论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毛概论文题目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1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13.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5.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6.邓小平与“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17.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发展趋势。 18.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9.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0.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毛概论文题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3.正确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现象。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举措。 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
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改革开放与我家乡的变化
2.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探析
3.论科教兴国战略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探析
5.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6.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
7.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特”在哪里?
9.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吗?----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再认识
10.农民工进城问题之研究
11.从生态环境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现阶段农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1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甘肃的经济发展构想
1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与西部崛起
15.公平与效率犹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
1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我见
17.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我的家乡的发展
18.论“和谐世界”理念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运用
19.“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其现实意义
20.试论我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贡献
21.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
23.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24.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及意义
25.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和平崛起战略研究
26.关于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建设问题思考
27.台湾问题的历史,现状与解决
28.试述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与改革趋势
29.关于我国传统文化保护的若干思考
30.中国梦与我的梦。